一种超高压容器框架平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72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超高压容器框架平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框架平移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用超高压杀菌设备的 超高压容器框架的平移系统。
背景技术
超高压设备中超高压容器框架是容器开都部分承受压力的部分,框架的位置需要 和容器口在同一平面上才能发挥最佳的承压能力,但是这种情况下框架正好挡住进料口, 使得进出物料极为不方便。常见的超高压容器一般为通过堵头螺纹直接与超高压容器连接。这种螺纹堵头开 启速度太慢,并且承压能力有限,不适用于大型超高压设备。但是如果利用容器平移系统, 则可以实现容器的自动平移、容器和框架位置的自动调整,容器和堵头的自动对准,从而极 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超高压容器框 架的平移系统,用于解决传统固定框架带来的进料不方便、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承压框架的底部设置两个滑框,设备支架上设置 两条滑轨,滑框与滑轨滑动配合;承压框架中部为矩形孔洞,容器支架穿过承压框架的矩形 孔洞,固定于设备支架上;承压框架上设置有伸缩油缸,油缸的一端与伸缩油缸连接,另一 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固定于设备支架上。所述滑轨上设置有定位卡板。所述伸缩油缸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承压框架在水平方向沿滑轨运动,实现超高 压容器框架的平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超高压容器的固定框架带来 的进料不方便的问题,节约了生产成本;承压框架的移动可全自动完成,大幅提高了超高压 设备的工作效率;结构简单,移动定位准确。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的侧视图。图中标号1-承压框架;2-滑轨;3-滑框;4-设备支架;5-伸缩油缸;6-堵头;7_垫块;8-伸缩杆;9-油缸;10-容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压容器的框架平移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承压框架1的底部设置两个滑框3,设备支架4上设置两条滑 轨2,滑框3与滑轨2滑动配合,且在滑轨2上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卡板;承压框架1中部 为矩形孔洞,容器支架10穿过承压框架1的矩形孔洞,固定于设备支架4上;承压框架1上 设置有伸缩油缸5,油缸9的一端与伸缩油缸5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8连接;伸缩杆8固 定于设备支架4上。使用时,超高压容器固定在容器支架10上,容器支架10穿过承压框架1固定在设 备支架上4,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超高压容器及容器支架10不发生移动。超高压容器装填完 毕后,通过控制液压系统,伸缩杆8伸出油缸9,带动承压框架1向超高压容器方向滑动。滑 轨2上的定位卡板能确保承压框架1上的堵头6和超高压容器口完全吻合。承压框架1移 动到位后,即关闭堵头6,并将垫块7水平移入。加压处理结束后,先水平移出垫块7、推出 堵头6,再次控制液压系统,使伸缩杆8收缩,带动承压框架1向远离超高压容器的方向移 动,让开超高压容器入口部,此时可以进出物料。到此一个工作循环完成。本发明所述超高压移动框架可以承受0 600MPa的压力,可用于食品杀菌用超高 压设备的承压框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举凡熟悉此项技艺者,皆可在不违背本项发明的精神及原则下,作出不同的变更及修饰,但 该等变更和修饰应函盖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专利保护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超高压容器的框架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承压框架(1)的底部设置两个滑框(3),设备支架(4)上设置两条滑轨(2),滑框(3)与滑轨(2)滑动配合;承压框架(1)中部为矩形孔洞,容器支架(10)穿过承压框架(1)的矩形孔洞,固定于设备支架(4)上;承压框架(1)上设置有伸缩油缸(5),油缸(9)的一端与伸缩油缸(5)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8)连接;伸缩杆(8)固定于设备支架(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压容器的框架平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2) 上设置有定位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压容器的框架平移系统。该系统承压框架的底部设置两个滑框,设备支架上设置两条滑轨,滑框与滑轨滑动配合;承压框架中部为矩形孔洞,容器支架穿过承压框架的矩形孔洞,固定于设备支架上;承压框架上设置有伸缩油缸,油缸的一端与伸缩油缸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杆连接;伸缩杆固定于设备支架上。所述伸缩油缸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承压框架在水平方向沿滑轨运动,实现超高压容器框架的平移。本系统实现了承压框架移动的全自动工作,使超高压容器物料的进出更为方便,大幅提高了超高压设备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23L1/015GK201619994SQ201020158028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3日
发明者廖小军, 张燕, 易建勇, 王换玉, 胡小松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