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降低血脂和预防便秘的口服溶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蜂蜜和陈醋的口服溶液,这种口服溶液由水、蜂蜜、陈醋组成,其中蜂蜜选择不含添加成分的纯蜂蜜,陈醋选择经过酿制的陈醋,经过实验证明,大鼠灌胃30天后,观测血脂的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有明显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有明显的提升,并且经过(大鼠)排便试验证明具有通便的作用。使用勾兑的普通食用醋配制的口服溶液则没有体现出降低血脂的作用。在正常小鼠造模排便的试验中,首次排便时间中、低剂量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均较阳性对照组短中剂量组与阳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4小时排便总重量各剂量组24小时排便总重量均大于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中、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压力越来越大,以及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得不长期忍受便秘困扰的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在大多数人看来,便秘不过是人常见的一种小毛病而常常被忽视。便秘在临床主要分为三种症型第三类是混合型便秘,它具有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特点。肛肠科专家说,大多数便秘的患者,都是混合型便秘,即既有结肠问题,又有直肠问题,甚至就是一个肛门狭窄,都可能造成结肠运输的粪便数天不能排出体外。就像在一个单行道上出现了肇事车辆不移走,后面的车辆会越积越多,甚至造成道路的瘫痪。引发混合型便秘,主要是由于一些人进食过少或者服用泻药导致的。专家指出,吃得越少反而便秘越严重,是因为吃得少,粪便少,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减少,无法给予结肠足够的刺激,久而久之便秘就越发严重。而有些人当大便不畅时,到药店买通便药,这些药也叫泻药,如肠清茶、果导片,这些药起效迅速,效果明显,但由于它们对肠道有刺激作用,不适合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易使肠道对普通的饮食刺激反应不敏感,即便有了大便,它也感觉不到,这样残留的粪便堆积在结肠中很容易并发结肠肿瘤,因此不建议患者吃泻药解决便秘问题。实际上各种泻剂、通便药,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有效根除便秘。新的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血脂异常人群已经达到1. 6亿。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2500 万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血脂异常对我国人的危险上升到原来的3-5倍。不仅如此,我国12个大城市、25家三甲医院对2136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查显示,血脂控制达标率仅为26. 5 % %,其中冠心病患者达标率只有16. 6% %,这与人群血脂水平异常率的节节升高,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大量科学研究表明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全世界每年有 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远远高于癌症死亡人数,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高达总死亡率的50%。因此对于普通人群来讲,早期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而不应当在发生问题后再来用药,为自身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社会负担。引用蜂蜜、陈醋口服溶液,以食物来调节是最佳的选择。实验证明,每天喝2杯(250ml左右/杯)含蜂蜜、陈醋2%以上的口服溶液,能够降低血脂,并且具有通便的作用,长期来看能够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的几率
发明内容
我们提供了一种含有蜂蜜、陈醋和水的口服溶液,这种口服溶液含蜂蜜、陈醋均需大于2 %,并且每天需要使用200ml以上,1个月后,这种口服溶液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促进排便的功效,然而,含有陈醋和蜂蜜也不是越多越好,蜂蜜除一些微量元素和氨基酸、黄酮、苯丙烯酸类物之外,含有大量的糖分,食用过多的话,会导致每天的能量摄入剩余,转化为脂肪,不但没有利于健康,反而起了反作用,陈醋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发酵的陈醋含有氨基酸等成分,也正是由于陈醋中通过发酵得来的氨基酸等物质,才使得陈醋具有了降低血脂的作用,然而陈醋中含有大量的醋酸,如食用过多的话,也会使得胃内局部PH值过低,导致胃痛或胃溃疡等副作用,因此寻找一个既能够发挥降低血脂、通便的功效,同时又为普通人群所能耐受的一个剂量则是一个关键所在。同时我们发现含有10%以上蜂蜜的溶液,则口味过甜,不适于饮用,同样陈醋高于10%的话,口感也不好,偏于酸涩。本发明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口服溶液中蜂蜜和陈醋浓度均大于2%时,每天IOml/ kg分两次灌胃,30天后,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促进排便的功效,而含蜂蜜和陈醋各1 %的口服溶液则体现不出明显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也没有体现出明显促进排便的作用。从花费的成本及较高浓度的蜂蜜和陈醋可能起到副作用来考虑,一般口服溶液的含有蜂蜜和陈醋的含量均不应超过10%。同时试验中也考察了普通食用醋的作用,发现虽然含有2% 浓度的蜂蜜和2%普通食用醋的口服溶液具有通便作用,但并不具备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该发明中的陈醋是指发酵的陈醋,发酵的陈醋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而普通食用醋成分为醋酸和水,因此没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在以上基础上,经研究发现,蜂蜜、陈醋和水的比例为1-1. 2 1 20-25时,也就是说使用10-12ml的蜂蜜、8-10ml的陈醋、200_250ml的水配制成的溶液,口感比较适中,易于饮用,并且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促进排便的功效。而当蜂蜜、陈醋和水的比例为 1 1. 2-1. 5 20-25时,也就是用IOml蜂蜜、12_15ml陈醋、200_250ml的水配制成的溶液,口味偏酸涩,不适宜饮用。同时,为了改善该发明口服溶液的口感,可以加入一些矫味剂,如苹果酸、阿斯巴甜、绿茶粉、红茶粉、橘子香精,为了使其均勻不分层,可以加入一些乳化剂,如司盘、吐温 80等,为了防止其腐败,可以加入一些防腐剂,如苯甲酸钠等,加入CO2气体能够抑制溶液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可以改善口感。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 配方1 蜂蜜 IOml陈醋IOml水 200ml蜂蜜湖南省明园蜂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726 A陈醋山西紫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1年06月8日,以上产品购自广州莲花超 市。取纯净水200ml,加入蜂蜜10ml、陈醋10ml,搅拌均勻,过滤,灌装到250ml的PET 饮料瓶中,封盖,送至辐照灭菌单位进行钴60辐射灭菌,包装。实施例2:配方2:蜂蜜4ml陈醋4ml纯净水200ml蜂蜜湖南省明园蜂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726A陈醋山西紫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1年06月8日,以上产品购自广州莲花超市。取纯净水200ml,加入蜂蜜4ml,陈醋4ml搅拌均与,过滤,灌装到250ml的饮料瓶中。实施例3 配方3 蜂蜜2Oml陈醋20ml纯净水200ml蜂蜜湖南省明园蜂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726 A陈醋山西紫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1年06月8日,以上产品购自广州莲花超市。取纯净水200ml,加入20ml蜂蜜、20ml陈醋,搅拌均勻,过滤,灌装到250ml的饮料瓶中。实施例4 配方4:蜂蜜IOml陈醋IOml绿茶粉0. Ig苯甲酸钠0.0拟纯净水200ml取纯净水200ml,通入二氧化碳气体1分钟后,加入蜂蜜10ml,陈醋10ml,绿茶粉 0. lg,苯甲酸钠0. 02g,搅拌均勻,过滤,灌装到250ml的饮料瓶中。实施例5 发明的口服溶液降低血脂的药理实验实验动物SD大鼠,每组10只
实验分组试验用药
A组灌胃含有1%蜂蜜和1%陈醋的水溶液
B组灌胃含有2%蜂蜜和2%陈醋的水溶液
C组灌胃含有5%蜂蜜和5%陈醋的水溶液
D组灌胃含有2%蜂蜜和2%勾兑醋的水溶液
空白对照组灌胃纯净水
蜂蜜湖南省明园蜂业有限公司批号20110726 A陈醋山西紫林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1年06月8日,以上产品购自广州莲花超市。勾兑醋为未标注陈醋的普通食用醋,购自莲花超市,在此省略厂家。所有动物给予高脂饲料饲养2周,经检测使之形成高脂血症,之后的每天除喂 养正常基础饲料外,每天早晚各灌胃5ml/kg的上述分组药物,灌胃30天,用乌拉坦麻醉动物, 腹动脉取血,在4°C下,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血清,使用AU-2700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测定仪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的浓度。表一、含有蜂蜜、陈醋的口服溶液对于血脂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口服溶液,其特征是含有蜂蜜、陈醋、水及少量的添加剂。
2.一种口服溶液,其特征是含有2% -10%的蜂蜜,含有2% -10%的陈醋,含有 80 % -96 %的水,及少量的防腐剂、矫味剂和乳化剂。
3.一种口服溶液,其特征是含有2% -10%的蜂蜜,含有2% -10%的陈醋,含有 80% -96% 的水。
4.一种口服溶液,其特征是含有4% -8%的蜂蜜,含有4% -8%的陈醋,含有 84% -92%% 的水。
5.一种口服溶液,其特征是含有4% -6%的蜂蜜,含有4-6%的陈醋,含有88% -92% 的水。
6.一种口服溶液,含有蜂蜜、陈醋、水,组成比例蜂蜜陈醋水为 1-2:1:2: 15-25。
7.权利要求1-6的口服溶液在制备饮料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6权利的口服溶液用于制备降低血脂和通便作用的饮料。
9.权利要求1-6的口服溶液用于制备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饮料。
10.权利要求1-6的口服溶液用于制备具有通便作用的饮料。
全文摘要
一种含有水、蜂蜜、陈醋的口服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这种口服溶液经过动物实验验证,口服灌胃1个月后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排便,提示成人每天在清晨、晚间两次长期服用本发明的口服溶液400-500ml,能够降低血脂,减少发生心脑血管栓塞等疾病的风险。
文档编号A23L1/29GK102349648SQ20111030907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刘亚楠, 周亚耀, 王伟, 王如刚, 谭进辉, 麦颖 申请人:广东中科药物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