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方法

文档序号:605963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靶向肿瘤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通过在生命体病灶原位生长出具有肿瘤靶向性分子成像的金纳米簇等纳米生物探针,该功能纳米探针将肿瘤靶向、荧光成像、拉曼成像、超声成像多功能融为一体,能够实现多模态的同步监测,而且这种原位活体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进行肿瘤早期诊断而且能够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进行适时监控。
背景技术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肿瘤生物学和肿瘤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简便的手术流程,放疗和化疗的发展, 但是总癌症存活率多年来一直都没有显著的提高。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我们继续发展新的肿瘤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治疗方法。当今,肿瘤靶向性纳米探针的发展存在很大挑战,与肿瘤学领域最常规的方法相t匕,分子成像有可能更早地检测疾病的进展或治疗效力。其中荧光成像和拉曼成像因为其具有高灵敏和能够提供定量和动态的生物信息而受到医学诊断的特别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系统的不断改进,荧光成像和拉曼成像技术可以快速的测量各种癌症模型中肿瘤的生长,并可对癌症治疗中癌细胞的变化进行适时观测评估;可以无创伤地定量检测小鼠整体的原位瘤、转移瘤及自发瘤。如Hollingshead等利用人类胶质瘤细胞系U251构建U251-HRE细胞,将此肿瘤细胞植于裸鼠体内,他们发现当肿瘤达到了 300-500 mg时,局部组织出现低氧状态,此时可监测到荧光素酶显著表达。这种方法不仅仅监测肿瘤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监测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另外,荧光成像和拉曼成像技术可以精确地提供细腻的细胞和组织中分子特征变化信息,能够通过分子的结构和位置的光谱指纹揭示组织形态和解剖学上的细节,从而能够成为临床诊断工具,帮助医务人员检测出分子水平上的疾病和治疗反应情况。纳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用于分子细胞成像和癌症治疗的纳米材料的发展,也带动了用于癌症检测和筛查的纳米器件的开发。纳米材料不仅能提供癌症病人的高灵敏和特异性成像信息,而且还能运输抗癌药物到达肿瘤的位置,另外,更有意思同时也很重要的是有些纳米材料本身可以作为奇妙的药物来治疗癌症。当今,我们在以下这些方面的认识仍然是有限的一是适合用来成像的生物标志物;二是成像靶标和反差增强材料的选择;三是用来是成像探针生物化的化学方法。我们在发展癌症特异性成像试剂上同样遇到很多困难,包括靶向组织或肿瘤的探针的运输不佳;生物毒性大;探针的稳定性不佳;体内信号增强强度低等。本发明已解决了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原位生长并且集在体或离体肿瘤靶向、荧光、增强拉曼信息及超声成像等多功能生物相容性好的金纳米簇等纳米生物探针,并能够用于肿瘤的活细胞或活体的肿瘤靶向的荧光成像、拉曼成像及超声成像的新方法,通过超声成像可确定肿瘤的尺寸和位置,监控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另外,根据荧光成像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其荧光强度以及拉曼成像的图谱中拉曼信号的波数位置及其强度对肿瘤部位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便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治疗过程适时监控。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方法为将氯金酸或其盐溶液与肿瘤细胞共育,利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生成的大量的金纳米簇,使用荧光显微镜、拉曼显微镜或超声成像技术对肿瘤细胞进行高分辨显微成像,通过超声成像、荧光成像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其荧光强度以及拉曼成像的图谱中拉曼信号的波数位置及其强度来对细胞结构或化学组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细胞水平进行研究,其具体步骤是 1)选择肝癌H印G2和白血病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两种细胞分别与f1000U 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进行16 48小时细胞培养箱中孵育以得到原位生物合成的金纳米簇;
2)与I 1000u mol/L的无菌氯金酸或其盐溶液进行16 48小时孵育的H印G2 (K56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表征金纳米簇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用荧光显微镜或拉曼显微镜来探究肿瘤细胞内原位生长的金纳米簇用于肿瘤的活细胞的肿瘤靶向的荧光成像和拉曼成像;通过超声成像、荧光成像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其荧光强度以及拉曼成像的图谱中拉曼信号的波数位置及其强度来对细胞结构或化学组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成像用于在体肿瘤成像时,将氯金酸或其盐溶液注射到肿瘤组织周围或肿瘤组织中,利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生成的大量的金纳米簇,使用拉曼成像仪及活体荧光成像仪对肿瘤部位进行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通过超声成像确定肿瘤的尺寸和位置,监控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另外,根据拉曼及荧光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情况从而对肿瘤部位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然后在动物活体模型层面进行研究,其具体步骤是
1)构建移植肝癌肿瘤的裸鼠模型;
2)采用于肿瘤附近局部皮下注射0.ro. 5 mL无菌的浓度为f 1000 m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并且经过12 36小时的孵育,在肿瘤组织内原位生成集肿瘤靶向、荧光、拉曼以及超声成像的多功能金纳米簇;
3)利用过程2)中所生成的金纳米簇,使用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技术对肿瘤部位进行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通过超声成像确定肿瘤的尺寸和位置,监控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另外,根据荧光或拉曼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情况从而对肿瘤部位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本研究采用生命体内原位生长多功能分子成像的金纳米簇等纳米生物探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避免了传统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引入的化学试剂以及纳米材料稳定剂对有机体造成的生物毒性,也避免了传统纳米材料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捕获从而被清除而不能到达病灶组织的缺点,以便实现活体肿瘤靶向性荧光、拉曼及超声成像。该功能性纳米探针将肿瘤靶向、荧光成像、拉曼成像及超声成像多功能融为一体,能够实现多模态的同步监测,这种原位活体成像方法可望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断的多功能适时成像以便实现肿瘤早期诊断以及肿瘤治疗过程中的适时跟踪。
具体实施例方式所述的离体肿瘤细胞成像的方法为,将氯金酸或其盐溶液与肿瘤细胞共育,利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生成的大量的金纳米簇,使用荧光成像、拉曼成像或超生成像技术便可对肿瘤细胞的细胞结构或化学组分进行分析。所述的在体肿瘤成像的方法为,将氯金酸或其盐溶液注射到肿瘤组织周围或肿瘤组织中,利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生成的大量的金纳米簇,采用拉曼成像及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便可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及其数量进行分析。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首先在细胞水平进行研究,其具体步骤是
1)选择肝癌H印G2和白血病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两种细胞分别与f1000U 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进行16 48小时细胞培养箱中孵育以得到原位生物合成的金纳米簇;
2)与1 1000u mol/L的无菌氯金酸或其盐溶液进行16 48小时孵育的H印G2 (K56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表征金纳米簇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用荧光显微镜或拉曼显微镜来探究肿瘤细胞内原位生长的金纳米簇用于肿瘤的活细胞的肿瘤靶向的荧光成像和拉曼成像;通过超声成像、荧光成像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其荧光强度以及拉曼成像的图谱中拉曼信号的波数位置及其强度来对细胞结构或化学组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然后在动物活体模型进行研究,其具体步骤是
I)构建移植肝癌肿瘤的裸鼠模型。2)采用于肿瘤附近局部皮下注射0. ro. 5 mL无菌的浓度为f 1000 m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并且经过12 36小时的孵育,在肿瘤组织内原位生成集肿瘤靶向、荧光、拉曼以及超声成像的多功能金纳米簇。3)利用过程2)中所生成的金纳米簇,使用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技术对肿瘤部位进行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通过超声成像确定肿瘤的尺寸和位置,监控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另外,根据荧光或拉曼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情况从而对肿瘤部位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肿瘤治疗过程适时监控。实例I基于细胞内原位生物合成金纳米簇的成像方法
首先将无菌的浓度为广1000 u 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与IfepG2细胞共孵育16 48小时(37 ° C,5 % CO2, RH 95%),即可得到有体内原位生物合成的金纳米簇。然后将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小心移出,并用PH 7. 2的无菌PBS轻轻淋洗细胞,将其置于激光聚焦荧光显微镜下,采用波长为488 nm蓝光进行激发即可采集到细胞的绿色荧光图像,通过荧光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这种金纳米簇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区。实例2基于活体病灶原位生长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成像方法
首先在已经植入肝癌肿瘤模型裸鼠的肿瘤附近局部皮下注射0. ro. 5 mL无菌的浓度为f 1000 m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经过12 36小时的孵育后,将该实验裸鼠用5%异氟烷进行气体麻醉,然后将其置于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操作平台上,选择蓝光激发即可采集 到肿瘤区域的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的方法为将氯金酸或其盐溶液与肿瘤细胞共育,利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生成的大量的金纳米簇,使用荧光显微镜、拉曼显微镜或超声成像技术对肿瘤细胞进行高分辨显微成像,通过超声成像、荧光成像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其荧光强度以及拉曼成像的图谱中拉曼信号的波数位置及其强度来对细胞结构或化学组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细胞水平进行研究,其具体步骤是 O选择肝癌ifepG2和白血病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两种细胞分别与f 1000u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进行16 48小时细胞培养箱中孵育以得到原位生物合成的金纳米簇; 2)与1 1000 μ mo I/L的无菌氯金酸或其盐溶液进行16 48小时孵育的H印G2 (K56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表征金纳米簇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用荧光显微镜或拉曼显微镜来探 究肿瘤细胞内原位生长的金纳米簇用于肿瘤的活细胞的肿瘤靶向的荧光成像和拉曼成像;通过超声成像、荧光成像的荧光分布情况和其荧光强度以及拉曼成像的图谱中拉曼信号的波数位置及其强度来对细胞结构或化学组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一种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用于在体肿瘤成像时,将氯金酸或其盐溶液注射到肿瘤组织周围或肿瘤组织中,利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生成的大量的金纳米簇,使用拉曼成像仪及活体荧光成像仪对肿瘤部位进行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通过超声成像确定肿瘤的尺寸和位置,监控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另外,根据拉曼及荧光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情况从而对肿瘤部位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然后在动物活体模型层面进行研究,其具体步骤是 O构建移植肝癌肿瘤的裸鼠模型; 2)采用于肿瘤附近局部皮下注射O.Γ0. 5 mL无菌的浓度为f 1000 mmol/L的氯金酸或其盐溶液,并且经过12 36小时的孵育,在肿瘤组织内原位生成集肿瘤靶向、荧光、拉曼以及超声成像的多功能金纳米簇; 3)利用过程2)中所生成的金纳米簇,使用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技术对肿瘤部位进行拉曼成像或荧光成像,通过超声成像确定肿瘤的尺寸和位置,监控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的恢复过程,另外,根据荧光或拉曼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情况从而对肿瘤部位的生物化学组分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靶向活体多模态成像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包括不同种类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实验,将相关细胞与一定浓度的氯金酸及其盐溶液在生理条件下孵育产生金纳米簇,实现了实时非侵入性的高分辨肿瘤细胞荧光成像、拉曼成像及超声成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局部皮下注射方法,在移植肿瘤裸鼠模型上实现了实时原位活体肿瘤靶向荧光、拉曼和超声成像。该功能性纳米探针将肿瘤靶向、荧光成像、拉曼成像以及超声成像多功能融为一体,能够实现多模态的同步监测;同时,这种金纳米簇的原位活体成像方法能够进行准确定位与肿瘤靶向成像分析。
文档编号C12Q1/02GK102735752SQ20121019024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姜晖, 李奇维, 王建玲, 王雪梅 申请人:东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