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53544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传统饮料。四川是全国生产绿茶的主要省份,绿茶品种也非常多,如竹叶青、雪芽、甘露、黄芽、碧螺春、毛尖、毛峰等等。但是,目前四川绿茶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I、主要在国内销售,市场有限。2、夏秋茶青下数率低,收益低。
3、绿茶苦涩味重,不适合出口。现有技术中,绿茶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一般包括分拣一杀青一揉捻一成型一干燥一商品,其通常是在锅温130 180度下杀青8 10分钟,然后在110 120度下烘干20分钟,最后在90 100度温度下历时I I. 5小时烤干成型。如CN00107622. 1,名称为“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绿茶的制备方法,以清明节前采摘的二叶一芽茶青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摊凉、再杀青、再摊凉、轻揉、斜锅煸炒、平筛、烘干、焙烤、装箱而成。制作过程为新鲜茶叶在130°C下杀青I分钟,自然冷却后在80°C下杀青I分钟,揉捻5分钟,然后在80°C下炒50分钟,继之在120°C下烘干,最后在80°C下烤30分钟。该专利中绿茶的整个制作过程,茶叶在高温下的时间约2. 5 4个小时。这种绿茶制造工艺的成型温度较低、时间较短、热化学作用较弱,茶叶显棕色,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而且香气不足,含水量高,使得茶叶难以长久保存。并不可避免地还有多少不等的碎叶和茶灰,影响茶叶的型态与观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200710031333. 0,名称为“一种绿茶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茶生产工艺,包括摊青工序、杀青工序、揉捻工序、炒干成型工序,其特征在于在炒干成型工序中将茶叶炒至九成干,茶叶定形后,进入“辉锅”工序,即在锅温120 130°C,翻炒4. O 4. 5小时,通过茶叶与锅内壁之间的摩擦,磨去茶叶表面的黑色物质,使茶叶变得灰绿而富有光泽。但是,该生产工艺还存在如下不足茶叶条索不够紧细、光泽度不足,汤色不能呈啤酒色,“辉锅”时锅温高而致使内香不足,滋味醇而不浓、苦涩味重。其技术手段不能改变四川大宗绿茶苦涩味重的难题,不能有效拓展四川大宗绿茶的销售渠道。CN200910109754. X,名称为“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加工方法及产品”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降低绿茶苦涩味的加工方法及产品。包括下述步骤1)将茶鲜叶进行分级处理,去除非茶杂质,然后在一定温湿度条件或自然条件下进行摊放,直至茶鲜叶含水率在70%左右;2)将分级处理后的茶鲜叶进行杀青处理,充分破坏酶的活性、降低鲜叶含水量;
3)将第一次杀青后的茶叶再次杀青,使得叶片回软;4)将第二次杀青叶进行回潮或闷黄处理;5)控温控湿揉捻处理;6)将揉捻叶进行干燥,先毛火烘至含水量2(Γ30%,再足火干燥至含水量5%左右;7)包装。该专利的加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茶汤过绿,不适合产品出口 ;只经过一次揉捻,不利于茶叶成形,茶叶条索不够紧细;川茶苦涩味重,采用该方法不能有效降低川茶苦潘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四川大宗绿茶苦涩味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能有效降低四川大宗绿茶的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浓醇、鲜爽度,为拓展川茶市场、促进川茶出口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包括鲜叶、摊青、杀青、揉抢、烘二青、二次揉捻、解块、烘三青、摊晾、炒干、摊晾、干燥提香,其中的两次揉捻均采用热揉的方式。
所述的热揉是指杀青叶出锅后不待冷却立即趁热装桶揉捻,这时青叶温度高,内含物的分子结构松散,叶子的柔软性、粘性和可塑性较强,制成的条形能紧结、均匀。所述的绿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
采摘标准的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要雨水叶、病虫叶;
B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老嫩度均匀摊放,摊放厚度5 8cm,摊放时间2 3h ;
C杀青
在22(T240°C下杀青2 3min,杀青程序以嫩梗折不断为准;
D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即刻入桶揉捻,常压揉捻25 3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E烘二青
在 11(T120°C下烘 15 20min ;
F 二次揉捻
烘二青后即刻入桶揉捻,先常压揉捻,再轻压揉捻,后松压揉捻,共揉捻5(T6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G解块
使用解块机解散因揉捻产生的茶块;
H烘二青
在 10(Tll0°C下烘 15 20min ;
I摊晾
室内自然摊晾2 3h,摊放厚度2 3cm ;
J炒干
使用瓶炒机在9(Tl00°C的温度下炒3(T40min ;
K摊晾
炒干后室内自然摊晾,摊放厚度6(T80cm,摊放时间l(Tl2h ;
L干燥提香
使用瓶炒机在9(T95°C的温度下炒4(T50min,得成品。采用瓶炒机能促使茶条变得更加紧细,干茶润度高,茶叶香气高长。所述的两次揉捻工序,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f 2cm后开始揉捻,有利于茶叶成条,茶条紧细。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Γ45%时下机,有利于在二次揉捻时,茶叶成条率高,条索紧细,断碎少。所述的二次揉捻,常压揉捻5 8min,轻压揉捻4(T45min,松压揉捻5 8min,有效地防止产生扁条,提高茶叶成条率,保证茶条圆结紧实。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5 30%时下机,保证茶叶在第一次摊晾时,茶汤明亮不浑浊,多酚类等物质能继续转化;在炒干工序中,有利于防止卷条产生,保证产品条索匀直。所述的炒干,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2 15%时下机,保证茶叶在第二次摊晾时,茶 汤明亮不浑浊,多酚类等物质能继续转化,有效降低产品苦涩味,保证产品汤色黄亮,滋味浓醇。所述的干燥提香,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飞%时下机,保证产品条索紧细,润度高,香气高长,利于产品保存。采用本发明的绿茶加工方法得到的产品具有条索细紧,汤色黄亮,滋味浓醇、润滑、甘醇、不苦涩等特点,适合外贸出口。本发明能有效促进川茶出口,提高茶青下树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川茶可持续发展。有益效果表现在
I、本发明采用两次“嫩叶热揉”的加工方法,通过促进多酚类物质的部分转化,从而有效降低川茶的苦涩味;同时,能很好地促进茶叶成条,提高产品的成条率,形成汤色黄亮的出口茶风格,为川茶打入国际市场奠定技术基础。2、本发明采用独特的摊晾方法,在摊晾过程中,严格控制摊晾厚度、水分和时间,采用最优化的参数体系,促进茶叶理化转变,对进一步降低茶叶的苦涩味,确保茶汤黄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本发明采用低温、长时的干炒来干燥提香,能有效促进茶叶香气分子的生成,确保茶叶香气高长,同时也能使茶叶条索更加紧细,色泽均匀、润度高。4、本发明在烘二青时,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Γ45%时下机,有利于在二次揉捻时,茶叶成条率高,条索紧细,断碎少。5、本发明严格控制了二次揉捻,常压、轻压和松压的揉捻时间,有效地防止产生扁条,提高茶叶成条率,保证茶条圆结紧实。6、本发明在烘三青时,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5 30%时下机,保证茶叶在第一次摊晾时,茶汤明亮不浑浊,多酚类等物质能继续转化;保证茶叶在在炒干工序中,防止卷条产生,保证产品条索匀直。7、本发明在炒干时,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2 15%时下机,保证茶叶在第二次摊晾时,茶汤明亮不浑浊,多酚类等物质能继续转化,有效降低产品苦涩味,保证产品汤色黄亮,滋味浓醇。8、本发明在干燥提香时,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飞%时下机,保证产品条索紧细,润度闻,香气闻长,利于广品保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I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方法步骤包括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烘二青、二次揉捻、解块、烘三青、摊晾、炒干、摊晾、干燥 提香,其中的两次揉捻均采用热揉的方式。实施例2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
采摘标准的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要雨水叶、病虫叶;
B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老嫩度均匀摊放,摊放厚度5cm,摊放时间2h ;
C杀青
在240°C下杀青2min,杀青程序以嫩梗折不断为准;
D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即刻入桶揉捻,常压揉捻25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E烘二青
在 110°C下烘 20min ;
F 二次揉捻
烘二青后即刻入桶揉捻,先常压揉捻,再轻压揉捻,后松压揉捻,共揉捻5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G解块
使用解块机解散因揉捻产生的茶块;
H烘二青
在 100。。下烘 20min ;
I摊晾
室内自然摊晾3h,摊放厚度3cm ;
J炒干
使用瓶炒机在100°c的温度下炒30min ;
K摊晾
炒干后室内自然摊晾,摊放厚度60cm,摊放时间IOh ;
L干燥提香
使用瓶炒机在90°C的温度下炒40min,得成品。实施例3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
采摘标准的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要雨水叶、病虫叶;
B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老嫩度均匀摊放,摊放厚度8cm,摊放时间3h ;
C杀青在220°C下杀青3min,杀青程序以嫩梗折不断为准;
D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即刻入桶揉捻,常压揉捻3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E烘二青
在 120°C下烘 15min ;
F 二次揉捻
烘二青后即刻入桶揉捻,先常压揉捻,再轻压揉捻,后松压揉捻,共揉捻6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G解块
使用解块机解散因揉捻产生的茶块;
H烘二青
在 110°C下烘 15min ;
I摊晾
室内自然摊晾2h,摊放厚度2cm ;
J炒干
使用瓶炒机在90°C的温度下炒40min ;
K摊晾
炒干后室内自然摊晾,摊放厚度80cm,摊放时间12h ;
L干燥提香
使用瓶炒机在95 °C的温度下炒40min,得成品。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cm后开始揉捻。实施例4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
采摘标准的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要雨水叶、病虫叶;
B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老嫩度均匀摊放,摊放厚度6cm,摊放时间2. 5h ;
C杀青
在230°C下杀青2. 2min,杀青程序以嫩梗折不断为准;
D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即刻入桶揉捻,常压揉捻27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E烘二青
在 115°C下烘 18min ;
F 二次揉捻
烘二青后即刻入桶揉捻,先常压揉捻,再轻压揉捻,后松压揉捻,共揉捻56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G解块
使用解块机解散因揉捻产生的茶块;
H烘二青在 102°C下烘 17min ;
I摊晾
室内自然摊晾2. 5h,摊放厚度2. 5cm ;
J炒干
使用瓶炒机在95 °C的温度下炒32min ;
K摊晾
炒干后室内自然摊晾,摊放厚度70cm,摊放时间Ilh ;
L干燥提香
使用瓶炒机在91V的温度下炒45min,得成品;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2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0%时下机。实施例5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
采摘标准的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要雨水叶、病虫叶;
B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老嫩度均匀摊放,摊放厚度7cm,摊放时间2. 2h ;
C杀青
在225°C下杀青2. 8min,杀青程序以嫩梗折不断为准;
D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即刻入桶揉捻,常压揉捻27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E烘二青
在 116 °C 下烘 18min ;
F 二次揉捻
烘二青后即刻入桶揉捻,先常压揉捻,再轻压揉捻,后松压揉捻,共揉捻55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G解块
使用解块机解散因揉捻产生的茶块;
H烘二青
在 106°C 下烘 16min ;
I摊晾
室内自然摊晾2. 4h,摊放厚度2. 6cm ;
J炒干
使用瓶炒机在98 °C的温度下炒34min ;
K摊晾
炒干后室内自然摊晾,摊放厚度65cm,摊放时间10. 6h ;
L干燥提香
使用瓶炒机在93 °C的温度下炒47min,得成品。实施例6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 5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5%时下机。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5min,轻压揉抢40min,松压揉抢5min。实施例7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 4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2%时下机。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8min,轻压揉抢45min,松压揉抢7min。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5%时下机。实施例8
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 6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3%时下机。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7min,轻压揉抢41min,松压揉抢8min。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30%时下机。所述的炒干,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2%时下机。实施例9
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 8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4%时下机。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6min,轻压揉抢42min,松压揉抢6min。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6%时下机。所述的炒干,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5%时下机。所述的干燥提香,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时下机。实施例10
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 9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5%时下机。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6min,轻压揉抢44min,松压揉抢5min。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8%时下机。所述的炒干,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3%时下机。所述的干燥提香,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6%时下机。实施例11
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此基础上
所述的两次揉捻,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I. 5cm后开始揉捻。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2%时下机。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8min,轻压揉抢40min,松压揉抢6min。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7%时下机。
所述的炒干,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4%时下机。
所述的干燥提香,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 5%时下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包括鲜叶、摊青、杀青、揉抢、烘二青、二次揉捻、解块、烘三青、摊晾、炒干、摊晾、干燥提香,其中的两次揉捻均采用热揉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A鲜叶 采摘标准的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不要雨水叶、病虫叶; B摊青 鲜叶进厂后按老嫩度均匀摊放,摊放厚度5 8cm,摊放时间2 3h ; C杀青 在22(T240°C下杀青2 3min,杀青程序以嫩梗折不断为准; D揉捻 杀青叶出锅后即刻入桶揉捻,常压揉捻25 3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E烘二青 在 11(T120°C下烘 15 20min ; F 二次揉捻 烘二青后即刻入桶揉捻,先常压揉捻,再轻压揉捻,后松压揉捻,共揉捻5(T60min,以杀青叶为自然状态装满为适; G解块 使用解块机解散因揉捻产生的茶块; H烘二青 在 10(Tll0°C下烘 15 20min ; I摊晾 室内自然摊晾2 3h,摊放厚度2 3cm ; J炒干 使用瓶炒机在9(Tl00°C的温度下炒3(T40min ; K摊晾 炒干后室内自然摊晾,摊放厚度6(T80cm,摊放时间l(Tl2h ; L干燥提香 使用瓶炒机在9(T95°C的温度下炒4(T50min,得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次揉捻工序,当揉捻筒盖下降至距桶口 f 2cm后开始揉捻。
4.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二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40 45%时下机。
5.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揉抢,常压揉抢5 8min,轻压揉抢40 45min,松压揉抢5 8min。
6.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三青,烘至在制品的含水量25 30%时下机。
7.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干,炒至在制品的含水量12 15%时下机。
8.根据权利要求I或者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提香,炒至茶叶的含水量为5飞%时下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了解决四川大宗绿茶苦涩味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包括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烘二青、二次揉捻、解块、烘三青、摊晾、炒干、摊晾、干燥提香,其中的两次揉捻工序均采用热揉的方式。本发明的绿茶加工方法能有效降低四川大宗绿茶的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浓醇、鲜爽度,为拓展川茶市场、促进川茶出口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960482SQ20121051883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6日
发明者李湘成, 陈岗, 张建波, 练学燕, 贾彦东, 孙洪, 陈健, 何斌, 李华 申请人:宜宾市外贸金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