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733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



背景技术:

红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发酵工艺。其原理是茶鲜叶中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催化下,被大气中的氧气氧化的过程,好的发酵工艺能转化出更多的茶红素和茶黄素。形成红艳明亮的汤色,产生更多的芬芳物质,生成醇厚的滋味。如果发酵的过程掌握不好,将极大的影响红茶的品质。在发酵的过程度中,温度、湿度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确保发酵到位的三要素。按常规数据,发酵温度要在28度上下,相对湿度要在90%左右,在发酵的过程中,要确保新鲜空气的流动。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红茶发酵技术和研究还处初级阶段,发酵一般是建造一个大小不一的发酵室,发热源一般采用炭火、白炽灯、电热管、浴霸等原始形式,湿度一般用喷头喷淋、悬挂加湿的棉布、人工喷水的方法,也有直接采用电饭锅等加热设备产生热水蒸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混合应用。发酵的合适程度主要靠制茶师傅的身体感官进行经验的判断。发酵所需设备落后、简易、且安全性稳定性差。发酵结果主观性、随意性大。这是造成目前红茶品质不稳定,品质不佳的根本原因之一。

现有的红茶发酵室具有如下缺点:1、设施简陋,安全性、稳定性差;2、可操作性差、不易控制,随机性强;3、缺乏数理化统计的基础,无法观察、记录和统计相关参数,无法进行参数的总结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酵环境稳定,减少人工操作,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包括长方体的房体,所述房体包括顶面、底面和侧壁,所述顶面和侧壁的内表面覆盖不锈钢钢板,所述顶面和侧壁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房体侧壁下部设有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所述房体内部设有感应装置,所述房体外部设有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感应装置和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感应器、氧气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还包括加湿器,所述加湿器通过管道与房体内部联通,所述管道上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顶面或侧壁上设有换气窗口,所述换气窗口上设有风扇,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别与风扇和加湿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中,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的数量为3对,分别设置于发酵茶叶堆中,发酵茶叶堆外房体内,房体外三个地方。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中,所述房体底面积为4‐5平方米,高为2‐2.5米,所述房体侧壁下部铺设有9块功率为800W,面积为0.5平方米的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所述房体内部设有一台功率300W,加湿范围30‐50㎡的超声波加湿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上设有净水系统。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中,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感应装置测得的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设有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进行加热,其具有如下优点:无任何污染,环保健康,发射超强远红外波,促进被发热体的良性反应,使用寿命长达三万小时等等,这些显著的优势将远远超过目前发酵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源,是最适应红茶发酵采用的优质新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还通过设置感应装置对发酵房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和湿度测定,提高了检测精确度;当湿度低于设定的湿度值时,加湿器自动开启;感应装置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和湿度超过终端控制器设定的发酵参数值时,排气扇自动开启,进行排气降温;当温度降到发酵参数值时,排气自动终止,实现红茶发酵房气体排放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控制精度,进而提高红茶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房体;2、侧壁;3、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4、感应装置;5、风扇;6、加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还通过设置感应装置对发酵房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和湿度测定,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请参照图1,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包括长方体的房体1,所述房体1包括顶面、底面和侧壁2,所述顶面和侧壁2的内表面覆盖不锈钢钢板,所述顶面和侧壁2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房体1侧壁2下部设有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3,所述房体1内部设有感应装置4,所述房体1外部设有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感应装置4和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3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4包括二氧化碳感应器、氧气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设有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3进行加热,其具有如下优点:其无任何污染,环保健康,发射超强远红外波,促进被发热体的良性反应,使用寿命长达三万小时等等,这些显著的优势将远远超过目前发酵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源,是最适应红茶发酵采用的优质新能源。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还通过设置感应装置4对发酵房进行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温度和湿度测定,提高了检测精确度。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还包括加湿器6,所述加湿器6通过管道与房体1内部联通,所述管道上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顶面或侧壁2上设有换气窗口,所述换气窗口上设有风扇5,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别与风扇5和加湿器6电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中,所述房体1底面积为4‐5平方米,高为2‐2.5米,所述房体1侧壁2下部均匀铺设有9块功率为800W,面积为0.5平方米的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3,所述房体1内部设有一台功率300W,加湿范围30‐50㎡的超声波加湿器6,所述超声波加湿器6上设有净水系统。

进一步的,上述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中,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感应装置4测得的参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实施例1

一种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包括长方体的房体1,所述房体1包括顶面、底面和侧壁2,所述顶面和侧壁2的内表面覆盖不锈钢钢板,所述顶面和侧壁2内部设有保温层,所述房体1的侧壁2下部设有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3,所述房体1内部设有感应装置4,所述房体1外部设有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感应装置4和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3电连接,所述感应装置4包括二氧化碳感应器、氧气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和湿度感应器。

上述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还包括加湿器6,所述顶面或侧壁上设有换气窗口,所述换气窗口上设有风扇5,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分别与风扇5和加湿器6电连接。所述房体底面积为4‐5平方米,高为2‐2.5米,所述房体侧壁下部均匀铺设有9块功率为800W,面积为0.5平方米的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所述房体内部设有一台功率300W,加湿范围30‐50㎡的超声波加湿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上设有净水系统。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感应装置测得的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控制的红茶发酵室的房体为通风,光线充足、体积约9立方米的场所,四周墙体用不锈钢板进行保护,地面用瓷砖,有地漏,顶棚用合金材料,确保内壁整洁无任何污染。

温度加热采用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将9块功率为800W,面积为0.54平方米(0.9M*0.6M)发热板均匀地布置在发酵室四周墙体的下部。湿度加湿采用一台功率300W,加湿范围30-50㎡的超声波加湿器,附带净水系统。在发酵室内,装置一定数量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其中一组传感器(含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各一个)连接于室外。一组传感器连接室内观察发酵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一对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在发酵过程中,插入发酵茶叶堆中,观察发酵过程中叶温的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用于设定和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参数,达到室内恒温恒湿的目的。在室外显眼位置,设置两个较大尺寸的显示屏,用于观察和记录室内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和发酵堆中叶温的变化规律。在顶棚和室内通风处,设置进风扇和排风扇,以保证室内氧气的充足。

碳纤维远红外发热板为非金属的新型发热材料,经高强度的绝缘材料高温高压密闭复合而成。具有电能转换率高,电能转换率达到98%以上,发热快通电五分钟就能达到设定温度,发热均匀、面状发热。防水等级达到6级,甚至可以泡在水中使用,使用天然材料制造,无任何污染,环保健康。发射超强远红外波,促进被发热体的良性反应,使用寿命长达三万小时等等。这些显著的优势将远远超过目前发酵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源,是最适应红茶发酵采用的优质新能源。

本实用新型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水雾细化成一至五微米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的目的,其特点是加湿强度大、加湿均匀、效益高、节能超强使用寿命等。这些显著使用优势,将远远超过目前传统发酵所使用的加湿方式,是最适应红茶发酵的优质新能源加湿方式。

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将预先设定的温度、湿度和发酵时间等参数输入系统,系统将通过室内的传感器进行自动调节,达到室内恒温恒湿的效果,以确保红茶发酵工序达到最佳效果,这将彻底改变红茶发酵仅靠人体感官来把握发酵程度的原始状况。

电子显示屏通过和室内的高精度传感器的连接形成数据显示体系。发酵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发酵茶叶堆的温度将传输显示在显示屏上,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掌握室内发酵的状况,并便于随时记录相关参数,并进行贮存、统计、运算,从而得出最佳参数曲线,这将彻底改变红茶发酵仅凭经验,无法上升数理统计的状况,将为红茶品质的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