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苦味抑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1331阅读:28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苦味抑制剂,具体涉及一种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复合消除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苦味的苦味抑制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消费者的嗜好的多样化和健康意识的高涨,各类添加了功能性成分的饮料、食品、保健品及医药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上和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具有各类保健功能的食品,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保健品销量日益提高,品种日益完善,且出现了许多同时添加多种功能物质的产品。而在这些饮料、食品、保健品及医药品的功能性组分中,常常具有苦味。例如,啤酒中含有的具有镇静和健胃作用的苦味组分啤酒花提取液;茶和葡萄酒中含有的儿茶素和鞣酸;咖啡中大量含有的咖啡因和绿原酸;柑橘类果实中含有的柚皮苷和橙皮苷;蛋白质类如酪蛋白和乳清以及作为其降解产物的肽类物质、氨基酸;各种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微量矿物质如钙、镁等;碱性药物中的奎宁、黄连素等。略微的苦味对于提高嗜好性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苦味过强,则会伴随着不愉快感乃至厌恶感。因此,研究消除或抑制苦味的方法也是目前饮食品、保健品及医药品研发中的重点内容。

为了除去或抑制苦味,目前已经报道了许多尝试。用作降低苦味材料的物质的实例包括添加磷脂酸(花王株式会社)、L-鸟氨酸(食品科学,No.317,p54,2004)、糖醇类(日本特开7-274829)、甘蔗提取物(日本特开2002-34471)等,但是这些物质在单独使用时对苦味较强的食品药品并不总是具有强大效果。此外,在添加甜味剂例如三氯蔗糖的掩味技术中(日本特开2008-99682),苦味或多或少被甜味剂掩盖,但是由于它们的强烈甜味,该技术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另外,使用环糊精的苦味物质包合技术(日本特开2004-57153)具有针对特定苦味组分的遮盖效应,但是该效应受到包合程度的显著影响。当保健品或药品是片剂的情况下,通常主要进行包糖衣,此外也使用薄膜包衣及微囊化技术,但是这些方法不能使苦味完全掩盖,所需的操作步骤也较复杂,而液体制剂的饮品、食品、保健品及医药品不能使用这些技术。因此,在饮食品及保健品、医药品中,苦味抑制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快速消除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苦味,同时增加产品风味并提高营养价值的苦味抑制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苦味抑制剂,由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两种原料组成,所述L-苹果酸与所述抗坏血酸钠的重量比为10∶1。

优选的,所述L-苹果酸为粉末状或者结晶状,所述抗坏血酸钠为粉末状或者颗粒状。

上述的一种苦味抑制剂的应用方法:向含有苦味的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中添加所述L-苹果酸、所述抗坏血酸钠,并用50~70℃的温水冲调,混合均匀后服用;所述L-苹果酸的添加量为所述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重量的2%~5%,所述抗坏血酸钠的添加量为所述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重量的0.2%~0.5%,所述温水的添加量为所述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重量的8~12倍。

优选的,温水为60℃。

苹果酸,白色结晶体或结晶状粉末,有较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乙醇,味酸。苹果酸有L-苹果酸、D-苹果酸和DL-苹果酸3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苹果酸都是L型的,存在于不成熟的的山楂、苹果和葡萄果实的浆汁中,也可由延胡索酸经生物发酵制得。目前苹果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对食品有抑菌防腐作用,日用化工工业中作为良好的络合剂、酯剂,用于牙膏配方、合成香料配方等,还可以作为防臭剂和洗涤剂的成分。

抗坏血酸钠,白色至微黄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无臭,味稍咸,在空气中较稳定,是维生素C的钠盐,可用于维生素C补充,也可用于作食品营养强化剂,还可作护色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肉食品、鱼食品、啤酒、水果汁、水果和蔬菜罐头、糕点、乳制品、果酱、咸菜、油脂等;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和延长保持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单独加入L-苹果酸可掩盖饮品入口时的苦味,但入口后饮品留有略微的后苦味,而抗坏血酸钠的加入可改善单独添加L-苹果酸的不足,彻底抑制和消除饮品的后苦味,并且使饮品口感更绵延,同时从而提高饮品风味,还可补充维生素C,提高饮品的营养价值。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苦味抑制剂,应用操作简单,技术依赖性低,不依赖于包合、微囊化等繁杂技术,只需适宜添加量和配比的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即可简便、快速的掩盖和抑制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中的苦味,显著改善口感,同时赋予其适度的酸味,提高产品的风味,还可补充维生素C。因此,L-苹果酸与抗坏血酸钠的复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需要消除苦味的饮食品或保健品或医药品口感,彻底抑制和消除饮品苦味,同时提高其风味和营养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生产方法;所使用的试剂,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实施例1

L-乳酸钙作为儿童及成人补钙冲剂中应用的主要钙源,具有一定的苦涩味,而对其苦味的抑制是以其为钙源的补钙冲剂类产品研发中的重要课题。

本实施例以L-乳酸钙作为需要抑制苦味的补钙保健品原料,分三组,每组下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各5g的L-乳酸钙粉末,分别加入如下表1所示的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然后各加入50mL温水冲调并搅拌均匀。由40位品评员品尝评价溶液的苦味和酸味变化,以对比组未加入任何苦味抑制剂、仅加入50mL温水冲调并搅拌均匀的L-乳酸钙溶液的苦味记为5分,分析L-苹果酸与抗坏血酸钠的复合使用对L-乳酸钙苦味的抑制效果。结果记录如下表1:

表1 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的加入对L-乳酸钙苦味的抑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单独添加L-苹果酸量的逐渐增多,L-乳酸钙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逐渐增加;随着单独添加抗坏血酸钠量的逐渐增多,L-乳酸钙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变化不大;随着苹果酸+抗坏血酸钠复合添加量的逐渐增多,L-乳酸钙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逐渐增强,比单独添加L-苹果酸、单独添加抗坏血酸钠效果更加显著。考虑其综合口感及酸味程度,最终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2-3组,2.0%L-苹果酸+0.2%抗坏血酸钠复合添加组L-乳酸钙溶液的口感效果最佳。

实施例2

玉米肽是从玉米中提取的蛋白质,是经过定向酶切及特定小肽分离技术获得的小分子多肽物质,含有人体必须的各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护肝、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在保健食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玉米肽有较强的苦味,使得以玉米肽为原料制得的冲剂及咀嚼片等保健食品口感不佳。

本实施例以玉米肽作为需要抑制苦味的补钙保健品原料,分四组,每组下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各5g的玉米肽粉末,分别加入如下表2所示的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然后各加入50mL温水冲调并搅拌均匀。由40位品评员品尝评价溶液的苦味和酸味变化,以对比组未加入任何苦味抑制剂、仅加入50mL温水冲调并搅拌均匀的玉米肽溶液的苦味记为5分,分析L-苹果酸与抗坏血酸钠的复合使用对玉米肽苦味的抑制效果。结果记录如下表2:

表2 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的加入对玉米肽苦味的抑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单独添加L-苹果酸量的逐渐增多,玉米肽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逐渐增强;随着单独添加抗坏血酸钠量的逐渐增多,玉米肽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变化不大;随着苹果酸+抗坏血酸钠复合添加量的逐渐增多,玉米肽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逐渐增强,比单独添加L-苹果酸、单独添加抗坏血酸钠效果更加显著。考虑其综合口感及酸味程度,最终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3-3组,3.5%L-苹果酸+0.35%抗坏血酸钠复合添加组玉米肽溶液的口感效果最佳。

实施例3

芦荟叶中含多糖类、蒽醌类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效成分为芦荟甙、异芦荟甙、β-芦荟甙、芦荟大黄素及芦荟糖甙A、B等,具有泻下、止血、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治疗作用,芦荟提取物可促进损伤组织,包括X线烧伤的再生和愈合,还有解毒、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促进实验性贫血造血功能的恢复等药理作用。目前以芦荟提取物制成的冲剂型保健食品和医药品不断增多,但其有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强烈苦味,大大降低了芦荟提取物制品的适口性。

本实施例以芦荟提取物作为需要抑制苦味的补钙保健品原料,分四组,每组下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各5g的芦荟提取物,分别加入如下表3所示的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然后各加入50mL温水冲调并搅拌均匀。由40位品评员品尝评价溶液的苦味和酸味变化,以对比组未加入任何苦味抑制剂、仅加入50mL温水冲调并搅拌均匀的芦荟提取物溶液的苦味记为5分,分析L-苹果酸与抗坏血酸钠的复合使用对芦荟提取物苦味的抑制效果。结果记录如下表3:

表3 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的加入对芦荟提取物苦味的抑制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单独添加L-苹果酸量的逐渐增多,芦荟提取物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逐渐增强;随着单独添加抗坏血酸钠量的逐渐增多,芦荟提取物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变化不大;随着苹果酸+抗坏血酸钠复合添加量的逐渐增多,芦荟提取物的苦味程度逐渐减弱,酸味程度逐渐增强,比单独添加L-苹果酸添加量、单独添加抗坏血酸钠效果更加显著。考虑其综合口感及酸味程度,最终确定在本实施例中,第3-3组,5.0%L-苹果酸+0.5%抗坏血酸钠复合添加组芦荟提取物的口感效果最佳。

以上实施例1~实施例3证明,适宜添加量和配比的L-苹果酸和抗坏血酸钠复合,可简便、快速、明显的改善需要消除苦味的饮食品或保健品的成品或原料的苦味,并赋予其适度的酸味,同时提高产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含有苦味的饮料、食品、保健食品及医药品成品或原料的苦味的消除和抑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