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子蟹鲜肉颗粒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949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文涉及一种梭子蟹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梭子蟹鲜肉颗粒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白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其生长迅速,养殖利润丰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梭子蟹一般在3-5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在泥沙底部穴居。其适应盐度为16-35,水温在4℃-34℃,PH值在7-9之间,最适盐度为26-32之间,最适温度在22℃-28℃。水质要求清新、高溶氧,当环境不适应或脱壳不遂时有自切步足现象,步足切断后能再生。三疣梭子蟹十足目短尾次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1种,因头胸甲呈梭形而胃、心区背面又有3个显著的疣突而得名。梭子蟹属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已知50多种,中国沿海已有17种,本种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前侧缘斜拱形,有9个锐齿,后缘末端有一刺。第4(末)对步足的掌节与指节似桨状,为游泳足。雄性的腹部呈长三角形,雌性成体的腹部近圆形,是一种很有价值的经济蟹类。

同时,梭子蟹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类蟹类,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深受消费的欢迎。近年来,东海休渔期政策的实施,有效的保护了抱卵梭子蟹或幼梭子蟹,捕捞量大幅上升。然而,我国的梭子蟹主要集中在9-11月,以活蟹消费为主,非常不利于均衡市场供应和提高梭子蟹的附加值。此外,我国梭子蟹加工产品较少,出口产品主要是挑取腹部肌肉制成蟹肉罐头,产品形式单一,且蟹肉利用率低,易造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鲜肉颗粒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形式,该类食品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携带方便,消费者消费群体广,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开发梭子蟹肉松颗粒可以充分利用梭子蟹资源,促进梭子蟹产品的良性发展。其主要优点有:(1)蟹肉凉后有明显的腥味,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2)蟹肉强度低,容易被破坏,不易形成松散状体。现有一种梭子蟹鲜肉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一制备好的蟹肉为原料,取多种调味料溶于水中,制成调味液,调味液中加入蟹肉,浸泡,蒸煮,将汤汁煮干,然后在烘烤箱中烘至五成干,再通过撕肉机将烘干后的蟹肉撕碎,将蟹肉放入炒锅中并加入植物油,慢火炒松至蟹肉均匀松散,再次将蟹肉松置于烘烤箱中干燥,最后进行杀菌,并真空包装为成品,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蟹肉松腥味去除不够,产品的消费者接受度较低,当以梭子蟹为原料时,该问题更为突出;(2)蟹肉经历了蒸煮(直至将汤汁煮干)、烘干、撕肉、炒松、烘干等过程,步骤繁琐且对蟹肉纤维损伤较大,导致产品易结块、质地不够松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生产鲜肉颗粒松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梭子蟹肉颗粒工业化生产方法,所制得的梭子蟹鲜肉颗粒无明显腥味,口感佳,质地松软且不易结块。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梭子蟹鲜肉颗粒制备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取蟹肉:选取新鲜的梭子蟹,洗净,去除一对蟹螯(留作他用),蒸煮,去除蟹鳃(废弃物),去除蟹黄膏(留作他用),取蟹肉;

2)脱腥:将蟹肉置于脱腥液中浸泡一段时间,过滤,留取蟹肉;

3)蒸:将蟹肉置于蒸笼中处理一段时间;

4)挤压:将蒸后的蟹肉进行挤压脱水;

5)炒松:炒松锅内加入少量植物油,涂抹均匀,加入挤压脱水后的蟹肉,炒松至无明显块状蟹肉,加入黄酒,炒松至无明显块状蟹肉,均匀撒入香辛料,炒松至松散状态;

6)包装:炒好的蟹肉松冷却至室温,密闭包装,成品。

其中步骤(1)中取蟹肉的方法为:先取出腹部的大块蟹肉,再通过挤压的方式获得其他部位的蟹肉。步骤(2)中脱腥液的制作方法为:将煮沸后的饮用水降温至80-85℃,每100 L饮用水中加入100 g绿茶或100 g茉莉花茶或100 g菊花茶,浸泡30 min后,开始降温,直至20-25℃,过滤除去茶叶,滤液即为脱腥液,所述脱腥液中还含有0.01-0.1%对苯二酚的和0.1-1%的异癸烷,苯二酚的和异癸烷加入上述滤液中,与绿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了明显的脱腥作用;蟹肉在脱腥液中的浸泡时间为20-30 min。步骤3)中蟹肉在蒸笼中的处理时间为15-20 min。步骤(5)中香辛料组成比例为:蔗糖80-90份,味精15-20份,五香粉5-10份,花椒粉3-5份,辣椒粉3-5份和咖喱粉3-5份并混合均匀;黄酒的加入体积相对于挤压脱水后的蟹肉重量为3-5%;香辛料的加入重量相对于挤压脱水后的蟹肉重量为1.5-2%。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不仅可以利用梭子蟹胸部的大块蟹肉,还可以利用其他部位的残余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2)本发明对蟹肉进行脱腥处理,生产的蟹肉松产品无明显异腥味;(3)本发明在蒸笼中对蟹肉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去除挥发性腥味成分,还可以形成松散且有弹性的蟹肉状态,有助于防止后续炒松结块;对蒸后的蟹肉进行挤压脱水,可以减少后续炒松的时间,降低能耗,同时,与蒸煮脱水相比,挤压脱水可以减少对肌纤维的损害,有助于防止后续炒松结块;(4)本发明操作工艺简单,易上手,加工成本低,制得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易保藏,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梭子蟹鲜肉颗粒制备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蟹肉-制备脱腥液-脱腥-蒸-挤压-炒松-包装。

其中步骤(1)中取蟹肉的方法为:先取出腹部的大块蟹肉,再通过挤压的方式获得其他部位的蟹肉。步骤(2)中脱腥液的制作方法为:将煮沸后的饮用水降温至80℃,每100 L饮用水中加入100 g绿茶,浸泡30 min后,开始降温,直至20℃,过滤除去茶叶,滤液即为脱腥液,所述脱腥液中还含有0.01-0.1%对苯二酚的和0.1-1%的异癸烷;蟹肉在脱腥液中的浸泡时间为20 min。步骤(3)中蟹肉在蒸笼中的处理时间为15 min。步骤(5)中香辛料组成比例为:蔗糖80份,味精15份,五香粉5份,花椒粉3份,辣椒粉5份和咖喱粉3份并混合均匀;黄酒的加入体积相对于挤压脱水后的蟹肉重量为3%;香辛料的加入重量相对于挤压脱水后的蟹肉重量为1.5%。

实施例2

一种梭子蟹鲜肉颗粒制备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取蟹肉-制备脱腥液-脱腥-蒸-挤压-炒松-包装。

其中步骤(1)中取蟹肉的方法为:先取出腹部的大块蟹肉,再通过挤压的方式获得其他部位的蟹肉。步骤(2)中脱腥液的制作方法为:将煮沸后的饮用水降温至80-85℃,每100 L饮用水中加入100 g茉莉花茶,浸泡30 min后,开始降温,直至23℃,过滤除去茶叶,滤液即为脱腥液,所述脱腥液中还含有0.01%对苯二酚的和0.1%的异癸烷;蟹肉在脱腥液中的浸泡时间为25 min。步骤(3)中蟹肉在蒸笼中的处理时间为18 min。步骤(5)中香辛料组成比例为:蔗糖85份,味精16份,五香粉8份,花椒粉4份,辣椒粉3份和咖喱粉5份并混合均匀;黄酒的加入体积相对于挤压脱水后的蟹肉重量为5%;香辛料的加入重量相对于挤压脱水后的蟹肉重量为2%。

经观察和品尝,实施例1和实施例2和实施例3生产的梭子蟹肉松柔软蓬松,色泽呈金黄色,口感甜成适中,无明显腥味。采用现行国标 GB5009.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中的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实施例1中梭子蟹肉松的水分含量为14.8%,实施例2中梭子蟹肉松的水分含量为15.2%,水分含量均不高,利于保藏。采用现行国标 GB/T4789.20-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水产食品检验》方法检测实施例1和实施例2生产的梭子蟹肉松的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为未检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生产的梭子蟹肉松,密闭包装后在常温下放置3个月,外观和风味未发生明显改变,未产生酸败味,水分含量基本不变,仍未检出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本发明充分利用梭子蟹各部分的蟹肉生产鲜肉颗粒,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经过脱腥、蒸和挤压脱水等工艺,产品柔软蓬松、外观和口感佳、无明显腥味,可在常温下长期保藏,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梭子蟹肉松工业化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梭子蟹肉松的工业化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利用梭子蟹为原料,通过取蟹肉、脱腥、蒸、挤压、炒松和包装等步骤,生产梭子蟹鲜肉颗粒产品。本发明原料利用率高,工艺简单,生产的梭子蟹鲜肉颗粒质地柔软蓬松,无结块,无明显腥味,口感佳,食用方便,产品可在常温下长期保藏,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梭子蟹制备方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