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933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银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和异常分化、角化不全、缺乏颗粒层,皮肤新生血管形成和炎性细胞浸润等。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患处皮肤反复产生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鳞屑下分布有广泛浸润性红斑和明显的出血点,大多数患者具有瘙痒症状。银屑病属于肠源性疾病的一种,是由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所致。正常人体内存在大量的共生菌群,这些细菌大部分寄生在人的肠道中,数量超过1000万亿个,相当于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其微生物基因数量约为300万个,大约是人类基因组基因数量的100多倍。如此海量的基因能够帮助微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同时形成了与人体密不可分的互惠共生关系。这些细菌在生长活动中产生的代谢物可以进入人的血液,影响人的健康。其中,有益菌可以产生消炎、镇痛、抗氧化的物质,还可以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滋养和保护作用;有害菌则可以产生神经毒素、致癌物质和游离抗原,进入血液后能够引起各种慢性病,而结构失调的肠道菌群则可能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主要有:外源加入益生菌法和补充膳食纤维法,其中,益生菌是一类通过改善宿主菌群组成从而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然而,益生菌要发挥作用必须达到足够的活性菌数量,益生菌的活性问题也限制了益生菌的广泛应用;另外,肠道菌群属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单纯通过益生菌的加入难以对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而且,益生菌的加入虽然可能会对某些个体产生影响,但效果的可重复性并不好;通过补充膳食纤维虽然对肠道菌群平衡的调节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起效所需的时间较长,通常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综上,现阶段对于肠道菌群平衡的调节仍缺少快速、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如何恢复银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仍是当前研究的难点所在。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显著不同于健康组,而如何通过膳食干预来恢复银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平衡是现阶段研究的难点所在。发明人通过多年的研究,从食疗干预的角度出发,研发出了一种能够对银屑病患者进行肠道菌群干预的速食粥,由此提出了下述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槐花4-6份、芡实4-6份、豌豆皮4-6份、茯苓4-6份、灵芝2-3份、蒲公英2-3份、灰树花2-3份、猴头菇2-3份、蛹虫草2-3份、姬松茸2-3份、麦麸50-60份、玉米粉80-100份。优选的,本发明的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槐花5份、芡实5份、豌豆皮5份、茯苓5份、灵芝2.5份、蒲公英2.5份、灰树花2.5份、猴头菇2.5份、蛹虫草2.5份、姬松茸2.5份、麦麸55份、玉米粉90份。优选的,上述原料中,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和姬松茸以超微粉的形式加入,超微粉碎的目数在300目以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超微粉的制备:分别将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和姬松茸干燥脱水至含水量为5-10%,经超微粉碎至300目以上,密封保存,备用;(2)将步骤(1)制备的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和姬松茸超微粉,以及麦麸和玉米粉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10-15%,搅拌均匀,得混合原料;(3)将混合原料经膨化熟化、灭菌处理,得膨化料;将膨化料粉碎,干燥至含水量在5%以下,即得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优选的,步骤(2)中,加水至含水量为10%。优选的,步骤(3)中,膨化熟化的参数条件为:螺杆转速60转/分钟,1-3号加热板工作温度依次为85℃、95℃和130℃。上述组合物在制备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食品和/或药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食品,该食品包含上述的组合物。进一步的,该食品中还可以包含食品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食品”应做广义的理解,其可以使任何可以被食用的形式,即除了常规的食品形式外,本发明的食品还可以为保健品(有时也被称为功能食品)、饮品等。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本发明的食品可以为速食粥、代餐粉等食品形式。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的组合物和/或食品在调节动物肠道菌群中的用途。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的方法,该方法是对所述动物给予上述的组合物或者食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动物”所指的动物种类不受特别限制,该动物可以为任何具有肠道器官的动物,优选哺乳动物,更优选大鼠、小鼠、人,最优选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制备的速食粥能够显著调节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通过肠道菌群的作用有效预防或治疗银屑病。同时,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制备的速食粥所采用的原料源于天然,安全可靠,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质量稳定,可长期保存的优点。(2)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制备的速食粥中,茯苓、灵芝、蒲公英等中药组分能够抑制肠道菌群中的有害菌的生长,同时还具有消炎的作用;灰树花、猴头菇等组分可以起到扶正作用,能够直接干预机体的免疫系统;本发明的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制备的速食粥通过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以及结合消炎、扶正的协同作用,能够防止有害菌产生的神经毒素、致癌物质和游离抗原进入血液,从而快速的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银屑病组志愿者膳食干预前后以及健康组志愿者肠道菌群结构的pca分析;图2: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干预前后病灶相对面积数据的图形展示。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背景技术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对于调节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及其制备方法。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槐花5份、芡实5份、豌豆皮5份、茯苓5份、灵芝2.5份、蒲公英2.5份、灰树花2.5份、猴头菇2.5份、蛹虫草2.5份、姬松茸2.5份、麦麸55份、玉米粉90份。其制备方法如下:(1)超微粉的制备:分别将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和姬松茸干燥脱水至含水量为5-10%,经超微粉碎至300目以上,密封保存,备用;(2)将步骤(1)制备的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和姬松茸超微粉,以及麦麸和玉米粉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10-15%,搅拌均匀,得混合原料;(3)将混合原料经膨化熟化、灭菌处理,得膨化料;将膨化料粉碎,干燥至含水量在5%以下,即得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将上述的组合物加水冲调,即制备得到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本申请的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中,各原料组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减少上述组合物中的任何一种原料组分对本申请组合物的原料组分进行替换,则组合物整体对菌群调节作用效果显著降低;在本申请的组合物的基础上再增加其他的原料组分,组合物的整体效果并未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有组合物的整体效果降低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申请组合物中各原料组分是作为一个整体起到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进而对银屑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另外,本申请的组合物中各原料的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发明人在试验过程中,对组合物中的一些原料的用量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调整用量后的组合物对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调节作用显著下降。本申请的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中,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和姬松茸是以超微粉的形式加入,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在进入机体前就释放出来,进入机体后,可溶性成分迅速溶解,溶解度低的成分也因超微粉末具有较大的吸附力,而紧紧粘在胃肠粘膜上,在体内停留时间长,从而提高了原料的生物利用度。另外,银屑病存在皮肤免疫机能异常,在各种诱发因素下,全身免疫系统都很亢奋,基于此,本申请的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组合物中减少了菇类原料的加入,以减轻对免疫系统的刺激。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均为本领域常规的试验材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得到。实施例1: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的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原料: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姬松茸、麦麸、玉米。2.原料预处理:所有原料经微波干燥设备脱水至5-10%;经超微设备粉碎至300目以上;密封保存,备用。3.混粉:取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超微粉,各5公斤;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姬松茸超微粉,各2.5公斤;麦麸55公斤;玉米粉90公斤。将上述原料经混粉机搅拌5分钟,添加纯净水至含水量为10%,搅拌5分钟。4.膨化:混合原料经双螺杆膨化机熟化杀菌;膨化机工作参数:螺杆转速60转/分钟,1-3号加热板工作温度依次为85℃、95℃和130℃。5.粉碎、干燥与灌装:膨化料经粉碎机粉碎至20目左右,经微波干燥设备脱水至含水量5%以下,每袋30克灌装,即得速食粥。食用方法:每次60克,开水冲调食用,每天三次。实施例2: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的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原料: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姬松茸、麦麸、玉米。2.原料预处理:所有原料经微波干燥设备脱水至5-10%;经超微设备粉碎至300目以上;密封保存,备用。3.混粉:取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超微粉,各4公斤;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姬松茸超微粉,各3公斤;麦麸50公斤;玉米粉100公斤。将上述原料经混粉机搅拌5分钟,添加纯净水至含水量为10%,搅拌5分钟。4.膨化:混合原料经双螺杆膨化机熟化杀菌;膨化机工作参数:螺杆转速60转/分钟,1-3号加热板工作温度依次为85℃、95℃和130℃。5.粉碎、干燥与灌装:膨化料经粉碎机粉碎至20目左右,经微波干燥设备脱水至含水量5%以下,每袋30克灌装,即得速食粥。实施例3: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平衡的速食粥的制备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原料: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姬松茸、麦麸、玉米。2.原料预处理:所有原料经微波干燥设备脱水至5-10%;经超微设备粉碎至300目以上;密封保存,备用。3.混粉:取槐花、芡实、豌豆皮、茯苓超微粉,各6公斤;灵芝、蒲公英、灰树花、猴头菇、蛹虫草、姬松茸超微粉,各2公斤;麦麸60公斤;玉米粉80公斤。将上述原料经混粉机搅拌5分钟,添加纯净水至含水量为10%,搅拌5分钟。4.膨化:混合原料经双螺杆膨化机熟化杀菌;膨化机工作参数:螺杆转速60转/分钟,1-3号加热板工作温度依次为85℃、95℃和130℃。5.粉碎、干燥与灌装:膨化料经粉碎机粉碎至20目左右,经微波干燥设备脱水至含水量5%以下,每袋30克灌装,即得速食粥。本发明在试验过程中,以具有抑菌、消炎功效的中药、具有扶正作用的组分作为组方的基本思路,同时考虑银屑病患者免疫系统的特殊性,减少了组方中菇类原料的使用,并在该思路下进行原料的选择,本发明尝试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原料组合,结果发现,不同原料组合对于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具有显著的差异,以对比例1-4为例:对比例1:将实施例1中的原料“槐花”、“芡实”、“豌豆皮”替换为“山药”、“西蓝花”、“冬瓜”;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速食粥。对比例2:将实施例1中的原料“槐花”、“芡实”、“豌豆皮”替换为“黑木耳”、“葛根”、“莲藕”;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速食粥。对比例3:将实施例1中的原料“槐花”、“芡实”、“豌豆皮”替换为“银耳”、“甘草”、“桔梗”;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速食粥。对比例4:将实施例1中槐花超微粉的用量均调整为8公斤,芡实的用量调整为3公斤,豌豆皮的用量调整为7公斤;其余操作同实施例1,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速食粥。试验例1:本发明的速食粥对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干预试验1.试验方法:选择健康和银屑病志愿者各100名,对于银屑病的100名志愿者,应用实施例1制备的速食粥进行肠道菌群膳食干预,每次60克,开水冲调食用,每天三次,干预时间56天。分别收集健康志愿者的便样,以及银屑病志愿者肠道菌群干预前后(第1天和第57天)的便样;比较其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具体方案如下:(1)便样采集后放入事先加有无水乙醇的螺纹冻存管中,冻存管用封口膜封口并放入-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2)使用保温箱运输便样,并在箱中加入冰袋,确保便样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中。(3)便样到达实验室后,离心去除便样中的无水乙醇,使用ctab法并配合专用试剂盒提取肠道菌群总dna。(4)使用引物27f+355r进行pcr,特异性扩增肠道细菌16srdna的v1v2区,目标片段长度约为328bp;而后在片段两端加上barcode序列及上机测序引物,并进行高通量测序。(5)对下机后的原始序列进行质控,删除barcode等测序相关序列,并舍去reads数量不足30000万条的样本。(6)对经过质控的优质样本序列进行otu划分和pca分析。同时,检测每名银屑病志愿者肠道菌群干预前后(第1天和第57天)的破损皮肤相对面积。2.试验结果:膳食干预前后以及健康组志愿者肠道菌群结构的pca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银屑病病人组100名志愿者的肠道菌群结构显著不同于健康组;而在膳食干预后,疾病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基本趋于健康状态。说明本发明的速食粥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恢复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银屑病志愿者肠道菌群干预前后的破损皮肤相对面积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表1:银屑病志愿者肠道菌群干预前后病灶相对面积比较银屑病患者肠道菌群干预前后病灶相对面积数据的图形展示如图2所示,由表1和图2可以看出,银屑病组志愿者在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后,破损皮肤消失或破损皮肤相对面积显著缩小。说明本发明的速食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缓解银屑病症状。试验例2:动物试验1.试验方法:(1)小鼠普萘洛尔诱发银屑病模型的构建:取体重20±2g昆明种健康小鼠,雌雄各半,用棉签均匀涂抹5%普萘洛尔乳剂于每鼠左耳背皮肤(0.3g/㎝2),每日二次,连续涂抹30日,于末次涂药后24h,随机抽取2只小鼠(雌雄各1只),取耳廓造模处皮肤,常规切片观察,与正常小鼠比较,以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等组织学改变判定模型成立。(2)将银屑病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试验1组给予实施例1制备的速食粥,试验2组给予对比例1制备的速食粥,试验3组给予对比例2制备的速食粥,试验4组给予对比例3制备的速食粥,试验5组给予对比例4制备的速食粥。所有动物均在相同环境下饲喂30天,受试物给予的剂量为6g/kg,记录各试验组小鼠干预前后(第0天和第30天)的表皮厚度。2.试验结果:各试验组小鼠的表皮厚度的测定结果见表2。表2:各试验组小鼠的表皮厚度的测定结果组别第0天测定的表皮厚度,μm第30天测定的表皮厚度,μm试验1组49.16±10.2416.32±4.76试验2组50.30±11.1842.84±10.65试验3组48.42±12.3140.56±9.86试验4组49.64±10.8643.38±11.04试验5组50.83±10.9445.26±11.58由表2可以看出,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速食粥的银屑病模型小鼠肥厚的棘细胞层变薄从而使表皮变薄,抑制表皮增生过快和异常角化,使皮损趋于消退,显著改善银屑病的病理状态,表明本发明的速食粥产品对银屑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与对比例1-4制备的速食粥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速食粥对于银屑病模型小鼠表皮厚度的改善更为显著。说明替换本发明的速食粥的原料组分或调整原料的用量都会影响制备的速食粥对银屑病的辅助治疗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