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8801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含有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素,它集人体必须的高蛋白、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为一体。用大豆制成的食品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患者健身强体的最佳食品。目前,利用大豆可以加工制成多种食用方便的豆制品,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鸡肉、瘦肉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其中茶干是以大豆为原料,对制成的豆腐进行进一步加工得到的产物,其营养价值高,味美而且即食,从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现有茶干制作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大豆清洗-机械粉碎-煮浆-滤浆-点脑-包布-压制-切块-成型-调味-真空包装-杀菌等工序,由于不同生产厂家所采用的具体生产工艺各异,因此导致茶干的口感也各有不同,但由于茶干中的营养物质丰富,水分适宜,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采用现有生产工艺所得产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目前,市场上茶干的保鲜期和货架期仅仅为半个月至1个月左右,即使是添加有防腐剂,并进行后续灭菌压缩处理的产品,其保质期通常也不超过5个月,难以长时间储藏,不利于长途运输。因此,如何延长茶干产品的保质期,是大部分茶干生产厂家共同面对的技术难题。

经检索,关于延长茶干产品保鲜期的专利申请已有相关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86089.3,申请日为2012年8月13日,发明创造名称:一种营养茶干的制备方法,该申请案中包括茶干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新鲜大豆,在特定的浸泡液中浸泡8-13h;(2)加水磨浆,浆汁的粒度在3μm以下,过滤;(3)两次煮浆后点浆,凝固成型,压榨;(4)以na2co3溶液漂洗,处理温度85-95℃,处理时间3-6min;(5)卤制,离心脱水,烘干,冷却,包装,灭菌。采用该申请案的制备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产品包装后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提高茶干的货架寿命。

又如,中国专利201410582835.2公开了一种卤制豆干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合适的大豆,并对大豆进行清算和浸泡;将浸泡后的大豆进行研磨、过滤、加热、点浆、成型、压榨、切片、油炸、烧煮加调味品、冷却和包装。该申请案通过浸泡、研磨使大豆中蛋白质随水溶解出来,从而提高对大豆原料的利用率,同时通过油炸使豆干内部水分减少,从而延长了豆干的保存时间。

采用上述两申请案的制备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延长豆干的货架寿命,但其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采用现有生产工艺得到的茶干产品相对于原有大豆原料,其蛋白含量及营养价值均得到明显流失。因此,如何在保证茶干口感及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延长其保质期是茶干生产企业关心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现有茶干生产工艺所得茶干产品的货架期和保鲜期相对较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经卤制后的茶干进行处理,可有效延长茶干产品的保鲜期,并减少茶干内营养物质的流失,保证了所得茶干的口感。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包括冷却房本体,冷却房本体的顶部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间隔分布的冷却风机,相邻冷却风机之间设有分隔板,各冷却风机的两侧面均设有出风口,其底面均设有吸风口,且吸风口的两侧安装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向外延伸形成喇叭形导风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房本体内部设有间隔分布的4个冷却风机,且冷却房本体外部设有温度计,所述冷却风机及温度计均与控制系统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房本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网带,冷却风机位于输送网带的上方,且输送网带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均向外延伸至冷却房外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风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导风板、倾斜导风板和竖直导风板,其中,竖直导风板安装于冷却风机的底面两侧,倾斜导风板与竖直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130-135°,且水平导风板与冷却房本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1-0.15m,其与输送网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4-0.5m。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房本体的顶部拐角处安装有沿冷却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风板,且第二导风板向上凸出形成弧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网带的上料端还与吹干装置相连,该吹干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吹风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架、输送网带和动力源,通过动力源驱动输送网带围绕支架进行旋转输送;所述的吹风机包括上吹风机和下吹风机,上吹风机的吹风口位于输送网带上方,下吹风机的吹风口位于输送网带下方。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三级输送机构和四级输送机构,四级输送机构的上料端位于三级输送机构下料端的下方,其下料端位于冷却房内输送网带上料端的上方;所述的下吹风机安装于三级输送机构的支架外侧并沿输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吹风口位于三级输送机构输送网带的下方,且呈喇叭形结构;所述上吹风机安装于四级输送机构输送网带的上方,且沿输送方向间隔分布。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三级输送机构倾斜设置,其输送网带的倾斜角度为10-15°,且其下料端高度高于上料端高度;所述下吹风机的吹风口处安装有挡风板,挡风板之间形成出风口,且挡风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40-45°。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机构还包括一级输送机构和二级输送机构,其中,一级输送机构的上料端靠近卤煮池,其下料端位于二级输送机构上料端的上方,所述二级输送机构的下料端与三级输送机构的上料端相连,且二级输送机构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卤煮后的茶干捞出置于一级输送机构的输送网带上进行输送,从而对茶干进行初步沥水处理,茶干在一级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3-4min;

步骤二、初步沥水后的茶干进入二级输送机构进行输送,同时通过振动电机带动二级输送网带进行振动,从而进一步去除茶干表面的卤汁,茶干在二级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1-2min;

步骤三、茶干经二级输送机构输送后进入三级输送机构,通过下吹风机对茶干底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三级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10-12min;

步骤四、茶干经三级输送机构的下料端进入四级输送机构,通过上吹风机对茶干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该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12-16min;

步骤五、经四级输送机构吹干处理后的茶干通过输送网带输送至冷却房房体内进行冷却处理,冷却房房体内冷却风机的出风温度为-4~7℃,茶干冷却处理的时间为8~10min。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包括冷却房本体,冷却房本体的顶部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冷却风机,且相邻冷却风机之间设有分隔板,通过冷却房的设置将卤制后的茶干置于-4~7℃进行分段冷却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延长茶干的货架期和保质期,并减少茶干内营养物质的流失,保证所得茶干的口感。

(2)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所述冷却房本体内部设有间隔分布的4个冷却风机,且冷却房本体外部设有温度计,所述冷却风机及温度计均与控制系统相连,从而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冷却房本体内部的冷却温度进行自动调整和控制,在保证茶干保质期的基础上,使茶干口感与品质均得到最佳的保证。

(3)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所述冷却房本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网带,冷却风机位于输送网带的上方,通过输送网带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茶干的转运,操作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在茶干移动输送的过程中对茶干进行冷却处理,可以进一步保证其处理效果。

(4)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其第一导风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导风板、倾斜导风板和竖直导风板,通过该导风板的设置可以对冷却风的流动进行导向,从而能够保证豆干的冷却效果,并减少冷气损失;同时,本发明还通过对第一导风板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倾斜导风板与竖直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130-135°,且水平导风板与冷却房本体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1-0.15m,其与输送网带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4-0.5m,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冷却房内冷气的流动及分布情况,保证大部分冷气由输送网带下方向上流动,对茶干整体尤其是茶干底面进行冷却,而少量冷气则向水平导风板与输送网带之间流动,从而对茶干上表面进行冷却。

(5)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所述冷却房本体的顶部拐角处安装有沿冷却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风板,且第二导风板向上凸出形成弧形结构,通过第二导风板与冷却房侧壁及第一导风板的配合可以进一步改善冷风的流动分布,减少冷风损耗,进而改善冷却效果。

(6)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所述输送网带的上料端还与吹干装置相连,该吹干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吹风机,采用输送网带对酱干动态输送过程中通过吹风机对酱干进行吹干处理,从而既能够有效提高酱干的干燥速度,缩短干燥处理时间,有利于减少酱干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酱干中水分的流失,有利于保证所得茶干的口感与香味。

(7)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包括三级输送机构和四级输送机构,所述的下吹风机安装于三级输送机构的支架外侧并沿输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吹风口位于三级输送机构输送网带的下方,且呈喇叭形结构;所述上吹风机安装于四级输送机构输送网带的上方,且沿输送方向间隔分布,先通过下吹风机对酱干底面进行吹干,然后通过上吹风机对酱干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吹干处理,尤其是将下吹风机的吹风口设计为喇叭口结构,并对该喇叭口的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既能够保证酱干的干燥处理效果,又能够有效防止酱干吹干过程中其表面形成水渍花纹,进而影响其整体外观。

(8)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方法,通过将卤制后的茶干置于冷却房内进行急冷处理,从而可以有效延长茶干产品的保质期,克服现有茶干产品的货架期和保质期相对较短的不足,同时通过采用分段冷却工艺,并对冷却温度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有利于减少茶干内营养物质与水分的流失,并能够保证所得产品的韧度及品质。

(9)本发明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方法,通过在急冷处理之前采用本发明的吹干装置对卤制后的茶干进行吹干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茶干干燥处理效率,减少营养物质及水分的流失,进一步保证所得茶干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冷却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却房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冷却房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茶干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四级输送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四级输送机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冷却房房体;2、输送网带;3、冷却风机;301、水平导风板;302、倾斜导风板;303、竖直导风板;4、支架;5、门洞;6、滴水盘;7、第二导风板;8、吸风口;9、分隔板;10、四级输送机构;11、三级输送机构;12、二级输送机构;13、一级输送机构;14、上吹风机;15、第一安装架;16、下吹风机;1601、挡风板;17、支架;18、第二安装架;19、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包括冷却房本体1,冷却房本体1的顶部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冷却风机3,相邻冷却风机3之间设有分隔板9。各冷却风机3的两侧面均设有出风口,其底面均设有吸风口8,且吸风口8的两侧安装有第一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向外延伸形成喇叭形导风口。现有茶干生产工艺中,茶干经卤制处理后通常经干燥处理,然后直接进行包装和高温高压杀菌处理,由于茶干所含水分较高,其保质期较短,尤其是在夏季的保质期难以满足要求,从而导致消费者不敢一次性购买较多茶干,大量茶干产品发生变质,给生产厂家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创新性地在酱干卤制干燥处理后,通过增加一道急冷处理工序,将卤制后的茶干经干燥处理后置于冷却房内于-4~7℃下进行急冷处理,从而大大延长了茶干产品的货架期和保鲜期。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房内相邻冷却风机3之间设有分隔板9,通过分隔板9将冷却房内部分隔为多个冷却仓,从而可以对茶干进行分段冷却处理,其中控制冷却房出料端的温度为-3~-4℃,其进料端的温度为3~7℃,从而可以在有效保证茶干保质期的基础上,减少茶干内营养物质的流失,保证所得茶干的韧性及口感要求。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1,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冷却房本体1通过支架4进行支撑固定,冷却房本体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输送网带2,冷却风机3位于输送网带2的上方,输送网带2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均向外延伸至冷却房外部,且输送网带2的下方设有滴水盘6;通过输送网带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茶干的冷却上料与下料,操作简单,有利于进行自动化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输送网带2输送过程中对茶干进行冷却处理,有利于保证茶干冷却处理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保证其品质。所述冷却房本体1的侧面还设有门洞5,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入。

本实施例的第一导风板包括依次相连的水平导风板301、倾斜导风板302和竖直导风板303,其中,竖直导风板303安装于冷却风机3的底面两侧,通过第一导风板301的设置可以对冷却风的流动进行导向,使冷却风机3的出风自上而下流动对茶干进行急冷处理,然后热气经吸风口8吸走,从而能够保证茶干的冷却效果,并减少冷气损失。本实施例还通过对第一导风板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倾斜导风板302与竖直导风板303之间的夹角为130-135°,且水平导风板301与冷却房本体1侧壁之间的距离为0.1-0.15m,其与输送网带2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4-0.5m,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冷却房内冷气的流动及分布情况,保证大部分冷气由输送网带2下方向上流动,对茶干整体尤其是茶干底面进行冷却,而少量冷气则向水平导风板301与输送网带2之间流动,从而对茶干上表面进行冷却,保证了茶干的充分均匀冷却,防止冷却不均匀对茶干品质的影响。

实施例3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2,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冷却房本体1的顶部拐角处安装有沿冷却房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风板7,且第二导风板7向上凸出形成弧形结构,通过第二导风板7与第一导风板的相互配合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冷却房内的气流流动分布情况,减少冷气损失,进而提高茶干的冷却效果。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冷却房本体1内部设有间隔分布的4个冷却风机3,且冷却房本体1外部设有温度计,所述冷却风机3及温度计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本实施例通过温度计的设置可以对外界环境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便于对冷却房本体1各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其中,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25℃时,控制4个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分别为6~7℃、1~2℃、-2~0℃、-4℃;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25℃高于10℃时,控制4个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分别为3~4℃、0~1℃、-2~-1℃、-3~-4℃,而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0℃时,则无需使用该冷却房对茶干进行急冷处理,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因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茶干口感及保质期的影响,满足不同季节和温度茶干运输与储存的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3,其区别主要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输送网带2的上料端还与吹干装置相连,该吹干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吹风机,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架17、输送网带和动力源,通过动力源驱动输送网带围绕支架17进行旋转输送;所述的吹风机包括上吹风机14和下吹风机16,上吹风机14的吹风口位于输送网带上方,下吹风机16的吹风口位于输送网带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茶干保质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茶干内的水分含量,茶干内水分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茶干的保质期就越短,但当茶干内水分含量较少时,则会严重影响茶干的口感。因此,如何在保证茶干保质期的基础上,控制茶干具有合适含量的水分,使其能够兼具对保质期和口感的要求是本发明的关键难点。

现有技术中茶干经卤制后,通常是采用自然风干或烘干的形式对酱干进行干燥处理,但当采用自然风干的形式进行干燥处理时,干燥处理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而一方面导致茶干所含营养物质在干燥过程中流失较多,另一方面还会对茶干的口感与香味造成不利影响。而当采用烘干的形式对酱干进行干燥处理时,则易造成茶干中水分的严重流失,不利于对茶干中的水分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对所得茶干的口感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实施例在对茶干进行急冷处理之前,先采用吹干装置对卤制后的茶干进行吹干处理,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输送网带对酱干动态输送过程中,分别利用上吹风机14和下吹风机16对酱干上、下表面进行吹干处理,从而既能够有效提高酱干的干燥速度,缩短干燥处理时间,有利于减少酱干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酱干中水分的流失,有利于保证所得茶干的口感与香味。综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冷却房对卤制后的茶干进行分段急冷处理,并对冷却温度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在急冷处理之前先采用吹干装置对茶干进行吹干处理,从而一方面能够有效延长茶干产品的保质期,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卤制后茶干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含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保证茶干的口感,实现了茶干产品对保质期与口感的双重要求。此外,冷却房内的冷却温度控制对于所得茶干产品的韧性影响也较大,当温度较高时,难以有效延长茶干的保质期,而当温度较低时,则会影响茶干本身的韧性,从而导致茶干产品的品质变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4,其区别主要在于:结合图4-图6,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包括三级输送机构11和四级输送机构10,四级输送机构10的上料端位于三级输送机构11下料端的下方,其下料端位于冷却房内输送网带2上料端的上方。上述三级输送机构11倾斜设置,其输送网带的倾斜角度为10-15°,且其下料端高度高于上料端高度,所述的下吹风机16安装于三级输送机构11的支架17外侧并沿输送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其吹风口位于三级输送机构输送网带的下方,且呈喇叭形结构;具体的,结合图7,所述下吹风机16的吹风口处安装有挡风板1601,挡风板1601之间形成出风口,且挡风板160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40-45°,上述挡风板1601也可以设为弧形结构。所述上吹风机14通过第一安装架15安装于四级输送机构输送网带的上方,且不同第一安装架15上分别交错安装有1-3个上吹风机。

申请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直接采用吹风机对酱干进行吹干处理,很容易造成酱干表面产生水渍花纹,从而影响其整体外观,且吹干时间相对较长。基于以上问题,申请人对吹干装置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将上吹风机14与下吹风机16进行分段设置,先通过下吹风机16对酱干底面进行吹干,然后通过上吹风机14对酱干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吹干处理,尤其是将下吹风机16的吹风口设计为喇叭口结构,并对该喇叭口的角度以及三级输送网带的倾斜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既能够保证酱干的干燥处理效果,又能够有效防止酱干吹干过程中其表面形成水渍花纹,进而影响其整体外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装置,其结构基本同实施例4,其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还包括一级输送机构13和二级输送机构12,其中,一级输送机构13的上料端靠近卤煮池,其下料端位于二级输送机构12上料端的上方,所述二级输送机构12的下料端与三级输送机构11的上料端相连,且二级输送机构12上设置有振动电机19,该振动电机19安装于第二安装架18上。本实施例通过四级输送机构的设置,即先采用一级输送机构13对卤制后的茶干进行初步沥处理,然后通过二级输送机构12的振动作用进一步去除茶干表面的水分,从而可以有效去除茶干表面大部分酱汁,从而能够有效节约后续吹干所需时间,有利于保证吹干效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避免后续吹干过程中茶干表面水渍花纹的产生。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方法,其所用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同实施例5,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卤煮后的茶干捞出置于一级输送机构13的输送网带上进行输送,从而对茶干进行初步沥水处理,茶干在一级输送机构13的输送时间为3min;

步骤二、初步沥水后的茶干进入二级输送机构12进行输送,同时通过振动电机19带动二级输送网带进行振动,从而进一步去除茶干表面的卤汁,茶干在二级输送机构12的输送时间为2min;

步骤三、茶干经二级输送机构12输送后进入三级输送机构11,通过下吹风机16对茶干底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三级输送机构11的输送时间为10-12min;

步骤四、茶干经三级输送机构11的下料端进入四级输送机构10,通过上吹风机14对茶干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该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12-16min;

步骤五、经四级输送机构10吹干处理后的茶干通过输送网带2输送至冷却房房体1内进行冷却处理,并通过温度计对外界环境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25℃时,控制4个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分别为6~7℃、1~2℃、-2~0℃、-4℃,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25℃高于10℃时,控制4个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分别为3~4℃、0~1℃、-2~-1℃、-3~-4℃,而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10℃时,则无需使用该冷却房对茶干进行急冷处理,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因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茶干口感及保质期的影响。

本实施例先通过四级输送机构对卤制后的茶干进行吹干处理,然后采用冷却房进行急冷处理,从而能够有效延长所得茶干的保质期,并减少茶干内水分与营养物质的流失,使茶干内的水分控制在最佳比例,进而满足了茶干产品对保质期与口感及品质的多重要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方法,其所用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同实施例5,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卤煮后的茶干捞出置于一级输送机构13的输送网带上进行输送,从而对茶干进行初步沥水处理,茶干在一级输送机构13的输送时间为4min;

步骤二、初步沥水后的茶干进入二级输送机构12进行输送,同时通过振动电机19带动二级输送网带进行振动,从而进一步去除茶干表面的卤汁,茶干在二级输送机构12的输送时间为1min;

步骤三、茶干经二级输送机构12输送后进入三级输送机构11,通过下吹风机16对茶干底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三级输送机构11的输送时间为10min;

步骤四、茶干经三级输送机构11的下料端进入四级输送机构10,通过上吹风机14对茶干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该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16min;

步骤五、经四级输送机构10吹干处理后的茶干通过输送网带2输送至冷却房房体1内进行冷却处理,并控制4个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分别为3~4℃、0~1℃、-2~-1℃、-3~-4℃(外界环境温度为15℃),茶干冷却处理的时间为8min。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一种茶干冷却处理方法,其所用冷却处理装置的结构同实施例5,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卤煮后的茶干捞出置于一级输送机构13的输送网带上进行输送,从而对茶干进行初步沥水处理,茶干在一级输送机构13的输送时间为3min;

步骤二、初步沥水后的茶干进入二级输送机构12进行输送,同时通过振动电机19带动二级输送网带进行振动,从而进一步去除茶干表面的卤汁,茶干在二级输送机构12的输送时间为1min;

步骤三、茶干经二级输送机构12输送后进入三级输送机构11,通过下吹风机16对茶干底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三级输送机构11的输送时间为12min;

步骤四、茶干经三级输送机构11的下料端进入四级输送机构10,通过上吹风机14对茶干上表面和侧面进行吹干处理,茶干在该输送机构的输送时间为12min;

步骤五、经四级输送机构10吹干处理后的茶干通过输送网带2输送至冷却房房体1内进行冷却处理,控制4个冷却风机3的出风温度分别为6~7℃、1~2℃、-2~0℃、-4℃(外界环境温度为37℃),茶干冷却处理的时间为10min。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