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6720发布日期:2018-07-24 18:4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业,具体是一种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

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化、规模化、并以营利为生产目的。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畜牧业是农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目前的饲料混合装置在工作的过程中易出现饲料沉底而导致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存在下料不便的缺陷,因为亟需研发一种避免饲料沉底且易于下料的畜牧业用饲料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包括基座、混合筒、内筒,混合驱动机构、升降装置和接料框;所述基座的顶部右侧固定有底盘,底盘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混合筒设置在支撑框架内,混合筒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柱腿,柱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支撑框架内对应第一滑块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滑槽,第一滑块滑动卡接在环形滑槽内,所述混合筒的顶板上开设有入料口,混合筒的外侧底部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阀门,混合筒的上部外围设置有一圈环形齿;所述内筒设置在混合筒的内腔中心位置,内筒的底部中心位置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向下伸出混合筒并与支撑框架固定,内筒的外侧沿长度方向等距连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内筒内设置有螺旋叶片,内筒的上下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穿孔和下穿孔;所述混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一带轮、转轴、第二带轮和齿轮,所述电机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输出轴向下伸入内筒中,螺旋叶片固定在输出轴的外围,所述输出轴位于混合筒外的轴体上安装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上端转动固定于支撑框架的轴承座,转轴的下端安装有齿轮,齿轮与环形齿相啮合;所述支撑框架的底板左侧转动连接底盘,支撑框架的底板右侧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安装在底盘上,升降装置的伸缩杆上铰接有第二滑块,支撑框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块相配合的滑槽,第二滑块滑动卡接在滑槽中;所述基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接料框,接料框位于出料管的下方,接料框的底部安装有滚轮,接料框和底盘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接料框的左侧设置有凸轮,凸轮安装在凸轮座上,凸轮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凸轮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料框的左侧设置有辅助下料机构,辅助下料机构包括摆动杆、撞击球和圆盘,基座的左侧固定有L型板,所述摆动杆转动连接在L型板的顶部,摆动杆的底部安装有撞击球,摆动杆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腰型孔,所述圆盘设置在摆动杆的左侧,圆盘的前端面偏心铰接有连杆,连杆的端部滑动卡接在腰型孔中;凸轮的后端面同轴固定有第三带轮,圆盘的后端面同轴固定有第四带轮,第三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四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叶片与内筒的内腔壁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伸缩缸、电动伸缩缸或者气动伸缩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伸缩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伸缩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盘上开设有凹槽,升降装置嵌装在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撞击球外围设置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内筒和螺旋叶片的配合使用,使得混合筒底部的饲料被不断的向上输送,有效地避免了饲料沉底,加强了饲料混合效果;通过控制伸缩装置带动混合筒倾斜即能完成下料工作,方便快捷;通过凸轮和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得接料框在收集饲料的过程中左右往复移动,使得饲料堆放更加平整;通过设置辅助下料机构,能够在下料的过程中不断敲击混合筒,使筒壁产生振动,避免饲料挂壁导致下料不彻底;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便捷,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中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底盘、111-凹槽、12-L型板、2-支撑框架、21-环形滑槽、22-滑槽、3-混合筒、31-柱腿、311-第一滑块、32-入料口、33-出料管、331-阀门、34-环形齿、4-内筒、41-搅拌叶、42-连接柱、43-下穿孔、44-上穿孔、5-电机、51-输出轴、511-第一带轮、512-螺旋叶片、52-转轴、521-轴承座、522-第二带轮、523-齿轮、6-升降装置、61-第二滑块、7-接料框、71-滚轮、72-弹簧、73-凸轮、731-凸轮座、732-第三带轮、8-摆动杆、81-腰型孔、82-墙击球、83-圆盘、831-连杆、832-第四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且易于下料的饲料混合装置,包括基座1、混合筒3、内筒4,混合驱动机构、升降装置6和接料框7;所述基座1的顶部右侧固定有底盘11,底盘1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框架2;所述混合筒3设置在支撑框架2内,混合筒3的底部对称固定有柱腿31,柱腿3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311,支撑框架2内对应第一滑块311的位置开设有环形滑槽21,第一滑块311滑动卡接在环形滑槽21内,所述混合筒3的顶板上开设有入料口32,混合筒3的外侧底部连接有出料管33,出料管33上安装阀门331,用于控制出料管33的启闭,混合筒3的上部外围设置有一圈环形齿34;所述内筒4设置在混合筒3的内腔中心位置,内筒4的底部中心位置连接有连接柱42,连接柱42向下伸出混合筒3并与支撑框架2固定,内筒4的外侧沿长度方向等距连接有多个搅拌叶41,由于内筒4是固定设置的,故混合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3转动时,内筒4相对混合筒3转动,从而使搅拌叶41对饲料进行混合;所述内筒4内设置有螺旋叶片512,螺旋叶片512与内筒4的内腔壁贴合,内筒4的上下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多个上穿孔44和下穿孔43,工作时,由混合驱动机构带动螺旋叶片512转动,从而不断的将混合筒3底部的饲料从下穿孔43带入内筒4中,然后再将饲料从上穿孔44中排出,有效避免了饲料沉底的同时还加强了饲料的混合效果;

所述混合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输出轴51、第一带轮511、转轴52、第二带轮522和齿轮523,所述电机5安装在支撑框架2上,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输出轴51,输出轴51向下伸入内筒4中,螺旋叶片512固定在输出轴51的外围,所述输出轴51位于混合筒3外的轴体上安装有第一带轮511,第一带轮511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带轮522,第二带轮522安装在转轴52上,转轴52的上端转动固定于支撑框架2的轴承座521,转轴52的下端安装有齿轮523,齿轮523与环形齿34相啮合,当电机5带动输出轴51转动时,输出轴51带动螺旋叶片512和第一带轮511转动,第一带轮511带动第二带轮522转动,转轴52跟随第二带轮52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523转动,齿轮523与环形齿34相啮合带动混合筒3转动,通过一个电机即能实现螺旋叶片512以及混合筒3的转动,更加节约能源;

所述支撑框架2的底板左侧转动连接底盘11,支撑框架2的底板右侧设置有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安装在底盘11上,升降装置6可以为液压伸缩缸、电动伸缩缸或者气动伸缩缸,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6为液压伸缩缸,传动更为平稳,升降装置6的伸缩杆上铰接有第二滑块61,支撑框架2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块61相配合的滑槽22,第二滑块61滑动卡接在滑槽22中,进一步的,底盘11上开设有凹槽111,升降装置6嵌装在凹槽111中,更加稳定;初始状态下,支撑框架2处于水平位置,当饲料混合结束以后,控制升降装置6的伸缩杆伸长,带动支撑框架2向左倾斜,从而使混合筒3的出料管33向左倾斜,然后打开阀门331进行下料,方便快捷;

所述基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接料框7,接料框7位于出料管33的下方,用于接取混合好的饲料,接料框7的底部安装有滚轮71,接料框7和底盘11之间连接有弹簧72;所述接料框7的左侧设置有凸轮73,凸轮73安装在凸轮座731上,凸轮73设置有驱动其转动的凸轮电机(图中未示出),由凸轮电机带动凸轮73转动,当凸轮73与接料框7的左侧接触时,带动接料框7向右移动,弹簧72被压缩,当凸轮73与接料框7的左侧脱离接触时,接料框7在弹簧72回复弹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如此反复,使得接料框7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其内的饲料堆放更加平整;

所述接料框7的左侧还设置有辅助下料机构,辅助下料机构包括摆动杆8、撞击球82和圆盘83,基座1的左侧固定有L型板12,所述摆动杆8转动连接在L型板12的顶部,摆动杆8的底部安装有撞击球82,进一步的,撞击球82外围设置有软垫,减少磨损,延长实用寿命,摆动杆8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腰型孔81,所述圆盘83设置在摆动杆8的左侧,圆盘83的前端面偏心铰接有连杆831,连杆831的端部滑动卡接在腰型孔81中,当圆盘83转动时,圆盘83通过连杆831带动摆动杆8摆动,从而对混合筒3进行敲打,使混合筒3的筒壁产生振动,从而更加方便下料;进一步的,凸轮73的后端面同轴固定有第三带轮732,圆盘83的后端面同轴固定有第四带轮832,第三带轮732通过皮带连接第四带轮832,这样当凸轮73转动时,第三带轮732通过皮带带动第四带轮832转动,从而带动圆盘83转动,无需再另外为圆盘83设置驱动电机,更加节省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工作时,将饲料从入料口32加入到混合筒3中,然后启动电机5,电机5带动输出轴51转动,输出轴51带动螺旋叶片512和第一带轮511转动,第一带轮511带动第二带轮522转动,转轴52跟随第二带轮52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523转动,齿轮523与环形齿34相啮合带动混合筒3转动,由于内筒4是固定设置的,故混合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3转动时,内筒4相对混合筒3转动,从而使搅拌叶41对饲料进行混合,同时螺旋叶片512转动,不断的将混合筒3底部的饲料从下穿孔43带入内筒4中,然后再将饲料从上穿孔44中排出,有效避免了饲料沉底的同时还加强了饲料的混合效果;当混合结束以后,关闭电机5,控制升降装置6的伸缩杆伸长,带动支撑框架2向左倾斜,从而使混合筒3的出料管33向左倾斜,然后打开阀门331进行下料,方便快捷;饲料从出料管33落下以后进入接料框7中完成收集,接料的过程中,控制凸轮电机带动凸轮73转动,当凸轮73与接料框7的左侧接触时,带动接料框7向右移动,弹簧72被压缩,当凸轮73与接料框7的左侧脱离接触时,接料框7在弹簧72回复弹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如此反复,使得接料框7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其内的饲料堆放更加平整;且凸轮73转动的同时,第三带轮732通过皮带带动第四带轮832转动,从而带动圆盘83转动,圆盘83通过连杆831带动摆动杆8摆动,从而对混合筒3进行敲打,使混合筒3的筒壁产生振动,避免饲料挂壁导致下料不彻底。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