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1351发布日期:2019-07-06 10:4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在大豆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大豆泡发是在豆类食品生产中比较普遍的流程,但是现有的大豆泡发装置具有以下不足:

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在向容器内输送大豆时,大豆不能均匀的分散在容器内,容器结构较为复杂,且现有的容器存在进出料不方便以及容量较小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在向容器内输送大豆时,大豆不能均匀的分散在容器内,容器结构较为复杂,且现有的容器存在进出料不方便以及容量较小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包括:罐体、密封盖、连接法兰、支撑架、加固梁、放料口、注水口、放水口、进料口、分流板、控制阀;所述罐体为矩形筒状结构;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且密封盖与罐体通过连接法兰相连接;所述支撑架设置在罐体的下部,且支撑架与罐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加固梁设置在支撑架的中部,且加固梁与支撑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放料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且放料口与罐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注水口设置在罐体的侧部,且注水口与罐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放水口设置在罐体的侧部,且放水口与罐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进料口设置在密封盖的顶部,且进料口与密封盖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分流板设置在密封盖的中部,且分流板与密封盖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放料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罐体及密封盖均为矩形壳状结构,且罐体的底部为梯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顶部为漏斗状结构,且进料口的下部为梯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分流板侧视结构为三角状结构,且分流板在密封盖内共设置有三处。

优选的,所述放料口与放水口均设置有控制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盖内设置有三处三角状的分流板,在向罐体内输送大豆时,大豆可通过分流板均匀的落入罐体内,充分利用泡发罐的空间。

2、本实用新型其顶部为漏斗状进料口,中部为矩形罐体,底部为梯形状的罐底,其具有结构简单、进料及出料方便,且容积较大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豆类食品生产装置的改进,具有装置结构简单,容积较大,进出料方便,大豆落入均匀,能够有效利用罐内空间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罐体1、密封盖2、连接法兰3、支撑架4、加固梁5、放料口6、注水口7、放水口8、进料口9、分流板10、控制阀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包括:罐体1、密封盖2、连接法兰3、支撑架4、加固梁5、放料口6、注水口7、放水口8、进料口9、分流板10、控制阀11;罐体1为矩形筒状结构;密封盖2设置在罐体1的顶部,且密封盖 2与罐体1通过连接法兰3相连接;支撑架4设置在罐体1的下部,且支撑架 4与罐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加固梁5设置在支撑架4的中部,且加固梁 5与支撑架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放料口6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且放料口 6与罐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注水口7设置在罐体1的侧部,且注水口7 与罐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放水口8设置在罐体1的侧部,且放水口8 与罐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进料口9设置在密封盖2的顶部,且进料口9 与密封盖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分流板10设置在密封盖2的中部,且分流板10与密封盖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控制阀11设置在放料口6的一侧。

具体的,罐体1及密封盖2均为矩形壳状结构,且罐体1的底部为梯形状结构,底部四周均为倾斜状,方便大豆输出。

具体的,进料口9顶部为漏斗状结构,且进料口9的下部为梯形状结构,便于大豆的进入及输出。

具体的,分流板10侧视结构为三角状结构,且分流板10在密封盖2内共设置有三处,用于大豆输入时的分流,大豆均匀落入罐体内。

具体的,放料口6与放水口8均设置有控制阀,用于控制大豆与水的流量。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通过绞龙提升机将大豆提升至进料口9,大豆通过进料口 9进入密封盖2内,经分流板10分流均匀落入罐中,防止罐体将满时,大豆在罐体中部聚集,充分利用罐体1的内部空间,然后通过注水口7注水进行泡发,放漱口8用于放水,控制罐体内部水量,放料口6用于放出大豆及残余水,控制阀11用于控制流量。

综上所述:该一种简易豆类食品生产装置,通过在密封盖内设置有三处三角状的分流板,其顶部为漏斗状进料口,中部为矩形罐体,底部为梯形状的罐底,解决了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在向容器内输送大豆时,大豆不能均匀的分散在容器内,容器结构较为复杂,且现有的容器存在进出料不方便以及容量较小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