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93537发布日期:2021-07-16 20:0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饲料添加剂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3.目前,现有技术中植物纤维的提取原料之一为小麦秸秆,小麦秸秆需要进行中草药液浸泡,在浸泡后需要将其拧干,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手动将其拧干,人力拧干作用下,人力有限,部分中草药浸泡液仍会积留在秸秆内部,如果采用挤压操作来将水挤出,则秸秆会被挤压变形,无法进行后续粉料混合操作,并且在秸秆拧干后,由于浸泡后的秸秆会比较软,然后柔软的秸秆会在拧干后缠绕在一起,导致后续中草药粉料无法与内部秸秆混合均匀。
4.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植物纤维的提取原料之一为小麦秸秆,小麦秸秆需要进行中草药液浸泡,在浸泡后需要将其拧干,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手动将其拧干,人力拧干作用下,人力有限,部分中草药浸泡液仍会积留在秸秆内部,如果采用挤压操作来将水挤出,则秸秆会被挤压变形,无法进行后续粉料混合操作,并且在秸秆拧干后,由于浸泡后的秸秆会比较软,然后柔软的秸秆会在拧干后缠绕在一起,导致后续中草药粉料无法与内部秸秆混合均匀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包括有工作机床板、支撑脚架、运行控制屏、接水池、聚拢散开系统、夹持固定系统、梳散系统和粉料混合系统;工作机床板下方与支撑脚架进行焊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运行控制屏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接水池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聚拢散开系统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夹持固定系统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梳散系统相连接;梳散系统与夹持固定系统相连接;工作机床板上方与粉料混合系统相连接;粉料混合系统与梳散系统相连接;粉料混合系统与夹持固定系统相连接。
7.可选地,聚拢散开系统包括有集合控制电动滑轨、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上卡板、集合滑动长条和斜面柱;集合控制电动滑轨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与集合控制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与集合控制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上卡板与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进行固接;集合滑动长条与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进行固接;斜面柱下方与集合滑动长条进行固接。
8.可选地,夹持固定系统包括有安装固定架、第一电动转轴杆、衔接方块座、第二电动转轴杆、平齿轮、扭力弹簧座、半齿轮、第一转轴杆、轴承固定条板、第一传动轮、第一半圆
卡环、电动转轴座和第二半圆卡环;安装固定架下方与梳散系统相连接;第一电动转轴杆与安装固定架相连接;衔接方块座与第一电动转轴杆相连接;第二电动转轴杆与衔接方块座进行转动连接;平齿轮轴心与第二电动转轴杆进行固接;扭力弹簧座与第二电动转轴杆相连接;扭力弹簧座与衔接方块座相连接;半齿轮与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一转轴杆与半齿轮进行固接;轴承固定条板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轴承固定条板与粉料混合系统相连接;第一传动轮轴心与第一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与粉料混合系统相连接;第一半圆卡环与第二电动转轴杆进行固接;电动转轴座与第一半圆卡环相连接;第二半圆卡环与电动转轴座相连接。
9.可选地,梳散系统包括有轴承架板、丝杆、第二传动轮、内螺纹滑动板、第一限位滑动条框、第二限位滑动条框、第一滑动方块、第二滑动方块、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集合安装座板、散耙锥形柱、第一三角轨道板、第二三角轨道板、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轴承架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丝杆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转动连接;丝杆与轴承架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与丝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与粉料混合系统相连接;内螺纹滑动板内侧与丝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动条框下方与内螺纹滑动板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滑动条框下方与内螺纹滑动板进行固接;第一滑动方块与第一限位滑动条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方块与第二限位滑动条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外表面与第一滑动方块进行固接;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外表面与第二滑动方块进行固接;集合安装座板与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进行固接;集合安装座板与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进行固接;散耙锥形柱与集合安装座板进行焊接;第一三角轨道板与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三角轨道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三角轨道板上方与安装固定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三角轨道板与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三角轨道板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三角轨道板上方与安装固定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安装架与第一三角轨道板进行焊接;第二安装架与第二三角轨道板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安装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第二安装架进行螺栓连接。
10.可选地,粉料混合系统包括有安装龙门架、第二转轴杆、第三传动轮、圆周固定杆、撒料喷头、第四传动轮、第三转轴杆、第一安装轴承条、第二安装轴承条、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四转轴杆、动力电机、第五传动轮和第六传动轮;安装龙门架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安装龙门架与轴承固定条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转轴杆与安装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轴心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圆周固定杆与第二转轴杆进行固接;撒料喷头与圆周固定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转轴杆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轴承条与第三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轴承条与安装龙门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安装轴承条与第三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安装轴承条与安装龙门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锥齿轮轴心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转轴杆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动力电机下方与工作机床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五传动轮轴心与第四转轴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轴心与第三转轴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11.可选地,集合控制电动滑轨底部等距设置有多个圆形开孔。
12.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一)、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植物纤维的提取原料之一为小麦秸秆,小麦秸秆需要进行中草药液浸泡,在浸泡后需要将其拧干,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手动将其拧干,人力拧干作用下,人力有限,部分中草药浸泡液仍会积留在秸秆内部,如果采用挤压操作来将水挤出,则秸秆会被挤压变形,无法进行后续粉料混合操作,并且在秸秆拧干后,由于浸泡后的秸秆会比较软,然后柔软的秸秆会在拧干后缠绕在一起,导致后续中草药粉料无法与内部秸秆混合均匀的问题。
13.(二)、设计了聚拢散开系统,夹持固定系统,梳散系统和粉料混合系统,在使用时将中草药液浸泡完成的小麦秸秆一侧固定至聚拢散开系统,并将另一侧固定至夹持固定系统,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带动秸秆一侧转动,即带动小麦秸秆扭转,使其吸收的水分沥出,然后再控制聚拢散开系统带动小麦秸秆散开,使秸秆内侧的水分沥出,然后再控制聚拢散开系统带动小麦秸秆聚拢,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将秸秆扭转进行沥水,如此反复几次,进而水分被拧干,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配合梳散系统将拧在一起的秸秆分散开来,然后控制粉料混合系统对散开和拧干的秸秆撒上中草药粉料进行混合。
14.(三)、实现了对中草药液浸泡完成的小麦秸秆的自动反复拧干操作,得到水分含量较少的小麦秸秆,并将拧干后缠在一起的小麦秸秆梳理散开,并使其均匀与中草药粉料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聚拢散开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夹持固定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夹持固定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梳散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粉料混合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三角轨道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工作机床板,2:支撑脚架,3:运行控制屏,4:接水池,5:聚拢散开系统,6:夹持固定系统,7:梳散系统,8:粉料混合系统,501: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2: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4:上卡板,505:集合滑动长条,506:斜面柱,601:安装固定架,602:第一电动转轴杆,603:衔接方块座,604:第二电动转轴杆,605:平齿轮,606:扭力弹簧座,607:半齿轮,608:第一转轴杆,609:轴承固定条板,6010:第一传动轮,6011:第一半圆卡环,6012:电动转轴座,6013:第二半圆卡环,701:轴承架板,702:丝杆,703:第二传动轮,704:内螺纹滑动板,705:第一限位滑动条框,706:第二限位滑动条框,707:第一滑动方块,708:第二滑动方块,709: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1:集合安装座板,7012:散耙锥形柱,7013:第一三角轨道板,7014:第二三角轨道板,7015:第一安装架,7016:第二安装架,7017:第一电动推杆,7018:第二电动推杆,801:安装龙门架,802:第二转轴杆,803:第三传动轮,804:圆周固定杆,805:撒料喷头,806:第四传动轮,807:第三转轴杆,808:第一安装轴承条,809:第二安装轴承条,8010:第一锥齿
轮,8011:第二锥齿轮,8012:第四转轴杆,8013:动力电机,8014:第五传动轮,8015:第六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18.实施例1一种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如图1

7所示,包括有工作机床板1、支撑脚架2、运行控制屏3、接水池4、聚拢散开系统5、夹持固定系统6、梳散系统7和粉料混合系统8;工作机床板1下方与支撑脚架2进行焊接;工作机床板1上方与运行控制屏3相连接;工作机床板1上方与接水池4相连接;工作机床板1上方与聚拢散开系统5相连接;工作机床板1上方与夹持固定系统6相连接;工作机床板1上方与梳散系统7相连接;梳散系统7与夹持固定系统6相连接;工作机床板1上方与粉料混合系统8相连接;粉料混合系统8与梳散系统7相连接;粉料混合系统8与夹持固定系统6相连接。
19.工作过程:在使用植物纤维饲料原料浸泡后处理装置时,首先将此装置稳定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运行控制屏3控制装置进行运行,将中草药液浸泡完成的小麦秸秆一侧固定至聚拢散开系统5,并将另一侧固定至夹持固定系统6,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6带动秸秆一侧转动,即带动小麦秸秆扭转,使其吸收的水分沥出,然后再控制聚拢散开系统5带动小麦秸秆散开,使秸秆内侧的水分沥出,然后再控制聚拢散开系统5带动小麦秸秆聚拢,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6将秸秆扭转进行沥水,如此反复几次,进而水分被拧干,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6配合梳散系统7将拧在一起的秸秆分散开来,然后控制粉料混合系统8对散开和拧干的秸秆撒上中草药粉料进行混合,实现了对中草药液浸泡完成的小麦秸秆的自动反复拧干操作,得到水分含量较少的小麦秸秆,并将拧干后缠在一起的小麦秸秆梳理散开,并使其均匀与中草药粉料混合的效果。
20.聚拢散开系统5包括有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上卡板504、集合滑动长条505和斜面柱506;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与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与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进行滑动连接;上卡板504与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进行固接;集合滑动长条505与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进行固接;斜面柱506下方与集合滑动长条505进行固接。
21.首先将小麦秸秆一侧固定至夹持固定系统6,另一侧摊开在集合滑动长条505和斜面柱506上方,然后控制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同时带动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和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相互靠近运动,然后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带动集合滑动长条505和斜面柱506从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底部的开孔穿过,由于斜面柱506的斜面朝向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同时小麦秸秆的长度远大于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底部的开孔的宽度,进而在集合滑动长条505和斜面柱506经过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底部的开孔时,小麦秸秆被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拦截,待集合滑动长条505运动结束后,此时
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和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底部相接触,此时小麦秸秆全部位于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和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内侧,即上卡板504的下方,进而散开的秸秆被聚拢起来,然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6带动秸秆另一侧进行转动进行扭转,进而秸秆的水分被挤压沥出,待夹持固定系统6多次带动秸秆扭转沥水后,此时控制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同时带动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和第二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3相互远离,进而集合滑动长条505和斜面柱506此时反向运动从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底部的开孔抽出,然后此时斜面柱506斜面与运动方向相反,进而在斜面柱506经过第一三角内弧电动滑座502底部的开孔边缘时,小麦秸秆又被斜面柱506带动散开,完成了对秸秆的反复聚拢和散开。
22.夹持固定系统6包括有安装固定架601、第一电动转轴杆602、衔接方块座603、第二电动转轴杆604、平齿轮605、扭力弹簧座606、半齿轮607、第一转轴杆608、轴承固定条板609、第一传动轮6010、第一半圆卡环6011、电动转轴座6012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安装固定架601下方与梳散系统7相连接;第一电动转轴杆602与安装固定架601相连接;衔接方块座603与第一电动转轴杆602相连接;第二电动转轴杆604与衔接方块座603进行转动连接;平齿轮605轴心与第二电动转轴杆604进行固接;扭力弹簧座606与第二电动转轴杆604相连接;扭力弹簧座606与衔接方块座603相连接;半齿轮607与平齿轮605进行啮合;第一转轴杆608与半齿轮607进行固接;轴承固定条板609与第一转轴杆608进行转动连接;轴承固定条板609与粉料混合系统8相连接;第一传动轮6010轴心与第一转轴杆608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6010与粉料混合系统8相连接;第一半圆卡环6011与第二电动转轴杆604进行固接;电动转轴座6012与第一半圆卡环6011相连接;第二半圆卡环6013与电动转轴座6012相连接。
23.首先控制电动转轴座6012带动第二半圆卡环6013向上转动打开,然后将一簇小麦秸秆一侧放置在第一半圆卡环6011内侧,然后控制电动转轴座6012带动第二半圆卡环6013向下转动与第一半圆卡环6011形成闭环,然后将其内侧的小麦秸秆固定,然后此时第五传动轮8014带动第一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传动轮6010带动第一转轴杆608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轴杆608带动半齿轮607进行转动,进而半齿轮607带动平齿轮605进行转动,然后平齿轮605带动第二电动转轴杆604、第一半圆卡环6011、电动转轴座6012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进行同步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半圆卡环6011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内侧的秸秆进行扭转,同时秸秆另一侧被聚拢散开系统5固定,待半齿轮607转动半周后脱离与平齿轮605的啮合,然后扭力弹簧座606带动第二电动转轴杆604、第一半圆卡环6011、电动转轴座6012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进行反向复位转动,即秸秆在扭转后复位,当半齿轮607再次与平齿轮605啮合时,则再次将秸秆扭转挤压沥水,如此扭转几次后控制夹持固定系统6停止运转,然后控制聚拢散开系统5将秸秆另一侧散开,进而秸秆内部的水分沥出,完成了对秸秆的拧干沥水操作。
24.梳散系统7包括有轴承架板701、丝杆702、第二传动轮703、内螺纹滑动板704、第一限位滑动条框705、第二限位滑动条框706、第一滑动方块707、第二滑动方块708、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集合安装座板7011、散耙锥形柱7012、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第一安装架7015、第二安装架7016、第一电动推杆7017和第二电动推杆7018;轴承架板7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丝杆702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转动连接;丝杆702与轴承架板70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703轴心与丝杆702进
行固接;第二传动轮703与粉料混合系统8相连接;内螺纹滑动板704内侧与丝杆702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滑动条框705下方与内螺纹滑动板704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滑动条框706下方与内螺纹滑动板704进行固接;第一滑动方块707与第一限位滑动条框705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方块708与第二限位滑动条框70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外表面与第一滑动方块707进行固接;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外表面与第二滑动方块708进行固接;集合安装座板7011与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进行固接;集合安装座板7011与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进行固接;散耙锥形柱7012与集合安装座板7011进行焊接;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与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上方与安装固定架60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与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上方与安装固定架6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安装架7015与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进行焊接;第二安装架7016与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进行焊接;第一电动推杆7017与第一安装架701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7018与第二安装架7016进行螺栓连接。
25.在夹持固定系统6沥干水分后,控制聚拢散开系统5松开小麦秸秆的另一侧,此时半齿轮607不再与平齿轮605啮合,此时控制第一电动转轴杆602带动衔接方块座603向下转动九十度,然后衔接方块座603带动第二电动转轴杆604、平齿轮605、扭力弹簧座606、第一半圆卡环6011、电动转轴座6012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和整体向下转动九十度,即第一半圆卡环6011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夹持的秸秆转动至竖直朝下的方向,同时第六传动轮8015带动第二传动轮703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703带动丝杆702进行转动,丝杆702转动带动内螺纹滑动板704向下运动,然后内螺纹滑动板704带动第一限位滑动条框705和第二限位滑动条框706向下运动,同时第一电动推杆7017和第二电动推杆7018同时伸长,然后第一电动推杆7017和第二电动推杆7018分别推动第一滑动方块707和第二滑动方块708,然后第一滑动方块707和第二滑动方块708分别带动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和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分别进入到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和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三角轨道靠近聚拢散开系统5的一侧的倾斜轨道内,然后随着第一限位滑动条框705和第二限位滑动条框706向下运动,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和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在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和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三角轨道靠近聚拢散开系统5的一侧的倾斜轨道内向下滑动,即在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和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向下运动的中,同时向聚拢散开系统5的方向运动,进而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和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带动集合安装座板7011和多个散耙锥形柱7012向靠近聚拢散开系统5一侧运动,进而多个散耙锥形柱7012插入至竖直朝下的小麦秸秆中并向下运动梳理,即拧干后缠绕的小麦秸秆被梳理分散,在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和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分别运动至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和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三角轨道的底部,然后此时控制实现丝杆702进行反向转动,然后第一滑动轨道控制杆709和第二滑动轨道控制杆7010又沿着第一三角轨道板7013和第二三角轨道板7014三角轨道远离聚拢散开系统5一侧的竖直轨道向上运动,然后运动至顶部后再次下降,如此往复,直至多个散耙锥形柱7012插入至竖直朝下的小麦秸秆中并向下运动梳理完成,即拧干后缠绕的小麦秸秆被梳理分散。
26.粉料混合系统8包括有安装龙门架801、第二转轴杆802、第三传动轮803、圆周固定
杆804、撒料喷头805、第四传动轮806、第三转轴杆807、第一安装轴承条808、第二安装轴承条809、第一锥齿轮8010、第二锥齿轮8011、第四转轴杆8012、动力电机8013、第五传动轮8014和第六传动轮8015;安装龙门架801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安装龙门架801与轴承固定条板609进行螺栓连接;第二转轴杆802与安装龙门架801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803轴心与第二转轴杆802进行固接;圆周固定杆804与第二转轴杆802进行固接;撒料喷头805与圆周固定杆804进行固接;第四传动轮80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8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转轴杆807外表面与第四传动轮806进行固接;第三转轴杆807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轴承条808与第三转轴杆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轴承条808与安装龙门架80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安装轴承条809与第三转轴杆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安装轴承条809与安装龙门架80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锥齿轮8010轴心与第三转轴杆807进行固接;第二锥齿轮8011与第一锥齿轮8010进行啮合;第四转轴杆8012与第二锥齿轮8011进行固接;动力电机8013输出轴与第四转轴杆8012进行固接;动力电机8013下方与工作机床板1进行螺栓连接;第五传动轮8014轴心与第四转轴杆8012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80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6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8015轴心与第三转轴杆807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801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703进行传动连接。
27.在梳散系统7将小麦秸秆梳理完成后,此时控制第一电动转轴杆602带动衔接方块座603向上转动一百八十度,然后衔接方块座603带动第二电动转轴杆604、平齿轮605、扭力弹簧座606、第一半圆卡环6011、电动转轴座6012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和整体向上转动一百八十度,即第一半圆卡环6011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夹持的秸秆转动至朝上的方向,此时控制接通第二电动转轴杆604电源,然后第二电动转轴杆604带动第一半圆卡环6011、电动转轴座6012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进行转动,进而第一半圆卡环6011和第二半圆卡环6013带动夹持的秸秆转动散开,然后将储存有中草药粉料的小型储料箱安装在圆周固定杆804顶部,并通过软管与撒料喷头805连接,然后控制撒料喷头805将中草药粉料抽出,然后中草药粉料在撒料喷头805转动过程中向下撒出至转动散开的秸秆内部,实现中草药粉料与秸秆的充分混合。
28.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底部等距设置有多个圆形开孔。
29.以便于当浸泡完成的秸秆摊开在集合滑动长条505和斜面柱506上方时,部分浸泡液可以从集合控制电动滑轨501底部的圆形开孔流出。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