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9248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绿茶制作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松萝茶是我国历史名茶,产于皖南休宁县松萝山,由大方和尚创制于明朝弘治年间。松萝茶曾是我国重要出口绿茶,主销欧洲各国,深受好评。2012年I月,国家质检总局将松萝茶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萝茶是我国最早历史名茶之一,现有松萝茶基本是经采摘、摊青、揉捻、烘焙、做形、去杂、提香处理最终得到颗粒状的茶叶。现有松萝茶在摊青处理时基本都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叶薄摊在干净的竹席或是竹匾内,自然摊青4?6小时,这样的摊青处理方式得到的茶叶出现红梗红叶现象还是很普遍,茶叶的青草气去除不够理想,茶叶香气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得到的松萝茶外形为螺形,具有“花果香”,无红变现象发生。
[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1、一种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鲜叶采摘:特一级松萝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二级松萝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一级松萝茶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
[0007](2)贮青:应用自动温控冷风贮青机,鲜叶薄摊3-6公分,以18_23°C温度冷风环境贮青6-8小时;
[0008](3)杀青:应用杀青机,杀青至茶叶含水率55-60% ;
[0009](4)回潮:应用回潮机,以20-25°C低温回潮15-20分钟;
[0010](5)揉捻:用不锈钢揉捻机,揉捻8-10分钟,其中轻揉2-3分钟,加压重揉3_4分钟,松压揉2-3分钟;
[0011](6)烘焙:用制螺烘焙机,以100-110°C,烘焙10-15分钟;
[0012](7)作形:运用电热炒干机,以60_80°C中温将茶叶炒制成螺形;
[0013](8)固形:使用网状烘干机,以90_100°C温度固形10-20分钟;
[0014](9)提香:运用远红外提香机,以110-120 C尚温提香8-10分钟;
[0015](10)包装:利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包装保鲜。
[0016]上述贮青工序首次使用了自动温控冷风贮青机,该设备可以实现控制冷风的温度并加以吹送,可以更好地让芽叶内含青草气散发转化为芳樟醇、香叶醇等物质产生花果香,并且使鲜叶叶面呈暗绿色,手感软,有效阻止酶促氧化产生红变现象,得到的松萝茶叶外形为螺形,具有“花果香”,即为板栗香和兰花香的复合香味。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种松萝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I)鲜叶采摘:特一级松萝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二级松萝茶以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为主;一级松萝茶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
[0020](2)贮青:应用自动温控冷风贮青机,鲜叶薄摊3-6公分,以18_23°C温度冷风环境贮青6-8小时。
[0021]具体贮青工序:鲜叶采回后,将采摘规格不一的鲜叶进行分级贮青以利于后续加工,即鲜叶分级后输入自动温控冷风贮青机,贮青是松萝茶加工主要环节,贮青厚度3-6cm,冷风的温度通过温控系统控制在18-23°C,贮青时间6-8小时。贮青过程中通过机械轻微翻青两次以产生芳香物质起到增香作用,每次翻青时间1-4分钟。经过上述温控吹冷风操作可以更好地让芽叶内含有的青草气散发,转化为芳樟醇、香叶醇等物质产生“花果香”,,即为板栗香和兰花香的复合香味,并且使鲜叶叶面呈暗绿色,手感软,有效阻止酶促氧化产生红变现象。
[0022](3)杀青:应用杀青机,杀青至茶叶含水率55-60%,该工序进一步挥发茶叶青草气味,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激发茶叶的香气形成。
[0023](4)回潮:应用回潮机,以20-25°C低温回潮15_20分钟,将茶叶回软,内含水外溢,外表水散发,应用低温回潮机可以散发叶温,防止“闷黄”现象,该过程有效避免了由于杀青高温处理后的余温造成的鲜叶发黄现象,确保叶色绿润,该工序对后期茶叶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24](5)揉捻:用不锈钢揉捻机,揉捻8-10分钟,其中轻揉2-3分钟,加压重揉3_4分钟,松压揉2-3分钟,这里茶叶如果是春茶,考虑到春茶茶叶较嫩,揉捻时间可以相对短些,如果是夏茶,由于夏茶茶叶纤维素含量高,可以适当加长揉捻时间,当细胞破碎率达75%即可。
[0025](6)烘焙:用制螺烘焙机,以10-1lOcC,烘焙10_15分钟,这里制螺烘焙机是烘制碧螺春茶所使用的烘干机,该烘焙机可以将茶叶烘干成长条形,同时利用烘焙机顺时针旋转作用使茶叶呈一定的弯曲、收缩状。
[0026]经过上述步骤(5)揉捻、(6)烘焙步骤后的茶叶整体呈曲形或曲条状,此形状茶叶可为以下的步骤(7)作形提供基础形状。
[0027](7)作形:运用电热炒干机,以60-80°C中温将茶叶炒制成颗粒状。即茶叶经炒制以后,每一根曲芽或曲条状的茶叶自身进一步收缩、弯曲、卷螺或缠绕在一起,呈现螺粒状,但是螺粒状茶叶的自身呈现一定的空松状,茶叶的曲条仍清晰可辨。
[0028](8)固形:使用网状烘干机,以90_100°C温度固形10_20分钟,应用此机固形的优点:其一,烘干过程可视为静态烘干,能保持螺形完整,与现有的动态烘干方法相比,断碎现象少,螺形破坏少;其二,热量均匀,有利于茶叶外表和内含水挥发干燥,这里烘至茶叶九成干即可。
[0029](8-9)保形:放置冷藏库。
[0030](8-9-9)选形:采用平面圆筛机,去掉细末、杂物,确保松萝茶螺形一致,匀整干净。
[0031](9)提香:运用远红外提香机,以110_120°C高温提香8-10分钟,通过远红外提香机的烘干提香作用,促进茶叶香气挥发,使之产生良好“花果香”,提香后的松萝茶含水率
6.0%,手捏成末。
[0032](10)包装:利用真空包装机,密封包装保鲜,真空包装后茶叶便于储存运输,极大的节约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同时茶叶的品质和形状也不会发生变化。
[0033]以下对重点步骤的优选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4]步骤(2)所述的贮青步骤中的自动温控冷风贮青机包括传送板网和送风单元,将茶叶置于传送板网的板网面上,送风单元将温度控制在18-23°C的冷风吹送到摊晾着茶叶的板网面的背面位置处即,利用包括鼓风机及管路的送风单元将冷风吹送到传送板网构成的同一个传送带的上带体与下带体之间的区域,冷风温度控制在所述的18-23°C。传送带以低速缓慢前行,以满足茶叶所需的贮青时间为准。相比于传统的摊青方式,本发明提供的贮青方式,如温控、风吹、翻青,可以更好地让芽叶内含有的青草气散发,转化为芳樟醇、香叶醇等物质产生“花果香”,即为板栗香和兰花香的复合香味,并且使鲜叶叶面呈暗绿色,手感软,尤其是阻止酶促氧化产生红变现象的效果十分显著。软质的手感更为后续揉捻、作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035]步骤(3)所述的杀青步骤是应用热风电热杀青机,热风由杀青机滚筒的进料端送入、出料端排出,靠近杀青机滚筒的进料端的前段筒体的外壁下半周处设置电加热单元提供电加热,所述的前段的杀青温度在230-250°C,加热时间为2-3分钟;滚筒的后段热风杀青温度在170-190°C、时间3-4分钟。
[0036]—般杀青时茶叶都是在呈一定倾斜角度布置的滚筒内完成的,即茶叶由滚筒进料端送入,在炒制的过程中,茶叶逐渐落到滚筒较低的一端即出料端排出。本发明中采用热风结合电热组合式加热方式,可以方便地将前段营造出温度高、后段温度低的多温段的杀青环境。这种杀青环境克服了单纯电热茶青存在的杀青程度不足及茶叶品质下降等缺陷,同时克服了热风茶青温度难以控制的致命缺陷。
[0037]电热杀青处理温度较高,不但可以杀菌同时抑制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防止红梗红叶形成,而且进行的热风杀青温度相对较低,可以吹掉由于电热杀青茶叶中所产生的“热闷气”,防止茶叶被闷黄。在茶叶进入滚筒下后段区域时,以170_190°C热风继续对茶叶进行杀青处理,这样可以对茶叶进行一定的降温,防止茶叶由于前段电热杀青高温所可能会导致的茶叶闷黄现象的发生,并进一步确保杀青质量,茶叶经过上述杀青处理后含水率约为55-60%。本优选方案能使茶叶杀青更匀,更透,茶叶香气更加浓郁,茶叶色泽更绿润,生产出的松萝茶品质更好,在确保杀青效果的同时杀青能耗更低。
[0038]所述步骤(7)作形包括制形(7a)和整形(7b)过程,其中制形(7a)过程是利用电热炒干机以70-80°C中温制形60-70分钟将茶叶炒制成螺形,所述整形(7b)过程是将制形过程得到的茶叶二锅并为一锅,再利用所述的电热炒干机,以60-70°C温度整形25-30分钟;所述电热炒干机为双锅曲毫炒干机,其中制形(7a)过程中双锅曲毫炒干机中炒手板的炒动幅度为44-46度,炒手板的炒动频率为每分钟炒动40-45下,整形(7b)过程双锅曲毫炒干机中炒手板的炒动幅度为39-41度,炒手板的炒动频率为每分钟炒动39-41下。
[0039]上述茶叶的作型步骤(7)过程,其中整形(7b)过程中炒锅中茶叶的处理量为在先步骤制形(7a)过程中茶叶处理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制形(7a)过程中由于炒锅容积、茶叶条形及含水率等因素,茶叶处理量相对较少,而整形(7b)过程是将上述制形(7a)过程得到的初步炒制成型的两锅茶叶并为一锅进行再次炒制,这样整形(7b)过程茶叶处理量就相对较多。制形(7a)过程是将步骤(6)烘焙处理得到的已经初步呈一定弯曲、收缩状的曲条形茶叶进行炒制,其处理量较少,这样利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一边慢慢挥发其中的水分,同时防止茶叶发生焦边,另外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会进一步收缩、弯曲折绕,炒制结束后,将制形(7a)得到的两锅茶叶并为一锅再进行炒制,即进行所述的整形(7b)过程,整形(7b)过程茶叶处理量的增多可以增强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彼此之间以及茶叶与炒锅之间的摩擦力和来自自身周边的阻扰、约束,从而加重茶叶整形力度,即茶叶再进一步的收缩、弯曲、卷螺以致形成螺粒状结构,但是螺粒状茶叶自身还是存在一定的间隙,茶叶的弯曲条仍清晰可辩。炒手板的炒动幅度、频率保证了茶叶炒制过程中力度的把握,既防止茶叶因激烈碰撞而炒碎,同时又能提供适度的阻扰、约束致使茶叶成形。上述作形处理过程使得成型的茶叶更加紧结、重实,香气得以很好的凝聚,利于后期保存,同时该茶叶制形(7a)、整形(7b)处理方式可以减少茶叶整形时间,并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茶香,保证茶叶的品质和风味。本技术方案制形7a过程每次处理的茶叶量为2.5-3kg,也就是说在整形7b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