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压力差导油结构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19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借助压力差导油结构的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借助压力差导油结构的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一种电子烟,其包括有外壳,外壳中装设有雾化器、烟油瓶、电池、烟弹本体、烟嘴,雾化器的雾化芯连接至电池,烟油瓶用以为雾化器提供烟油,即雾化器中装设有导油棉,导油棉上设置有发热丝,导油棉将烟油瓶中的烟油引流到雾化器的雾化室中,雾化室的上方连接到烟弹本体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的上部设置有烟嘴,接通电源,发热丝将液体状的烟油加热,使其汽化呈气体,雾化后的气体向上流动,直接经过烟气通道,再经过烟嘴流出,供使用者吸食,由于雾化芯是采用导油棉吸油的方式进油的,这种依靠导油棉吸油的方式很容易导致烟油在雾化芯上累积,多余的烟油易渗出,还有在雾化芯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导油棉吸油额的量是有限的,如果雾化芯的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雾化芯的干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借助压力差导油结构的雾化器,其具有即用即导油、防干烧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借助压力差导油结构的雾化器,其包括:

一第一储油仓,其具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外界连通;

一第二储油仓,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油仓的上部,所述第二储油仓中设置一雾化芯;

一烟弹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油仓的上部,所述烟弹本体具有一烟气通道,所述烟弹本体上开设进气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烟气通道的底部,所述烟气通道与外界连通;

一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底部具有一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油仓,所述导油管的顶部具有一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二储油仓。

进一步地,所述烟弹本体的侧壁上凹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对应于所述雾化芯,所述环形槽上套设一调节环,调节环上开设调节孔,调节孔对应所述进气孔,转动调节环,可调节进气孔的进气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储油仓具有一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向下凹设一第二凹槽,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中开设一固定槽,所述雾化芯包括一支架、一雾化丝,所述支架装设于所述固定槽,所述雾化丝相对地分别焊接于所述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部向下延伸一第二内缘和一第二外缘,第二外缘位于第二内缘外围,第二外缘和第二内缘之间形成一沟槽,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外缘,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沟槽连通,所述沟槽与第一储油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油仓具有一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底部凹设一第一凹槽,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向上延伸一第一卡持条,第一卡持条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卡持条和所述第二内缘相互啮合,第一主体部的边缘设置一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上部抵接于第二外缘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中装设一螺钉,螺钉中开设一长形槽,长形槽中插置一插销,通过插销的向外抽拔或者向内挤压调节进气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缘的侧壁开设一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自所述第二外缘的侧壁先向内再向下开设,所述注油孔与所述沟槽连通,且所述注油孔的外围套设一橡胶圈,所述调节环的底部套设于所述橡胶圈外。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下表面。

进一步地,第二外缘的内壁设置一盖体,所述盖体覆盖所述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为一软性橡胶皮,软性橡胶皮贴在第二外缘的内壁,且所述软性橡胶皮由软性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第一储油仓,其具有一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一第二储油仓,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油仓的上部,所述第二储油仓中设置一雾化芯;烟弹本体具有一烟气通道,所述烟弹本体上开设进气孔,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烟气通道的底部,所述烟气通道与外界连通;一导油管,所述导油管的底部具有一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储油仓,所述导油管的顶部具有一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第二储油仓。通过导油管,将第一储油仓中的烟油通过压力差输送到第二储油仓中,达到需要用烟油的时候就及时送烟油的效果,防止雾化芯的干烧,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时刻的需求,可以即时提供不同量的烟油,供雾化芯雾化,合理控制烟油,节省了烟油,防止烟油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孔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孔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气孔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借助压力差导油结构的雾化器,其包括:一第一储油仓1、一第二储油仓2、一烟弹本体4、一导油管5。

一第一储油仓1,其具有一通气孔241,所述通气孔241与外界连通。

一第二储油仓2,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油仓1的上部,所述第二储油仓2中设置一雾化芯3。

一烟弹本体4,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油仓2的上部,所述烟弹本体4具有一烟气通道41,所述烟弹本体4上开设进气孔42,所述雾化芯3位于所述烟气通道41的底部,所述烟气通道41与外界连通。

一导油管5,所述导油管5的底部具有一进油口51,所述进油口51位于所述第一储油仓1,所述导油管5的顶部具有一出油口52,所述出油口52位于所述第二储油仓2,具体地,所述导油管5包括一第一管体和一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管体位于第二管体的下部,进油口51位于第一管体的底部,进油口51的数量不受限制,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出油口52位于第二管体的顶部,出油口52的数量不受限制,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

所述烟弹本体4的侧壁上凹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孔42,所述进气孔42对应于所述雾化芯3,所述环形槽上套设一调节环44,调节环44上开设调节孔441,调节孔441对应所述进气孔42,转动调节环44,可调节进气孔42的进气量,调节孔441围绕环形槽转动,调节孔441与进气孔42之间重合或者部分重合,来决定进气量的大小。

所述第二储油仓2具有一第二主体部21,所述第二主体部21向下凹设一第二凹槽22,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2,所述第二凹槽22中开设一固定槽,所述雾化芯3包括一支架31、一雾化丝32,所述支架31装设于所述固定槽,所述雾化丝32相对地分别焊接于所述支架31的两侧,雾化丝32中可以装设导油棉,导油棉可以从第二凹槽22中吸附烟油,这样可以减少导油棉的长度。所述第二主体部21向下延伸一第二内缘23和一第二外缘24,第二外缘24位于第二内缘23外围,第二外缘24和第二内缘23之间形成一沟槽25,所述通气孔241贯穿所述第二外缘24,且所述通气孔241与所述沟槽25连通,所述沟槽25与第一储油仓1连通。

所述第一储油仓1具有一第一主体部11,所述第一主体部11的底部凹设一第一凹槽12,所述进油口5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2中,所述第一主体部11向上延伸一第一卡持条13,第一卡持条13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卡持条13和所述第二内缘23相互啮合,第一主体部11的边缘设置一密封环6,所述密封环6的上部抵接于第二外缘24的下部。

所述第二外缘24的侧壁开设一注油孔242,所述注油孔242自所述第二外缘24的侧壁先向内再向下开设,所述注油孔242与所述沟槽25连通,且所述注油孔242的外围套设一橡胶圈8,所述调节环44的底部套设于所述橡胶圈8外,所述导油管5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1之间设置一密封圈7,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所述导油管5和所述第二主体部21之间漏气、漏油。

使用时,烟油经过注油孔242向下流动,经过沟槽25,通过注油孔242将烟油注入到第一储油仓1,由于相对的两个第一卡持条13之间具有间隙,故烟油通过间隙进入到所述第一凹槽12中,当使用者从烟气通道41中吸食烟气时,烟气通道41中的气压变小,由于第一储油仓1中的烟油通过通气孔241与外界连通,第一储油仓1中的烟油将通过进油口51进入到所述导油管5中,在导油管5中向上流动,在出油口52中流出,进入到第二储油仓2,位于第二储油仓2中雾化芯3开始工作,所述雾化丝32上还可以设置导油棉,导油棉的通过雾化丝32可以直接吸附烟油,由于雾化丝32是直接焊接在支架31上的,且支架31是安装在所述固定槽中,使得雾化丝32的导电性更好,物料更便宜,安装更方便。还有环形槽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孔42,所述进气孔42对应于所述雾化芯3,所述环形槽上套设调节环44,调节环44上开设调节孔441,也可以进一步调节雾化芯3的气压,例如刚开始吸食时,进气孔42的进气量和通气孔241的进气量之和小于吸气量,则在烟气通道41中形成负压,导油管5在这种负压的情况下,将第一储油仓1中的烟油导入到第二储油仓2中,供雾化芯3雾化,这种导油的方式有效防止雾化芯3干烧,还有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吸食者吸入的烟气量较大,则进入到第二储油仓2中的烟油的量也增加,时刻跟随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压力差,导油管5的设计合理有效的控制烟油的量的导入,对雾化丝32也形成了保护作用,解决了以往设计中的诸多问题,如导油的路径过长,容易造成导油量不足,连续工作时会干烧,导油棉直接暴露在储油室里影响外观等诸多问题。

本设计中的通气孔241可以为一个小孔,这个孔的直径较小,允许空气分子通过,但是不允许烟油分子通过,即不允许烟油从此小孔中外漏;请参见图5-6,通气孔241还可以设计成如下形状,所述第二外缘24中横向开设通气孔241(也称为通孔),第一储油仓1中与通气孔241(也称为通孔)连通,在通气孔241(也称为通孔)中装设一螺钉91,螺钉中开设一长形槽,长形槽中插置一插销,通过插销的向外抽拔或者向内挤压调节进气量;另外一种设计在所述第二外缘24中横向开设通孔,第一储油仓1中与通孔连通,在第二外缘24的内壁上设置一盖体,打开盖体92,通孔与第一储油仓1连通,关闭盖体,通孔与第一储油仓1不连通,盖体可以为软性橡胶皮93,由软性材料制成的,第一储油仓1的气压和外界气压相同时,软性橡胶皮紧贴在第二外缘24的内表面,防止漏油,当第一储油仓1的气压和小于外界气压时,紧贴在第二外缘24的内表面的软性橡胶皮打开,空气进入到第一储油仓1中,以此循环,当然还有其他设计,就不在一一列举。

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通气孔241为一个小孔,所述小孔贯穿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上、下表面,即使发生漏油现象,所述通气孔的上表面漏出的油可以流到第二凹槽中,设置在第二凹槽中的所述雾化丝32便可以将这些漏出的油雾化,提高烟油的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