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24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异形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具,特别是一种异形伞。
背景技术
伞是人们常用的挡雨遮阳用具,小型伞可供人们生活活动使用,大型伞可供商业或其他活动使用,习惯中一般伞沿用圆形设计,由于人体多做直立态或习惯单手弯曲撑伞,圆形伞面能起到挡雨遮阳作用的实际有效面积非常少,不足整个伞面的1/3,但若如扩大伞面直径虽可增加对人体的覆盖面,但无效面积随之增加,由此所致伞体过大,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当常规伞两人合用时,更感遮挡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兼具轻巧及大覆盖面积的异形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它在伞杆上活动安装的撑骨支撑有伞面,伞面为河蚌壳形状,伞杆顶端处于伞面小端的中心位置。撑骨及撑骨的末端可分别在伞杆两侧边设置的槽轨中滑动。支撑伞面大的一端的撑骨较支撑伞面小的一端的撑骨长且细,撑骨为三节折叠结构,支撑伞面小的一端撑骨为两节折叠结构或一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异形伞其伞面为河蚌壳形,当伞面的短撑骨长度等于或小于常规伞的半径时,沿长撑骨方向伞的遮挡面将增大许多,故河蚌壳形伞比圆形伞对人的覆盖利用面积要大,可供单人,双人等其他场合使用,且无笨拙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伞面4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它在伞杆1上活动安装的撑骨支撑有伞面4,伞面4为河蚌形状,其一端大一端小,伞杆1顶端处于伞面小端的中心位置,为了保证伞的平衡性,使得伞杆1位于整个伞的重心位置,支撑伞面4大的一端所使用的撑骨2较支撑伞面4小的一端所使用的撑骨5长和细。撑骨2及撑骨5的末端可分别在伞杆1两侧边设置的槽轨6中滑动,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长短不一致的撑骨2及撑骨5在做收伞动作时更加顺畅,伞杆1上活动套装有能收拢撑骨2及撑骨5的束环7,用于收伞。图中3为伞手柄。
实施例2,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该例中未采用槽轨6结构,而是采用普通伞撑骨与束环连接的结构,另外在该例中,大端的撑骨2为三节折叠结构,小端的撑骨5为一节。
实施例3,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该例中大端的撑骨2为三节折叠结构,小端的撑骨5为两节折叠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异形伞,它在伞杆(1)上活动安装的撑骨支撑有伞面(4),其特征在于伞面(4)为河蚌壳形状,伞杆(1)顶端处于伞面(4)小端的中心位置,撑骨(2)及撑骨(5)的末端可分别在伞杆(1)两侧边设置的槽轨(6)中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伞,其特征在于支撑伞面(4)大的一端的撑骨(2)较支撑伞面(4)小的一端的撑骨(5)长且细,撑骨(2)为三节折叠结构,撑骨(5)为两节折叠结构或一节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具。本实用新型异形伞它在伞杆上活动安装的撑骨支撑有伞面,伞面为河蚌壳形状,伞杆顶端处于小端的中心位置。撑骨及撑骨的末端可分别在伞杆两侧边设置的槽轨中滑动。支撑伞面大的一端的撑骨较支撑伞面小的一端的撑骨长且细,支撑伞面小的一端撑骨为两节折叠结构或一节结构。撑骨为两节或三节折叠结构。本实用新型异形伞其伞面为河蚌壳形,当伞面的短撑骨长度等于或小于常规伞的半径时,沿长撑骨方向伞的遮挡面将增大许多,故河蚌壳形伞比圆形伞对人的覆盖利用面积要大,可供单人,双人等其他场合使用,且无笨拙感。
文档编号A45B19/10GK2805453SQ2005200497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李新余 申请人:李新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