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料式鞋底垫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073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料式鞋底垫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三料式鞋底垫体、所述底垫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一尤其安全鞋用的三料式下垫体。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已知鞋的底垫体,所述底垫体具有一将底垫体稳定于地面的稳定系统,或者具有一鞋减震系统,或者具有一柔性的地面附着系统,或者具有一包括抓紧装置的系统。已有技术没有任何文件提出将所有上述元件结合在同一外部接触底垫体上。
一欧洲专利EP 0548475描述了一运动鞋的底垫体,所述运动鞋底垫体包括一称为接触的外层,该外部接触层具有柔软、附着于地和耐磨的特征。所述接触层由至少三个区域构成,这些区域由同一材料制成,并具有小于45肖氏硬度的相同硬度。一第一主要区域允许机械地抓紧在地面上,所述区域位于底垫体的周边上。一第二区域允许鞋保持和附着在地面上,该区域特别是位于鞋的前部和鞋的中部上。一第三区域,它是所谓中性(neutre)区域,并位于鞋的后掌部上。该专利没有提出在接触层的一部分上、特别是在后掌部设置一减震区域,而且也没有提出一在足弓下面位于所述外部垫体上的抓紧装置,所述抓紧装置能够使人在爬梯杆时不会滑脱。
为了克服所述的关于吸震元件的第一个缺点,多件专利提出在鞋的后掌部上安置吸震元件。例如,韩国专利KR 2002096148提出安装在鞋后掌部中的包括一气垫的一鞋体空气囊。一美国专利US 2003/150133提出一减震系统,该减震系统安置在后掌部内,其具有两个腔室,分别为一内部腔室和一外部腔室。这些专利都没有公开安置在鞋底中拱部上的抓紧元件。
为了克服所述缺点,特别针对运动鞋的某些专利提出在鞋的前掌部上安装抓地防滑钉。所述防滑钉一般是尖顶的和/或硬性的。
如果把已有技术中公知的所有元件都组合在一起,用以制成一如本发明中所提出的外部垫体,则这样的外部垫体的制造方法需要采用制造底垫体所用的不同材料、并利用不同制造方法进行多个制造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已有技术的某些缺点,而提出特别用于安全鞋的一外部垫体,所述垫体具有的材料允许采用一种相同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它,同时又支承与基于碳氢化合物的制品的接触。
利用带有一下垫体和一上垫体的鞋底垫体便可达到所述目的,所述上垫体是一舒适垫体,所述下垫体包括一后掌部、一中拱部和一前掌部,所述底垫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下垫体包括
-一边围元件,其具有强大的稳定作用并用于足部的保持,该边围元件布置在所述中拱部、所述前掌部和所述后掌部的周边上,[10]-一吸震元件,其布置在所述后掌部的中央上,被所述边围元件围绕,[11]-一抓攫元件,其为防滑钉型,该抓攫元件布置在所述下垫体的中拱部中央,并被所述边围元件围绕,[12]-和一附着元件,其确保附着于地面,该附着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掌部的中央和所述下垫体的中拱部的防滑钉之间,[13]这四种元件通过一硫化方法相互固联。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边围元件、所述附着元件和所述吸震元件分别由对于各个元件具有不同硬度的丁氰橡胶(caoutchouc nitrile)类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边围元件由近70肖氏硬度的高硬度丁氰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附着元件由近60肖氏硬度的低硬度丁氰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允许所述底垫体在任何类型的地面和覆层上都具有良好的附着性。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吸震元件由近65肖氏硬度的低硬度丁氰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抓攫元件由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前掌部包括花纹,所述花纹由等距离地相互隔开的横向肋和等距离地相互隔开的纵向肋形成,所述肋的每个端部都朝所述下垫体的外部开放,并且所述每个肋与所述下垫体形成锐角,从而能够避免滞积流体,以便更好地附着于地面。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下垫体的中拱部中央具有所述抓攫元件,所述抓攫元件包括至少两个朝所述鞋的外部凸出的防滑块,所述防滑块相对于所述下垫体的后掌部及前掌部缩进。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后掌部包括所述吸震元件,所述吸震元件被所述下垫体的边围元件围绕,所述吸震元件包括相对于所述边围元件缩进的横向垫条,而所述边围元件具有矩形团块,所述矩形团块等距离地相互隔开并位于所述吸震元件的各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克服已有技术某些缺点的模制元件。
通过用于制造鞋的下垫体的模制组件可达到第二个目的,所述模制组件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三个形状和表面尺寸相同的分离元件[24]-一模子,其包括一呈型腔形式的凹槽,该型腔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并具有一后掌部、一中拱部和一前掌部,[25]-一隔板,其在一上表面上包括一凹槽,该凹槽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前掌部的附着元件的型腔形式;和一凹槽,该凹槽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后掌部的吸震元件的型腔形式,并且该隔板在其下表面上包括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上表面的凹槽的形状相同,所述隔板的下表面在闭合位置就位在所述模子的型腔对面,以便在所述下垫体的边围元件中设置用于所述后掌部的吸震元件的槽腔和用于所述前掌部的附着元件的槽腔,以及[26]-一盖板,其在闭合位置就位在所述隔板的与所述模子相关联的上表面上方,或者直接就位在所述模子的上方。
第三个目的是提出克服已有技术某些缺点的一方法。
通过包括一模子、一隔板和一盖板的模制组件制造鞋的下垫体的一方法,可实现第三个目的,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阶段[29]-填充阶段把橡胶类的待模制松软弹性材料粗坯填充到不同的凹槽中,这些粗坯为相同的材料,但具有不同的合适搭配(composition),[30]-模制组件闭合阶段,其中所述模制组件包括所述模子、所述隔板和所述盖板,[31]-预硫化阶段对所述模制组件进行预硫化处理,以便形成所述下垫体的主要元件,[32]-模制组件开启阶段,[33]-清理阶段清理中央凹槽,所述中央凹槽形成于所述下垫体的一边围元件上,而所述下垫体在所述预硫化阶段之后在所述模子的凹槽中形成;以及安置就位阶段将一附着元件和一吸震元件安放在所述边围元件的已清理凹槽中,而所述边围元件插放在所述模子的凹槽中,所述附着元件和所述吸震元件在所述预硫化时形成于所述隔板的凹槽中,[34]-闭合阶段封闭由所述盖板和所述模子构成的模制组件,其中,所述模子的凹槽具有所述抓攫元件、所述边围元件、所述附着元件和所述吸震元件,[35]-硫化阶段对所述模制组件进行硫化处理,以便将所述边围元件、所述抓攫元件、所述吸震元件和所述附着元件固定成一整体。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的填充所述模制组件的不同凹槽的阶段包括以下步骤[37]-插置阶段将所述抓攫元件插放在所述模子的一凹槽中,其中该凹槽呈与所述下垫体相对应的型腔形式,而所述抓攫元件由一预切割板块构成,该板块在其下表面上具有防滑钉,并被置于所述型腔的中拱部处;并且在所述凹槽中插填一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所述下垫体的具有高硬度的边围元件,[38]-填充阶段在所述隔板的一第一凹槽中,插放一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具有低硬度的地面附着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前掌部的附着元件的型腔形式;并且在所述隔板的一第二凹槽中,填充一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一低硬度的吸震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后掌部的吸震元件的型腔形式。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清理阶段允许刮除这样的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是在所述预硫化阶段之后,由所述的置于模子凹槽内的下垫体的所述边围元件形成;在位于所述前掌部中央的区域及所述中拱部中央介于所述抓攫元件的防滑钉之间刮除所述弹性材料,以便随后接纳所述下垫体的附着元件;并且在位于所述后掌部中央的区域刮除所述弹性材料,以便随后接纳所述下垫体的吸震元件。
根据另一特点,所述的将隔板的元件安置就位于所述模子的被清理区域内的填充阶段包括以下步骤[41]-将所述隔板的第一凹槽的所述附着元件向一形成于所述边围元件上的第一凹槽移动,所述附着元件被插放所述模子中,所述的形成于边围元件上的第一凹槽对应于所述前掌部,并且延伸在所述中拱部的中央并于所述抓攫元件的防滑钉之间,以及[42]-将所述隔板的第二凹槽的所述吸震元件向着一形成于所述边围元件上的第二凹槽移动,所述吸震元件被插放所述模子中,所述形成于边围元件上的第二凹槽对应于所述后掌部的中央。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在阅读了后面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后将更清楚地显示出来,附图为[44]-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表示底垫体的前视图;[45]-图1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表示下垫体的前视剖面图;[46]-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表示下垫体底部的型廓图;[47]-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表示模制组件的示意图;[48]-图4A是本发明下垫体所具有的边围元件和抓攫元件的一型廓图;[49]-图4B是本发明下垫体所具有的附着元件和吸震元件的一型廓图;[50]-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垫体制造方法的逻辑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照图1A、图1B、图2、图4A和图4B对本发明的底垫体进行描述。图1表示的鞋1的底垫体包括一上垫体10和一下垫体2,该上垫体称为舒适垫体,而下垫体称为接触垫体。上垫体10由能提供舒适感和最大轻盈感的聚胺酯型材料制成。下垫体2包括一后掌部5、一中拱部(cambrure)4和一前掌部3。下垫体包括一边围元件N1,其安置在前掌部和后掌部的周边上;一吸震元件N4,其安置在后掌部中央,被所述边围元件N1围绕;一抓攫元件N2,其安置在垫体中拱部的中央,并被边围元件N1围绕;和一附着元件N3,其安置在前掌部3的中央及垫体中拱部4上。所述四种元件通过在以后更详细描述的硫化方法使它们相互固联。边围元件N1、附着元件N3和吸震元件N4所有这三种元件都是由丁氰橡胶(caoutchouc nitrile)类的弹性材料制成。每个元件的弹性材料硬度各不相同。边围元件N1能够使鞋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并能使足部良好地保持于地面上,因此,边围元件的材料具有大的硬度,例如70肖氏硬度。该高硬度弹性材料也确保在整个边围元件N1上能够耐碳氢化合物,耐脂类,耐油类,并使鞋具有耐热性。吸震元件N4是由例如65肖氏硬度的低硬度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吸震元件N4能够逐渐地减缓震动并确保后掌部5在地面上有最佳附着性。附着元件N3是由低硬度例如60肖氏硬度的并且更柔性的弹性材料制成,以便使下垫体2在任何类型的地面上和任何覆层上具有最大限度地良好的附着性。抓攫元件N2也是由橡胶类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它包括至少两个非尖头的防滑块(plot de crampons)。在图1A、图1B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安置在下垫体的中拱部中央的抓攫元件包括8个相互间对称布置的防滑钉。这些防滑钉由附着元件的一部分将它们彼此分开。所述防滑钉向着下垫体2的外部凸出,并且相对于由后掌部5和前掌部3形成的表面缩进。抓攫元件N2使穿鞋者能够攀爬梯杆而不会滑脱,因为防滑钉允许附着于梯杆。
参照图2,下垫体的前掌部3包括由等距离地彼此隔开的横向肋30和等距离地彼此隔开的纵向肋31形成的花纹。所述肋30、31的每个端部都向着下垫体2的外部开放。每个肋与垫体2形成一锐角。这些花纹能够有利于如水一类的流体的排出,并避免其滞积在鞋下,以便获得对地面更好的附着性。特别是安置在前掌部中央的花纹即附着元件N3的花纹,由于它们的形状和更加柔性的构成,因而能够发生变形并且全部地贴合接触表面,从而在所有情况下都确保附着。边围元件N1的花纹相对于附着元件N3的花纹略微缩进。后掌部5在其中央包括被稳定边围元件围绕的吸震元件N4。吸震元件N4相对于边围元件N1缩进。吸震元件N4呈矩形并且包括横向垫条50。边围元件N1位于后掌部5的部分包括矩形团块51、52,这些矩形团块相互间等距离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吸震元件的各侧。后掌部通过其设计确保在行进和后掌部碰触地面时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吸震元件N4的横向垫条在使用者的重量作用下会与地面接触。
现在结合图3介绍能够制造本发明的下垫体的模制组件。所述模制组件包括形状及表面尺寸相同的三个分离元件。第一元件是一模子6,该模子包括一呈型腔形式的凹槽60,所述型腔对应于下垫体并具有一后掌部、一中拱部和一前掌部。第二元件是一隔板(grille)7,它包括一上表面71和一下表面70,所述下表面70面对着模子6具有凹槽60的表面。隔板的上表面71包括一呈型腔形式的第一凹槽72,该型腔对应于所述下垫体的前掌部的附着元件,隔板的上表面71还包括一呈型腔形式的第二凹槽73,该型腔对应于下垫体后掌部的吸震元件。隔板的下表面70包括两个与上表面的凹槽形状一样的凸起部。与附着元件的型腔对应的凸起部面对着所述的形成于模子6凹槽60内的型腔的前中部(前掌部)。对应于吸震元件型腔的凸起部面对着所述的形成于模子6凹槽60中的型腔的后中部(后掌部)。当下垫体预硫化时,这两个凸起部能够在填充于模子6的凹槽60中的弹性材料粗坯上,形成附着元件的型腔和吸震元件的型腔。模制组件的第三个元件是一盖板8,该盖板在闭合位置叠放在与模子6关联的隔板7上表面71的上方,或者根据下垫体制造方法的阶段直接叠放在模子6的上方。
现在参照图5介绍前面提及的该方法。所述制造方法的第一阶段100在于在模子的凹槽中和在隔板上表面的凹槽中填充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这一阶段包括多个子阶段。第一子阶段101在于在模子6的凹槽60中插放抓攫元件N2,所述抓攫元件N2由一经硬化处理和预切割的弹性板块构成,该板块在其下表面上具有防滑钉。该板块安放在对应于下垫体的型腔的中拱部内。第一填充子阶段101还允许仍在模子的凹槽60中插放待模制的松软(flasque)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处理之后能够形成下垫体2的边围元件N1。正如前面所述的弹性材料是丁氰橡胶,它具有的搭配(composition)允许在硫化后实现等于70肖氏硬度的高硬度。在第二填充子阶段102中,在隔板7的第二凹槽72——其呈与附着元件对应的型腔形式——中,插放待模制的丁氰橡胶类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达60肖氏硬度的较小硬度的地面附着元件N3。还是在第二填充子阶段102中,在隔板7的第二凹槽73——其呈对应于吸震元件的型腔形式——中,插放待模制的丁氰橡胶类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达65肖氏硬度的也较小硬度的吸震元件N4。在所述方法的第二阶段200,闭合模制组件,所述模制组件包括已安装于隔板的模子,而隔板本身又安装于盖板。闭合模制组件时,隔板下表面的凸起部插入布置在模子凹槽中的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中,以便在边围元件上形成附着元件和吸震元件的型腔。在本方法的第三阶段,进行模制组件的预硫化,以便使附着元件、吸震元件和与抓攫元件相关联的边围元件硬化。该预硫化在一硫化炉中进行。图4A表示在预硫化后与抓攫元件N2相联的边围元件N1。同样,图4B表示在预硫化后的附着元件N3和吸震元件N4。在第四阶段400中,打开所述模制组件。然后在第五阶段500中,清理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隔板的凸起部在预硫化后已硬化下垫体的边围元件中形成。该清理阶段允许刮除在预硫化阶段之后、由置于模子凹槽中的下垫体的边围元件形成的变硬弹性材料。刮除形成于前掌部中央的凹槽内的弹性材料,以便接纳所述附着元件,并且所述凹槽延伸到中拱部的中央上并在抓攫元件的防滑钉之间。同样刮除形成于后掌部中央的凹槽内的弹性材料,以便接纳吸震元件。然后,在第六阶段600,将在预硫化时在隔板第一凹槽内经硬化的附着元件安放到以下凹槽中即该凹槽形成于置于模子凹槽中的边围元件的中央。并把预硫化时在隔板第二凹槽中经硬化的吸震元件安放到这一经清理的凹槽中,即该凹槽形成于边围元件的后中部上。在本方法的第七阶段700,将所述模制组件的盖板盖合在模子上。最后,在本制造方法的第八也是最后的阶段中,进行模制组件的硫化处理,以便将边围元件、抓攫元件、吸震元件和附着元件联接成一整体。该阶段是在一硫化炉中进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应该认识到,本发明允许许多其他特殊形式下的实施方式,而这并不会远离如权利要求提出的本发明应用范围。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应视为说明性的,同时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变化,并且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上述细节。
权利要求
1.鞋(1)底垫体,所述底垫体包括一下垫体(2)和一上垫体(10),所述上垫体(10)是一舒适垫体,所述下垫体(2)包括一后掌部(5)、一中拱部(4)和一前掌部(3),所述底垫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下垫体(2)包括-一边围元件(N1),其具有强大的稳定作用并用于足部的保持,该边围元件布置在所述中拱部(4)、所述前掌部(3)和所述后掌部(5)的周边上,-一吸震元件(N4),其布置在所述后掌部(5)的中央上,被所述边围元件(N1)围绕,-一抓攫元件(N2),其为防滑钉型,该抓攫元件布置在所述下垫体的中拱部(4)的中央,并被所述边围元件(N1)围绕,以及-一附着元件(N3),其确保附着于地面,该附着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掌部(3)的中央和所述下垫体(2)的中拱部(4)的防滑钉之间,这四种元件通过一硫化方法相互固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围元件(N1)、所述附着元件(N3)和所述吸震元件(N4)分别由不同硬度的丁氰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围元件(N1)由近70肖氏硬度的高硬度丁氰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元件(N3)由近60肖氏硬度的低硬度丁氰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允许所述底垫体在任何类型的地面和覆层上都具有良好的附着性。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震元件(N4)由近65肖氏硬度的低硬度橡胶/丁氰橡胶(C/C nitriles)类弹性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攫元件(N2)由橡胶类弹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掌部(3)包括花纹,所述花纹由等距离地相互隔开的横向肋(30)和等距离地相互隔开的纵向肋(31)形成,所述肋的每个端部都朝所述下垫体(2)的外部开放,并且所述每个肋与所述下垫体(2)形成锐角,从而能够避免滞积流体,以便更好地附着于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鞋(1)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体(2)的中拱部(4)的中央具有所述抓攫元件(N2),所述抓攫元件(N2)包括至少两个朝所述鞋(1)的外部凸出的防滑块,所述防滑块相对于所述下垫体(2)的后掌部(5)及前掌部(3)缩进。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垫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掌部(5)包括所述吸震元件(N4),所述吸震元件(N4)被所述下垫体(2)的边围元件(N1)围绕,所述吸震元件(N4)包括相对于所述边围元件(N1)缩进的横向垫条(50),所述边围元件(N1)则具有矩形团块(51,52),所述矩形团块以等距离相互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吸震元件(N4)的各侧。
10.模制组件,其用于制造鞋(1)的下垫体(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三个形状和表面尺寸相同的分离元件-一模子(6),其包括一呈型腔形式的凹槽(60),该型腔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并具有一后掌部、一中拱部和一前掌部,-一隔板(7),其在一上表面(71)上包括一第一凹槽(72),其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前掌部的附着元件的型腔形式;和一第二凹槽(73),其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后掌部的吸震元件的型腔形式,并且该隔板在其下表面(70)上包括两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形状与所述上表面的凹槽的形状相同,所述隔板(7)的下表面(70)在闭合位置就位在所述模子(6)的型腔对面,以便在所述下垫体的边围元件(N1)中设置用于所述后掌部的吸震元件(N4)的槽腔和用于所述前掌部的附着元件(N3)的槽腔,以及-一盖板(8),其在闭合位置就位在所述隔板(7)的与所述模子(6)相关联的上表面(71)上方,或者直接就位在所述模子(6)的上方。
11.利用模制组件制造鞋(1)的下垫体(2)的方法,其中所述模制组件包括一模子(6)、一隔板(7)和一盖板(8),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阶段-填充阶段(100)把橡胶类的待模制松软弹性材料粗坯填充到不同的凹槽(72,73,60)中,这些粗坯为相同的材料,但具有不同的合适搭配,-模制组件闭合阶段(200),其中所述模制组件包括所述模子(6)、所述隔板(7)和所述盖板(8),-预硫化阶段(300)对所述模制组件进行预硫化处理,以便形成所述下垫体(2)的主要元件,-模制组件开启阶段(400),-清理阶段(500)清理中央凹槽,所述中央凹槽形成于所述下垫体(2)的一边围元件(N1)上,而所述下垫体在所述预硫化阶段(300)之后在所述模子的凹槽中形成;以及安置就位阶段(600)将一附着元件(N3)和一吸震元件(N4)安放在所述边围元件(N1)的已清理凹槽中,而所述边围元件(N1)插在所述模子(6)的凹槽中,所述附着元件(N3)和所述吸震元件在所述预硫化(300)时形成于所述隔板的凹槽中,-闭合阶段(700)封闭由所述盖板(8)和所述模子(6)构成的模制组件,其中,所述模子(6)的凹槽具有所述抓攫元件(N2)、所述边围元件(N1)、所述附着元件(N3)和所述吸震元件(N4),-硫化阶段(800)对所述模制组件进行硫化处理,以便将所述边围元件(N1)、所述抓攫元件(N2)、所述吸震元件(N4)和所述附着元件(N3)固定成一整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1)的下垫体(2)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所述模制组件的不同凹槽(72,73,60)的阶段(100)包括以下步骤-插置阶段(101)将所述抓攫元件插放所述模子(6)的一凹槽(60)中,其中该凹槽(60)呈与所述下垫体相对应的型腔形式,而所述抓攫元件由一预切割板块构成,该板块在其下表面上具有防滑钉,并被置于所述型腔的中拱部处;并且在所述凹槽(60)中插填一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所述下垫体(2)的具有高硬度的边围元件(N1),-填充阶段(102)在所述隔板(7)的一第一凹槽(72)——其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前掌部的附着元件的型腔形式——中,插放一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具有低硬度的地面附着元件(N3);并且在所述隔板(7)的一第二凹槽(73)——其呈对应于所述下垫体后掌部的吸震元件的型腔形式——中,填充一待模制的松软弹性材料粗坯,以便在预硫化后形成一低硬度的吸震元件(N4)。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1)的下垫体(2)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阶段(500)允许刮除这样的弹性材料该弹性材料是在所述预硫化阶段(300)之后,由所述的置于模子(6)第一凹槽(60)内的下垫体(2)的所述边围元件(N1)形成;在位于所述前掌部(3)中央的区域及所述中拱部(4)中央介于所述抓攫元件的防滑钉之间刮除所述弹性材料,以便随后接纳所述下垫体(2)的附着元件(N3);并且在位于所述后掌部(5)中央的区域刮除所述弹性材料,以便随后接纳所述下垫体(2)的吸震元件(N4)。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1)的下垫体(2)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隔板(7)的元件(N4,N3)安置就位于所述模子(6)的被清理区域内的阶段(600)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隔板(7)的第一凹槽(72)的所述附着元件(N3)向一形成于所述边围元件上的第一凹槽移动,所述附着元件被插放所述模子中,所述的形成于边围元件上的第一凹槽对应于所述前掌部(3),并且延伸在所述中拱部(4)的中央并于所述抓攫元件(N2)的防滑钉之间,以及-将所述隔板(7)的第二凹槽(73)的所述吸震元件(N4)向着一形成于所述边围元件上的第二凹槽移动,所述吸震元件被插放所述模子中,所述形成于边围元件上的第二凹槽对应于所述后掌部(5)的中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鞋(1)的底垫体,所述底垫体包括一下垫体(2),所述下垫体(2)包括一后掌部(5)、一中拱部(4)和一前掌部(3),所述下垫体的特征在于它包括一边围元件(N1),其布置在所述中拱部(4)、所述前掌部(3)和所述后掌部(5)的周边上;一吸震元件(N4),其布置在所述后掌部(5)的中央上,被所述边围元件(N1)围绕;一抓攫元件(N2),其布置在所述下垫体的中拱部(4)中央,并被所述边围元件(N1)围绕;以及一附着元件(N3),其布置在所述前掌部(3)的中央并在所述下垫体(2)的中拱部(4)的防滑钉之间,这四种元件通过一硫化方法相互固联。
文档编号A43B13/24GK101052513SQ200580034760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日
发明者J-F·迪迪埃, J·韦拉塔 申请人:巴固德洛欧洲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