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767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带相对于带扣滑动来调节长度尺寸的滑动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调节长度尺寸的滑动调整装置,公知有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带和带 扣、通过将带穿过带扣而使该带扣卡合在带的任意位置来进行固定的滑动调整装置(参照 文献1 日本特开2008-86639号公报等)。在这种滑动调整装置中,在带上形成具有许多个卡合槽的齿条,在带扣上形成可 动式的卡合爪,能够通过使该卡合爪卡合于齿条上的任意卡合槽而卡合在任意位置。在带扣上,形成杠杆式的操作板,通过用手指按压一端侧的按压部的操作使另一 端侧的卡合爪接近或远离卡合槽,由此,使卡合爪卡合于卡合槽或者与卡合槽解除卡合。对于卡合槽和卡合爪,利用各自的凹凸形状,在卡合爪向齿条的一个方向移动时, 卡合爪卡定于卡合槽,但在卡合爪向另一方向移动时,卡合爪越过卡合槽而能够自由移动, 例如在缩小尺寸的操作、即、使带扣向接近带基端侧的方向的操作中,不必操作按压部。上述的滑动调整装置除用作安全帽的头带用的尺寸调整等功能构件之外,也可用 作帽子或者短裤、裙子等要重视外观的服饰用品的滑动调整装置。该服饰用品用的滑动调整装置除外观性优良之外,从尺寸调整这样的实用功能出 发,也寻求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操作。例如,在为了调整帽子的尺寸而安装在帽子后侧的调整装置中,若需要一边看着 一边进行操作,暂时摘下帽子来进行调节,就需要重复再次戴上帽子来确认状态这样的动 作。为了消除这样的麻烦,人们寻求一种即使不看着也能够进行调整的调整装置,从而通过 在戴着的状态下用手指进行操作就能够调整为最适合的状态。同样的要求并不限定于帽子的调整装置,即使安装于短裤、裙子的腰部调整装置 等难以看到的部位,也会产生同样的要求。在上述文献1中,为了即使不看着也能进行操作,在带和带扣上分别形成用于各 个手指操作的突起部。在文献1中,利用该突起部,即使在无法看到的状态下也能够找到,并且,用单手 抓住各个突起部而使带和带扣滑动,能够容易地进行勒紧方向的操作。同时,带扣侧的突起 形成为杠杆式的可动构件,能够不看着就通过解除操作来进行卡合爪的解开方向的操作。但是,在文献1的构造中,由于操作用的突起自带和带扣突出,因此,存在难以应 用于需要小型化或者薄型化的部位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看着也能够进行简单且可靠的操作、并且 也能够应用于需要小型化及薄型化的部位的滑动调整装置。本发明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带和带扣,上述带包括在表面具有许多个卡合槽的齿条,上述带扣包括配置在上述带的背面侧的基部;竖立设置在上述基部上 而隔着上述带相对的一对侧壁;与上述带相对地配置在上述带的表面侧的操作构件;形成 在上述操作构件的一端侧而能卡合于上述齿条的任意一个卡合槽中的卡合爪;形成在上述 操作构件的另一端侧的按压部;用于将上述操作构件连结于上述一对侧壁的连结轴;以及 为了使上述操作构件以上述连结轴为中心而向上述卡合爪接近上述齿条的方向转动来对 上述操作构件施力的施力部件,上述带扣还具有固定于上述基部而沿着上述操作构件的上 述按压部侧周缘配置的框架。在这样的本发明中,框架起到引导件的作用,能够根据框架容易地用手指摸索到 按压部,并使操作构件的操作感良好。即,按压部在手指按压下下沉,但框架维持原本的位 置。因此,在框架的内侧,按压部的高度相对变低,能够在用操作的手指确认按压部的同时、 进一步进行按压操作。由此,除提高操作性之外,也能够谋求提高操作感。另外,框架也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使框架沿着操作构件的靠按压部侧的周缘进 行配置,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到操作构件与带之间、或者操作构件受到自带被剥离这样的不 合适的力。另外,最好上述框架的上缘的以上述基部为基准的高度被设定为高于按压上述按 压部而使上述操作构件转动时的上述按压部。只要这样地进行设置,通过被手指按压而下沉的按压部低于维持原本位置的框 架,能够可靠且容易地用操作的手指确认按压部,更佳地提高操作性和操作感。但是,也可以是框架的上缘的以基部为基准的高度低于按压按压部而使操作构件 转动时的按压部。这样即使在按压部始终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按压部的周围的框架, 用手指摸索到按压部,按压部只要受到手指按压就会相对于框架下降,因此,能够明确地辨 别内侧的按压部。另外,也可以是在按压部未被按压而操作构件未转动的状态下,框架的上缘的以 基部为基准的高度高于按压部。这样只要按压部始终较低,利用按压部的周围的框架,就能 够可靠地辨别按压部。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框架连接于上述一对侧壁,上述侧壁的上缘和上述框架的 上缘形成为连续的边缘。在这样的本发明中,侧壁和框架沿着操作构件的靠按压部侧的周缘连续地配置, 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框架的引导功能、保护功能以及原本的操作功能。在本发明中,上述侧壁最好形成为沿着上述操作构件的全长的长度。在这样的本发明中,操作构件被收容在一对侧壁之间,唯独操作构件能够在形成 于一对侧壁之间的空间中动作。因此,在将带扣固定于穿戴用品时,能够避免缝制时的布料 卷入等,并且,在将带扣的存在卡合爪24的一侧收容于布料的袋部等中时,能够预先防止 因操作构件与周围的布料发生干涉造成的妨碍其动作等不良状况。在本发明中,上述操作构件最好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卡合爪侧的部分之间具有使 上述按压部侧变高而成的台阶。在这样的本发明中,通过用手指摸索到台阶,能够容易地辨别按压部与卡合爪侧 的部分之间的边界,从而能够在操作操作构件时,用手指可靠地摸索到按压部。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按压部的表面最好形成有由能够用手指辨别的凹凸构成的标记。在这样的本发明中,能够根据表面的标记用手指辨别按压部的位置,即使不看着, 也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操作。在本发明中,上述连结轴最好具有扭转方向的弹性,上述施力部件由上述连结轴 构成。在这样的本发明中,能够由连结轴自身兼作施力部件,从而能够谋求构造的简化。 这种具有扭转方向的弹性的连结轴例如能够通过由合成树脂材料将操作构件、连结轴和侧 壁一体成形而容易地实现。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连结轴和施力部件独立地形成,例如也可以使连结轴 旋转自如,将设置在操作构件与侧壁之间或者设置在操作构件与基部之间的弹簧等用作施 力部件。在本发明中,上述带最好在上述齿条的一端侧的表面具有突起状的止挡部。在这样的本发明中,在为了缩小尺寸而使带扣相对于带滑动的操作时,该止挡部 能够指示带扣的滑动界限,并且,能够防止带扣与带分离。另外,在将带固定于穿戴用品时, 该止挡部也能够用作将带的顶端侧收容于布料的袋部等中时的止挡部。在本发明中,上述带扣和上述带最好分别具有用于向穿戴用品进行固定的薄板状 的安装部。在这样的本发明中,能够将薄板状的安装部与穿戴用品的布料一同缝制,从而能 够容易地进行固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朝向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带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卡合爪和卡合槽的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放大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勒紧操作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解除操作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扣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带扣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调整装置1被安装在作为穿戴用品的帽子9的后面 的开口部分8,用于调整帽子尺寸。
如图2和图3所示,滑动调整装置1具有纵长且在表面形成有齿条11的带10以 及能够在齿条U任意位置卡定的带扣20。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带10具有用于安装于帽子9的安装部19。安装部19形成得比带10的主体(形成有齿条11的部分)薄,如图1所示,安装 部19被装入到帽子9的隔着开口部分8相对的布料中的一个布料2的呈袋状的部分中,与 布料2缝制成一体。在带10的表面形成有许多个沿带10的宽度方向(与带1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 向)延伸的卡合槽12,利用这些卡合槽12形成齿条11。如图5所示,齿条11的卡合槽12由安装部19侧(图5的右侧)的倾斜面12A以 及与倾斜面12A相反的一侧的垂直面12B构成。由此,在后述的卡合爪24卡合在卡合槽12 内的情况下,相互的卡合易于相对于一个方向脱离,卡合不会相对于另一方向脱离。返回到图2、图3及图4,在带10的表面中的、安装部19与齿条11之间形成有止 挡部13。止挡部13突出于带10的表面,并且,形成为沿带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止挡 部13与带扣20相对的一侧的面垂直,与该垂直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呈圆滑的曲面而与带 10的表面连续(参照图7)。带10的背面呈平坦的面,后述的带扣20的基部21可在带10的背面滑动。以上这样的带10利用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整体具有挠性。如图2、图3及图6所示,带扣20具有配置在带10的背面侧的基部21,基部21具 有用于安装于帽子9的安装部29。基部21是板状的构件,也可以是中央开口的平坦的框状。安装部29形成得比基部21薄,如图1所示,安装部29装入到帽子9的隔着开口 部分8与上述布料2相对的另一个布料3的呈袋状的部分中,与布料3缝制成一体。带扣20包括上述基部21 ;竖立设置在基部21上而隔着带10相对的一对侧壁 22 ;与带10相对地配置在带10的表面侧的操作构件23 ;形成在操作构件23的一端侧而卡 合于齿条11的任意一个卡合槽12中的卡合爪24 ;形成在操作构件23的另一端侧的按压 部25 ;用于将操作构件23的中间部连结于一对侧壁22的内侧的连结轴26 ;以及固定于基 部21而沿着操作构件23的按压部25侧的周缘配置的框架27。一对侧壁22竖立设置在基部21的两侧,操作构件23利用连结轴26支承在上述 一对侧壁22之间,从而在基部21与操作构件23之间形成空隙,带10被插入到该空隙中。在带10被插入的状态下,带10表面的齿条11面向操作构件23的背面侧。卡合 爪24形成在操作构件23的一端侧的背面侧,能够卡合于齿条11的任意一个卡合槽12中。如图5所示,卡合爪24的顶端形状如下所述即使操作构件23为水平状态,连结 轴26所处的一侧(图5的右侧)的面24A也以与齿条11的卡合槽12中的倾斜面12A同样 的角度倾斜,并且,与面24A相反的一侧的面24B以比面24A的倾斜小的角度倾斜。由此, 在卡合爪24卡合于卡合槽12内的情况下,该卡合爪24能够在朝向连结轴26的力作用下 容易地向卡合槽12外脱出,但即使受到与朝向连结轴26相反的一侧的力,该卡合爪24也 咬住卡合槽12内的垂直的面12B,难以向卡合槽12外脱出。返回到图2、图3及图6,操作构件23进行以连结轴26为支点的杠杆动作。
6
连结轴26将操作构件23连结于一对侧壁22,不仅支承操作构件23,也兼用作利 用自身的扭转方向的弹性对操作构件23施力的施力部件。具体地讲,在处于卡合爪24卡合于齿条11的卡合槽12的状态(图7的状态)时, 操作构件23处于基本姿势,连结轴26处于不扭转的状态。在此,在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 25等,操作构件23呈杠杆式地转动,处于卡合爪24自齿条11的卡合槽12脱离的状态(图 8的状态)时,连结轴26受到扭转力,由弹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欲使操作构件23恢复为 上述基本姿势(图7的状态)。利用以上操作,连结轴26兼起到使操作构件23以连结轴 26为中心而向卡合爪24接近齿条11的方向转动的施力部件的作用。按压部25形成在操作构件23的另一端,是为了使操作构件23进行杠杆动作而用 手指按压的部分(参照图8)。按压部25由蛋壳状地鼓起的曲面构成,在其表面形成有由能够用手指辨别的凹 凸构成的标记25A。本实施方式的标记25A形成为沿带扣2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三条槽。利用该标记25A,即使在不看着的状态下用手指摸索到带扣20的表面,也能够容 易地辨别按压部25。操作构件23具有与按压部25相邻的台阶28。按压部25相对于操作构件23的从由连结轴26支承的部分到在背面形成有卡合 爪24的部分向表面突出,在按压部25的靠卡合爪24侧形成有台阶28。由于存在该台阶28,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用手指辨别按压部25。另外,即使带扣20欲向反向移动,也能利用卡合爪24与卡合槽12的卡合来限制 带扣20的移动。相对于此,如图8所示,通过用手指按压按压部25来解除卡合爪24与卡 合槽12的卡合,从而带扣20能够向反向移动。框架27支承于一对侧壁22。框架27是沿着操作构件23的靠按压部25侧的周缘配置的U字形构件,跨在上述 基部21与操作构件23之间的空隙中的带10上,框架27的两端连结于一对侧壁22。框架27的上缘连接于侧壁22的上缘,由此,按压部25被框架27和侧壁22围着。框架27的上缘的高度被形成为如下高度在操作构件23处于上述基本姿势(图 7的状态)时框架27的上缘低于按压部25的表面,而在处于按压按压部25而使操作构件 23转动的状态(图8的状态)时,框架27的上缘高于按压部25的表面。由于存在该框架27,因此,会容易地用手指摸索到被框架27围着的按压部25,并 且,能够使操作构件23的操作感良好。即,按压部25被手指按压而下沉(参照图8),但框 架27维持在原本的位置。因此,在框架27的内侧,按压部25的高度相对降低,能够在用操 作的手指确认按压部25的同时、进一步进行按压动作。由此,除了提高操作性之外,也能够 谋求提高操作感(框架的引导功能)。另外,通过框架27围着操作构件23的靠按压部25侧,能够防止异物进入到操作 构件23与带10之间、或者操作构件23受到自带10被剥离这样的不合适的力(框架的保 护功能)。侧壁22以沿着操作构件23全长的长度形成,与上述框架27 —同完全遮蔽操作构 件23的侧面。特别是,即使在操作构件23进行杠杆动作的情况下,操作构件23的形成有 卡合爪24 —侧的顶端也能始终被收容在由两侧的侧壁22夹着的空间内。
因此,利用基部21和一对侧壁22,带扣20能够相对于带10顺畅地滑动,并且,在 将带扣20固定于穿戴用品时,能够避免在缝制时卷入布料等,并且,即使在将带扣20的存 在卡合爪24的一侧收容于布料的袋部等中时,也能够防止因操作构件23与周围的布料产 生干涉造成的妨碍其动作等不良状况于未然。以上的带扣20包括基部21、侧壁22、操作构件23及连结轴26且利用具有弹性的 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第2实施方式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调整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基本构造,省略对共 用部分的说明,以下,说明不同的部分。在图9中,在按压部25的表面形成有标记25B。本实施方式的标记25B形成为平 坦地切掉按压部25的表面的蛋壳形状曲面的顶点部分而成的平坦面。利用该标记25B,也能够通过用手指摸索来作为标记进行确认,即使不看着,也能 够容易地辨别按压部25。采用该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第3实施方式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调整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基本构造,省略对共 用部分的说明,以下,说明不同的部分。在图10中,侧壁22仅形成在连结轴26的附近,操作构件23的靠卡合爪24侧的 顶端处于能从侧面看到的状态。另外,侧壁22与框架27分离,框架27的上缘和侧壁22的上缘不连续。框架27 的两端直接支承于基部21,两端的支承部27A与侧壁22同样地自基部21的两端缘竖起。采用该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但是,由于操作 构件23的靠卡合爪24侧的顶端被收容在由侧壁22夹着的空间,因此,在安装于布料时操 作构件23与周围的布料接触,动作阻力有可能增加。第4实施方式图11和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调整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基本构造,省略对共 用部分的说明,以下,说明不同的部分。在图11和图12中,按压部25的高度形成得低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即使在操作 构件23处于基本姿势的状态下,按压部25也处于比框架27的上端低的位置。另外,由于按压部25形成得较低,因此,在操作构件23上省略上述第1实施方式 那样的台阶28 (参照图3等)。按压部25的表面呈凹状陷下,该凹状的曲面形成为指尖易于进入的形状,该凹面 形成标记25C。操作构件23利用连结轴26支承于侧壁22,在连结轴26的附近设置有曲柄型的桥 形件26A。由此,在自操作构件23基本姿势按压按压部25而使其倾斜时,操作构件23除了 受到由连结轴26自身扭转产生的反作用力之外,也会受到与桥形件26A的弹性变形相应的反作用力,该连结轴26和桥形件26A的反作用力起到施力部件的作用。采用该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特别是,由于使按压部25始终低于框架27,因此,能够使不看着而用手指摸索时 框架27的引导功能更加明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利用与连结轴26自身扭转相应的反作用力之外,也 利用由桥形件26A的弹性变形产生的反作用力构成施力部件,因此,与只有连结轴26的情 况相比,能够根据用途的不同产生所需要的更强的反作用力。变形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包含如下那样的变形。例如,按压部25表面的标记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标记25A(多个槽的 列)或者第2实施方式的标记25B (曲面的一部分为平坦面),也可以是其他的凹凸形状等。 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能够用手指感知的较小的突起或者凹部、较粗的凹凸面、并列有较细的 线条的面等。另外,按压部25的表面即使仅是蛋壳形状,也能够通过用手指摸索来辨别按压部 25,标记并不一定是必需的。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存在围着按压部25的框架27,因此, 利用该框架27的引导功能,即使不看着也能够根据手指的触感来辨别按压部25。并不限于将连结轴26兼用作施力部件,也并不限于将连结轴26和桥形件26A同 时使用来兼用作施力部件,也可以将连结轴做成旋转自如的轴,使用与连结轴独立的对操 作构件23施力的弹簧等作为施力构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框架27的上缘的以基部21为基准的高度被设定得高于按 压按压部25而使操作构件23转动时的按压部25,但也可以设定为其它高度。例如,框架27的上缘的以基部21为基准的高度被设定得低于按压按压部25而使 操作构件23转动时的按压部25。即使这样在按压部25始终高的情况下,利用周围的框架 27,也能够用手指摸索按压部25,按压部25只要被手指按压就会相对于框架27下降,因此, 能够明确地辨别内侧的按压部25。另外,在按压部25未被按压且操作构件23未转动的状态下,框架27的上缘的以 基部21为基准的高度也可以高于按压部25。只要这样按压部25始终高度较低,利用按压 部25周围的框架,就能够可靠地辨别按压部2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框架27形成为U字形并将其沿着按压部25的周缘配 置来围着按压部25,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框架27并不限于呈U字状连续的构件,也可以间断地配置多个构件,整体呈 U字状而围着按压部25的周缘。另外,也可以是C字形或者包围按压部25的整个外周的0 字状、沿着按压部25的一部分的圆弧状的部分、I字形的断片等,总之,只要是沿着按压部 25的周缘配置并能够用手指辨别按压部25的位置的构件即可。此外,各部分尺寸等也可以在本发明所规定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等。
9
权利要求
一种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带和带扣;上述带包括在表面具有许多个卡合槽的齿条;上述带扣包括配置在上述带的背面侧的基部;竖立设置在上述基部上且隔着上述带相对的一对侧壁;与上述带相对地配置在上述带的表面侧的操作构件;形成在上述操作构件的一端侧并能与上述齿条的任意一个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爪;形成在上述操作构件的另一端侧的按压部;用于将上述操作构件连结于上述一对侧壁的连结轴;以及为了使上述操作构件以上述连结轴为中心而向上述卡合爪接近上述齿条的方向转动而对上述操作构件施力的施力部件;上述带扣还具有固定于上述基部且沿着上述操作构件的上述按压部侧的周缘配置的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的上缘的以上述基部为基准的高度被设定为高于按压上述按压部而使上述 操作构件转动时的上述按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连接于上述一对侧壁,上述侧壁的上缘和上述框架的上缘形成为连续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形成为沿着上述操作构件的全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构件在上述按压部与上述卡合爪侧的部分之间具有使上述按压部侧变高而 成的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按压部的表面形成有由能够用手指辨别的凹凸构成的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轴具有扭转方向的弹性,上述施力部件由上述连结轴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在上述齿条的一端侧表面具有突起状的止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扣和上述带分别具有用于向穿戴用品进行固定的薄板状的安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调整装置。该滑动调整装置的带(10)具有在表面具有多个卡合槽(12)的齿条(11),带扣(20)具有基部(21)、一对侧壁(22)以及操作构件(23)。操作构件(23)在其两端具有卡合爪(24)和按压部(25),操作构件(23)被利用连结轴(26)支承于侧壁(22)。带扣(20)具有固定于基部(21)并沿着按压部(25)侧的周缘配置的框架(27)。
文档编号A41F1/00GK101878970SQ201010167360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7日
发明者加藤久典, 原田健, 西田泰隆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