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制造方法、组装机、单元以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376242发布日期:2019-12-10 23:5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拉链的制造方法、组装机、单元以及系统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拉链的制造方法、组装机、单元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拉头,拉片的轴部夹在拉头主体的一对爪部之间,拉片的姿势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

专利文献2的图12公开了一种方案,在排出拉链条之前,通过推压杆的动作使拉头的拉片倒伏。其中,拉头是拉片倒伏时与拉链链牙卡定的类型的拉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35897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6432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拉片以其姿势能够维持在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立的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方式设于拉头主体的拉头,拉头的拉片不会因重力而下垂。若拉头的拉片的角度存在偏差,则会对利用保持件保持拉头造成制约,和/或,会妨碍使拉链条所包括的拉链链牙与拉头顺利地卡合。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制造方法包括: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拉头的拉片朝向倒立姿势转动,在所述拉头中,所述拉片以所述拉片的姿势能够维持在所述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所述拉片相对于所述拉头主体倒立的所述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方式设于所述拉头主体;以及

拉链链牙卡合工序,在该工序中,使拉链条所包括的拉链链牙与所述拉片转动到所述倒立姿势侧的所述拉头的所述拉头主体卡合。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被分配给用于向所述拉头主体安装所述拉片的组装机的工位进行,并且基于所述组装机所配备的第1推动部件的动作来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所述拉头沿着与用于储存和供给所述拉头的零件供给器连接的滑槽移动时进行,并且基于沿着所述滑槽配备的第2推动部件的动作来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被分配给用于向所述拉头主体安装所述拉片的组装机的工位进行,除此之外,还在所述拉头沿着与用于储存和供给由所述组装机组装好的所述拉头的零件供给器连接的滑槽移动时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第1拉片操作工序基于在所述工位配备的第1推动部件的动作来进行,此外,还基于沿着所述滑槽配备的第2推动部件的动作来进行,所述拉片的由所述第1推动部件设定的角度和所述拉片的由所述第2推动部件设定的角度相同或者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拉链链牙卡合工序包括:

利用保持件保持所述拉头的工序、以及

使所述拉链条所包括的所述拉链链牙与由所述保持件保持的所述拉头的所述拉头主体卡合的工序。

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使与所述拉链链牙卡合的所述拉头的所述拉片朝向所述倒伏姿势转动的第2拉片操作工序。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第2拉片操作工序基于朝向所述拉链条所包括的拉链带的带面直行的第3推动部件的动作来进行。

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对转动到所述倒立姿势侧的所述拉片进行拍摄并基于摄像数据和事先登录信息来检查被设于所述拉片的标志的检查工序。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拉头主体包括:下翼板、用于使啮合状态的左右拉链链牙分离开的柱部、以及与所述柱部的上端结合的上板部,在所述上板部设有用于保持所述拉片的轴部的一对爪部。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拉头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下翼板的左右侧缘部的一对侧壁部、以及从所述侧壁部的上端朝向所述上板部延伸的一对凸缘部。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组装机是用于组装拉头的组装机,在该拉头中,使拉片以拉头的姿势能够维持在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立的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方式设于所述拉头主体,包括:

转台,其具有安装盒,所述拉头主体被供给给安装盒;以及

第1推动部件,其定位于所述转台的外周,并用于使所述拉片朝向所述倒立姿势转动。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拉片基于所述第1推动部件的朝向所述转台的旋转中心的直行而进行转动。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单元包括:滑槽,其与用于储存和供给拉头的零件供给器连接,在拉头中,使拉片以拉片的姿势能够维持在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立的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方式设于所述拉头主体;以及

第2推动部件,其沿着所述滑槽配备,

所述拉头的所述拉片基于所述第2推动部件的动作朝向所述倒立姿势转动。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系统包括所述组装机、以及所述单元。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公开的一形态,能够避免或者抑制各拉头的拉片的角度产生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头的概略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头的概略的侧视示意图,示意性地表示拉片的姿势能够维持在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拉片相对于拉头主体倒立的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情况。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概略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用于制造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系统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向被供给至本公开的一形态的组装机的安装盒的拉头主体安装拉片并使拉片转动至倒立姿势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

图6是表示在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零件供给器供给来的拉头通过滑槽的过程中使拉片朝向倒立姿势转动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

图7是表示图6的代替方法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在使拉链链牙与拉头主体卡合的装置中进行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

图9是表示在使拉链链牙与拉头主体卡合的装置中进行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

图10是表示在从本公开的一形态的零件供给器供给来的拉头通过滑槽的过程中使拉片朝向倒立姿势转动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拉链条;4、拉链链牙;6、拉头主体;7、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10一边对本发明的非限定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公开中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所包含的各特征不是彼此独立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过多的说明,就能够对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进行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理解该组合的叠加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间的重复说明。附图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发明的描述,为了便于作图有时进行了简化。

在以下的描述中,对于某一拉链的制造方法、组装机、单元以及系统所描述的多个特征能理解为是这些特征的组合,除此以外还能理解为是与其他特征独立的个别特征。个别特征能理解为是独立的个别特征,并非必须是与其他特征的组合,但也能理解为是与一个以上的其他的个别特征的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个别特征的组合全部描述出来只会使说明冗长,因此进行了省略。个别特征通过“某些情况”这样的表述来明示。个别特征能理解为是并非仅对例如附图中公开的拉链的制造方法、组装机、单元以及系统有效、还通用于其他各种拉链的制造方法、组装机、单元以及系统的普遍的特征。

图1和图2所示的拉头5如参照图3所可知的那样用于开闭拉链条2所包括的左右一对拉链链牙带。左右的拉链链牙带会因拉头5的前进而关闭,左右的拉链链牙带会因拉头5的后退而打开。各拉链链牙带均具有拉链带3和设于拉链带3的拉链链牙4。拉链带3由纺织物或编织物构成,具有一定宽度并在一方向上较长地延伸。拉链带3具有第1带面3a和与第1带面3a相反的一侧的第2带面3b,并具有由这两个面决定的厚度。拉链链牙4能够是螺旋状链牙、树脂链牙、金属链牙或除此以外的种类的链牙。左右的拉链链牙4因拉头5的前进而啮合,左右的拉链链牙4的啮合因拉头5的后退而解除。

拉头5具有拉头主体6和拉片7。拉头主体6能够是金属制。拉片7能够是树脂制。拉片7以其姿势能够维持在拉片7相对于拉头主体6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拉片7相对于拉头主体6倒立的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方式设于拉头主体6。在图2中,第1位置p1处的拉片7处于倒立姿势,第2位置p2处的拉片7处于向前方倒伏的倒伏姿势,第3位置p3处的拉片7处于向后方倒伏的倒伏姿势,第4位置p4处的拉片7处于向前斜上方倒伏的倒伏姿势,第5位置p5处的拉片7处于向后斜上方倒伏的倒伏姿势。这样,拉片7的姿势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或两倒伏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当然,拉片7的角度能够根据人、机械的操作变更。拉片7的角度如后述那样是拉片7同与拉头主体6的柱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所成的角θ(参照图2)。

拉片7具有利用拉头主体6保持的基端部74和与该基端部74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部75。在某些情况下,拉片7在基端部74与自由端部75之间的至少一个部位处弯曲,促进在拉片7的自由端部75被推压时拉片7以轴部71为中心转动。

在某些情况下,拉链带3具有带主部31、链牙安装部32以及折回部33。折回部33配置在带主部31与链牙安装部32之间。拉链带3具有折回部33,因此带主部31的与折回部33邻接的区域与链牙安装部32上下重叠。在链牙安装部32的第1带面3a安装有拉链链牙4。在拉链链牙4为螺旋状链牙时,拉链链牙4利用至少一根线缝在链牙安装部32。

在某些情况下,拉头主体6具有:下翼板61;柱部62,其用于将啮合状态的左右的拉链链牙4分离开;上板部63,其与柱部62的上端结合;一对爪部64,其用于保持拉片7的轴部;一对侧壁部65,其设于下翼板61的左右的侧缘部;以及一对凸缘部66,其从各侧壁部65的上端朝向上板部63延伸。一对爪部64设在上板部63上,并且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柱部62的左右两侧相邻地设有一对前口,在相反侧设有一个后口。在上板部63与凸缘部66之间形成有供拉链带3的折回部33通过用的狭缝。凸缘部66插入拉链带3的带主部31与链牙安装部32之间。

啮合状态的拉链链牙4经由拉头主体6的后口进入拉头主体6内,并在左右的侧壁部65之间的空间移动。当啮合状态的拉链链牙4到达柱部62时,啮合被柱部62解除。非啮合状态的各拉链链牙4经由各前口向拉头主体6外移动。另外,拉链链牙4在由下翼板61和凸缘部66在上下方向上限制的空间内移动。在拉头5移动时,拉头主体6的凸缘部66始终被拉链带3的带主部31覆盖。在观察带主部31的第1带面3a时,拉链带3的带主部31妨碍拉头5的视觉辨认。拉链99因此被称作“隐形拉链”。

在某些情况下,拉片7具有轴部71、自轴部71沿着拉片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棒部72以及由人的手把持的把持部73。利用拉头5的一对爪部64保持拉片7的轴部71,由此,拉片7的姿势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例如,在组装拉头5时,在凿紧前的爪部64之间配置拉片7的轴部71,接着,将各爪部64凿紧。拉片7的轴部71在一对爪部64之间被压迫和/或在爪部64与上板部63的载置部63a之间被压迫。通过这样的对拉片7的轴部71的压迫,能够在拉片7的整个转动范围内维持拉片7的姿势,拉片7不会因重力而转动。上板部63的载置部63a是供拉片7的轴部71载置的部分。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爪部64夹在一对棒部72之间,由此,拉片7的姿势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在把持部83设有abc这样的标志。标志能够凹陷设置或凸出设置。

在某些情况下,基于嵌件成形将拉片7一体地成形于拉头主体6。在该情况下拉片7的姿势也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在某些情况下,拉片7的轴部71分割成两部分,拉片7的轴部71的端部被压入拉头主体6的拉片安装部的孔。在该情况下拉片7的姿势也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实现拉片7的姿势能够维持在倒伏姿势与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具体的形态是各种各样的,不应该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以下,参照图4~图9描述本公开的拉链的制造方法。图4是表示用于制造拉链99的系统400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向被供给至组装机100的安装盒(日文:セットボックス)115的拉头主体6安装拉片7并使拉片7转动至倒立姿势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图6是表示在从零件供给器200供给来的拉头5通过滑槽(日文:シュート)602的过程中使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图7是表示图6的代替方法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在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主体6卡合的装置300中进行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图9是表示在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主体6卡合的装置300中进行的工序的概略工序图。

在系统400中,进行第1拉片操作工序和拉链链牙卡合工序,在该第1拉片操作工序中,使拉头5的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对于该拉头5,拉片7以其姿势能够维持在拉片7相对于拉头主体6倒伏的倒伏姿势与拉片7相对于拉头主体6倒立的倒立姿势之间的任意角度的方式设于拉头主体6,在该拉链链牙卡合工序中,使拉链条2所包括的拉链链牙4与拉片7转动到倒立姿势侧的拉头5的拉头主体6卡合。在某些情况下,第1拉片操作工序沿着时间轴比拉链链牙卡合工序先进行,或者第1拉片操作工序相比拉链链牙卡合工序在更上游的位置处进行,或者第1拉片操作工序相比拉链链牙卡合工序在更上游的装置中进行。这里所说的上游是基于拉头5或拉链99的制造方法理解的。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主体6卡合是指将拉链链牙4插入拉头主体6的后口与前口之间的链牙通路。

在第1拉片操作工序中使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在该状态下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主体6卡合。在该情况下,利用保持件保持拉头5的形态的制约得到缓和、和/或促进拉链链牙4与拉头5的拉头主体6顺利地卡合。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在拉头5为隐形拉链用的拉头时,能够避免或抑制拉链带3与拉片7之间的干涉。

在某些情况下,系统400能够包括用于组装拉头5的组装机100、用于储存和供给拉头5的零件供给器200以及用于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主体6卡合的装置300。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被分配给用于向拉头主体6安装拉片7的组装机100的工位进行。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拉头5沿着与用于储存和供给拉头5的零件供给器200连接的滑槽602移动时进行。使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能够通过人的手进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配备于组装机100的第1推动部件501或沿着滑槽602配备的第2推动部件502的动作进行。

假设第1拉片操作工序进行n次,在此,n是2以上的自然数。例如,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被分配给组装机100的工位进行,并且,除此之外,还在拉头5沿着与零件供给器200连接的滑槽602移动时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发生与拉片7的角度相关的调整不良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第1拉片操作工序能够追加性地或者替代性地在其他装置进行。

通过第1拉片操作工序,将拉片7设定在30°~150°的角度范围内的目标角度。拉片7的角度是拉片7同与拉头主体6的柱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所成的角θ(参照图2)。在拉片7在基端部74与自由端部75之间弯曲的情况下,参照拉片7的在最靠近基端部74的弯曲部与基端部74之间延伸的部分以用于决定拉片7的角度。在图示例中,拉片7具有在拉片7的弯曲部与拉片7的基端部74之间延伸的棒部72。拉片7的角度由棒部72同与拉头主体6的柱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所成的角θ表示。

在拉头主体6的上板部63配置在与拉头主体6的柱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情况下,拉片7的角度还由拉片7与拉头主体6的上板部63(或其上表面)所成的角θ表示。在拉头主体6的凸缘部66配置在与拉头主体6的柱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情况下,拉片7的角度还由拉片7与拉头主体6的凸缘部66(或其上表面)所成的角θ表示。与拉头主体6的柱部6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与用于开闭拉链的拉头5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平行。因而,拉片7的角度也能够理解为是前后方向与拉片7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

在使角度为90°的拉片7向(朝向第3位置p3)后方转动时,拉片7的角度减小,并且在使角度为90°的拉片7向(朝向第2位置p2)前方转动时,拉片7的角度增大,在此情况下,拉片7被设定在30°~120°的角度范围内的目标角度。在第2拉片操作工序中促进拉片7向后方倒伏。在一处弯曲的拉片7向后方倒伏时,能够取得在拉片7的弯曲部与自由端部75之间延伸的把持部73向后下方倾斜的姿势。由此,能够减小捆扎多个拉链时的体积。

在某些情况下,组装机100具有多个工位s1~s12,能够使被供给拉头主体6的安装盒在工位s1~s12之间移动。多个工位s1~s12能够呈直线或环状配置。

如图5所示,组装机100具有:转台110,其具有多个安装盒115,拉头主体6被供给给安装盒115;以及第1推动部件501,其定位于转台110的外周,用于使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拉头主体6被供给至安装盒115,通过未图示的侧爪(日文:サイドジョー)被定位。随着转台110的旋转,配备于转台110的安装盒115的拉头主体6被供给至各工位s1~s8,并进行被分配给各工位s1~s8的处理。

例如,在工位s1,向安装盒115供给拉头主体6(参照图5的(a))。在工位s3,向被定位于安装盒115的拉头主体6供给拉片7。在工位s4,检查拉片7的有无和正反。在工位s5,通过加压件凿紧拉头主体6的爪部64,将拉片7安装于拉头主体6(参照图5的(b))。在工位s6,机械地或者基于图像检查凿紧状态。在工位s7,拉片7基于第1推动部件501的动作朝向倒立姿势转动(参照图5的(c))。

在某些情况下,第1推动部件501朝向转台110的旋转中心直行,换言之朝向基于沿周向配置的工位s1~s12理解的径向内侧直行。能够根据第1推动部件501的直行距离将拉片7的角度设定在目标角度。第1推动部件501能够固定于作动缸的杆顶端。在某些情况下,拉片7与停止构件601碰撞,避免或抑制拉片7的角度产生偏差(参照图5的(c))。在工位s8,排出在拉头主体6安装有拉片7的拉头5。在工位s9,检查用于相对于安装盒将拉头主体6固定在固定位置的侧爪是否残缺。在工位s11,对在安装盒不存在拉头主体6的情况进行确认。

零件供给器200是用于储存和供给利用组装机100组装好的一组拉头5的装置。零件供给器200具有能插入拉头主体6的狭缝的引导板,能够通过赋予引导板振动来沿着引导板输送拉头主体6。从零件供给器200排出的拉头5被输送至滑槽602,并沿着滑槽602移动。在某些情况下,拉头5会因重力而在滑槽602内移动。滑槽602是容许拉头5滑动的任意的筒体,能够具有供拉片7贯穿用的狭缝。

在拉头5沿着与用于储存和供给拉头5的零件供给器200连接的滑槽602移动时,能够以各种形态进行第1拉片操作工序。在某些情况下,设有用于使因重力而沿着滑槽602移动的拉头5停止的停止构件603,与停止构件603碰撞的拉头5的拉片7基于第2推动部件502的动作朝向倒立姿势转动。第2推动部件502根据从马达这样的驱动源供给来的旋转力转动规定角度,将拉片7的角度设定在目标角度。在将拉片7的角度设定在目标角度之后,使停止构件603动作,解除拉头5的移动停止。在某些情况下,第2推动部件502使拉片7朝向铅垂方向下方转动,由此,在第2推动部件502向原位置返回之前也能够确保拉头5沿着滑槽602移动(落下)。从滑槽602排出的拉头5利用交接保持件609保持。通过交接保持件609转动90°使拉头5的下翼板61沿着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取向。能够将滑槽602和第2推动部件502的组合理解为单元。

利用第1推动部件501设定的拉片7的角度能够与利用第2推动部件502设定的拉片的角度相同或不同。在图6的情况下,与图5同样地,拉片7的目标角度为90°。在图7的情况下,拉片7的目标角度与图5不同,小于90°。考虑到在从组装机100排出后在零件供给器200拉片7的角度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一点,在某些情况下,利用第1推动部件501使拉片7相对较大地转动,接着,利用第2推动部件502使拉片7相对较小地转动。

作为一选项,拉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检查工序,在该检查工序中,拍摄转动到倒立姿势侧的拉片7,并基于摄像数据和事先登录信息检查设于拉片7的标志。在某些情况下,拍摄通过滑槽602的过程中的拉头5的拉片7的标志。如图6所示,能够配备用于拍摄沿着滑槽602移动的拉头5的拉片7的摄像部件604。摄像部件604能够是cmos这样的摄像机。基于由摄像部件604取得的摄像数据和事先登录信息检查设于拉片7的标志。为了进行检查,使用数字或模拟运算器,或者计算机。事先登录信息能够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器能够是cpu的内部存储器或外部存储器。例如,计算机根据摄像数据检测出标志的一部分的边缘线,并判定边缘线是否位于作为事先登录信息登录的图像内的位置范围内。或者,计算机根据摄像数据检测出标志的轮廓,算出与作为事先登录信息登录的轮廓的一致度,并将算出的一致度与阈值进行比较。滑槽602位于零件供给器200与装置300之间的拉头5的供给路径的末端或靠近末端的位置。在该位置进行拉片7的标志的检查,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安装有错误标志的拉片的拉头5与拉链条2卡合。

如图8所示,所述的拉链链牙卡合工序能够包括利用保持件605保持拉头5的工序和使拉链条2所包括的拉链链牙4与利用保持件605保持的拉头5的拉头主体6卡合的工序。对于用于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5的拉头主体6卡合的装置,已开发出了各种装置。能够利用夹持拉链条2的左右一对拉链带3的左右一对夹具(未图示)向链条输送方向下游拉拽拉链条2。啮合状态的拉链链牙4经由拉头主体6的后口进入拉头主体6内,接着,左右一对夹具的间隔扩大。由此,各拉链链牙4能够经由拉头主体6的前口向拉头主体6外顺利地移动。在利用夹具拉出拉链条2的目标长度之后,将拉链条2切断。

作为一选项,拉链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2拉片操作工序,在该第2拉片操作工序中,使与拉链链牙4卡合的拉头5的拉片7朝向倒伏姿势转动。第2拉片操作工序能够在装置300中在使拉链链牙4与拉头5卡合之后进行。如图9所示,第2拉片操作工序能够基于朝向拉链条2所包括的拉链带3的带面3a、3b直行的第3推动部件503的动作进行。第3推动部件503能够固定于作动缸的杆顶端。

第3推动部件503能够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面504,该引导面504与第3推动部件503的行进相应地使姿势接近倒立姿势的拉片7逐渐接近倒伏姿势地转动。引导面504能够是沿着输送拉链条2的方向倾斜的面。在某些情况下,第3推动部件503能够包括彼此向相反方向倾斜、即呈v字状倾斜的一组引导面504a、504b。由此,能更可靠地使拉片7向任一方向倒伏。另外,也设想第2拉片操作工序是由人手进行的。通过第2拉片操作工序使拉片7成为倒伏的状态,能够减小捆扎多个拉链时的体积。

如图10所示,也设想第2推动部件502使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的形态。第2推动部件502根据从马达这样的驱动源供给来的动力直线地移动,使拉片7朝向倒立姿势转动。当拉片7转动至目标角度时,第2推动部件502后退。第2推动部件502例如能够沿着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移动。也能够同时使用用于引导第2推动部件502的动作的任意的引导部件。在将拉片7的角度设定在目标角度之后,使停止构件603动作,解除拉头5的移动停止。第2推动部件502使拉片7朝向铅垂方向下方转动,由此,在第2推动部件502向原位置返回(即后退)之前也能够确保拉头5沿着滑槽602移动(落下)。从滑槽602排出的拉头5利用交接保持件609保持。通过交接保持件609转动90°使拉头5的下翼板61沿着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取向。

根据所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填入权利要求书中的附图标记是为了便于参考,并非用于以限定保护范围的目的来参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