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保温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75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热保温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保温服。
普通的冬季服装只起保温作用,服装本身并不产生热量,当外界气温过低时,御寒效果较差。将热水袋置于服装内,其热量分布不均,保温时间短,且使用不便。采用电加热的电热服,必须有电源不断供给能量,若用交流电源,电热服只能在电源附近使用;若用电池作电源,因电池容量有限,重量较大,成本高,故使用亦不方便。电热服一旦脱离电源,热量则很快就散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散热面积大、散热均匀、保温时间长、御寒效果好、使用方便的蓄热保温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一些化学物质在结晶、熔解或分解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特性,将之与保温技术相结合而设计出的具有蓄热保温作用的服装。
本实用新型具有衣服面、芯层和衬里,其特征之处是所述芯层包括蓄热层、反射层和隔热层,所述蓄热层内封装有蓄热物质,反射层设置于蓄热层和隔热层之间,衬里设置于蓄热层外侧,衣服面设置于隔热层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层与反射层之间可设置均布的电热线。
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层与反射层上可设置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芯层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
图1,蓄热保温服由衣服面1、芯层2和衬里3构成,衣服面1和衬里3均可采用普通衣料。参见图2,芯层2由蓄热层4、反射层6和隔热层7构成。蓄热层4采用软塑料,其内封装有蓄热物质,为了避免液态蓄热物质向下聚积,蓄热物质用软塑料隔离成较小的封装袋8。反射层6采用复合铝箔膜,利用复合铝箔膜的镜面反射作用,把人体和蓄热层4辐射出的红外线反射回去,阻止热量以辐射方式散发。隔热层7是防止热量以传导的方式向外散发,其可采用棉、毛、化纤等保温材料。蓄热层4和反射层6可粘合在一起,由于这两层都是用不透气材料制成的,为了改善服装的透气性,可在其上开设透气孔9。
蓄热物质有很多,但适用于服装蓄热的,必须满足结晶时的温度在30℃左右,以使人的皮肤感觉最适宜。这类物质有氯化钙、硫酸钠、碳酸钠等的水化物。如CaCl2·6H2O,在温度上升到30℃以上时,溶化分解成CaCl2和H2O吸收热量,在30℃以下时,结晶放出热量。利用此吸热、放热过程,可先对蓄热保温服加热使之蓄热,再利用其放热进行御寒。蓄热保温服使用前的加热可采取烘、烤、电加热等多种方式。用电加热,可把蓄热保温服放在高于30℃的恒温箱内加热,也可将电热线设置于服装内。蓄热保温服的电热线5可均布于蓄热层4和反射层6之间,这时的反射层6不仅起反射辐射作用,还可使电热线的热量分布的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蓄热放热,加强人的御寒作用,保温时间长,保温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设有透气孔,在保温保暖的基础上,服装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使人感觉舒适。
3、本实用新型向人体散热均匀,散热面积大。
4、使用安全、方便,尤其适合于野外工作者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蓄热保温服,具有衣服面、芯层和衬里,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包括蓄热层、反射层和隔热层,所述蓄热层内封闭有蓄热物质,反射层设置于蓄热层和隔热层之间,衬里设置于蓄热层外侧,衣服面设置于隔热层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保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与反射层之间设有均布的电热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热保温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与反射层上均设有透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蓄热保温服,由衣服面,芯层和衬里构成,芯层分为蓄热层、反射层和隔热层三层,具有高温时吸热蓄能,低温时散热保温的特性。散热面积大且均匀,保温时间长、效果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如果在衣服上装上电加热装置,就构成了蓄热型电热服,其使用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A41D13/00GK2107799SQ91228688
公开日1992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4日
发明者张培仁 申请人:张培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