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装置及安全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64374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带扣装置及安全带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扣装置及安全带装置,该带扣装置包括锁舌、带扣主体、锁止机构、解锁机构及锁止保持机构,所述锁止保持机构包括环状壁柱、限位按钮、转轮、限位弹簧及卡位销,所述环状壁柱设置在所述带扣主体下部且中部形成内腔,所述限位按钮及转轮设置在所述环状壁柱的内腔中,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限位按钮的上方,所述卡位销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轮的上部。根据本发明的带扣装置,锁止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及解开对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的保持均只需要按压一次限位按钮,操作简单、方便。
【专利说明】
带扣装置及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扣装置及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起连接功能的安全带的带扣大部分是无保护功能的普通带扣,带扣本身无任何锁止保持机构。
[0003]无保护功能的普通带扣因为价格便宜、结构简单及性能稳定,被广泛使用。但是,无保护功能的普通带扣由于本身无锁止保持机构,无法避免如行车过程中由于车辆振动所造成的误解锁,可靠性不足。
[0004]现有的本身具有锁止保持机构的带扣装置,按压解锁按钮的开口、供锁舌插入的锁口及锁止保持机构的操作开口均设置在壳体长度方向上的锁舌插入侧,这样,破坏了带扣装置的完整性并且由于开口较大容易从开口处进异物,并且,现有的具有锁止保持机构的带扣装置存在操作不便、可靠性低及安全性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具有锁止保持机构的带扣装置操作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扣装置。
[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提供一种带扣装置,包括锁舌、带扣主体、锁止机构、解锁机构及锁止保持机构,其中,所述带扣主体,用于容纳及支撑设置于其中的锁止机构、解锁机构及锁止保持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插入所述带扣主体中的锁舌,以形成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所述解锁机构,用于解除所述锁止机构对所述锁舌的锁止,以使带扣装置回复至初始状态;所述锁止保持机构包括环状壁柱、限位按钮、转轮、限位弹簧及卡位销,所述环状壁柱设置在所述带扣主体下部且中部形成内腔,所述限位按钮及转轮设置在所述环状壁柱的内腔中,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限位按钮的上方,所述卡位销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轮的上部,在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下,通过一次按压所述限位按钮能够使得所述转轮向上旋转带动所述卡位销从初始状态向上移动并接入所述锁止机构以保持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所述限位弹簧在所述转轮向上旋转时被压缩;通过再次按压所述限位按钮能够使得所述转轮在所述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带动卡位销离开所述锁止机构以解开对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的保持。
[0008]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壁柱的内腔的外壁上形成有偶数个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顶端形成为斜面,每一限位凸起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径,所述第一滑道上端面与上述斜面连续相接,所述第一滑道的底部及所述第二滑道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滑道底部平面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
[0009]所述限位按钮具有外径小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内径的限位按钮主体,所述限位按钮主体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盲孔,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相同且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容纳于所述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中,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的宽度,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径;
[0010]所述转轮具有外径与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外径相同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下端形成有插入所述盲孔中的凸柱,所述凸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盲孔的深度,外径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且容纳于所述第二滑道中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为所述限位凸起的二分之一,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的宽度,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径,所述第二凸起的下端面形成为与所述限位按钮的上端面部分表面相合的第三斜面;
[0011 ] 所述限位弹簧设置在所述转轮与所述解锁机构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上端面形成为环状的波浪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波浪面的波峰与第一凸起的顶端平齐,其波谷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凸起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面超出主体部分的下端面预设距离。
[0015]进一步地,所述带扣主体包括壳体及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锁头骨架,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形成。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对应于所述环状壁柱的底部开设有按钮孔,所述限位按钮的下端穿过所述按钮孔且不超出下壳体的外侧表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顶出件、顶出弹簧、支撑块及锁止块,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按钮及按钮弹簧,所述上壳体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口,所述支撑块固定在锁头骨架远离上述锁口的一侧,所述顶出件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头骨架远离上述锁口的一侧,所述顶出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顶出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解锁按钮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头骨架靠近上述锁口的另一侧,所述按钮弹簧支撑在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锁头骨架之间,所述锁止块固定于所述解锁按钮上,所述顶出件在初始状态时抵住所述锁止块以使得所述解锁按钮保持在初始状态,所述锁舌插入时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推动所述顶出件并压缩所述顶出弹簧,在所述锁舌完全插入时所述顶出件不再抵住所述锁止块,所述解锁按钮在所述按钮弹簧的回复力下带动所述锁止块向远离所述锁头骨架的方向移动,所述锁止块卡入所述锁舌上形成的切口中以锁止锁舌,从而形成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侧壁,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一环形凸边;所述上壳体具有在壳体厚度方向上对应于所述底板的上壁,所述上壁宽度方向两端分别形成第二侧壁,所述上壁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的片状的第二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上壳体上形成上述第二环形凸边一侧的相反侧形成纵壁,所述纵壁的中央处形成所述锁口。
[0019]进一步地,所述锁舌具有基部,所述基部上设置有以壳体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所述基部宽度方向一侧的中部向壳体长度方向伸出形成锁止片,所述锁止片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第一斜面,所述锁止片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切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锁头骨架带有一对大致与所述底板平行的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有以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以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板上与上述第一环形凸边及第二环形凸边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板沿壳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板沿壳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通过一侧板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以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上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位置对应,由此共同形成一个大通孔。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纵壁相反侧形成板状的滑轨导向件,所述滑轨导向件中部形成有窄条状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2]进一步地,所述顶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之间,包括顶出件主体及导向块,所述顶出件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顶出件主体的纵壁相反侧的端面上,其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并插入所述导向槽中;所述顶出件主体的纵壁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锁舌上的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并在与所述第二斜面所在一侧的相反侧形成阻挡面,所述顶出件的阻挡面在初始状态时抵住所述锁止块以使得所述解锁按钮保持在初始状态;所述顶出件主体的纵壁侧的端面与所述锁舌的前端面相对,所述顶出件主体上与纵壁相背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弹簧固定凸起。
[002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支撑块上在与所述顶出件相对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弹簧固定凸起,所述顶出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凸起及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凸起上。
[0024]进一步地,所述解锁按钮固定于壳体内侧,其上形成有大致平行于底板的第一解锁板及第二解锁板,所述第一解锁板可在所述底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横向滑动,所述第二解锁板可在上壁与第一导向板之间横向滑动,所述第一解锁板及第二解锁板各自长度方向的一端被一按钮板连成一体,靠近所述按钮板的一侧的第二侧壁上相对应地形成开口,所述第一解锁板及第二解锁板上远离所述按钮板的位置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所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与上述第一导向孔及第二导向孔在壳体厚度方向上相对应的形成,所述按钮板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所述按钮弹簧的弹簧固定块,所述锁止块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中,所述锁止块的中间部分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及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的宽度分别比所述第一导向孔及第二导向孔的长度小,所述按钮弹簧限位于所述按钮板与上述侧板之间。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解锁板上靠近所述按钮板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横板,所述横板上有以壳体长度方向为其宽度方向的腰型通孔,所述横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解锁按钮从初始状态运动到锁止状态的距离,所述卡位销在所述腰型通孔中自由行程小于所述锁止片上的切口的深度。
[0026]进一步地,所述转轮的主体部分的上部开设有以壳体厚度方向为高度方向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面开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顶部与所述腰型通孔相对应,所述限位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面与所述横板之间,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径,所述卡位销位于所述限位弹簧内且下端内嵌于所述第二盲孔内,其外径小于限位弹簧的内径,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
[0027]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2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起为六个。
[0029]根据本发明的带扣装置,在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下,通过一次按压所述限位按钮能够使得所述转轮向上旋转带动所述卡位销从初始状态向上移动并接入所述锁止机构以保持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所述限位弹簧在所述转轮向上旋转时被压缩;通过再次按压所述限位按钮能够使得所述转轮在所述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带动卡位销离开所述锁止机构以解开对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的保持,可见本发明的带扣装置的锁止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及解开对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的保持均只需要按压一次限位按钮,操作简单、方便。
[0030]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带扣装置。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的分解图;
[0032]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其锁止保持机构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带扣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解锁按钮的位置,虚线表示带扣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解锁按钮的位置);
[0033]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其锁止保持机构在锁止保持过程中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带扣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解锁按钮的位置,虚线表示带扣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解锁按钮的位置);
[0034]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其锁止保持机构进入锁止保持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实线表示带扣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解锁按钮的位置,虚线表示带扣装置处于锁止状态时解锁按钮的位置);
[0035]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处于锁止状态的侧视图(去掉上壳体);
图6是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其环状壁柱的立体图;
图7是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带扣装置其环状壁柱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7]如图1所示,为承载本发明的带扣装置I的零件构成。本发明所述的锁止保持机构为带扣装置I的一部分。
[0038]本文中,壳体的长度方向为图1中的C直线所在方向(也即锁舌的插入方向),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图中的K直线所在方向,上方为图中的U箭头所指方向,下方为图中的D箭头所指方向,壳体的厚度方向为U箭头与D箭头所构成的直线方向。
[0039]本实施例的带扣装置包括上壳体7、下壳体5、锁头骨架51、锁舌35、顶出件69、顶出弹簧87、支撑块83、解锁按钮89、按钮弹簧109、锁止块107、环状壁柱15、限位按钮111、限位弹簧137、转轮123及卡位销139。其中锁止保持机构由环状壁柱15、限位按钮111、限位弹簧137、转轮123及卡位销139构成。锁止机构包括顶出件69、顶出弹簧87、支撑块83及锁止块107。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按钮89及按钮弹簧109。
[0040]壳体3由扣合的上壳体7和下壳体5构成。下壳体5带有底板9,底板9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侧壁11 ;底板9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一环形凸边13 ;以第一环形凸边13所处方位为底板9的后方,在底板9左前侧朝向上壳体7的方向设置有以壳体3的厚度方向为高度方向的环状壁柱15。如图6及图7所示,环状壁柱15内侧设置有六块在圆周上均匀分布,且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17,限位凸起17顶端为斜面19,限位凸起17之间形成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第一滑道底部平面23_1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23-2(每一限位凸起17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滑道21-1及第二滑道21-2,且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相间设置)。第一滑道21-1的内径小于第二滑道21-2的内径(即第一滑道21-1的径向深度小于第二滑道21-2的径向深度)。第一滑道21-1上端面18与斜面19以相同的倾斜角度连续相接。所述第一滑道21-1的底部及所述第二滑道21-2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滑道底部平面23-1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23-2。
[0041]与下壳体5相对应的上壳体7有与壳体3厚度方向相对应的上壁25,上壁25的形状与底板9相似,上壁25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形成第二侧壁27,与第一环形凸边13相对应,上壁25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二环形凸边29,第二环形凸边29与第一环形凸边13形状相似;在上壁25上形成上述第二环形凸边29 —侧的相反侧形成纵壁31,在纵壁31的中央处形成近似矩形的锁口 33,供锁舌35插入。
[0042]沿底板9的厚度方向组装下壳体5及上壳体7,从而形成壳体3 ;在组装状态下,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27的前端相互接触,第一环形凸边13和第二环形凸边29沿壳体3厚度方向相对,第一环形凸边13和第二环形凸边29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37和第二通孔39 ο
[0043]锁舌35带有基部41,基部41基本为以壳体3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矩形块,基部41上设置有以壳体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43 (即长孔43的长度方向与基部41的长度方向一致),图中未显示的安全带织带穿过该长孔43并折返缝合,由此将锁舌端的织带固定在锁舌35上。基部41宽度方向一侧的中部向壳体3长度方向伸出形成锁止片45,该锁止片45插入锁口 33中。锁止片45远离基部41的一端形成第一斜面47,锁止片45靠近第一斜面47的一侧形成有矩形的切口 49。
[0044]壳体3的内部有与壳体3共同构成带扣主体的锁头骨架51。锁头骨架51带有一对大致与底板9平行的第一导向板53及第二导向板55。第一导向板53上设置有以壳体3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的第一导向孔57-1,相应的,第二导向板55上设置有以壳体3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矩形的第二导向孔57-2。第二导向板55上与上述第一环形凸边13及第二环形凸边29相对应位置形成连接板59,在上壳体7及下壳体5的组装状态下,连接板59位于第一环形凸边13和第二环形凸边29之间。第一导向板53沿壳体3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与第二导向板55沿壳体3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通过一侧板61连成一体。
[0045]连接板59上形成有以壳体3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63。该第三通孔63与上述第一通孔37及第二通孔39相对应,第一通孔37、第二通孔63和第三通孔39共同形成一个大通孔。图中未显示的安全带织带穿过由第一通孔37、第二通孔63和第三通孔39所形成的大通孔。织带在上述大通孔中折返,折返前后两部分通过缝纫等方式接合,由此将带扣端的织带固定在连接板59上。织带的另一端固定在金属连接件上,该金属连接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车体规定位置。由此连接板59间接的固定在车体上。
[0046]第一导向板53的纵壁31相反侧形成板状的滑轨导向件65,在滑轨导向件65中部形成窄条状的导向槽67,导向槽67沿锁舌35的插入方向延伸(即导向槽67沿壳体3的长度方向延伸)。
[0047]顶出件69安装在第一导向板53及第二导向板55之间,包括顶出件主体71及导向块73。顶出件主体71为以壳体3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块体,顶出件主体71的厚度小于第一导向板53、第二导向板55之间的距离,因此顶出件69沿壳体3厚度方向的位移受限。导向块73位于顶出件主体71的纵壁31相反侧的端面上,其宽度小于导向槽67的宽度,并插入导向槽67中。因此顶出件69的向导向槽67的宽度方向的位移受到导向槽67的约束。
[0048]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凸块75形成在顶出件主体71的纵壁31侧的端面上。其上形成的第二斜面77与锁舌35上的第一斜面47相对应,阻挡面79形成在凸块75与第二斜面77所在一侧的相反侧。顶出件主体71的纵壁31侧的端面与锁舌35前端面相对,第一弹簧固定凸起81形成在顶出件主体71上与纵壁31相背的一侧。
[0049]支撑块83为以壳体3的长度方向为其宽度方向的长条状块体,位于顶出件主体71的纵壁31相反侧,其通过限位结构或卡扣结构固定于第一导向板53与第二导向板55之间,从而固定在带扣主体上。在与顶出件69相对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弹簧固定凸起85,顶出弹簧87的两端分别支承在第一弹簧固定凸起81及第二弹簧固定凸起85上,即第二弹簧固定凸起85与顶出件69上的第一弹簧固定凸起81 —起对顶出弹簧87进行限位,初始状态下顶出弹簧87处于微压缩状态。
[0050]解锁按钮89作为解锁机构的一部分通过限位结构或卡扣结构固定于壳体3内侧,解锁按钮89形成有大致平行于底板的第一解锁板91及第二解锁板93。第一解锁板91是以壳体3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长条状板体,可在底板9与第二导向板55之间横向滑动。与此相对,第二解锁板93也是以底板9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长条状板体,也可在上壁25与第一导向板53之间横向滑动。
[0051]上述第一解锁板91、第二解锁板93各自长度方向的一端被按钮板95连成一体。在上述第二侧壁27上与按钮板95相对应地形成矩形的开口 97。第一解锁板91、第二解锁板93上远离按钮板95的位置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矩形的第一锁止块固定孔99-1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99-2。第一锁止块固定孔99-1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99-2与上述第一导向孔57-1及第二导向孔57-2在壳体3厚度方向上相对应的形成。按钮板95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按钮弹簧109的弹簧固定块101。
[0052]第一解锁板91上靠近按钮板95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矩形的横板103,横板103上有以壳体3长度方向为其宽度方向的腰型通孔105。横板103的宽度大于解锁按钮89从初始状态运动到锁止状态的距离。
[0053]锁止块107作为锁止机构的一部分其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锁止块固定孔99-1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99-2中。锁止块107为壳体3厚度方向为其高度方向的长方体。锁止块107的中间部分贯穿第一导向板53、第二导向板55上的第一导向孔57-1及第二导向孔57-2。按钮弹簧109限位于上述按钮板95与上述侧板61之间。
[0054]上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99-1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99-2的宽度分别比第一导向孔57-1及第二导向孔57-2的长度小很多,因此,如果使解锁按钮89向按钮板95相反侧移动,安装于第一锁止块固定孔99-1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99-2内的锁止块107在推力(来自第一锁止块固定孔99-1内壁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99-2内壁)的作用下在第一导向孔57-1及第二导向孔57-2中移动,与解锁按钮89 —起向侧板61的方向移动。
[0055]此时,除顶出弹簧87的作用力外,无其它外力作用于顶出件69上,顶出件的凸块75位于锁止块103的移动轨迹上,随着解锁按钮89向按钮板95 —侧移动,锁止块107与顶出件69的第二斜面77相对滑动推动顶出件69向后滑动,当锁止块107越过第二斜面77时,锁止块107的前侧端面与第一导向孔57-1的内壁接触,锁止块107的后侧端面与形成在顶出件上且位于第二斜面77相反侧的阻挡面79接触,阻止锁止块107进一步移动,从而限制锁止块103向按钮板95 —侧的位移,此时带扣装置处于初始的装配状态(初始状态)。
[0056]在装配状态(初始状态)下,将锁舌35穿过矩形的锁口 33插入至壳体3内部的第一导向板53及第二导向板55之间,其前端面在第二斜面77 —侧接触顶出件69前端面,同时第一斜面47接触第二斜面77。随着锁舌35的进一步插入,顶出件69克服顶出弹簧87的反作用力,向支撑块83方向位移,进一步压缩顶出弹簧87。当上述锁舌35的切口 49相对纵壁31相反侧端面位移至与锁止块107纵壁31侧的端面平齐时,阻挡面79离开锁止块107,压缩状态的按钮弹簧109回复,从而带动按钮板95向远离侧板6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锁止块107向切口 49内位移,直至接触切口 49横壁而停止位移。此时在锁止块107的限制下,锁舌35无法进一步插入,被锁止块103限定于当前位置,完成锁止过程,带扣装置进入锁止状态。
[0057]限位按钮111安装于前述下壳体5上的环状壁柱15内腔中,限位按钮主体113为以壳体3厚度方向为高度方向的圆柱体,其外径小于前述限位凸起17的内径。限位按钮111上壁25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盲孔117,限位按钮111的上端面115为环状的波浪面。限位按钮主体11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六个沿其高度方向延伸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凸起119,第一凸起119的宽度小于前述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宽度,外径小于前述第一滑道21-1内径,波浪面(上端面115)的波峰与第一凸起119的顶端平齐,波浪面(上端面115)的波谷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凸起119之间。因此,限位按钮111只可在环状壁柱15内沿其高度方向上下移动,其他方向位移受限,直至第一凸起119底板9侧的端面121接触环状壁柱15的第一滑道底部平面23-1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23-2,停止移动。可见第一滑道底部平面23-1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23-2限制了限位按钮111在壳体3厚度方向的位移。底板9对应于限位按钮主体113的下端的位置设置有按钮孔8,限位按钮主体113的下端穿过所述按钮孔8且不超出下壳体5的外侧表面。
[0058]本实施例中,按压解锁按钮的开口 97、供锁舌插入的锁口 33及按压限位按钮的按钮孔8在壳体的不同侧,即开口 97开设在壳体3宽度方向的一侧,锁口 33开设在壳体3的长度方向上的锁舌插入侧,按钮孔8开设在壳体3的厚度方向上的下侧,而现有的带扣装置,按压解锁按钮的开口、供锁舌插入的锁口及锁止保持机构的操作开口均设置在壳体长度方向上的锁舌插入侧,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带扣装置,能够减少壳体长度方向上锁舌插入侧的开口大小,不会破坏带扣完整性,并且能够避免或减少异物进入壳体内。
[0059]转轮123的主体部分125为以壳体3厚度方向为高度方向的圆柱体,转轮123的主体部分125的外径与上述限位按钮主体113的外径相同。上述转轮123的主体部分125底板9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圆柱状的凸柱127,其高度小于盲孔117的深度,外径小于转轮123的主体部分125的外径。凸柱127的上端置于主体部分125内或与之一体形成。主体部分12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三个沿沿其高度方向延伸且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凸起129,第二凸起129宽度小于前述第一滑道21-1、第二滑道21-2的宽度,外径小于前述第二滑道21-2内径,大于第一滑道21-1内径。第二凸起129底板9侧的端面为第三斜面131,与上述波浪形的上端面115部分表面相合,第三斜面131超出主体部分125底板侧的端面预设距离。
[0060]第二凸起129与上述第一凸起119相对应。主体部分125的上部开设有以壳体3厚度方向为高度方向的第一盲孔133。第一盲孔133的底面开有第二盲孔135,第一盲孔133的顶部与前述腰型通孔105相对应,第二盲孔135向内侧拔模一定角度。
[0061]限位弹簧137安装于第一盲孔133的底面与前述横板103之间,其外径小于第一盲孔133的内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卡位销139为金属棒状体,位于限位弹簧137内且其下端内嵌于第二盲孔135内,其外径小于限位弹簧137的内径。卡位销139高度远超于第一盲孔133的深度(即卡位销139的上端超出第一盲孔133的顶面较大距离)。
[0062]锁止保持机构工作过程如下:
[0063]在初始安装状态,如图2所示,限位按钮111置于环状壁柱15内,第一凸起119置于第一滑道21-1及第二滑道21-2内,上述第一凸起的端面121接触前述第一滑道底部平面23-1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23-2。转轮123也置于环状壁柱15内,第二凸起129置于第一滑道21-1内,第二凸起12的第三斜面131与波浪面(上端面115)接触。限位弹簧137安装于第一盲孔133与横板103之间,处于初始压缩状态。卡位销139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盲孔135内。卡位销139上壁25侧的上端面接近横板103,两者间距离很小。
[0064]当有向前述上壁25方向的外力作用于限位按钮111时(从外侧向上壁25方向按压限位按钮111的下端),此时第三斜面131受到来自波浪面的上端面子115上的作用力,限位按钮111带动转轮123及卡位销139克服限位弹簧137反作用力,沿第一滑道21_1向上壁25方向位移,进一步压缩限位弹簧137。限位按钮111继续位移,当位移至波浪面(上端面115)高于限位凸起17上的斜面19时,如图3所示,此时第一凸起129已经完全脱离第一滑道21-1,转轮123沿斜面19开始逆时针旋转,进入第二滑道21-2上方,此时第三斜面131与波浪面(上端面115)分离,转轮123不再受到外力作用。在限位弹簧137反作用力下,转轮123继续沿斜面19逆时针旋转,直至接触下一个第一凸起119,停止旋转。
[0065]如图4所示,此时卡位销139已插入前述腰型通孔105中,当带扣装置I处于锁止状态时,卡位销139位于腰型通孔105远离按钮板95侧,从而限制前述解锁按钮89向远离侧板61的方向位移。若由于误操作等原因按压解锁按钮89,解锁按钮89向侧板61方向运动,当腰型通孔105另一侧内壁接触卡位销139时,解锁按钮89停止位移,锁止块107仍然未完全脱离锁舌上的切口 49 (即卡位销139在腰型通孔105中的自由行程小于锁止片上的切口 49的深度),带扣装置I仍保持锁止状态,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在锁止保持机构进入保持状态下,解锁机构不会使带扣装置解锁。因而,不会因为误操作了解锁按钮89而导致带扣装置I解锁。
[0066]再一次在限位按钮111上施加向前述上壁25方向的外力,限位按钮111带动转轮123及卡位销139克服限位弹簧137反作用力,沿第一滑道21_1向上壁25方向位移,压缩限位弹簧137。限位按钮111继续位移,当位移至波浪形的上端面115高于斜面19时,转轮123沿斜面19开始逆时针旋转,进入第一滑道21-1上方,此时斜面129与齿形面115分离,转轮123不再受到外力作用。在限位弹簧137反作用力下,转轮123继续沿斜面19逆时针旋转,直至完全进入第一滑道21-1,停止旋转。在限位弹簧反作用力下,转轮123带动限位按钮111和卡位销139向底板9方向移动,直至上述第一凸起的端面121接触前述第一滑道底部平面23-1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23-2。此时锁止保持机构解开保持状态,解锁机构可自由移动。
[0067]在锁止保持机构解开保持状态后,利用手指、钥匙及棒状物等插入开口 97并按压按钮板95,使得解锁按钮89连同锁止块107 —起向侧板61的方向移动,当锁止块107离开锁止片45上的切口 49时,锁舌35不再受约束,并在顶出弹簧87的作用力下,被顶出件69顶出,从而从锁口 33中脱出,实现带扣装置的解锁。
[0068]在上述实施例中,环状壁柱15上设置有六个限位凸起17,因而,相应地限位按钮111设置有六个第一凸起119,转轮123上的第二凸起129数量为限位凸起17的二分之一,即为三个。
[0069]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环状壁柱上也可以是设置有二个限位凸起、四个限位凸起或八个以上的偶数个限位凸起,相应地限位按钮设置有与限位凸起数量相同的第一凸起,转轮上的第二凸起数量设置为限位凸起数量的二分之一。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带扣装置,包括锁舌、带扣主体、锁止机构、解锁机构及锁止保持机构,其中,所述带扣主体,用于容纳及支撑设置于其中的锁止机构、解锁机构及锁止保持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锁止插入所述带扣主体中的锁舌,以形成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所述解锁机构,用于解除所述锁止机构对所述锁舌的锁止,以使带扣装置回复至初始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保持机构包括环状壁柱、限位按钮、转轮、限位弹簧及卡位销,所述环状壁柱设置在所述带扣主体下部且中部形成内腔,所述限位按钮及转轮设置在所述环状壁柱的内腔中,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限位按钮的上方,所述卡位销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转轮的上部,在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下,通过一次按压所述限位按钮能够使得所述转轮向上旋转带动所述卡位销从初始状态向上移动并接入所述锁止机构以保持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所述限位弹簧在所述转轮向上旋转时被压缩;通过再次按压所述限位按钮能够使得所述转轮在所述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带动卡位销离开所述锁止机构以解开对所述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的保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壁柱的内腔的外壁上形成有偶数个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顶端形成为斜面,每一限位凸起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径,所述第一滑道上端面与上述斜面连续相接,所述第一滑道的底部及所述第二滑道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滑道底部平面及第二滑道底部平面; 所述限位按钮具有外径小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内径的限位按钮主体,所述限位按钮主体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盲孔,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的数量相同且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容纳于所述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中,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的宽度,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径; 所述转轮具有外径与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外径相同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下端形成有插入所述盲孔中的凸柱,所述凸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盲孔的深度,外径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径;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且容纳于所述第二滑道中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数量为所述限位凸起的二分之一,其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滑道及第二滑道的宽度,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内径,所述第二凸起的下端面形成为与所述限位按钮的上端面部分表面相合的第三斜面; 所述限位弹簧设置在所述转轮与所述解锁机构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上端面形成为环状的波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面的波峰与第一凸起的顶端平齐,其波谷形成在相邻两个第一凸起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斜面超出主体部分的下端面预设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扣主体包括壳体及固定于所述壳体中的锁头骨架,所述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对应于所述环状壁柱的底部开设有按钮孔,所述限位按钮的下端穿过所述按钮孔且不超出下壳体的外侧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顶出件、顶出弹簧、支撑块及锁止块,所述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按钮及按钮弹簧,所述上壳体的长度方向一侧设置有供所述锁舌插入的锁口,所述支撑块固定在锁头骨架远离上述锁口的一侧,所述顶出件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头骨架远离上述锁口的一侧,所述顶出弹簧一端设置在所述顶出件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块上,所述解锁按钮沿所述壳体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锁头骨架靠近上述锁口的另一侧,所述按钮弹簧支撑在所述解锁按钮与所述锁头骨架之间,所述锁止块固定于所述解锁按钮上,所述顶出件在初始状态时抵住所述锁止块以使得所述解锁按钮保持在初始状态,所述锁舌插入时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推动所述顶出件并压缩所述顶出弹簧,在所述锁舌完全插入时所述顶出件不再抵住所述锁止块,所述解锁按钮在所述按钮弹簧的回复力下带动所述锁止块向远离所述锁头骨架的方向移动,所述锁止块卡入所述锁舌上形成的切口中以锁止锁舌,从而形成带扣装置的锁止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具有底板,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侧壁,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片状的第一环形凸边;所述上壳体具有在壳体厚度方向上对应于所述底板的上壁,所述上壁宽度方向两端分别形成第二侧壁,所述上壁长度方向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的片状的第二环形凸边,所述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上分别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上壳体上形成上述第二环形凸边一侧的相反侧形成纵壁,所述纵壁的中央处形成所述锁□ O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具有基部,所述基部上设置有以壳体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所述基部宽度方向一侧的中部向壳体长度方向伸出形成锁止片,所述锁止片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形成第一斜面,所述锁止片靠近所述第一斜面的一侧形成有所述切口。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骨架带有一对大致与所述底板平行的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有以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以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板上与上述第一环形凸边及第二环形凸边相对应的位置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边和第二环形凸边之间,所述第一导向板沿壳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板沿壳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端部通过一侧板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板上形成有以壳体的宽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上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位置对应,由此共同形成一个大通孔。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的纵壁相反侧形成板状的滑轨导向件,所述滑轨导向件中部形成有窄条状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之间,包括顶出件主体及导向块,所述顶出件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顶出件主体的纵壁相反侧的端面上,其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并插入所述导向槽中;所述顶出件主体的纵壁侧的端面上形成有直角三角形形状的凸块,所述凸块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锁舌上的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并在与所述第二斜面所在一侧的相反侧形成阻挡面,所述顶出件的阻挡面在初始状态时抵住所述锁止块以使得所述解锁按钮保持在初始状态;所述顶出件主体的纵壁侧的端面与所述锁舌的前端面相对,所述顶出件主体上与纵壁相背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弹簧固定凸起。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所述支撑块上在与所述顶出件相对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弹簧固定凸起,所述顶出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承在所述第一弹簧固定凸起及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凸起上。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按钮固定于壳体内侧,其上形成有大致平行于底板的第一解锁板及第二解锁板,所述第一解锁板可在所述底板与第二导向板之间横向滑动,所述第二解锁板可在上壁与第一导向板之间横向滑动,所述第一解锁板及第二解锁板各自长度方向的一端被一按钮板连成一体,靠近所述按钮板的一侧的第二侧壁上相对应地形成开口,所述第一解锁板及第二解锁板上远离所述按钮板的位置分别形成相对开口的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所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与上述第一导向孔及第二导向孔在壳体厚度方向上相对应的形成,所述按钮板内侧中部设置有固定所述按钮弹簧的弹簧固定块,所述锁止块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中,所述锁止块的中间部分贯穿所述第一导向板及第二导向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及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锁止块固定孔及第二锁止块固定孔的宽度分别比所述第一导向孔及第二导向孔的长度小,所述按钮弹簧限位于所述按钮板与上述侦贩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板上靠近所述按钮板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横板,所述横板上有以壳体长度方向为其宽度方向的腰型通孔,所述横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解锁按钮从初始状态运动到锁止状态的距离,所述卡位销在所述腰型通孔中自由行程小于所述锁止片上的切口的深度。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的主体部分的上部开设有以壳体厚度方向为高度方向的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面开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顶部与所述腰型通孔相对应,所述限位弹簧安装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面与所述横板之间,其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内径,所述卡位销位于所述限位弹簧内且下端内嵌于所述第二盲孔内,其外径小于限位弹簧的内径,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盲孔的深度。18.根据权利要求2-17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限位按钮主体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为六个。20.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9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扣装置。
【文档编号】A44B11/26GK106031536SQ201510122623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发明人】潘秋, 涂俊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