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粘接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70531阅读:来源:国知局
伸,用辊支承部70上部支承与上辊18相对配置的下辊13的形式,即所谓的“立式”。布料输送机构12在从正面观察时呈大致字母L形,其包括马达驱动部50和辊支承部70 (参照图5)。马达驱动部50和辊支承部70能够彼此分离也能够相互结合。马达驱动部50是包含下辊马达14的组件。辊支承部70是与马达驱动部50上部相连结的组件。辊支承部70的顶端部以下辊13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下辊13。辊支承部70的顶端部越朝向上方去,其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越小。布料输送机构12在内部具有传递机构。传递机构是用于将下辊马达14的动力传递给下辊13的机构,例如具有环形带和一对带轮。
[0026]下辊13隔着布料输送路径与上辊18相对。布料输送路径是指在输送布料时布料所经过的路径,是从布料粘接装置I的前侧朝向后侧的路径(参照图1、图5中的双点划线P)。上辊18和下辊13各自的轴向分别与布料粘接装置I的左右方向平行。下辊13的外径大于上辊18的外径(参照图5)。布料输送机构12驱动下辊13旋转与上辊18协同作用从前侧向后侧输送布料。布料的输送方向(以下称作布料输送方向)为从布料粘接装置I的前侧朝向后侧的方向(图1、图5中的双点划线P的箭头所示的方向)。喷嘴17位于相对于上辊18与下辊13相接触的接触部而言靠布料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参照图2、图5)。
[0027]机座部2能够固定在设于操作台上的安装开口中。通过将机座部2固定在安装开口中,能够将布料粘接装置I设置在操作台上。操作台在上表面具有操作面板。操作者利用操作面板来设定布料粘接装置I的各种动作。操作台在下方具有踏板。踏板是用于调整布料的输送速度的操作设备。
[0028]参照图3?图6对头部5的构造和布料粘接装置I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头部5在罩5A(参照图1)的内侧支承泵部7、储藏部8、上辊机构部9、喷嘴摆动机构部10和喷嘴间隙调节机构部11等。泵部7设于头部5内的右前方。泵部7在内部具有供给通路、齿轮泵和泵马达26 (参照图4)等。供给通路用于将粘接剂从储藏部8向齿轮泵引导。齿轮泵能高精度地向后述的喷嘴17供给适量的粘接剂。如图4所示,泵马达26设于臂部4的内部。泵马达26用于驱动齿轮泵。
[0029]储藏部8设于泵部7的后方。储藏部8呈大致长方体状,其自头部5的上表面中央处向上方延伸。储藏部8包括主体部8A和盖部8B。主体部8A包括罩8C和储藏室8D。罩SC呈方筒状,其用于覆盖储藏室8D的周围。储藏室8D呈上部开口的有底筒状,该储藏室8D能在内部的收纳部中储藏热熔性的粘接剂。储藏室8D能根据需要借助齿轮泵向喷嘴17供给储藏在收纳部中的粘接剂。热熔性的粘接剂在被加热至规定温度时会成为液体状态,在低于该规定温度的温度下会成为固体状态。储藏室8D在收纳部的两侧具有加热器24、25(参照图3)。加热器24、25用于对收纳部进行加热。因此,收纳部内的粘接剂能够熔化而成为液体状态。
[0030]盖部8B能够安装于储藏室8D的上部并且能够在储藏室8D的上部拆卸,其用于开闭储藏室8D的上部开口。在要将盖部8B固定于储藏室8D上部时,操作者通过转动盖部8B将其紧固。在要将盖部8B从储藏室8D上部取下时,操作者通过转动盖部8B使其松缓。盖部8B的形状、储藏室8D的上部开口的开闭构造也可以是其他形态。例如也可以做成为以下这样的结构:储藏部8在上部开口的端部具有轴部,并利用该轴部以板状的盖部能够开闭的方式支承该盖部。
[0031]上辊机构部9设于头部5的下侧。上辊机构部9包括支承部37 (参照图2、图5)、气缸38、上辊18和上辊马达22 (参照图4)等。支承部37在头部5下方以上辊18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上辊18。支承部37沿前后方向延伸。气缸38设于头部5的内部。气缸38具有空气注入口 38A。吸气排气用软管与空气注入口 38A相连接。布料粘接装置I控制自吸气排气用软管向空气注入口 38A对压缩空气的吸入和自空气注入口 38A向吸气排气用软管对压缩空气的排出。设于气缸38内部的活塞的位置能根据吸气和排气的控制状况进行变化。活塞在下端部具有可动部,可动部与支承部37上部相连接。当活塞移动时,支承部37的前端借助可动部而向下方摆动,因此,上辊18与下辊13能够维持彼此抵接后的状态。如图4所示,上辊马达22设于储藏室8D右方的臂部4内部。上辊马达22位于泵马达26的后方。上辊马达22的动力能够通过设于支承部37内部的带和多个带轮等向上辊18传递。
[0032]如图3、图5所示,喷嘴摆动机构部10设于头部5的前部左侧。喷嘴摆动机构部10包括喷嘴杆15、喷嘴17和气缸20等。喷嘴杆15在头部5的前部左侧自上方朝向下方呈臂状地延伸。喷嘴杆15能够以旋转轴19为中心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旋转轴19设于向下稍微离开喷嘴杆15的上端部15A的位置。旋转轴19沿左右方向延伸。旋转轴19的右端与泵部7相连接,旋转轴19的左端支承喷嘴杆15。旋转轴19在内部具有粘接剂的流路。喷嘴杆15在内部具有供给通路。旋转轴19内部的流路与喷嘴杆15内部的供给通路相连通,向喷嘴17引导由泵部7供给的粘接剂。喷嘴杆15在内部的供给通路附近具有棒状的加热器66。加热器66用于对在喷嘴杆15的供给通路中流动的粘接剂进行加热。喷嘴17设于喷嘴杆15的下端部。喷嘴17自喷嘴杆15下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弯折,且以沿着布料的方式向右侧延伸。
[0033]气缸20设于头部5的上部左侧且在布料输送方向上处在喷嘴杆15的下游侧。气缸20具有空气注入口 23。吸气排气用软管与空气注入口 23相连接。布料粘接装置I控制自吸气排气用软管向空气注入口 23对压缩空气的吸入和自空气注入口 23向吸气排气用软管对压缩空气的排出。设于气缸20内部的活塞的位置能根据吸气和排气的控制状况进行变化。棒状的可动部2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与活塞相连接。当活塞移动时,可动部2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如图5所示,可动部21的顶端部以喷嘴杆15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喷嘴杆15的上端部15A相连接。如图5所示,当气缸20的可动部21向前方移动时,喷嘴杆15以旋转轴19为中心大幅摆动,使喷嘴17移动至接近位置。如图6所示,当气缸20的可动部21向后方移动时,喷嘴杆15以旋转轴19为中心大幅摆动,使喷嘴17移动至退避位置。接近位置是指喷嘴17自布料输送方向上游侧接近上辊18与下辊13之间的接触部的位置。在进行布料的粘接作业时,喷嘴17移动至接近位置。退避位置是喷嘴17向前方大幅远离上辊18与下辊13之间的接触部的位置。在进行对喷嘴17的维护等时,喷嘴17移动至退避位置。布料粘接装置I仅通过使喷嘴杆15以旋转轴19为中心进行摆动,就能够使喷嘴17在退避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因此,布料粘接装置I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使喷嘴17在退避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移动。
[0034]喷嘴17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棒状,在下侧具有多个排出口 17A(参照图10)。排出口 17A是用于将粘接剂排出的孔,与供给通路17C(参照图10)相连接。供给通路17C在喷嘴17内部沿着喷嘴17的形状延伸。供给通路17C是供自喷嘴杆15内部的供给通路流入的粘接剂流动的流路。在操作者进行布料的粘接作业时,布料粘接装置I使喷嘴杆15摆动,从而喷嘴17移动至接近位置。排出口 17A的开口方向是同下辊13的与排出口 17A相对的面处的切线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泵部7借助喷嘴杆15内部的供给通路向喷嘴17的供给通路17C供给粘接剂。喷嘴17将粘接剂自排出口 17A排出。粘接剂附着在一块位于喷嘴17下方的布料的表面。上辊18和下辊13在另一块布料被贴合在涂布有粘接剂的布料表面上的状态下,将这两块布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