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30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电动代步车前轮侧倾的装置,可保持行进时方向控制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及医疗水准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不断地增长,同时因伤致残者的存活率也提高不少,因此现今社会有相当多行动较为不便利的老弱残疾人员,但也由于科技的发达,这些老弱及残疾等行动不便的人员仍可借助适当的工具而保持具有相当自行行动的能力,所以残疾和老弱人员的活动范围已不同于昔日仅能局限于居所附近等有限的区域内,且在残疾福利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各种有助于残疾人员自主活动的器具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尤以轮椅最为常见和重要,通过轮椅的帮助,残疾和老弱人员可以将其活动范围有效地扩大,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然而,早期的轮椅以手动为主,必须要由其他的人帮助推动方可行走,这对残疾和老弱人员的活动造成相当大的不便,否则残疾人员必须是上半身健全才能自行用手推动轮椅移动。所以对于上半身不健全或是较为虚弱的人来说,实际上轮椅并不是合适的选择。
电动轮椅或是电动代步车则是残疾人员或身体虚弱人员在短途代步上的一项较佳选择,由于电动轮椅或电动代步车本身配置有电力驱动的传动系统,非常有利于使用者自行活动,不必借助外力,另外由于电力驱动不同于石化燃料的驱动装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更广泛受到使用者的欢迎。然而这种公知常用的电动代步工具在结构上确是相当的复杂,不仅造成制造及维修成本的增加,同时其重量也相当的重,并且在不使用时不利于收藏。
电动代步车一般有后轮驱动型式,其具有二个后轮,并由电动马达带动而驱动电动代步车移动,同时电动代步车也具有前轮,其上设有操控把手,用以控制前轮左右摆动,进而控制电动代步车前进的方向。
另一种的电动代步车为前轮驱动型式,其电动马达连接到前轮上,供驱动电动代步车向前移动,同时前轮上也设有操控把手,以操控电动代步车的移动方向。公用的前轮驱动式电动代步车,如仅由单一前轮构成,因马达设置在前轮侧旁而造成重量不平衡,因而导致行进操控上的困难,而且造成相关零组件的磨损,缩短电动代步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中的图5至图10显示出公用的前轮驱动式电动代步车的范例,先参考图5和图6,其用参考编号100标示,此电动代步车100包括一车架102。在车架102的底面上,靠近其前方及后方末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前轮104,和二个分隔开的后轮106。在车架102的顶面上,靠近其后方末端架设有一座椅108,可供乘员(未显示)乘坐。车架102的顶面靠前方末端设有大致上直立并可自由转动的方向控制杆110,其底端连接到前轮104上并被支撑,其顶端上设有控制装置112,且其二侧突伸出把手114,供乘员转动方向控制杆110从而控制前轮104向左或向右偏转,进而控制电动代步车100的移动方向。
电动代步车100进一步包括有一电动马达116,马达前方有减速齿轮118,后方有电磁锁120,进一步形成电动代步车的驱动单元122,并由控制装置112控制操作,电动马达116设置在前轮104的一侧旁,并通过减速齿轮11连接到前轮104上,以带动前轮104转动。以附图所示的电动代步车100为例,如从电动代步车100的后方向前方观看,马达116设置在前轮104的右方,也可将马达116等设置在前轮104的左方或上方(参如图9、10所示),这仅是设计上的选择而已,然而在下文中为简化说明,仅以将马达设置在右方的方案加以说明。
一般来说,为使前轮104能顺利地直线前进,方向控制杆110下方的前轮支撑轴、与方向控制杆110的轴心倾斜一个角度,该角度称为前倾角(如图6中所示的倾斜角X)。该角度用于帮助前轮104直线前进,但也因此使前轮104侧边的驱动单元122因重量集中而相对于方向控制杆110的轴心产生了转向力矩,使方向控制杆110的操控产生了不平衡的干扰作用(如图7所示)。
因驱动单元122设置在前轮104的右方,造成两侧力量的不平衡,因此因方向控制杆110的自由转动,而使前轮104朝向驱动单元122所在的右侧倾斜,如图8中所示。这种向单侧倾斜的现象将使得电动代步车在行进时朝向单侧偏移,对电动代步车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这种单侧倾斜的现象也需要乘员施加外力来矫正。此外,这种单侧倾斜的现象也对零件造成单侧磨损较严重的后果,因而缩短零件的寿命,再者因驱动单元122的长度较长,将使电动代步车的前轮底盘需要有较大的回旋空间,而使电动代步车的总体长度变长,不利于空间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其具有重量平衡装置,可有效地平衡单侧设置马达的重量所造成的侧倾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其具有前轮防侧倾装置,可有效地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电动代步车的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较平稳的前轮驱动式电动代步车。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其包括一车架,其前后端分别设有前轮及后轮;车架的顶面靠后端处设有座椅,可供人员乘坐;一方向控制杆,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并用以支撑该前轮,用以控制前轮的方向;一减速齿轮连接到前轮上,其前方衔接电磁锁、后方衔接电动马达,形成驱动单元组,并借助驱动前轮行进;由于该减速齿轮两侧各有衔接件,因此相对于方向控制杆的转向力矩大致被抵消,使该前轮对正于正前方,不致产生偏转。


下面将配合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几个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加以说明,以使其技术内容及结构空间形态得以更加清楚明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局部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显示其驱动单元部分;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前视图;图5是公用的电动代步车的局部立体图;图6是公用电动代步车的侧视图;图7是公用电动代步车的驱动单元侧视图;图8是公用电动代步车的前视图;图9是另一公用电动代步车的前视图;
图10是另一公用电动代步车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阅图1至图3,其中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在附图中用参考编号200标示,驱动装置包括一车架202,其底面上靠近其前方及后方末端处,分别设有一个前轮204及二个分隔开的后轮206。在车架202的顶面上,靠近其后方末端处架设有一座椅208,可供乘员(未显示)乘坐。车架202的顶面靠前方末端设有大致上直立、并可自由转动的方向控制杆210,其底端连接到前轮204上并被支撑着,其顶端上则设有控制装置212,且其二侧突伸出把手214,乘员转动方向控制杆210控制前轮204向左或向右偏转,进而控制电动代步车200的移动方向。
电动代步车200进一步包括有一电动马达216,由控制装置212控制操作。此电动马达216设置在前轮204的右侧旁,并与减速齿轮218啮合并连接到前轮204上,以带动前轮204转动,且在减速齿轮的前方再连接一电磁锁220,形成一完整的驱动单元组。
如图4所示,由于马达216设置在前轮204的右侧后缘,且前轮204的右侧前缘也设置有电磁锁220,两者相对于控制杆210处在相反的位置上,因此马达216与电磁锁220相对于控制杆所产生的转动力矩,可大致被相互抵消。有效地克服了电动代步车向单侧倾斜的现象,使前轮204可以正对正前方行驶,保持行进时方向控制杆210的稳定性,因此在行驶上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零件单侧磨损的情况也可消除。
通过将电磁锁220放置在减速齿轮218前侧的设计,除了可导正整个前轮驱动转向机构,达到方向控制杆210自动回正之外,也因马达216后方不再连接电磁锁220,使减速齿轮218后方的长度相对变短,因此将使车体前轮底盘的回旋空间适度缩小,相对增大了代步车的脚踏空间,使乘座者使用时更感舒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不仅增进操作上的便易性,也可提高行驶上的安全性,并可延长电动代步车的使用寿命及降低维修成本,改进了现有的电动代步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上面用本实用新型的数个较佳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条件下,可做出多种的变化及改进,但这些种种的变化及改进均包括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一车架,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一方向控制杆,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并支撑所述前轮,控制前轮的方向;以及一驱动单元组,提供代步车的动力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单元组包括有电动马达、减速齿轮、电磁锁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单元组的减速齿轮与前轮啮合,减速齿轮后方衔接马达,减速齿轮前方衔接电磁锁。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代步车的前端驱动装置,包括一车架,其前后端分别设有前轮和后轮;车架的顶面靠后端处设有座椅,可供人员乘坐;一方向控制杆,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车架的前端,并用以支撑前轮,以便控制前轮的方向;一减速齿轮,连接到前轮上,其后方衔接电动马达、前方衔接电磁锁,并通过减速齿轮驱动前轮行进;由于减速齿轮前后侧各有衔接物设置,可相互抵消侧偏重量所造成的转动力矩,使前轮可对正于正前方不致偏转。
文档编号A61G5/10GK2579395SQ0228470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2日
发明者伍必翔 申请人: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