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595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血脂及治疗高血压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清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或高脂蛋白血症。多年的基础和临床医学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明确证实,血脂失调症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因此,积极研究有效地调节脂质代谢的药物,对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其危险程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治疗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加和提高,但缺乏全面、安全有效的调脂措施和药物,如由德国拜耳药厂生产的西立伐他汀(商品名拜斯亭)由于与美国境内出现的31例因横纹肌溶解症而死亡的病例有关,不得不退出市场。中医药在调节脂质代谢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努力研制安全高效调脂作用的中药,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然而,单纯追逐降低血脂指标而忽视脂蛋白代谢平衡的做法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故而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调节血脂效果好、毒性低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调节血脂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或可药用辅料制成,红芪6-15g明党参8-15g 苍术10-2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3)药液A、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
本发明的调节血脂的药物,也可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或可药用辅料制成,红芪6-15g明党参8-15g苍术10-20g 野葛根10-2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
(2)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合并药液得药液B,(3)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4)药液A、B、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
本发明的调节血脂的药物,也可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或可药用辅料制成,红芪6-15g 明党参8-15g 苍术10-20g 野葛根10-20g 玄参10-2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合并药液得药液B,(3)红芪、玄参、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4)药液A、B、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
本发明的调节血脂的药物为了便于服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将以上所述药物制成胶囊剂、片剂、浓缩丸或其它可药用剂型。
一.生产工艺的研究本发明中包含明党参、苍术、红芪、野葛根、玄参等药物,是根据原处方临床用药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中所报道的药物有效成分的特性及药理作用,经分析、试验研究而设计筛选的,并且得到药效学及初步临床研究的证实。
苍术中含有5%~9%的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素、α-水芹烯、α-蒎烯、榄香醇、γ-桉叶油醇等。苍术中还含有非挥发性成分如氨基酸、多炔类化合物、倍半萜糖苷等水溶性成分以及少量糠醛等。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之功效,主要用于湿阻脾胃、泄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药理研究表明,苍术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但其水溶液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故本发明中分别对其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首先对其提取挥发油(提油后水液另置,备用),药渣再与其它药物加水煎煮提取。本发明中,以挥发油得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药材粉碎度、加水倍量、提取时间三个水平对苍术挥发油提取的影响。最终确定较优的提取工艺为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
野葛根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甙、大豆甙元、大豆素-4’,7-二葡萄糖苷等,还含有尿囊素、β-谷甾醇、淀粉等成分。葛根具有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药理作用。野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性能差,而在乙醇中则能提取完全。预试验结果表明,70%的乙醇即能很好的提取野葛根中有效成分,故本发明中以70%乙醇提取。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剂倍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作为考察水平,以葛根素含量为指标,优选葛根的提取工艺。最终确定较优的提取工艺为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
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与黄芪同科异属,二者成分与药效均有一定差别。红芪中主要含有红芪多糖、氨基酸、有机酸、β-谷甾醇、微量元素等化学物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药理研究结果证明红芪多糖具有增强免疫、降血脂、抗肿瘤及抗炎、抗衰老等多种作用。红芪多糖在水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因此本发明中以水煎煮法对其进行提取。
玄参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类、黄酮类、脂肪酸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菌、降血压、降血糖、保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药理作用表明,玄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类和苯丙素苷类,二者均易溶于水中。玄参在实际中也多以水煎应用,故本发明中采用水煎煮法提取。
明党参主要含有多糖、磷脂、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成分。现代研究表明,明党参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抗氧化、降血脂以及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等作用。药理试验表明,明党参水煎液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TC水平,具有较强的降低胆固醇作用。
本发明中综合考察了红芪、玄参、明党参等三味药材的提取方法,结合药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特性及生产的便利,设计三药合并,以水煎煮法提取。故本发明中,将红芪、玄参、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提取。以红芪及明党参中的总多糖含量为指标,以正交设计法考察加水倍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三个水平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较优的提取工艺。经试验研究,本发明中采用以下提取工艺红芪、玄参、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
本发明中,野葛根醇提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其它药水煎液浓缩,与野葛根回收乙醇后水液合并,进行干燥。为减少干燥对制剂疗效的影响,通过对干燥时间、干燥物性状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干燥方式减压干燥(-0.08Mpa,60℃~70℃)。最后得干浸膏,粉碎,备用。
苍术挥发油稳定性较差,故本发明中采用β-CD包合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包合。用正交试验法对其进行预试验,以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用量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包合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工艺为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其它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强、流动性差,故应添加辅料以增加流动性,降低吸湿性。以休止角大小及吸湿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微粉硅胶、滑石粉、硬脂酸镁对其流动性和吸湿性的影响。结果以加入4%硬脂酸镁,浸膏粉的流动性最好,吸湿率最低。
二.稳定性试验研究本发明中,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和加温加速试验法进行样品的稳定性试验,以葛根素含量为指标,经过6个月考察,结果表明样品稳定性较好。
三.本发明药物胶囊对单纯性血脂失调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实验动物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9±17g,由山东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药物1.课题实验药物本发明药物胶囊由红芪,明党参,苍术,野葛根,玄参组成。制成药液(大剂量治疗组含生药3g/ml,小剂量治疗组含生药1.5g/ml),放入无菌容器中4℃冷藏保存备用。2.阳性对照药物血脂康胶囊,0.3g/粒,购于济南新药特药商店,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50012。研末后制成0.001g/ml药液,置于无菌容器4℃冷藏备用。
制备脂肪乳剂胆固醇10g,猪油20g,胆酸钠2g,丙基硫氧嘧啶1g,吐温-80 20ml,丙二醇30ml。先取猪油加热融化,然后依次加入胆固醇、胆盐、丙基硫氧嘧啶(用前研末)、吐温和丙二醇,加蒸馏水至100ml制成脂肪乳100ml。
实验方法将60只大鼠雌、雄分开,称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血脂康阳性对照组、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12只。各组大鼠每天予普通饲料,自由饮水、摄食,常规饲养一周。一周后,模型对照组、血脂康阳性对照组及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小剂量组每只大鼠每天灌服脂肪乳0.5ml/100g体重,正常组大鼠每只每天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同一时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三周。第21天灌完后,停灌24小时(禁食12小时),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颈静脉取血,检测血脂等指标(所检测指标的操作方法同下述实验方法),证明血脂失调症模型制造成功。
血脂失调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正常组继续灌服生理盐水(量同下),每天两次;其余各组大鼠每天上午继续灌服脂肪乳,灌胃量同前,下午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小剂量组每只大鼠灌胃药液(含药量分别为3g/ml、1.5g/ml)1ml/100g体重,阳性对照组每只大鼠灌胃药液1ml/100g体重。均在每天相同时间灌服,连续6周。停药24小时(禁食12小时),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检测。
用药治疗前后,均用戊巴比妥钠(40mg/kg)溶液腹腔麻醉,用药前颈静脉取血2ml,用药治疗6周后,腹主动脉取血5ml,均肝素抗凝,轻轻混匀,3000rpm离心15分钟,分离血清,检测。
检测方法检测TC、TG用酶法;检测HDL-c用磷钨酸-镁沉淀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用药前后各组大鼠的血脂变化比较(见表1-4)。
表1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清TC含量变化比较(x±S)组 别 n用药前TC会量(mmol/L)用药后TC含量(mmol/L)正常组 9 4.71±0.46 4.99±0.42模型组 1010.15±1.30△ 14.08±1.68阳性对照组 8 9.56±1.07△6.78±0.40*大剂量组 119.41±1.11△5.72±0.51*小剂量组 9 9.43±1.08△5.89±0.43*注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用药前后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用药前后组内对照,*P<0.001。
本表显示,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用药前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自身对照,P<0.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P<0.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阳性对照组与两个本发明药物胶囊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两个治疗组降TC效果好于阳性对照组。
表2用药前后备组大鼠血清TG含量变化比较(x±S)组 别 n用药前TG会量(mmol/L)用药后TG含量(mmol/L)正常组 90.48±0.1 3 0.47±0.13模型组 10 0.8±0.11△ 1.19±0.18阳性对照组 80.79±0.11△0.57±0.11*大剂量组 11 0.82±0.11△0.58±0.08*小剂量组 90.79±0.06△0.56±0.06*注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用药前后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用药前后组内对照,*P<0.001。
本表显示,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证明造模成功。用药前与模型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自身对照,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阳性对照组与两个本发明药物胶囊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上述两个表格显示,用药前的血脂失调症大鼠造模成功。给药6个周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C、TG均明显降低,P<0.001,有极显著差异。但是,各用药组间相比,P>0.05,无明显差异。说明本发明药物胶囊具有显著的降低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TC、TG的作用。
表3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清HDL-c含量变化比较(x±S)组别n 用药前HDL-c含量(mmol/L)用药后HDL-c含量(mmol/L)正常组 9 0.96±0.08 0.93±0.08模型组 10 0.60±0.06△ 0.41±0.12阳性对照组 8 0.61±0.12△ 0.82±0.12*大剂量组11 0.59±0.10△ 0.93±0.11*※小剂量组9 0.61±0.11△ 0.89±0.09*注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用药前后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用药前后组内对照,*P<0.001;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
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药前与模型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自身对照,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P<0.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剂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
表4 用药前后各组大鼠血清LDL-c含量变化比较(x±S)组 别 n用药前LDL-c含量(mmol/L)用药后LDL-c会量(mmol/L)正常组 9 3.71±0.46 3.99±0.42模型组 10 6.85±1.3△10.18±1.68阳性对照组 8 6.79±1.07△ 4.28±0.4*大剂量组 11 6.89±1.12△ 4.22±0.51*小剂量组 9 6.83±1.08△ 4.36±0.43*注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用药前后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01;用药前后自身对照,*P<0.001。
用药前与正常组比较,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药前与模型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前后自身对照,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P<0.001,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阳性对照组与两个本发明药物胶囊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表3、表4显示,给药6个周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HDL-c均明显升高,P<0.001,有极显著差异,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差异,P<0.05;用药前后各用药组血清LDL-c均明显降低,P<0.001,有极显著差异。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小剂量组及血脂康组之见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提示本发明药物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具有显著的升高HDL和降低LDL的作用。
四.本发明药物胶囊对单纯性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载脂蛋白的影响所用材料和实验方法同上,下同。
用药后各组大鼠血清载脂蛋白及其比值的变化比较(见表5-7)。
表5用药后各组大鼠血清ApoA-I含量变化比较(x±S)组别nApoA-I含量(g/L)正常组 9 0.84±0.08模型组 10 0.57±0.09阳性对照组 8 0.67±0.11*大剂量组11 0.78±0.15※小剂量组9 0.77±0.13※注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两个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P<0.001;两个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
用药后,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个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两个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6用药后各组大鼠血清ApoB含量变化比较(x±S)组别n ApoB含量(g/L)正常组 9 0.59±0.08模型组 10 1.89±0.21阳性对照组 8 0.61±0.10*大剂量组11 0.59±0.10*小剂量组9 0.61±0.09*注与模型组相比,*P<0.001。
本表显示,用药后,阳性对照组及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0.001,具有极显著差异;但此三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表7用药后各组大鼠血清ApoB/ApoA-I比值变化比较(x±S)组别 n ApoB/ApoA-I比值正常组 9 0.707±0.091模型组 10 3.344±0.346阳性对照组 8 0.892±0.022*大剂量组 11 0.789±0.041*※小剂量组 9 0.798±0.048*※注与模型组相比,*P<0.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
本表显示,用药后,阳性对照组及本发明药物胶囊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0.001,具有极显著差异;两个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5~7显示,本发明药物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具有显著的升高ApoA-I和降低ApoB、ApoB/ApoA-I比值的作用,其升高ApoA-I和降低ApoB/ApoA-I比值的作用明显优于血脂康。
五.本发明药物胶囊对单纯性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NO、NOS的影响对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NO、NOS水平的影响(见表8、表9)
表8用药后对血清NO含量的影响(x±S)组别 n NO含量(μmol/L)正常组997.88±8.65模型组10 59.88±8.40阳性对照组892.77±8.60*大剂量组 11 91.38±9.18*小剂量组 989.63±9.03*注与模型组相比,*P<0.001。
表9用药后对血清NOS含量的影响(x±S)组 别 nNOS含量(U/mmol)正常组 9 26.89±3.11模型组 10 13.47±1.11阳性对照组 8 21.99±2.13*大剂量组11 23.47±2.75*小剂量组9 22.19±3.44*注与模型组相比,*P<0.001。
表8、表9显示,经6周的治疗,阳性对照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的NO和NOS值相比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01=,虽然小剂量组升高值最小,但三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三组均能明显提高NO、NOS的水平。因此,本发明药物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具有显著的升高NO、NOS的作用。
六。本发明药物胶囊对单纯性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ET的影响对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ET水平的影响(见表10)表10用药后对血清ET的影响(x±S)组别 n ET含量(pg/ml)正常组 9 316.28±47.64模型组 10536.44±83.72阳性对照组 8 448.89±39.46*大剂量组 11405.25±34.79*※小剂量组 9 444.11±29.72*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
表10显示,经6周的治疗,阳性对照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的ET值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01),提示三组均能明显降低ET的水平。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剂量组的疗效更为显著。
可见,本发明药物胶囊对血脂失调症大鼠血清的ET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大剂量组好于小剂量组。
七、临床实验结果病例来源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专家门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2000年8月~2001年12月的门诊患者。
治疗范围单纯性血脂失调症。
病例选择标准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如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均>5.72mmol/L(220mg/dl),或三酰甘油(TG)均>1.7mmol/L(150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0.91mmol/L(35mg/dl)者,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1.阳性对照组(1)药物名称血脂康(胶囊)。
(2)提供单位济南新药特药药店销售。
(3)批文950012(4)规格0.3g/粒。
(5)剂量每次两粒,每日早、晚两次。
(6)服法温开水送服(口服)。
2.治疗组(1)治则治法理脾助化,标本兼顾。
(2)治法鼓舞脾气,升清降浊,调节脂质代谢。
(3)方剂本发明药物胶囊。
(4)药物组成红芪,明党参,苍术,野葛根,玄参。
(5)剂型胶囊(委托烟台毓璜顶医院制剂室加工)。
(6)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IC项下之规定。
(7)规格0.3×10×2/盒(每粒内含原生药3.25g)。
(8)剂量每次2粒,每日早、晚两次。
(9)服法温开水送服(口服)。
两组病人均连续服药六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即停药,化验检查各项指标,并统计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相同)参照1998年卫生部调整血脂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疗结果(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见表11、表12)表1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比较(x±S,mmol/L)治疗组 n=46阳性对照组 n=41指 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TC 6.76±0.91 4.35±0.67 6.71±0.834.70±0.71TG 2.77±0.36 1.38±0.38 2.69±0.411.42±0.45HDL-c 0.98±0.15 1.29±0.28※ 0.97±0.171.19±0.16LDL-c 4.12±1.17 2.58±0.39 4.13±1.202.65±0.52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
表11显示两组所有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HDL-c升高幅度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TC效果好于阳性对照组。
表12治疗前后两组(TC-HDL-c)/HDL-c(AI)比值变化比较治疗组 阳性对照组下降幅度 P例数(%) 例数(%)有效(≥10%,<20%)1021.79 21.95 >0.05显效(≥20) 3065.222 53.6 <0.01有效率(%) 4086.931 75.55 <0.01表12显示两组治疗均对(TC-HDL-c)/HDL-c(AI)有降低作用;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
(二)对载脂蛋白(Apo)的影响(见表13)表1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载脂蛋白变化比较(x±S,mmol/L)组别 ApoA-I ApoB ApoB/ApoA-I治疗前 1.295±0.195 1.198±0.266 0.927±0.205治疗组治疗后 1.596±0.152 ※1.088±0.4210.682±0.148※治疗前 1.287±1.543 1.186±0.258 0.922±0.203阳性对照组治疗后 1.438±0.213 1.091±0.098 0.759±0.212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阳性照组比较,※P<0.05。
表13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poA-I均有明显升高(P<0.01=,ApoB均有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用药后的ApoA-I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ApoB/ApoA-I比值亦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
(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见表14)表1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x±S)指 标 治疗组(n=46) 阳性对照组(n=4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粘度低切(mpa·s) 12.62±1.258.96±2.16 ※12.38±1.7611.26±0.15全血粘度中切(mpa·s) 9.79±1.56 8.19±1.83 ※9.81±1.57 9.11±1.39全血粘度高切(mpa·s) 7.19±0.87 5.02±1.34 ※7.27±1.32 6.39±2.9血清比粘度(mpa·s) 1.94±0.86 1.73±0.08 ※1.89±0.39 1.79±0.152纤维蛋白原(g/L) 5.48±0.28 3.10±0.25 ※5.38±0.32 4.69±0.35红细胞压积(%) 45.77±2.4145.46±0.47 45.36±0.4345.21±1.78注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P<0.01;治疗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
本表显示,治疗前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个组的全血粘度、血清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除红细胞压积外)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胶囊”对血脂失调症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清粘度、纤维蛋白原有更为明显的降低作用。
(五)临床疗效总评(见表15)表15治疗后两组总疗效对比(%)组别总例数 显效 好转 无效有效率(%)p治疗组46 39 4 393.5>0.05阳性对照组41 30 7 490.2治疗组46例,显效3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3.5%;阳性对照组41例,显效3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0.2%。经Ridit检验,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从两组的显效率看,治疗组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
(六)安全性观察临床用药期间,46例服药后未见恶心、呕吐、心慌、腹泻、头痛、头晕等症状。其中30例于服药结束后两天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象,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说明本方无明显毒副作用。
根据以上药效学实验和临床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安全高效地调节血脂,平衡脂蛋白代谢,并具有副作用小的特点。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纯度高,药效损失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红芪1000g,明党参1200g,苍术1500g,野葛根1500g,玄参1500g。
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水蒸汽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合并药液得药液B,(3)红芪、玄参、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4)药液A、B、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4%(重量)硬脂酸镁,制成胶囊。
实施例2取红芪1500g,明党参800g,苍术1000g,野葛根1200g,玄参1800g。
制法同实施例1,加入一定量的可湿性淀粉,压制成片剂。
实施例3取红芪800g,明党参1400g,苍术1800g,野葛根1600g。
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
(2)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合并药液得药液B,(3)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4)药液A、B、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4%的(重量)硬脂酸镁,制成胶囊。
实施例4取红芪1400g,明党参1000g,苍术1200g。
按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3)药液A、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可湿性淀粉,压制成片剂。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或可药用辅料制成,红芪6-15g 明党参8-15g苍术10-2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野葛根10-20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玄参10-20g。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片剂、浓缩丸或其它可药用剂型。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血脂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3)药液A、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
6.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血脂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的调节血脂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合并药液得药液B,(3)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4)药液A、B、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
7.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血脂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苍术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水浸泡30min,提取挥发油4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液滤过得药液A,药渣保留;(2)野葛根加5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3h,合并药液得药液B,(3)红芪、玄参、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水,第二次8倍量水,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药液得药液C;(4)药液A、B、C合并,浓缩,在-0.08Mpa,60℃~70℃条件下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按1∶6的比例混合,温度40℃下,搅拌1小时,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血脂及治疗高血压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和/或可药用辅料制成,红芪6-15g,明党参8-15g,苍术10-20g。包括以下步骤苍术粉碎成粗粉,水蒸汽提挥发油。红芪、明党参及苍术提油后的药渣混合,加水煎煮两次提取。药液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备用;苍术挥发油与β-CD包合后,与干浸膏粉充分混合均匀,加入可药用辅料,制成可药用剂型。本发明的药物可以安全高效地调节血脂,平衡脂蛋白代谢,并具有副作用小的特点。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纯度高,药效损失少。
文档编号A61P3/00GK1593536SQ200410024300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9日
发明者刘桂荣, 邓华亮 申请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