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99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biloba L.)的叶。含黄酮类(约20余种),萜类、酚类,有益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支气管和抑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不仅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也具有良好的效果。法国以及德国等科学家已经证实,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脑缺血、脑损伤后遗症和抗衰老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银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银杏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的报道日渐增多。李薇等[复方银杏叶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纤维化的初步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0)593]报道,选用银杏叶、黄芪、黄芩、虎杖、川芎、丹参、当归、鳖甲等制成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迁延性和活动性肝炎的早期肝纤维化患者,结果显示肝纤维化进程得到缓解,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纤维化均有较好的疗效。陈登峰等[复方银杏通脉胶囊的研制,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3)146-147]报道,采用银杏叶、三七、丹参、黄芪和川芎等制成复方银杏通脉胶囊,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刘肖田等[复方银杏叶酊治疗烧伤38例观察,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6)391]报道了采用银杏叶、黄连、黄芹、黄柏、樟脑等制成酊剂,治疗烧伤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排痈和排毒生肌的功效,是中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物。丹参药材主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尚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他成分。二萜类成分中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I、IIA、IIR、V、VI,隐丹参酮,异丹参酮I、II、IIB,二氢丹参酮I等。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及丹参素与咖啡酸的衍生物或二聚物酯化而成的缩酚酸如丹酚酸A、B、C、D、E、G、紫草酸B、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等。丹参酮IIA是丹参二萜类活血化瘀的代表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抗凝、抗血栓形成、镇静止痛以及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现代医学常用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已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化学合成药成为药物的主流,然而,随着多种疑难重症杂症的出现,西医治疗呈现出不完美,人类生活和健康的现实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都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质疑,特别是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不断出现、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使现代医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人们也逐渐把希望寄托在传统医药的应用和发展上。提倡回归自然,重视植物药的使用、热衷于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的潮流正在形成,充分利用天然物质是人类最佳的选择。滴丸制剂是一种具有高效、速效新型中药制剂,其克服了以往中药制剂的缺点与不足,但目前的滴丸制剂普遍面临以下问题1、滴丸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目前,滴丸基质辅料多为化学合成品,天然程度较低,新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特别是天然程度高的替代基质辅料的寻找及其制备工艺的确定,又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目前常见可能的天然基质辅料替代品所需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辅料温度及其滴丸滴制条件都是影响滴丸制备成型的关键。辅料熔融温度过高则粘性低,可塑性差,辅料熔融温度过低可塑性虽强,但滴丸有易粘丸、变形等缺点,因此,寻找纯天然程度高,且适于替代现有滴丸基质的辅料是非常艰辛的一项工作。2、滴丸出口遇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也正努力适应这种趋势,目前作为保健食品的中药滴丸制剂,已成功的出口到许多国家,但目前也面临许多问题,因为不同的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认同有所不同,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对食品辅料及医药辅料的更为严格,而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化学合成辅料(如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的目录中,这对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非常不利,成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因此,寻找一种或更多的新的、能为国际市场接受的基质辅料尤为重要,也刻不容缓。3、口感及起效速度的缺点中药及其制剂的口感较差是其一大特点,人们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对药物所具有的不良味道的恐惧甚至远远胜于对疾病的恐惧,更有甚者,一些患者因为不能克服中药或其制剂的不良口味或气味而放弃中药的治疗,如将药物制成胶囊剂或糖衣片剂虽可改善口感,减少刺激,但崩解速度却延长,不利于药物迅速起效,对某些疾病,特别是需药物迅速起效的疾病不适用。4、滴丸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困难在滴丸制剂辅料的替换过程中,其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如基质辅料的熔融温度、滴制温度、辅料与药物的配比、滴管口径的比例、冷凝剂等均是影响滴丸的因素,因此,基质的替换且能适于工业化生产是一件耗时、耗费大量资金的工作。
为了改变滴丸剂基质辅料长期以化学合成辅料为主的局面,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本发明通过大量的试验及制剂工艺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价格适中、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纯中药滴丸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新型天然基质辅料制备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根据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气血关系理论及现代医学对各种中药研究所发现的新的药理作用,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以培本扶正为主,“通”不得伤正,“补”不得留滞,标本兼治。按照该方法生产的药品对冠心病的治疗既有近期疗效,又有远期疗效,并最终达到治愈目的,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产生。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辅料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所得到的,具有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溶散速度更快,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更低,且能降低药物刺激性气味,口腔含服时具有改善口腔酸碱度,改善口腔气味的特点,本发明所用基质辅料为食品轿味剂,服用口感好、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是未来基质辅料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及其辅料的选择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该药物组成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述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述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优选的本发明药物组成包括银杏叶提取物1-60份和/或丹参提取物0-60份、适量辅料,所述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所述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最佳的本发明药物组成包括银杏叶提取物10份和/或丹参提取物10份、适量辅料,所述的填充剂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或者为乳糖醇和淀粉,或者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
上述辅料中还可以还有赤藓糖醇、果糖、D-核糖酸-γ-内酯、阿拉伯醇、海藻糖、D-核糖、低熔点琼脂糖、虫胶、棉子糖、葡萄糖、苹果酸、枸橼酸、异麦芽醇、右旋糖酐、甲壳素、田箐胶、卡拉胶、印度胶、红藻胶、西黄蓍胶、角叉菜胶、罗望子胶、果胶、黄原胶、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等。
上述辅料中还可以含有化学合成辅料和动物来源辅料,其中填充剂包括苯基乙二醇、十六醇、十八醇、硬脂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棕榈酸甘油酯、尿素、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其中增塑性基质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卡波姆、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泊洛沙姆、明胶。
在辅料配比对成型性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木糖醇与淀粉、乳糖醇与淀粉、木糖醇与阿拉伯胶的组合中,低熔点基质辅料与增塑性基质辅料的重量之比为1∶0~1∶1.5,优选为1∶0.1~1∶0.9,最佳为1∶0.1~1∶0.5。具体到各组合而言,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优选为1∶0.2~1∶0.3,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优选为1∶0.2~1∶0.3,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优选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用量比可以是制剂学上允许的范围,这里所述的药物可以是原药材也可以是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物,为了适应工业化大生产,本发明中基质辅料与药物的配比范围指的是辅料与药物提取物的重量配比,辅料与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比为1∶0.1~1∶1;优选的基辅料与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比为1∶0.1~1∶0.6;最佳的辅料与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制备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水提法、水提醇沉法、萃取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例如,可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也可以将这些药物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制成口服液;但是为了使该药物各原料药更好的发挥药效,优选对原料采用如下工艺提取,但是这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银杏叶,粉碎或不粉碎,采用水提法,或有机溶剂提取法,或树脂吸附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得银杏叶提取物;(b)、取丹参,以50-60%乙醇加热回流两次,第一次2-3小时,第二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得丹参提取物;(c)、将上述银杏叶、丹参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辅料中,充分混合,加热熔融,搅拌均匀,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步骤(c)中,混合物在50~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最佳的上述制备方法步骤(c)中,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以上组成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的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料重量配比比例不变。
以上各组成中的单味中药,尤其是佐药、使药或佐药与使药,可以单独或同时被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功效的中药替换,替换后中药制剂及其药物作用不变。
本发明的药物在使用时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确定用法用量,可每日1-3次,每日各生药用量以国家药典用药量为准,不超过药典规定量。
本发明所制备的滴丸,除了具有常规滴丸剂优点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给药方便、高效、速效外,其最大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所选用辅料纯天然程度高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基质辅料来源于天然植物或以天然植物来源的基质辅料为主,所选用的基质辅料为木糖醇与淀粉或乳糖醇与淀粉或木糖醇与阿拉伯胶,此基质辅料具有纯天然程度高,毒副作用低,口感好,溶散时限短,起效快,是一种新型基质辅料,可以用来替代目前的化学合成基质辅料,以此种辅料制成的滴丸,可以解决目前滴丸基质所面临的纯天然程度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要求回归自然、服用低毒、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药物的问题。
2、解决中药出口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药物也可解决中药制剂,特别是滴丸制剂在出口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因为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对中药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的不同认定,克服作为保健食品出口的滴丸制剂所选用的辅料聚乙二醇并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的缺陷,提高中药滴丸制剂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解决滴丸口味较差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起效速度(溶散时限)以此种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药物滴丸,可改善中药制剂、特别是目前滴丸制剂口味不佳的缺点,改善口感,更易为患者接受,而且采用本发明药物所选用的辅料制成的滴丸具有更短的溶散时限,使药物起效更快。
4、更高的安全性及解决滴丸存贮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本发明所选用的基质不仅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添加剂、营养剂,而且也可作药用,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基质辅料用,因此,就基质而言绝对安全、无毒副作用,大量试验证明,此辅料制成的滴丸可降低有效成分在贮存过程中的析出、滴丸粘丸、易吸潮变软等缺点,可适宜工业化大生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复方丹参滴丸的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试验说明本发明的优点。
试验例1溶散时限对比实验例体外试验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本发明药物,通过测定溶散时限等指标,考察其良好的释放效果。
1.试验用药本发明药物滴丸。
2.方法和结果溶散时限按《中国药典》该项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
表1三批以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本发明滴丸的溶散时限、重量差异比较

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的溶散时限、丸重差异均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试验结果说明,本发明药物的溶散速度更快,更利于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发挥作用;本发明药物的丸重差异控制在药典规定范围以内,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用于制备滴丸,且可以在工业化中应用。
试验例2本发明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比较观察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本发明滴丸3批,分别装于瓷瓶内,并用瓶塞密封好。将其放入底部有饱和Nacl(湿度75%)溶液的干燥器中,再将干燥器放入恒温40℃干燥箱中,定时取样,观察滴丸软硬度、滴丸粘丸等情况,结果见表2。
表2三批以新型基质辅料制成的滴丸性状观察比较


试验数据显示,本发明药物滴丸软硬度变化与滴丸粘丸变化不大。试验结果说明此天然基质辅料可替代目前化学合成辅料用于滴丸的制备,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一步说明,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取银杏叶,粉碎或不粉碎,采用水提法,或有机溶剂提取法,或树脂吸附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得银杏叶提取物;取丹参,以50-60%乙醇加热回流两次,第一次2-3小时,第二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得丹参提取物。
实施例二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取银杏叶粉碎,加5倍量6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温度为60℃,合并提取液,滤过,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银杏叶提取物280g;取丹参,以55%乙醇加热回流两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得丹参提取物。
实施例三取21.25g木糖醇与4.25g淀粉混合,加入按照实施例1方法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7.5g,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四取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3g、丹参提取物3g备用;向乳糖醇19.6g、淀粉5.9g混和合物中加入上述银杏叶提取物、人参提取物、川芎挥发油,充分混合,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2毫米,外径为4.0毫米,调整滴距为8cm,以30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实施例五取木糖醇18.2g和阿拉伯胶7.3g的混合物,加入取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丹参提取物7.5g,混合物在60~85℃加热熔融,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60~85℃保温滴制,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7毫米,外径为3.0毫米。调整滴距为10cm,以30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液状石蜡冷凝液中(冷凝液上部25cm的温度为20±2℃,下部35cm的温度为2±1℃),收集滴丸,沥净,搽去滴丸表面的石蜡,放置自然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六取山梨醇25.5、红藻胶5.5g,加热熔化,加入取按照实施例方法1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4g、丹参提取物2.5g,将上述银杏叶、丹参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上述辅料,充分混合,加热熔融,搅拌均匀,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七取乳糖醇10.3g、羧甲基淀粉3.1g、虫胶1.5g,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0.8g、丹参提取物2.1g,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混合物在50~115℃加热熔融,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待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八取异麦芽醇5.0g、木糖醇40g、甲基纤维素2.5g,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5.5g、丹参提取物5g,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混合物在50~115℃加热熔融,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粒,待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九取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6g,加入15ml无水乙醇,微热溶解后,加入20.2g乳糖醇、5.5g赤藓糖醇熔融液中,搅拌混合均匀,挥干乙醇,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90℃保温30分钟,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7毫米,外径为3.3毫米。调整滴距为5cm,以30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液状石蜡冷凝液中(冷凝液上部20cm的温度为20±2℃,下部30cm的温度为0±1℃),收集滴丸,沥净,搽去滴丸表面的石蜡,放置自然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十取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丹参提取物12.5g、川芎挥发油1g,加入15ml无水乙醇,微热溶解后,加入35.0g棉子糖、阿拉伯胶1.5g熔融液中,搅拌混合均匀,挥干乙醇,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72℃保温40分钟,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7毫米,外径为3.3毫米。调整滴距为7cm,以30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液状石蜡冷凝液中(冷凝液上部20cm的温度为20±2℃,下部30cm的温度为0±1℃),收集滴丸,沥净,搽去滴丸表面的石蜡,放置自然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十一取棕榈酸甘油酯7.5g,木糖醇20.5g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1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0.8g,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5分钟,混合物在60~65℃加热熔融,保温,在60~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0毫米,滴入8℃的液体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待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十二取木糖醇20.4g、淀粉6.1g混合,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7g,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分钟,混合物在115℃加热熔融,保温,在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5~2.25毫米,滴入0℃的液体植物油中,制成1000粒,待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十三取木糖醇17.5g、淀粉3.5g的混合物,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1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6g、丹参提取物2g,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混合物在80℃加热熔融,保温,在5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5~2.5毫米,滴入10℃的液体甲基硅油中,制成1000粒,待干燥后分装,即得。
实施例十四取木糖醇28g、淀粉7g混合,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8g,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十五取木糖醇38.6g与淀粉3.9g的混合物,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丹参提取物6g,在6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分钟,保温,在6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3~2.5毫米,滴入5℃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十六取木糖醇9.4g与淀粉5.6g的混合物,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2g、丹参提取物2g,在8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分钟,保温,在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十七取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1g、丹参提取物3g,加入15ml无水乙醇,微热溶解后,加入木糖醇17g与淀粉8.5g的混合物,在60℃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1000粒滴丸,即得。。
实施例十八取12.25g乳糖醇与12.25g淀粉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熔化,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2.5g、人参提取物1.5g,充分搅拌使其完全熔融,分散均匀,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99℃保温30分钟,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7毫米,外径为3.3毫米。调整滴距为5cm,以30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液状石蜡冷凝液中(冷凝液上部20cm的温度为20±2℃,下部30cm的温度为0±1℃),收集滴丸,沥净,搽去滴丸表面的石蜡,放置自然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十九取28.5g乳糖醇与6g田箐胶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熔化,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2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6.5g、丹参提取物1.5g,充分搅拌使其完全熔融,分散均匀,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80℃保温20分钟,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5毫米,外径为3.0毫米。调整滴距为10cm,以35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液状石蜡冷凝液中(冷凝液上部35cm的温度为40±2℃,下部35cm的温度为1±1℃),收集滴丸,沥净,搽去滴丸表面的石蜡,放置自然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
实施例二十取乳糖醇20.3g、印度胶3.5g、西黄蓍胶2.4g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熔化,加热熔化,加入按照实施例方法1获得的银杏叶提取物8.5g、丹参提取物2.5g,充分搅拌使其完全熔融,分散均匀,置滴丸机的贮液筒内,85℃保温20分钟,贮液筒滴头口径内径为1.0毫米,外径为2.6毫米。调整滴距为2cm,以30滴/分钟的滴速匀速滴入液状石蜡冷凝液中(冷凝液上部30cm的温度为25±2℃,下部35cm的温度为-8±1℃),收集滴丸,沥净,搽去滴丸表面的石蜡,放置自然干燥,制成1000粒,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成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适量辅料,其中辅料包括填充剂和增塑性基质,所述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来源的天然辅料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麦芽糖,以及它们含结晶水化合物;所述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海藻酸、糊精、环糊精、琼脂、乳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成包括银杏叶提取物1-60份和/或丹参提取物0-60份、适量辅料,所述的填充剂辅料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木糖醇、乳糖醇;所述的增塑性基质选自下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植物来源天然辅料淀粉、阿拉伯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成包括银杏叶提取物10份和/或丹参提取物10份、适量辅料,所述的填充剂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或者为乳糖醇和淀粉,或者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料为木糖醇和淀粉,木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乳糖醇和淀粉,乳糖醇与淀粉的重量之比为1∶0.2~1∶0.3,或者为木糖醇和阿拉伯胶,木糖醇和阿拉伯胶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比为1∶0.1~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比为1∶0.1~1∶0.6。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辅料与杏叶提取物和/或丹参提取物的重量之比为1∶0.2~1∶0.4。
8.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取银杏叶,粉碎或不粉碎,采用水提法,或有机溶剂提取法,或树脂吸附法,或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得银杏叶提取物;(b)、取丹参,以50-60%乙醇加热回流两次,第一次2-3小时,第二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稠膏,得丹参提取物;(c)、将上述银杏叶、丹参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辅料中,充分混合,加热熔融,搅拌均匀,保温,在45~9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0~4.0毫米,滴入-20~25℃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或植物油中,制成滴丸,即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混合物在50~115℃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0~85℃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1~3.5毫米,滴入0~18℃的液体石蜡、甲基硅油中,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混合物在64℃加热熔融,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10~30分钟,保温,在64℃温度下滴制、滴管口径为1.2~2.5毫米,滴入0℃的甲基硅油中,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待干燥后分装,制成滴丸,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本发明克服了目前滴丸所用辅料纯天然程度不高、以及目前常用的化学合成辅料不在某些国家的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滴丸口感较差的缺点,是一种天然程度更高,安全性更强、毒副作用更低的药物制剂。
文档编号A61P9/00GK1872099SQ20051001363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日
发明者李永强, 郑永锋 申请人: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