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4533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方丹参方不仅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且有增强缺血预适应效果,作用机制是扩张冠状动脉和激活内源性保护物质的释放;丹参的作用靶点侧重于血管,三七的作用靶点侧重于心肌;丹参与三七配伍后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丹参所含的丹酚酸B与丹参酮均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但各有侧重;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以丹参酸B含量为最高;复方丹参方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稳定性与配伍配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复方丹参滴丸的制备,其处方中含有脂溶性的冰片和水溶液性的丹参酸B等成分,它的制法就是将脂溶性的冰片与非脂溶性的丹参素等成份混合制成滴丸;虽然滴丸较片剂崩解快,便于吸收,但其不足是含药量太低,辅料用量大,会增加服药量;而复方丹参片,它是用丹参的脂溶性成份丹参酮、三七原粉、冰片原粉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片剂,最大的缺点是崩解慢,生物利用度较低,服用量大。同时,由于两种制剂中都直接加入冰片,冰片具有升华性,放置一定时间后冰片因升华而溢散,从而影响其药物的疗效。复方丹参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制法是将处方中的丹参用乙醇提取脂溶性丹参酮等有效成分,加入三七原粉和冰片细粉,制成片剂;复方丹参滴丸是通过提取丹参、三七的水溶性丹参酸B、三七总皂苷等有效成分,加入适量冰片而制成的中药滴丸。两者的根本差别是在丹参、三七选用的功效成分上,水溶性成分丹参酸B、原儿茶醛等的扩张心脑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较脂溶性成份丹参酮类更强,它是抗心脑缺血的主要成分。三七在使用上选用原粉,还是总皂苷,又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众所周知,三七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既能散瘀,又能止血,现代科学实验早已证明古人这一论断。其活血化瘀的成分是皂苷,止血的成分是三七素。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根本不同在于两个制剂选用相同的药物组成,采用不同的活性成分,最后产生的药理作用不同,从而导致临床运用的差异。按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阴阳说,每味中药中都含有作用相反或功能不同的成分是必然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活性成分进入体内循环的分量和速度,从而得以使活性成分进入作用部位。尽管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着药物吸收,然而剂型的性质也是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口服固体制剂,通过消化道服用后,在胃内迅速崩解,使其药物活性成分能够在胃内溶解于胃液,通过胃粘膜吸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以使活性成分进入作用部位而产生药理作用。因此,同一药物的固体口服制剂,产生药理作用的速度,取决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取决于药物在机体内的崩解速度,药物固体口服制剂的崩解时限直接影响药物的临床效果。
为了解决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由于选用相同药物,而选择提取不同的有效成份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还原两味药材所具有的本来功能药效;阻止冰片因升华的溢散,而确保疗效;减少辅料用量、提高崩解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当前技术人员正在力图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剂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它用丹参430~1075g、三七141g、冰片8g制备而成,它由药核和包裹层构成,药核包裹在包裹层中间,其中药核是由用冰片和基质制成的、其直径为1?毫米,包裹层由其它药材丹参、三七的提取物制备的细粉和和辅料组成,壳厚为1?毫米,本产品横截面中心为白色或类白色,包裹层为棕褐色、呈圆体状、直径为2?7毫米。本发明还可以在包裹层外再包裹一包衣层。本产品中使用的基质是水溶性基质和非水溶性基质,包括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甘油明胶、硬脂酸钠、尿素、泊洛沙姆等水溶性基质和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非水溶性基质,包裹层的药材提取物的细粉为150~350目,可在包裹层中添加常规药用辅料,辅料选用药用辅料,比例占药物细粉与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重量的5~90%;辅料是淀粉、糊精、糖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预胶化淀粉、硫酸钙、碳酸钙、磷酸氢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质素。本发明所述的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丹参、三七分别粉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得浸膏粉,备用;取冰片,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将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撒入已经得到的浸膏粉和药用辅料,使药丸增大,直至浸膏粉使用完毕即得。具体的说将丹参、三七分别粉碎成细粉,用水浸泡12h后,煎煮两次,离心分离煎煮液与药渣,药渣备用;合并煎煮液,常压浓缩至绸膏状,相对密度为1.20~1.25(60℃),得水提稠膏,备用;药渣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回流2次,每次1h,过滤,得乙醇回流液,回收乙醇,得醇提稠膏,备用;水提稠膏、醇提稠膏,分别于7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分别称重,得浸膏粉;水提浸膏、醇提浸膏或者是水提浸膏和醇提浸膏的混合物中,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比例是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6%,得混合粉,备用;取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比例为1∶1)24g,置于容器中,加热至90~100℃,待全部熔融,温度降到65℃左右时,将研细的冰片细粉加入,温度控制在40~50℃,到入滴丸机中滴制,滴入液体石腊中,制成1000丸,备用;取滴丸,擦去表面的液体石腊,放入包衣锅内,转动包衣锅,加热,使包衣锅及滴丸温度控制在60℃,把上述均匀混合粉撒入,喷洒乙醇,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用尽,撒入少量滑石粉修圆,调整圆整度,喷撒5%的胃溶性丙烯酸树脂溶液,使表面圆整、抛光,即可。
实际上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将具有升华性的冰片首先做成滴丸,再以此为母核将其它丹参、三七药材提取物的细粉与辅料的混合粉包裹在外,制成本发明所说的滴心丸制剂。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提到的常规方法、现有技术等是指公开的技术、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查阅、实施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滴心丸取了滴丸与片剂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使剂型最优化。以滴丸做心,相对减少了片剂的体积,缩短了崩解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将其它丹参、三七提取物和辅料做辅料直接包裹在滴丸之外,克服了滴丸辅料用量大的缺点,相对减少了服药量,达到了保证质量、提高疗效、减少用量的目的,同时,由于增加外层的包裹层,能有效的防止冰片因升华而溢散减少在制剂中的含量,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的有效性增强,使药物更易服用,让患者接受;改变了滴丸和片剂因药材提取方法不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完全发挥了丹参、三七两味药材的全部药理作用。本发明的出现为现有药物制剂增添了一种新的剂型,这种剂型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复方丹参滴心丸取滴丸与片剂两者之长,将冰片用适宜的的基质做成滴丸,把冰片溶解在基质中,基质用量少,解决了辅料用量大,增加服用量的问题;将丹参、三七提取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或者是丹参提取的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和三七细粉包裹在外,增加外层的包裹层,防止了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中冰片因升华而溢散等弊端,使药物的稳定性增加,崩解时限得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增强;最根本的一点,复方丹参滴心丸改变了复方丹参滴丸仅使用丹参、三七的水溶性成份,复方丹参片仅使用丹参的脂溶性成份,产生不同的药用效果,采用提取水溶性成份和脂溶性成份共同制成制剂,很好的保留了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和三七散瘀止血的功效,复方丹参滴心丸除具有复方丹参滴丸的所有功能主治外,同时具有复方丹参片的所有功能主治。复方丹参滴心丸崩解十分迅速,与复方丹参滴丸相同,大大缩短了复方丹参片的崩解时限,经测定复方丹参滴心丸3~8分钟即可崩解,而复方丹参片则需30分钟崩解。与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比较,由于富含有效的水溶性及脂溶性成份,相对具有剂量小、服用方便、溶出速度快、起效迅速、可直接经粘膜吸收入血、生物利用度高、疗效高及无胃肠刺激、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复方丹参滴心丸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梗塞;抗血小板粘附、活化、聚集;降低血粘度;降血脂;改善微循环;有效的氧自由基清消除作用;良好的钙通道阻滞剂;具有膜稳定作用。根据研究证实复方丹参滴心丸可用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消除动脉硬化软斑、稳定硬斑;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并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定作用;对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多种类型的高粘血症有治疗作用。
下面是三种剂型的对比情况,从对比结果看本发明提供的产品更加合理、优点明显。

本发明中在制备药核时使用的滴丸基质包括水溶性基质和非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甘油明胶、硬脂酸钠、尿素、泊洛沙姆等水溶性基质;非水溶性基质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等。本发明用水溶性与非水溶性基质混合作为滴丸的基质,可以增加药物熔化时的溶解量,两种溶解性各异的基质,具有相差较大的极性和介电常数,可相互调节成与药物相近的极性和介电常数,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量,起到复合溶剂提高溶解度的作用,混合基质还可用以调节溶出速度或溶液散时限。冷凝液必须安全无害,常用的有液状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不同浓度的乙醇和水等。
复方丹参滴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比较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滴心丸两种药物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方法,观察各给药组在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II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百分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对抗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能够降低CPK的含量,对LDH未见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滴丸均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两药及不同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作用可能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心丸的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是目前公认治疗冠心病的主要中成药,主要有抗氧化、钙拮抗、扩张冠状动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降血脂等作用。是在复方丹参片基础上的改良剂型,均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憋气等症状。
本实验观察了复方丹参滴心丸(以下简称“滴心丸”)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药效,并与复方丹参滴丸(以下简称“滴丸”)进行比较。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主要仪器多道生理记录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2实验试剂及药物复方丹参滴心丸,贵州康纳圣方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复方丹参滴丸、消心痛(5mg/片)、Pit,每支10u/ml,市售。
1.3动物、动物分组及给药大鼠共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7.3±14.5)g,随机分为模型组、吐温组(吐温剂量与溶解复方丹参滴丸所用吐温剂量等同)、正常对照组、消心痛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复方丹参滴心丸组(剂量为生药量)6组。上述受试药物使用前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1mL/kg,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复方丹参滴心丸组的剂量均为临床用药量的20倍(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注射Pit)。
1.4具体方法于实验前1天进行动物对Pit敏感性筛选实验,舌下静脉注射Pit0.35u/kg(浓度为1u/2ml),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选取对Pit敏感大鼠用于实验(T波明显抬高,ST段抬高超过0.1mV),不敏感及心电图不正常大鼠淘汰。将筛选获得的敏感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于实验前1h分别灌胃给药(10只正常对照组只给生理盐水不注射Pit),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将动物仰位固定在鼠台上,并与多道生理记录仪相接,描记II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正常者舌下静脉注射Pit0.35U/kg,并于5s内注完,连续记录心电图;并3h心脏取血。
2结果2.1各给药组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II导心电图T波峰值变化百分率%的影响见表1。
表1各给药组对心电图T波峰值变化百分率%的影响组别 n(只) 即刻 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T波变化百分率15s 30s 1min2min模型组 10 30.11±13.91 35.38±26.1045.57±21.01 42.08±23.52 40.85±21.75吐温组 10 29.13±18.75 41.15±25.76**53.31±23.58 52.03±22.71 40.84±27.63消心痛组 10 7.34±6.43**6.49±5.82**11.05±7.10**9.01±5.28**5.02±4.82**滴丸组 10 12.09±11.61**# 16.91±13.54*# 12.94±6.13**## 12.58±7.14**## 11.96±7.73**##滴丸丸组 10 8.54±6.35**12.83±8.12*12.59±6.32**13.05±5.07**9.24±6.16**组别n(只) 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T波变化百分率3min 4min5min 6min 7min模型组 1039.01±14.86 32.05±15.81 38.82±9.03 43.15±20.03 39.99±20.45吐温组 1042.04±23.39 30.32±15.69 31.51±12.37 30.15±9.97 29.03±10.90消心痛组 105.86±3.80**4.61±3.43**4.38±3.25**4.39±3.24**4.52±3.93**滴丸组 1011.90±9.01**## 12.94±7.79**## 14.57±6.32**## 11.11±7.47**## 15.52±9.23**#滴丸丸 107.78±6.36**## 11.82±8.77**## 10.83±6.23**11.55±8.57**16.12±11.26**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吐温组比较#P<0.05,##P<0.01。
大鼠注射Pit后,观察II导联心电图T波峰值的变化百分率,模型组和吐温组大鼠注射Pit后即刻T波明显抬高,30s时达到高峰,即出现第1期心电图的变化,于注射Pit第1min后出现T波低平、双相、倒置,心率减慢,P-R及Q-T间期延长等第2期心电图变化,模型组与吐温组无比较意义,说明吐温没有活性;各用药组均能够对抗Pit引起的大鼠第1期和第2期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5,P<0.01;复方丹参滴丸组与吐温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各给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2.2各组对大鼠血清LDH、CPK的影响见表2。
表2各组LDH、CPK的比较组别动物数 CPK(U/L)LDH(U/L)模型组 10 1048.7±318.6** 1058.0±219.0吐温组 10 1129.0±673.91051.0±230.6正常对照组 10 591.6±223.4 859.0±165.8消心痛组 10 832.5±349.4 759.5±408.7复方丹参滴丸组 10 835.2±249.8 823.7±279.0#复方丹参滴丸丸组 10 903.0±310.4 671.0±361.0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吐温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模型组和吐温组注射Pit后3hLDH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其他各给药组均有使LDH降低趋势,但与模型组和吐温组比较无显著意义;模型组注射Pit后3hCPK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各给药组对血清CPK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复方丹参滴丸组及复方丹参滴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2.3各组对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见表3。
表3各组SOD、MDA的比较组别动物数 SOD(RU/L)MDA(μmol/mL)模型组10 159.56±13.96## 14.05±1.72##吐温组10 168.22±12.90## 14.35±2.86##正常对照组10 212.53±7.5211.33±1.63消心痛组 10 193.06±19.03** 12.07±1.83**复方丹参滴丸组10 179.23±11.44** 12.07±1.67*复方丹参滴心丸组 10 182.65±15.18** 11.21±2.09**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吐温组比较P<0.01。
模型组和吐温组注射Pit后3h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消心痛、复方丹参滴丸组、复方丹参滴心丸组均能够提高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复丹参滴丸组与吐温组比较意义显著,P<0.01,说明吐温没有活性;各给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及吐温组注射Pit后3h血清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用药后MDA含量均有所下降,消心痛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复方丹参滴心丸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复方丹参滴丸组与吐温组比较意义显著,P<0.01;各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3讨论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是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缺氧,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因此活血化瘀止痛是治疗该病的根本。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心丸的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是复方丹参片的改良剂型,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常用药物,主要有抗氧化、钙拮抗、扩张冠状动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降血脂等作用,冰片又具有开窍醒神、止痛、抗炎等作用,在方中有佐使之功,单味冰片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使急性心肌梗死的麻醉狗冠状窦血流量回升,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降低,增加机体耐缺氧能力,其作用原理可能与冰片能迅速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有关,表明冰片能缓解心绞痛。
Pit是从动物脑垂体中提取的,内含有加压素和催产素,能直接使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收缩,包括冠状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同时收缩全身小血管,导致心脏负荷加量;因为抗利尿素的作用,从而加重心气虚的症状。
本实验应用Pit舌下静脉注射,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模型,观察心电图、心肌酶、过氧化物的变化,该模型广泛用于筛选心肌缺血药物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心肌缺血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及脂质过氧化物反应增强是心肌缺血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SOD是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重要酶类,对机体的氧化与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OD能清除超氧阴离子,保护细胞免受损伤,其活力的高低常间接地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心肌受损时,可导致SOD活性的降低。测试丙二醛的含量常常可以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细胞损伤的轻重,本实验消心痛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复方丹参滴心丸组均能够明显增强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从而对心肌发挥保护作用。CPK以及LDH在心肌损伤时因缺血后膜损伤而释放入血内,故可作为观察心肌缺血的指标。本实验对心肌酶的溢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复方丹参滴丸组以及复方丹参滴心丸组均能够对抗由Pit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这种作用可能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11.处方丹参1075g、三七141g、冰片8g2.制法①丹参、三七分别粉碎成细粉,加水浸泡12小时,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离心分离煎煮液与药渣,药渣备用;合并煎煮液,常压浓缩至绸膏状,相对密度为1.20~1.25(60℃),得水提稠膏,备用;药渣分别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回流2次,每次1h,过滤,得乙醇回流液,回收乙醇,得醇提稠膏,备用;②取上述水提浸膏及醇提浸膏,分别置减压干燥柜中,7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分别称重,加入约10%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
③取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比例为1∶1)24g,置于容器中,加热至90~100℃,待全部熔融,温度降到65℃左右时,将研细的冰片细粉加入,温度控制在55~65℃,到入滴丸机中滴制,滴入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丸,直径3mm,即得。
④取上述滴丸,擦去表面的液体石蜡,放入包衣锅内,转动包衣锅,加热,使包衣锅及滴丸温度控制在60℃,把上述均匀混合粉撒入,喷洒乙醇,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用尽,撒入少量滑石粉修圆,调整圆整度,包裹层厚7mm,喷撒5%的胃溶性丙烯酸树脂溶液,使表面圆整、抛光,直径10mm,即可。
本发明的实施例21.处方丹参750g、三七141g、冰片8g2.制法①丹参、三七分别粉碎成细粉,加水浸泡12小时,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离心分离煎煮液与药渣,药渣备用;合并煎煮液,常压浓缩至绸膏状,相对密度为1.20~1.25(60℃),得水提稠膏,分别置减压干燥柜中,7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分别称重,加入约5%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
②取十八醇16g,置于容器中,加热至90~100℃,待全部熔融,温度降到65℃左右时,将研细的冰片细粉加入使熔化,温度控制在60~70℃,到入滴丸机中滴制,滴入蒸馏水中,制成1000丸,直径2mm,即得。
③取上述滴丸,放入包衣锅内,转动包衣锅,加热,使包衣锅及滴丸温度控制在50℃,把上述均匀混合粉撒入,喷洒乙醇,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用尽,撒入少量滑石粉修圆,调整圆整度,抛光,即可,包裹层厚4mm,滴心丸直径6mm。
本发明的实施例31.处方丹参430g、三七141g、冰片8g2.制法①丹参、三七分别粉碎成细粉,分别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回流2次,每次1h,过滤,得乙醇回流液,回收乙醇,得醇提稠膏,备用;②取上述醇提浸膏,分别置减压干燥柜中,7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分别称重,加入约8%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
③取硬脂酸和聚乙二醇6000(比例为1.5∶0.5)10g,置于容器中,加热至100~110℃,待全部熔融,温度降到65℃左右时,将研细的冰片细粉加入,温度控制在55~65℃,到入滴丸机中滴制,滴入75%乙醇中,制成1000丸,直径1mm,即得。
④取上述滴丸,放入包衣锅内,转动包衣锅,加热,使包衣锅及滴丸温度控制在60℃,把上述均匀混合粉撒入,喷洒乙醇,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用尽,撒入少量滑石粉修圆,调整圆整度,包裹层厚1mm,喷撒欧巴代溶液,使表面圆整、抛光,直径2mm,即可。
本发明的实施例41.处方丹参430g、三七141g、冰片8g2.制法①三七粉碎成超微细粉,过300目筛,备用;②丹参粉碎成细粉,加水浸泡12小时,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离心分离煎煮液与药渣,药渣备用;合并煎煮液,常压浓缩至绸膏状,相对密度为1.20~1.25(60℃),得水提稠膏,备用;药渣分别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回流2次,每次1h,过滤,得乙醇回流液,回收乙醇,得醇提稠膏,备用;③取上述浸膏,分别置减压干燥柜中,7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分别称重,加入上述三七细粉及7%的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备用。
④取聚乙二醇6000时性12g,置于容器中,加热至100~110℃,待全部熔融,温度降到65℃左右时,将研细的冰片细粉加入,温度控制在55~65℃,到入滴丸机中滴制,滴入液体石蜡中,制成1000丸,直径1.5mm,即得。
⑤取上述滴丸,擦去表面的液体石蜡,放入包衣锅内,转动包衣锅,加热,使包衣锅及滴丸温度控制在60℃,把上述均匀混合粉撒入,喷洒乙醇,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用尽,撒入少量滑石粉修圆,调整圆整度,包裹层厚6.5mm,喷撒欧巴代溶液,使表面圆整、抛光,直径8mm,即可。
权利要求
1.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用丹参430~1075g、三七141g、冰片8g制备而成,它由药核和包裹层构成,药核包裹在包裹层中间,其中药核是由用冰片和基质制成的、其直径为1?毫米,包裹层由其它药材丹参、三七的提取物制备的细粉和辅料组成,壳厚为1?毫米,本产品横截面中心为白色或类白色,包裹层为棕褐色、呈圆体状、直径为2?7毫米。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其特征在于在包裹层外再包裹一包衣层。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其特征在于本产品中使用的基质是水溶性基质或非水溶性基质,包括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甘油明胶、硬脂酸钠、尿素、泊洛沙姆等水溶性基质和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虫蜡、氢化植物油、十八醇、十六醇非水溶性基质,包裹层的药材提取物的细粉为150~350目,可在包裹层中添加常规药用辅料,辅料选用药用辅料,比例占药物细粉与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重量的5~90%;辅料是淀粉、糊精、糖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预胶化淀粉、硫酸钙、碳酸钙、磷酸氢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质素。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丹参、三七分别粉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得浸膏粉,备用;取冰片,用常规的滴丸制作方法制备成滴丸,将滴丸置入包衣锅内,喷洒润湿剂,撒入已经得到的浸膏粉和药用辅料,使药丸增大,直至浸膏粉使用完毕即得。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丹参、三七分别粉碎成细粉,用水浸泡12h后,煎煮两次,离心分离煎煮液与药渣,药渣备用;合并煎煮液,常压浓缩至绸膏状,相对密度在60℃时为1.20~1.25,得水提稠膏,备用;药渣用乙醇浸泡12小时后,回流2次,每次1h,过滤,得乙醇回流液,回收乙醇,得醇提稠膏,备用;水提稠膏、醇提稠膏,分别于70℃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120目细粉,分别称重,得浸膏粉;水提浸膏、醇提浸膏或者是水提浸膏和醇提浸膏的混合物中,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比例是提取物与辅料混合得到的混合粉总重量的6%,得混合粉,备用;取比例为1∶1的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 24g,置于容器中,加热至90~100℃,待全部熔融,温度降到65℃左右时,将研细的冰片细粉加入,温度控制在40~50℃,制成滴丸,滴入冷凝液中,备用;取滴丸,擦去表面的冷凝液,放入包衣锅内,转动包衣锅,加热,使包衣锅及滴丸温度控制在60℃,把上述均匀混合粉撒入,喷洒乙醇,使药丸增大,待混合粉用尽,撒入少量滑石粉修圆,调整圆整度,喷撒5%的胃溶性丙烯酸树脂溶液,使表面圆整、抛光,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复方丹参滴心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用丹参、三七和冰片制备,它由药核和包裹层构成,药核是由用冰片制成的、包裹层由其它药材制备的细粉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滴心丸取了滴丸与片剂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各自的不足,可用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消除动脉硬化软斑、稳定硬斑;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并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一定作用,对单纯性老年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对多种类型的高粘血症有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P9/10GK1660334SQ20041015557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康国忠, 陈萍 申请人:康国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