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3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美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该离子发生装置通过对第一电极 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来产生放电,从而发生离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子发生装置具有用于放出离子的针电极(第一电极)、以及与地线连接 的接地电极(第二电极)。响应于对针电极施加负的高电压,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晕放 电,通过该放电,发生负离子(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3-086330号公报)。
作为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美容装置,可以举出例如上述公报中的干发器。该干发 器具备用于将生成的负离子导向对象物的导风筒。并且,干发器将由离子发生装置发生的 负离子经由导风筒吐出到对象物。
在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另一美容装置中,用于将离子发生装置露出和遮蔽的盖以 可倾动的方式安装在离子发生装置上。
但是,上述的美容装置所具备的导风筒和盖被配置于离子发生装置吐出负离子的 方向上。因此,在该美容装置中,当朝向对象物吐出由离子发生装置发生的负离子时,部分 负离子附着在导风筒、盖上。由于该负离子的附着,存在到达对象物的负离子量减少的问 题。
并且,美容装置所具备的导风筒、盖因附着离子而带电。由此,带电的导风筒、盖与 来自离子发生装置的负离子发生静电排斥,负离子不飞向对象物。其结果,存在到达对象物 的负离子量减少的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的美容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向对象物供给离子的美容装置。 该美容装置包括离子吐出口,其向离子吐出方向吐出离子;插口,其形成于所述离子吐出 口的所述离子吐出方向的相反侧,与所述离子吐出口连通;以及离子发生装置,其配置于所 述插口。所述离子发生装置通过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高电压来产生放电,从而 发生离子。美容装置具备外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离子吐出口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离子吐 出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防止单元,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在靠近 所述外侧部件的一侧,防止所述放电。
根据该结构,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且在靠近所述外侧部件的一侧不会放 电,能够防止发生离子。因此,离子喷出口不会从靠近外侧部件的一侧吐出离子,所以外侧 部件上不会附着离子,能够防止外侧部件带电。其结果,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
在本发明的一例中,所述防止单元由支承所述第二电极的支承部件构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支承第二电极的支承部件,防止第二电极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例中,所述防止单元由支承所述第一电极的支承部件构成。3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支承第一电极的支承部件,防止第一电极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与连接线连接,所述第 一电极的所述一侧和所述连接线之间配置有绝缘材料。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在第一电极和用于第二电极的连接线之间进行放电和发生1 子。
在本发明的一例中,所述外侧部件接地。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外侧部件因离子而带电。因此,吐出的离子不会受到外侧部 件带电的影响,所以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脸部美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脸部美容器的剖面图。
图3是离子放电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离子放电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离子放电部的剖面图。
图6是脸部美容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7是脸部美容器主体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图1 图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脸部美容器10。脸部美容器10是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美 容装置的一个例子。
脸部美容器10具有有底的、大致圆筒状的主体机壳11。主体机壳11内收容有脸 部美容器主体12。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设置有喷嘴部位13和开关部14。主盖15 以可进行开闭(可进行倾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机壳11上。当主盖15关闭时,具有喷嘴 部位13和开关部14的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被遮蔽。当主盖15打开时,脸部美容 器主体12的上表面露出。
喷嘴部位13设置于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中央。喷嘴部位13具有喷出蒸 汽雾的一对蒸汽喷嘴21,22 ;喷出冷雾的喷雾喷嘴23 ;以及喷出负离子的离子喷嘴M。喷 雾喷嘴23配置于蒸汽喷嘴21、22之间。离子喷嘴M配置于喷雾喷嘴23上侧。有时离子 喷嘴M又称为离子吐出口。
蒸汽喷嘴21,22、喷雾喷嘴23、以及离子喷嘴M的喷出方向可以是一致的。在图 示的例子中,喷出方向设定为前斜上方,以便当使用者面对脸部美容器10的前面时,朝向 使用者的脸部喷出雾气和负离子。
喷嘴部位13可以相对于脸部美容器主体12进行倾动。因此,通过使喷嘴部位13 倾动,能够一体地调整各喷嘴21 M的喷出角度。
喷嘴盖16安装在喷嘴部位13上。喷嘴盖16可进行开闭(可进行倾动)。当喷嘴 盖16打开时,喷嘴21 M露出。当喷嘴盖16关闭时,喷嘴21 M被遮蔽。
开关部14包括电源开关25、运转控制开关26、以及模式选择开关27。开关25、26、 27可分别采用例如按钮型开关。
电源线70能够与未予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电源开关25用于切换脸部美容器10 的接通和断开。运转控制开关沈和模式选择开关27用于选择模式和执行模式(开始动 作),模式包括朝向对象体一并喷出蒸汽和冷雾的模式、仅喷出蒸汽的模式等各种模式。
在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上表面设置有罐收容部17,该罐收容部17从脸部美容器 主体12的上表面朝向内部向下方延伸。在罐收容部17内以可装卸的方式收容有供水罐 18。使用者可以从脸部美容器10卸下供水罐18后,向供水罐18供水。由供水罐18中蓄 积的水生成蒸汽、冷雾。
如图2所示,负离子生成部33设置于喷嘴部位13的离子喷嘴M内。负离子生成 部33具备负离子放电部61。该负离子放电部61被收容保持在插口 2 中。插口 2 形 成于离子喷嘴M的后方,与离子喷嘴M连通。负离子放电部61是离子发生装置的一个例 子。
如图3 图5所示,负离子放电部61具有第一电极63、第二电极64、用于收容保 持两电极63,64的电极保持器65、以及电极保持器栓66。第一电极63和第二电极64例如 是针电极和接地电极。
电极保持器栓66可以是有底圆筒形状。电极保持器栓66包括形成有贯通孔66b、 66c的底部66a。高压引线Ll和接地引线L2分别经由贯通孔66b、66c插入到电极保持器 栓66的内侧。电极保持器栓66与电极保持器65的基端部连结,以将电极保持器65的基 端开口部封锁。通过该连结,高压引线Ll和接地引线L2的端部收容在被封锁的电极保持 器65内。
有时电极保持器65又称为支承部件。有时电极保持器65的基端部、中央部、以及 前端部分别又称为栓连结部65a、针电极支承部65b、接地电极支承部65c。
栓连结部6 可以是圆筒形状。所述电极保持器栓66嵌合在栓连结部6 的外周 面上。通过这种方式,在电极保持器65内划出用于收容高压引线Ll和接地引线L2的端部 的室。高压引线Ll和接地引线L2分别从电极保持器栓66经由贯通孔66b、66c引出。有 时将接地引线L2简称为连接线。
针电极支承部6 与栓连结部6 同轴形成。针电极支承部6 具有由内筒Bl和 外筒B2构成的双重筒结构。针电极支承部65b的内筒Bl具有沿中心轴形成的贯通孔B3。 如图5所示,前端形成为尖形的棒状针电极63插通在贯通孔B3内,从而固定在内筒Bl中。 详细地说,将针电极63的基端插入到内筒Bl的贯通孔B3内,并使针电极63的基端从贯通 孔B3的后方突出。这样的话,该针电极63的基端与高压引线Ll电连接。为了防止在针电 极63的基端发生电晕放电,针电极63的基端与高压引线Ll的电连接部分被热收缩管72 包覆。
在图示的例子中,针电极63的前端从内筒Bl向前方突出0.5mm,针电极63的基端 从内筒Bl向后方突出4. 0mm。
针电极支承部65b的外筒B2包括结构互不相同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外筒B2 的下半部分的外周面为圆弧面。外筒B2的上半部分包括一对接地电极支承台C2,该一对接 地电极支承台C2通过沿轴线延伸的槽Cl将外筒B2的上半部分分割成2部分而形成。
在各个接地电极支承台C2的外表面分别形成有夹持突起C3,各夹持突起C3在周 方向上相分离。
在针电极支承部6 的外筒B2的前方形成有接地电极支承部65c。接地电极支承 部65c包括从一对接地电极支承台C2延伸出的一对接地电极支承片C4。接地电极支承片 C4和接地电极支承台C2的外周面形成电极支承面S 1。
接地电极64包括第一支承片Gl、第二支承片G2、以及第三支承片G3。第——第三 支承片Gl G3被支承在电极支承面Sl上,并与该电极支承面S 1抵接。详细地说,使第 一 第三支承片Gl G3沿着电极支承面Sl向后方移动,夹入在接地电极支承台C2上的 夹持突起C3之间,从而接地电极64的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被抵接固定在电极支承 面S 1上。
第一支承片Gl的前端和第三支承片G3的前端被带状放电部G4连结。在图示的 例子中,放电部G4弯曲成圆环状。
将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固定在电极支承面Sl上时,接地电极64的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位于上侧,接地电极64的弯曲的放电部G4位于下侧。而且,放电部G4 的圆环状的中心位于针电极63的轴线上。
如图5所示,接地引线L2穿过形成在接地电极支承台C2上的贯通孔C5,与接地电 极64电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接地电极64抵接固定在电极支承面Sl上的状态下,第 二支承片G2和接地引线L2通过点焊连接。接地引线L2包括导线、以及将导线覆盖的绝缘 性管(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聚碳酸酯管)。由此,在针电极63的基端部和接地电极64的基端 部之间配置有接地引线L2的绝缘性管,所以能够防止在针电极63的基端部和接地电极64 的基端部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电极保持器65是放电防止单元的一例。
响应于对针电极63和接地电极64之间施加高电压,在该针电极63和接地电极64 之间发生电晕放电,从而生成负离子。
此时,接地电极64的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和针电极63之间存在与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抵接的接地电极支承部65c,所以不会在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和 针电极63之间发生电晕放电。在优选的例子中,仅在接地电极64的环状放电部G4和针电 极63之间发生电晕放电。
因此,在环状放电部G4的附近发生负离子,而在接地电极64的第一 第三支承片 Gl G3的附近不发生负离子。
将这样构成的负离子放电部61固定在形成于离子喷嘴M上的插口 2 时,接地 电极64的环状放电部G4位于下侧(远离喷嘴盖16的一侧),接地电极64的第一 第三支 承片Gl G3位于上侧(靠近喷嘴盖16的一侧)。
因此,从离子喷嘴M的下侧吐出负离子,而不会从离子喷嘴M的上侧吐出负离 子。其结果,能够防止负离子附着在安装于离子喷嘴M上方的喷嘴盖16上,能够防止喷嘴 盖16带电。喷嘴盖16是具有沿着离子喷嘴M的吐出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外侧部件的一个 例子。
接着,记载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作用效果。
(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接地电极64的环状放电部G4位于下侧、接地电极64的 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位于上侧的方式,将负离子放电部61配置在离子喷嘴M的插口 24a 上。
由此,从离子喷嘴M的下侧局部吐出负离子,而不会从离子喷嘴M的上侧吐出负 离子,所以能够防止负离子附着在位于离子喷嘴M上方的喷嘴盖16上,能够防止喷嘴盖16 带电。
能够防止负离子因附着在喷嘴盖16上而减少、以及喷嘴盖16带电导致负离子的 吐出方向偏移。其结果,能够使更多的负离子到达对象物。
(2)接地电极64的第一 第三支承片Gl G3被支承在电极保持器65的电极支 承面Sl和夹持突起C3上,所以能够防止接地电极64变形。
(3)针电极63被插通支承在电极保持器65的针电极支承部6 上,所以能够防止 针电极63变形。
(4)针电极63的基端与高压引线Ll的连接部被热收缩管72覆盖。而且,配置于 针电极63的基端和接地电极64的基端之间的接地引线L2包括绝缘性管。S卩,在针电极63 的基端和接地电极64的基端之间配置有热收缩管72和接地引线L2的绝缘性管。通过该 配置,能够防止在相对于离子喷嘴M位于上侧的接地电极64的基端部和针电极63的基端 部之间发生电晕放电。因此,不会从离子喷嘴M的上侧吐出负离子,能够防止负离子附着 在位于离子喷嘴M上方的喷嘴盖16上,能够防止喷嘴盖16带电。其结果,能够使更多的 负离子到达对象物。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依照图6和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 中心进行说明。并且,对与图1 图5所示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喷嘴盖16上粘帖导电带90,以防止在喷嘴盖16上附着负离子而导致 带电。
图6和图7表示未收容于主体机壳11的状态下的脸部美容器主体12。
如图6所示,在喷嘴盖16的外表面16a的基端附近粘帖有导电带90。导电带90 与接地引线91连接。如图7所示,接地引线91通过螺丝紧固方式连接在固定端子92上, 该固定端子与地线连接。
下面记载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性作用效果。
(1)将与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地线连接的导电带90粘帖到喷嘴盖16上。因此, 能够使附着在喷嘴盖16上的负离子引起的带电,经由导电带90,向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地 线释放。其结果,能够防止因附着负离子而导致喷嘴盖16带电,从离子喷嘴M吐出的负离 子不受喷嘴盖16的影响,而到达对象物。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各实施方式中,在电极保持器65上,针电极63的前端从针电极支承部65b的 内筒Bl突出0. 5mm,但不限于此,只要突出0. Imm以上即可。
·在各实施方式中,电极保持器65的针电极支承部6 在内筒Bl上支承针电极 63,但也可以仅在与接地电极64连接的接地引线L2的附近支承针电极63。
·电极保持器65延伸到接地电极64的上侧前端64a (参见图4),支承接地电极 64,但电极保持器65支承接地电极64的部分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将接地电极64 无缝隙地支承即可。
导电带90也可以不与脸部美容器主体12的地线连接。即使这样,也能够得到与 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靠近喷嘴盖16的连结部的位置粘帖了导电带90,但在喷 嘴盖16上粘帖导电带90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美容装置,向对象物供给离子,其特征在于,具备离子吐出口(M),其向离子吐出方向吐出离子;插口 0如),其形成于所述离子吐出口的所述离子吐出方向的相反侧,与所述离子吐出 □连通;离子发生装置(61),其配置于所述插口 0 ),通过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 高电压来产生放电,从而发生离子;外侧部件(16),其配置于所述离子吐出口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离子吐出方向延伸的部 分;以及防止单元(65),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在靠近所述外侧部件 (16)的一侧,防止所述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单元(6 由支承所述第二电极的支承部件(6 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单元(6 由支承所述第一电极的支承部件(6 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单元(6 由支承所述第一电极的支承部件(6 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与连接线(U)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一侧与所述连接线之间配置有绝缘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部件(16)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部件(16)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单元防止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缝隙之中的、靠近所述外侧 部件(16)的一侧的缝隙发生所述放电,仅允许在远离所述外侧部件(16)的一侧的缝隙发 生所述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美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单元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靠近所述外 侧部件(16)的位置,防止在靠近所述外侧部件(16)的一侧的缝隙发生所述放电。
全文摘要
能够使更多的离子到达对象物的美容装置(10)具备离子喷嘴,其向离子吐出方向吐出离子;插口,其形成于所述离子喷嘴的所述离子吐出方向的相反侧,与所述离子喷嘴连通;负离子放电部,其配置于所述插口,通过对第一电极(63)和第二电极(64)之间施加高电压来产生放电从而发生离子;喷嘴盖,其配置于所述离子吐出口的外侧,具有沿所述离子吐出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电极保持器(65),其配置于所述第一电极(63)和所述第二电极(64)之间,且在靠近所述喷嘴盖的一侧,防止所述放电。
文档编号A61H33/12GK102029017SQ20101050698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日
发明者松坂建志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