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28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具体涉及大头兔耳风提取物在制药中的应用,尤其涉及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NF- κ B细胞核转录因子最早是从B细胞的核抽提物中发现的一种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的增强子κΒ序列(GGGACTTTCC)特异性结合的核蛋白因子,因而称为NF-κ B。 此因子与κ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后,促进κ轻链基因的表达。但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这一因子可启动众多基因转录。调节包括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内的众多蛋白质表达,从而参与调节细胞的生理、病理反应。NF-KB的异常激活和很多疾病相关,例如恶性肿瘤、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炎症、神经变形性疾病、眼科疾病发生时,其病变细胞均存在 NF- κ B的异常激活。因此NF- κ B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针对NF- κ B激活途径中的不同环节为靶点进行拮抗,可以治疗与之相关的疾病。在白血病、实体瘤等的细胞中,NF-K B往往通过遗传学改变或信号转导异常而持续性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K B在白血病、实体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且复杂的作用。总的来说,NF-K B的异常激活可导致一系列与恶性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抑制恶性细胞凋亡、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恶性肿瘤细胞耐药等。NF-K B已成为抗肿瘤、白血病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靶点,NF-κ B抑制剂的研究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将NF- κ B抑制剂和传统放化疗配合应用。由于其本身即有的抗白血病活性,又能显著降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因而,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兔耳风属(AinsliaeaDC)植物是菊科(Compositae)帚菊木族(Mutisieae Cass) 中的一属,全世界70余种,中国有44种4变种,约占总数的37. 5%,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华南各省。兔耳风属植物药用种类较多,已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喘、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泌尿系统疾病等症。《上海市药材标准》、《江西省中药材标准》、《云南省药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均有收载。对兔耳风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杏香兔耳风和械叶兔耳风上。但对大头兔耳风(Ainsliaea macrocephala)化学成分的研究几乎没有。据报道兔耳风属植物主要含有倍半萜内酯、倍半萜苷、留体、三萜类化合物, 研究表明倍半萜内酯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且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表明该属植物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大头兔耳风产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南部,生于山坡林缘、针叶林下或山脊灌丛中,海拔沈00 3100米,为多年生草本。《中国植物志》对大头兔耳风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Ainsliaidimer A)是从生长于中国云南丽江的
大头兔耳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其化学结构式I如下
权利要求
1. 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二聚兔耳风萜A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聚兔耳风萜A通过下列方法制备(1)提取将大头兔耳风全草,粉碎,以80 95%乙醇回流提取1 3次,每次1 2 小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流浸膏,加水稀释后先以石油醚萃取,再以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2)分离将上述乙酸乙酯部位应用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20 0 4 1的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二聚兔耳风萜A的流分,再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1 1的氯仿-甲醇洗脱,最后经C18反相柱层析,以体积比为4 6 6 4的甲醇-水进行洗脱,薄层层析检测,得二聚兔耳风萜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由二聚兔耳风萜A作为活性成分与药用载体组成的药物组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化合物二聚兔耳风萜A在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人采用凝胶迟滞电泳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性、免疫发光法检测NF-κB在细胞中的分别、Western blot法检测二聚兔耳风萜A作用HL-60细胞中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二聚兔耳风萜A作用后淋巴瘤细胞CA46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二聚兔耳风萜A对HL-60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等实验。结果显示,二聚兔耳风萜A对肿瘤细胞异常激活的NF-κB活性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细胞核转录因子抑制剂药物。本发明所述药物可作为治疗NF-κB因子异常激活引起动物和人的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各种炎症、神经变形性疾病、眼科疾病的新用途,为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A61K31/365GK102319239SQ2011101911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刘慧 , 单磊, 张卫东, 徐希科, 李慧梁, 柳润辉, 沈云亨, 苏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