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7643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大腹皮10~20份,白茅根10~20份,栀子10~20份,独脚金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制首乌10~20份,五味子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香附10~20份,陈皮10~20份,川楝子10~20份,三七10~20份,防风10~20份。本发明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癖;益气补虚,清热解毒,利尿排毒,清除肝胆胃之火,保肝降酶。本发明能化瘀通络,使肝脾运化正常,人体气机调畅。本发明治疗费用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慢性迁延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半年,仍然迁延不愈,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异常较轻,无自身免疫系统及其他系统表现的肝炎。病人经常出现轻度乏力、肝区痛、食欲差、腹胀等,亦可无明显症状。常伴有肝脏稍大,脾脏有时亦可肿大,但无进行性肿大。一般无黄疸,转氨酶持续或间歇升高,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数值基本正常,硫酸锌浊度正常。
[0003]什么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经化验及临床检查仍不能确认,必要时可做肝活检,以助诊断。急性黄疸性及无黄疸性肝炎,均可转为迁延性肝炎。但主要见于乙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此型肝炎预后良好,经过适当休息和治疗,一般都可恢复健康。
[0004]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有时不明确),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临床主要症状为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这些症状可多可少,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往往无一致性关系。体格检查肝有轻度肿大或不大,一般无脾大。病程经过一般无黄疸出现,肝功能检查多以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间有出现轻度蛋白代谢功能异常,多呈阳性,病程经过虽较长,但病情稳定,不易发展为肝硬化,预后较好。
[0005]由于慢性迁延性肝炎病人发病时间比较久,多因病情复发或加重时前来就诊,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辨证分型:①血瘀气滞型:病人面色青黄,口苦,食少,腹胀,两胁时胀时痛,脉多弦涩,舌质红或有瘀点,苔多白厚腻。②瘀热蕴结型:病人面色赤黄,口苦,腹胀,两胁胀痛不舒,急躁易怒,脉多弦数,舌质暗红,苔黄腻。③血瘀气虚型:面色黄或晦暗,食少,乏力,精神不振,失眠多梦,脉细弦,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④血瘀湿郁型:面色青黄或晦暗,腹胀胁痛,厌食油腻,口淡无味,舌苔厚腻,脉弦缓。
[0006]我国是病毒性肝炎大国,共有1.2亿以上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每年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人数约28万例。病毒性肝炎治疗以抗病毒为主,但临床上常见在慢性病程进展期出现黄疸持久不退,严重者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退除黄疸可延缓病毒性肝病病程,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目前退黄药物主要包括西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茴三硫、门冬氨酸钾镁等,但是均因治疗成本高,疗效不显著,副作用大,不能长期服用。中医药在治疗肝炎后残留黄疸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临床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能长期服用的中药制剂来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药物,大都是使用西药,其毒副作用大,化学成分对人体伤害比较大;并且费用大,成本高,一般家庭很难承受;中药汤剂口服,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疗效欠佳,见效慢,且药物生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所以临床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能长期服用的中药制剂来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大腹皮10~20份,白茅根10~20份,桅子10~20份,独脚金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制首乌10~20份,五味子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香附10~20份,陈皮10~20份,川楝子10~20份,三七10~20份,防风10~20份。
[0009]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大腹皮10~15份,白茅根10~15份,桅子10~15份,独脚金10~15份,柴胡10~15份,茵陈10~15份,泽泻10~15份,连翘10~15份,板蓝根10~15份,茯苓10~15份,制首乌10~15份,五味子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香附10~20份,陈皮10~20份,川楝子10~20份,三七10~20份,防风10~20份。
[0010]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大腹皮10~15份,白茅根10~20份,桅子10~20份,独脚金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制首乌10~20份,五味子10~15份,绞股蓝10~15份,白术10~15份,山茱萸10~15份,女贞子10~15份,白苟10~15份,黄岑10~15份,香附10~15份,陈皮10~15份,川楝子10~15份,三七10~15份,防风10~15份。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剂,其制备步骤包括:`[0012]a.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浸泡;
[0013]b.将浸泡后的原料药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
[0014]c.再提取的药液浓缩;
[0015]d.将浓缩的药液制备成口服液剂。
[0016]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上述原料药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
[0017]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浸泡好的原料药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乙醇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乙醇,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乙醇,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
[0018]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
[0019]所述步骤d中,可以将浓缩的药液加入占浓缩液0.2%的山梨酸钾,再加糊精,搅拌均匀,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过滤,罐封瓶中,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丸剂的制备步骤包括:取香附、防风、陈皮和三七用蒸馏法蒸馏,成白色结晶粉末,备用;再将剩余的原料药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加热浓缩成粉末,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前述蒸馏的白色结晶粉末,调和蜂蜜后搓成丸剂。
[0021]所述治疗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可以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粉剂、冲剂、丸剂、散剂、注射剂、栓剂或霜剂。
[0022]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助脾胃运化,化瘀通络。肝病及脾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失所养则失眠多梦,肝失濡养则两胁作痛,累及脾土则身倦乏力,发为血瘀气滞之证,用茵陈、茯苓具有健脾除湿之功效,又用三七粉活血祛瘀,补血生新之配合,故对血瘀气虚之肝病亦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血瘀气滞,肝病及脾的另一结果则是脾失健运,湿浊内蕴,发为血瘀湿郁之病变。用茵陈、白术加三七粉治疗该型病症体现了瘀血消则气机和,气机调达则脾胃运化正常,湿郁消则瘀血散。如瘀结不解,久蕴生热,郁火内炽,则心烦易怒,口苦、苔黄腻等诸证均可见到。本发明能化瘀通络,使肝脾运化正常,人体气机调畅,本病自愈。本发明治疗费用低,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肝属木,主疏泄,肝病气机疏泄不利,必将克犯脾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旺则气血足,肝血充盈,涵敛肝阳。故应注重调理中州,以防肝木克脾。即《金匮要略》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临床上表现为腹胀便溏,体倦乏力,四肢懈怠,苔腻等。
[0024]三七粉为治疗活血化瘀之药,具有补血活血祛瘀生新之功效。之所以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有效,这是 因为慢性肝炎虽然病在肝脏,最易侵犯脾土,具有病程日久,气机不畅,多有气滞血瘀的临床症状。因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喜条达,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人体气机调畅,血脉运行。故《血证论》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湿郁液停,血瘀则蕴热内生,前述诸证均可出现。诚如《素问?调经论》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肝病则气血失和,肝络瘀滞,气机不畅,发为血瘀气滞之证。用茵陈、白术散助脾胃运化,加三七粉化瘀通络,则运化正常,人体气机调畅,本病自愈。肝病及脾日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心失所养则失眠多梦,肝失濡养则两胁作痛,累及脾土则身倦乏力,发为血瘀气滞之证,用茵陈、茯苓具有健脾除湿之功效,又用三七粉活血祛瘀,补血生新之配合,故对血瘀气虚之肝病亦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血瘀气滞,肝病及脾的另一结果则是脾失健运,湿浊内蕴,发为血瘀湿郁之病变。用茵陈、白术加三七粉治疗该型病症体现了瘀血消则气机和,气机调达则脾胃运化正常,湿郁消则瘀血散。如瘀结不解,久蕴生热,郁火内炽,则心烦易怒,口苦、苔黄腻等诸证均可见到,仍可选用茵陈丹参加三七粉等治疗。病症为瘀热蕴结所致,治疗上体现瘀逐则郁热清,正所谓不清热而热自清是也。
[0025]本病是在正虚邪犯的基础上形成湿热、气滞、癖血、痰结,阴阳气血亏虚,影响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将慢性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痕血阻络证共五型,除肝胆湿热证外,其余证型中都是以肝郁脾虚、血疲、气血亏虚为基础,证候上有所侧重,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癖、健脾补肝益肾为原则。
[0026]中医理论中《金匮要略》曰:“黄家所得,从湿得之”。黄疸病机属湿,肝炎后期,湿邪大部分已被清化,肝体已渐复,但肝用未痊。失于疏泄,残留湿邪流注于络脉,壅聚生热,瘀热未行故仍有残黄。肝硬化久病入络,瘀热不行,易酿湿生热,亦有久留不去之残黄,临床可见口粘、尿黄、苔腻等湿阻之症及胁肋胀闷疼痛,唇舌紫暗,爪甲不华络瘀之证。湿性阴柔粘腻,难以速清,邪滞日久,盘踞络脉。络为湿注,不能流行气血,故可见胁肋胀闷疼痛,唇舌紫暗,爪甲不华之证。湿阻络脉,气化不行,又易重生湿气故临床上可见口苦、尿黄、苔腻之证。根据现代研究,乙肝病毒之所以能够长期在人体内繁殖生存,主要是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清除病毒所致。
[0027]本发明中黄芪益气固本、利水、托毒生肌;白术、茯苓健脾燥湿;板蓝根、白花蛇舌草、黄芩清热解毒;夏枯草活血祛瘀、凉血;养阴生津;五味子补肾生津;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柴胡疏肝行气;山茱萸补肾壮阳,以防寒凉太过;猪苦胆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健脾除湿、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之功,活血通络,以达驱除血毒、恢复正气之目的。
[0028]现代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增加人白细胞诱导干扰素产生;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保护肝脏;黄芩有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五味子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功能,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减弱,还可使升高的ALT明显降低;猪苦胆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夏枯草草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作用。诸药合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降低ALT,保护肝脏。诸药协同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清除病毒,促进康复的目的。
[0029]大腹皮: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该品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对肠平滑肌的作用大腹皮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减少,其作用可被阿托品所拮抗。
[0030]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0031]白芍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益女子血。《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0032]绞股蓝经现代医 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微量元素类,其功效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人体细胞,同时具有不错的解毒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便秘、失眠、乙肝、慢性呼吸道炎症(咽喉炎、肠胃炎等)的治疗与保健。
[0033]独脚金:玄参科独脚金属植物独脚金Striga asiatica(L.)0.Kuntz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清热,消积。用于小儿疳积,小儿夏季热,小儿腹泻,小儿伤食,黄疸型肝炎;健脾消积,清热杀虫;全草药用,为治小儿疳积良药。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凉。具有清热消积,平肝的功效。[0034]制首乌是将生首乌与黑豆同煮后晒干的首乌,是一味补肝肾、益精血、养心宁神的良药。主要用于治疗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头发早白等症。何首乌的乌发功能是通过补肾、益精、养血宁神的作用发挥出来的。制首乌具有补益精血,养肝安神,强筋骨,固肾乌须,用于血虚而见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健忘,萎黄乏力,肝肾精血亏虚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崩带,须发早白等症。
[0035]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连翘药用部分主要是果实。它的果壳,即“芩翘解毒丸”中的“翘”。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甙、维生素P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等功效。主治温热、疮疡、瘰疬、丹毒、班疹、流感,用果实水煎服,或加入方剂中。常用于风热感冒。性味功能:中药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蒙药味苦,性凉。清“协日”,止泻。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0036]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β_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50达2.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
[0037]板蓝根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板蓝根及其活性提取物对乙肝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板蓝根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抗菌作用,此外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板蓝根有抗内毒素作用: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内毒素具有普遍的影响,试验显示板蓝根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巨噬细胞膜流动性有极显著的保护作用。板蓝根还有解热和抗炎作用。
[0038]茵陈性微寒,味辛、苦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茵陈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0039]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民。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0040]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五味子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药理试验证明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成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五味子主要成分五味子素、五味子酷和醇,其作用机理是抑制肝细胞微粒中转氨酶的活力,诱导微粒体产生细胞色素P-450,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
[0041]女贞子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桑葚同用,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肝肾阴虚,头昏目眩、遗精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肝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认为,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给大鼠皮下注射,可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齐墩果酸亦可使肝内甘油三酯蓄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血清Y球蛋白下降;超微结构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泡变性减轻、肝组织间质炎症反应减弱。
[0042]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归肝经、胆经。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治疗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Iml含生药2g) 10~20ml加入50 %葡萄 糖液静注或5 %葡萄糖液250~500ml静滴,每日I次,10次为I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为100%,对改善症状、回缩肝脾、恢复肝功及乙肝抗原阴转率均有较好作用。
[0043]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独脚金、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0044]桅子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I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本品对目赤肿痛有很大疗效。该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桅子汤《圣济总录》。
[0045]泽泻(根茎)是传统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泽泻的脂溶性部份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由其中分离得的泽泻醇A、B及泽泻醇A、B、C的乙酸酯,除泽泻醇B外,都有显着的降胆固醇作用。以
0.1%的含量加入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饲料中,可使血胆固醇下降50%以上,其中以泽泻醇A-24-乙酸酯作用最强。泽泻的乙醇提取物、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等,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和大鼠都有降血脂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其不溶于醋酸一水中的残留部分作用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每日口服lg/kg,对饲以普通饲料的正常大鼠亦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用同位表标记法证明,泽泻醇A有抑制小鼠小肠酯化胆固醇的能力,并可使胆固醇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率降低34 %,但不影响亚油酸的吸收。
[0046]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痹,去三虫,久服轻身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浙之功;久服明目、强力长年。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药枣、实枣儿、枣皮、肉枣等,为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它以其补力平和、壮阳而不助火,滋阴而不腻膈,收敛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被历代医学所喜用。张仲景以山茱萸为君创制了“金匮肾气丸”。据化学分析,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山茱萸甙、酒石酸、没食子酸、苹果酸、树酯、鞣质和多种维生素等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味药。
[0047]陈皮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故陈皮有三大类作用,一是导胸中寒邪,二破滞气,三益脾胃。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气。脾胃主运化水湿,故脾胃之气行则能去湿、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说,陈皮温能养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陈皮主行脾胃之气,脾胃地处中焦,中焦之气通行,使三焦之气也随之涌动。三焦为决渎之官,通行水液,与湿相伴;又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肾。所以陈皮的作用可宽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湿。从肺而言,则辛散肺气,苦泄肺气,温化寒气,能治痰多咳喘,气壅食停;从心而言,则辛开心气,苦泄心火,温化湿浊,能治胸中烦热,口气哕臭;从肝而言,则辛散肝郁,苦降肝火,温化寒湿,所以它能治肝郁有热,饮停食滞;从肾而言,则辛润肾燥,苦泄肾湿,温和肾气,所以它能治命火不足,饮食不化。
[0048]防风归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赢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本草经疏》:防风治风通用,升发而能散,故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周身骨节疼痹,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下乳,金疮因伤于风内痉。其云主目无所见者,因中风邪,故不见也。烦满者,因风邪客于胸中,故烦满也。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祛风燥湿,故主痹也。发散之药,焉可久服,其曰轻身,亦湿去耳。《别录》云,叉头者令人发狂,叉尾者发痼疾,子似胡荽而大,调食用之香而疗风更优也。
[0049]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归肝经;胃经;心经;肺经;大肠经。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玉楸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三七具有抗肝损伤作用。PNS可显著降低CC14肝损伤小鼠血清ALT活性。甲醇提取物对CC14、D —半乳糖胺引起的大鼠肝损伤,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三七也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对二甲基亚硝胺中毒大鼠肝损伤,以三七粉治疗4周,使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胶原纤维减少。对CC14中毒肝纤维化大鼠,在给CC14造型的同时,口服三七粉进行防治9周,可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的增生。三七具有一定的利胆作用,三七注射液对a-异硫氰酸萘酯引起的家兔肝内阻塞性黄疸具有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促进胆汁分泌作用。三七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增加3H-TdR对受损肝脏DNA的掺入速率,增加3H-亮氨酸对肝脏蛋白质的掺入速率
[0050]白茅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本经》:"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别录》:"下五淋,除 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脂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妇女血热妄行,崩中淋带。又通利小水,泄热结之水肿,导瘀热之黄疸,皆甘寒通泄之实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专长,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无流弊。
[0051]香附辛微苦甘,平功能主治: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纲目》载其: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0052]制首乌
[0053]本发明蜜炼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取香附lOOOg、防风lOOOg、陈皮1000g和三七1000g,先用蒸馏法蒸馏,成白色结晶粉末,备用;再将剩余的原料药大腹皮1000g,白茅根lOOOg,桅子lOOOg,独脚金lOOOg,柴胡lOOOg,茵陈lOOOg,泽泻lOOOg,连翘lOOOg,板蓝根lOOOg,茯苓1000g,制首乌lOOOg,五味子1000g,绞股蓝1000g,白术1000g,山茱萸1000g,女贞子lOOOg,白芍lOOOg,黄芩lOOOg,川楝子lOOOg,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加热浓缩成粉末,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前述蒸馏的白色结晶粉末,调和蜂蜜后搓成丸剂。
[0054]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将大腹皮1500g,白茅根1500g,桅子1500g,独脚金1500g,柴胡1500g,茵陈1500g,泽泻1500g,连翘1500g,板蓝根1500g,茯苓1500g,制首乌1500g,五味子1500g,绞股蓝1500g,白术1500g,山茱萸1500g,女贞子1500g,白芍1500g,黄芩1500g,香附1500g,陈皮1500g,川楝子1500g,三七1500g,先将所述原料药放入粉碎机粉碎后过120目细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原料细粉备用。将过筛后剩下的颗粒物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1.35(80°C)的滤液,回收乙醇,将所得滤液调整比重到1.06,通入喷雾干燥机进行喷雾干燥,过喷雾干燥机喷头的压缩空气压力为5kg/m2,干燥室热气流温度是100°C,得原料药粉;将过筛后得到的原料细粉与原料药粉混合装入胶囊。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
[0055]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取大腹皮1500g,白茅根1500g,桅子1500g,独脚金1500g,柴胡1500g,茵陈1500g,泽泻1500g,连翘1500g,板蓝根1500g,茯苓1500g,制首乌1500g,五味子1500g,绞股蓝1500g,白术1500g,山茱萸1500g,女贞子1500g,白芍1500g,黄芩1500g,香附1500g,陈皮1500g,川楝子1500g,三七1500g,所述组份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下,与乙醇共同浸溃10~20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加淀粉混合,放入供箱,控制在80 C,压片制成片剂。
[0056]本发明口服液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取上述原料药大腹皮1300g,白茅根1200g,桅子1500g,独脚金1300g,柴胡1500g,茵陈1500g,泽泻1300g,连翘1500g,板蓝根1500g,茯苓1200g,制首乌1500g,五 味子1400g,绞股蓝1500g,白术1500g,山茱萸1300g,女贞子1400g,白芍1500g,黄芩1500g,香附1400g,陈皮1300g,川楝子1200g,三七1300g ;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占浓缩液0.2%的山梨酸钾,再加水,搅拌均匀,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过滤,罐封瓶中,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0057]药理学毒性试验
[0058]1.皮肤刺激性试验
[0059]取家兔剃毛,用本发明片剂进行诱导和激发接触试验,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观察试验家兔,均不见皮肤有红斑及水肿等现象,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结果表明,该片剂对皮肤反应强度近于零,即无皮肤变态反应。
[0060]2.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模型,观察本发明的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对大鼠足跖角叉菜胶致肿的影响,均显示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对组织胺、右旋糖酐分别所致豚鼠、小鼠皮肤搔痒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61]3.急性毒性试验
[0062]以本品以临床日用量的300倍给白鼠口服投药,观察5日。结果所有动物健存,其活动、饮食、毛发、排泄物未发现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对白鼠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反应。
[0063]毒性试验证明,该药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0064]4.长期毒性实验:
[0065]本发明的胶囊剂经灌胃给药6个月的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结果:SD大鼠分成三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成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第一组经灌胃给生理盐水;第二组经灌胃给本发明的剂量为0.25g、2.5g和12.5g/kg.d ;第三组经灌胃给洛伐他汀的剂量为0.5mg、5.0mg和50.0mg/kg.d。在给药期间,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给药后的临床表现、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进行药物毒性的评价。研究结果:主要毒性反应表现在洛伐他汀50mg/kg.d和5.0mg组,表现在给药后SD大鼠出现了流涎、毛蓬松、忙碌、腹泻、踏脚等反应和症状,总摄食量和体重减轻;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有所增加,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均<0.05);血液生化检查显示ALT、AST,ALP和CK升高I~8倍(P均< 0.05),肌酐和尿素氮有所升高(P均< 0.05),但未引起动物死亡;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洛伐他汀50mg/kg.d组出现了与人相似的肝肾病理改变。而生理盐水组和本发明0.25g、2.5g和12.5g/kg.d三个剂量组和洛伐他汀0.5mg/kg.d剂量组在整个给药期间均未出现类似反应,在恢复期观察期间,出现反应的各组动物的症状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状态。可见本发明不但能够降低洛伐他汀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使洛伐他汀的临床无毒剂量增加至5~25倍(P均< 0.01)。
[0066]药理学实验说明:
[0067]I实验材料
[0068]1.1 药品
[0069]阳性对照药:和络舒肝胶囊,国药准字Z10983014,威海东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93g*60粒。治疗组为本发明胶囊剂。(实施例所述方法制备)
[0070]1.2动物Wistar大鼠,昆明种小鼠,早古均用。
[0071]2对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ET、NO含量的影响
[0072]2.1分组:取10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为阳性对照组;D1组为本发明胶囊剂(实施例所制得)低剂量组,D2组为本发明胶囊剂中剂量 组,D3组为本发明胶囊剂高剂量组;
[0073]2.2造模方法:采用卡介苗和脂多糖联合的方法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各组动物适应性喂养3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每只小鼠I次尾静脉注射卡介苗5X107个活菌,于注射BCG后第12d静脉注射脂多糖7.5 μ g/鼠,于16h后处死取材,正常对照组2次都以相同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074]2.3给药与处理:静脉注射卡介苗的第一天起开始灌胃给药,I次/d。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量同药物治疗组的用药容量;阳性对照药物治疗组:和络舒肝胶囊,3.8g/kg剂量给药;本发明药物治疗组低2.4g/kg、中3.6g/kg、高4.8g/kg剂量给药。正常对照组于第12d注射生理盐水后16h,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肝组织送检;其余组于静脉注射脂多糖后16h,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并处死动物取肝组织送检。
[0075]2.4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①检测谷-丙转氨酶(ALT):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②内源性一氧化氮(NO)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剖取0.5g肝脏制成10%肝组织匀浆,在4°C条件下,3000转/min,离心lOmin,取上清液。③内皮素(ET)检测:采用放射免法直接测定血浆ET浓度。
[0076]表1各组血清ALT、ET、NO的变化情况比较
[0077]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大腹皮10~20份,白茅根10~20份,桅子10~20份,独脚金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制首乌10~20份,五味子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香附10~20份,陈皮10~20份,川楝子10~20份,三七10~20份,防风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大腹皮10~15份,白茅根10~15份,桅子10~15份,独脚金10~15份,柴胡10~15份,茵陈10~15份,泽泻10~15份,连翘10~15份,板蓝根10~15份,茯苓10~15份,制首乌10~15份,五味子10~20份,绞股蓝10~20份,白术10~20份,山茱萸10~20份,女贞子10~20份,白芍10~20份,黄芩10~20份,香附10~20份,陈皮10~20份,川楝子10~20份,三七10~20份,防风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为:大腹皮10~20份,白茅根10~20份,桅子10~20份,独脚金10~20份,柴胡10~20份,茵陈10~20份,泽泻10~20份,连翘10~20份,板蓝根10~20份,茯苓10~20份,制首乌10~20份,五味子10~15份,绞股蓝10~15份,白术10~15份,山莱英10~15份,女贞子10~15份,白苟10~15份,黄岑10~15份,香附10~15份,陈皮10~15份,川楝子10~15份,三七10~15份,防风10~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口服液剂,其制备步骤包括: a.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浸泡; b.将浸泡后的原料药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 c.再将提取的药液浓缩; d.将浓缩的药液加糊精或蜂蜜制备成口服液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取上述原料药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浸泡好的原料药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乙醇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重量10倍量的乙醇,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重量7倍量的乙醇,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C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将浓缩的药液加入占浓缩液0.2%的山梨酸钾,再加糊精或蜂蜜,搅拌均匀,置O~5°C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过滤,罐封瓶中,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9.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丸剂的制备步骤包括:取香附、防风、陈皮和三七用蒸馏法蒸馏,成白色结晶粉末,备用;再将剩余的原料药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I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重量7倍量的水,煎煮I~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加热浓缩成粉末,浓缩至每Iml含Ig生药量;再加入前述蒸馏的白色结晶粉末,调和蜂蜜后搓成丸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粉剂、丸 剂、注射剂、栓剂或霜剂。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3784790SQ201310746055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青岛恒波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