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采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968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血浆采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血浆采集装置,包含:管体,其沿一轴向方向依序形成第一管体部、管颈部、第二管体部。第一管体部具第一开口及外凸缘,第二管体部具第二开口,管颈部连接第一管体部与第二管体部;盖体,用以遮盖第一开口,盖体具有内塞部与外环部,内塞部容置于第一管体部的管腔,外环部与外凸缘相抵,使盖体遮盖第一开口;活塞,设于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用以封闭第二开口;以及推杆,与活塞对应设置于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并沿轴向方向滑动使推杆滑动至与该活塞相抵以驱动活塞滑动,达成调整血液分层位置,以突显特定血液层的效果。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管体结构,尤其指一种离心管体结构,供用户更易于离 心全血样本使血液分层之后,取得其中特定的血浆层。 血浆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针对血液组成的分离于医疗行为中,是极为普遍的一项作业,并通常采用离心方 法取得。传统上,直接由抽血方式取得的周边血液即为「全血」,内含有血球、血清、血浆与繁 多的生化分子,且不同成分各具不同的医疗用途。
[0003] -般而言,在取得患者的血液并进行抗凝血剂处理之后,由离心方法可将血液按 其比重分层,可明显地观察到上层的血浆和下层的红血球沉淀,而介于血浆与红血球之间 则存有一组成特殊的血浆层称作「血沉棕黄层」(buffy coat),相较于前述上层的血浆和下 层的红血球沈淀所占的体积,血沉棕黄层的体积相当小,仅占整体血液体积1%左右,因而 在分层后的血液中呈现薄层状。
[0004] 血沉棕黄层富含了高浓度的血小板、淋巴球、生长因子以及少量的干细胞,因此, 此血沉棕黄层也经常称作「富含血小板血楽」(platelet rich plasma;以下简称PRP)。基 于PRP中血小板经由适当刺激后,可分泌丰富且多元的生长因子,并对应启动生化机制,弓丨 发细胞产生增生、移动、分化以及胶原蛋白合成等多种生理修复机制;另一方面,血沉棕黄 层也含有少量而珍贵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以及间叶干 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且在上述血小板与生长因子的环境下,干细胞活化后亦 能参与并促进组织修复。PRP的促进组织修复功能已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至临床医疗上, 主要用于促进伤口愈合与组织修复的用途,例如:牙科治疗、骨科治疗、眼科治疗、关节炎治 疗、整形医疗、美容医疗、眼科治疗等,深具应用价值。
[0005] 目前取得血沉棕黄层所采用的方法仍以试管提取为主。然而,由于血液经分层离 心后仅可得一薄层的血沉棕黄层;又一般分离血液的离心管或采血管的整体内径多半相 同,不易分辨薄层状血沉棕黄层,因而难以从血浆层与红血球层之间分辨并分离血沉棕黄 层;再者,薄层状血沉棕黄层是介于血浆层与红血球层之间,操作上势必采取工具深入其中 提取,操作效率不佳;在在均导致操作者难以采集血沉棕黄层。
[0006] 此外,基于安全理由,血沉棕黄层的分离操作须符合无菌操作的原则,故仍承用了 传统离心管的上盖以封闭离心管开口,尤其以螺旋盖、扣合盖为主。然而,血沉棕黄层的分 离操作势必需要多项「移液」步骤,例如:将抽血取得的周边血液移至离心管中;将上层的 血浆层先行移除;以及吸取薄层状的血沉棕黄层供后续使用。因此,传统离心管的上盖导致 了操作上的不便利性,更甚者,如操作不当,更可能产生检体污染等严重问题。
[0007]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提供一便于操作,且有助于精确地分辨并取得血沉棕 黄层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达成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针对以上现有问题与需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血液分离的离心 管装置,可供以离心方式操作血液分离。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浆采集装置,其包含:一管体,该管体沿一 轴向方向依序形成第一管体部、管颈部、第二管体部,且该第一管体部沿该轴向方向的端缘 处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外凸缘,该第二管体部沿该轴向方向的端缘处形成一第二开口,该 管颈部连接该第一管体部与该第二管体部,且该管颈部的平均内径小于该管体的平均内 径;一盖体,用以遮盖该第一开口,该盖体进一步具有一内塞部与环设于该内塞部的外缘的 一外环部,该内塞部是经由该第一开口容置于该第一管体部的管腔,且该外环部与该外凸 缘相抵,使该盖体遮盖该第一开口;一活塞,设置于该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用以封闭该第 二开口;以及一推杆,与该活塞对应设置,该推杆是由该第二开口处置入该第二管体部的管 腔内,使该推杆于该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沿该轴向方向滑动;其中,该推杆滑动至与该活塞 相抵时,该推杆可驱动该活塞沿该轴向方向滑动。
[0010]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其中该管颈部沿该轴向方向与该第一管体 部及该第二管体部连结处,分别形成一斜面,且该斜面与该轴向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角度。 其中,该夹角角度为30至80度。
[0011]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其中该管颈部的平均内径为〇. 2至1公分。
[0012]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其中该活塞具有一外径介于1至1. 6公分。
[0013]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可于活塞上进一步设有具 有一管颈塞,该管颈塞于该活塞沿该轴向方向滑动至管颈部与第二管体部连结处时可伸入 管颈部。
[0014]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该盖体的该外环部进一步 设有一固定件,用以固定连接该盖体与该第一管体部。
[0015]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出该血浆采集装置系进一步 具有一封装件,系用以封装该盖体与该第一管体部。。
[0016]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该盖体的成分是选自橡胶、硅胶、聚氨酯或 其所组成的群组。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0018]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特殊构型设计的离心管装置,该管体的管腔先行容置血 液,并经由离心处理使血液分层。离心管装置中,管体的中段具有管颈设计,并配合设置于 管体中的活塞与推杆件的作动,用以依使用者需求调整血浆层、血沉棕黄层、红血球层至管 体中的特定位置,让血液在离心后的分层更为明显,以利特定血液成分的分离与收集。且本 实用新型尤其有利于血沉棕黄层的提取。
[0019] 2)本实用新型的离心管装置亦可用来判定红血球的含量是否偏低或过高。
[0020] 3)公知关于血液分层方法的装置通常需使用搭配的特定离心机,外加耗时耗费的 步骤,以取得PRP ;而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是按常用离心管的构型加以改良,广泛适 用于多数的离心设备,因此,仅需离心一次(通常约10分钟),后续搭配具特殊构型设计的血 浆采集装置进行简易操作,便可轻易把血沉棕黄层集中,更有效采集纯化PRP。
[0021] 4)本实用新型的离心管装置中所设的盖体是采用一弹性体,并以内塞方式置入管 体一端的开口,达成遮盖与密封的效果;同时,由于该盖体是采用一弹性体,可供针头穿刺, 供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以针头重复穿刺进入管体中排放或吸取液体,由此设计,使用者毋 须频繁开盖亦能达成移液的目的,达成便利操作、提升安全性与排除检体污染风险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所据以改良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3] 图2A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4] 图2B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呈现采用针头 移液的方法。
[0027] 图5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呈现本实用新 型血浆采集装置的推杆设置方式,以及容置血液后状态。
[0028] 图6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方法示意图,呈现使用本实 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推杆,调整离心分层后的血液至特定位置的方法。
[0029] 图7是根据具图6中区域A按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使用时,管 颈部的局部放大图,用以呈现血沉棕黄层的状态。
[0030] 图8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盖体立体示意图。
[0031] 图9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2]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盖体立体示意图。
[0033]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附图中主 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4] 100、200、300、400 血浆采集装置;123、135 管体;10 第一管体部;2、20、20'盖体; 30管颈部;4、40、40'活塞;50第二管体部;60推杆 ;80封装件;101第一开口;103外凸缘; 201、201'外环部;203、203'内塞部;202血沉棕黄层;204血浆层;206红血球层;205'固 定件;301窄管;303斜面;305斜面;401管颈塞;403主体;C中心轴;Y轴向方向;X径向方 向;Y径向方向;A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技术领域】人员所了解,并得 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在此配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并列举较 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以下文中所对照的附图,是表达与本实用新型特征有关的示意,并未 亦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而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涉及本领域技 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亦不再加以赘述。
[003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包含一管体、一盖体、一活塞、一推杆。为利于说 明本实用新型,先行定义本实用新型是按血浆采集装置中管体的纵向方向(即长度方向), 定义其为「轴向方向」,且管体沿此轴向方向具有一假想的中心轴;而按管体(外观大致上 为圆柱状)的横向方向(即管体横截面方向),定义其为「径向方向」。
[0037] 本实用新型「管体」是沿轴向方向依序形成第一管体部、管颈部、第二管体部。其 中,第一管体部沿轴向方向的端缘处形成第一开口及外凸缘;同样地,第二管体部沿轴向方 向的端缘处形成第二开口。因此,整体地看,管颈部连接第一管体部与第二管体部,且管颈 部的平均内径小于管体的平均内径。
[0038] 管体是由塑料制成,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不同的塑料管体,例如:聚丙烯(PP)、聚 碳酸酯(PC)、聚乙烯(PE),其中以聚丙烯(PP)材质所制作较佳。
[0039] 此管体内所具备的容置空间定义为「管腔」,此管腔构成了容置与储放液体(血液 为主)与装设组件的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管腔同时具备了「轨道」与「液体信道」的功能: 具体而言,「轨道」的功能是指此管腔可供装设的组件受外力驱动后,导引相关组件于管腔 中依轴向方向前后滑移;「液体信道」的功能则指管腔内的液体在藉由特定组件推压后,达 成在管腔中移动的效果。
[0040] 关于本实用新型管体的管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血浆采集装置是由离心方法 达成分离血液的目标,因此在管径设计上与一般离心管或采血管相近,以利于符合一般离 心设备的规格。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态样而言,其管体的管径设计以同于一般常用的 15-ml离心管较佳,例如,就外径而言,其通常约介于16-19mm ;唯本实用新型对管体的内径 不加以特别限制,可弹性地因应选用的管体材质或其他需求而调整其内径。基于此设计,本 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可广泛应用于用户现有的离心设备,不须增设或另行搭配使用特 定设备。
[0041]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的一在于管体中段的管颈部构型设计。亦即,管体两 端分别为管径均匀的圆管状,而管体中段的外径与内径同时缩小形成一管颈部,使管颈部 的平均内径小于整个管体的平均内径,并使外观呈现沙漏状。此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让管 体于中段沿轴向方向朝着管体的中心轴狭窄化,构成较为狭长的液体通道,以供用户操作 血液的离心分层后,由调整各血液分层的位置,达成突显分层效果的目的,以利于提升血液 分离效果。
[0042] 因此,就管体的结构而言,管体沿轴向方向依序形成了第一管体部、管颈部、第二 管体部。其中,第一管体部沿轴向方向的端缘处形成第一开口及外凸缘;第二管体部则沿轴 向方向的端缘处形成第二开口。关于前述结构设计与对应使用方式,将于下文循序说明。
[0043] 「盖体」是用以遮盖第一开口,盖体进一步具有内塞部与环设于内塞部的外缘的外 环部,内塞部经由第一开口容置于第一管体部的管腔,且外环部与外凸缘相抵,使盖体遮盖 第一开口。针对公知血浆采集装置采用硬质上盖作为管体开口遮盖,导致操作过程中需频 繁开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塞式盖体,其具有一定弹性,于针刺后仍能保持原有 的密闭性和气密性,且不会因为针刺而产生剥落的现象,故能重复使用无菌针头穿刺吸取 或排放液体,而无须开盖,有效避免了开盖过程中使管体内的液体暴露于外所衍生出的安 全风险。
[0044] 关于本实用新型盖体的构型,其可进一步区分为内塞部,以及环设于内塞部的外 缘的外环部。其中,就组装完成的型态而言,内塞部是指盖体中塞入第一管底部的管腔的部 分,而外环部则是用于阻挡盖体过度塞入管腔的设计。由于盖体为弹性材料所构成,赋予其 内塞部于充分塞入第一开口后,可密封第一管体部的效果,此运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轻易理解的范围,不再加以详述。
[0045] 关于外环部,其是于内塞部经由第一开口置入于第一管体部的管腔至适当深度 时,与第一管体部端缘处的外凸缘相互接触并抵靠,以阻挡盖体继续塞入第一管体部的管 腔,以达成盖体遮盖并封闭第一开口的效果。因此,且由外环部与外凸缘的抵靠设计以及外 环部同样具备弹性材料的特性,使盖体还可完整且牢固地覆盖并密封第一开口及管体的端 缘处。
[0046] 根据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态样,盖体的选择以市售的医用胶塞为主,提供尺寸 规格多元的选择。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内塞式弹性盖体供密封与重复针刺所需的功能与效 果,盖体的成分主要包含橡胶、硅胶、聚氨酯或橡胶、硅胶、聚氨酯的混合物等。举例而言,常 用的医用胶塞成分包含:溴化丁基橡胶、氯化丁基橡胶等,均为适用。
[0047] 「活塞」是设置于第二管体部的管腔,用以封闭第二开口。至于「推杆」,是与活塞 对应设置,推杆是由第二开口处置入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使推杆于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 沿轴向方向滑动,且当推杆滑动至与活塞相抵时,推杆便可驱动活塞沿轴向方向滑动。
[0048] 此处所指的活塞是泛指可用于封闭第二开口并同时可由外力驱动而于第二管体 部的管腔中滑动的弹性组件。而活塞的主要功能包含:防止管体内所容置的液体(血液)漏 出,达成封闭第二开口的效果,使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可达成容置血液而不溢出的功 能;另一方面;由活塞亦可受到推杆的推压而移动,同时不改其密封的特性,故活塞亦作为 推动液体于管腔内移动的必要组件。
[0049]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管颈部」设计,可对应地与活塞上设置一管颈塞,此 管颈塞的功能在于:当活塞沿轴向方向滑动至管颈部与第二管体部连结处,活塞主体如受 限于狭长化的管腔构型,可由管颈塞伸入狭窄化的管颈部而推动液体,以扩充调整液体的 幅度。
[0050] 因此,各式符合前述条件的弹性组件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活塞;其中以现成市 售的注射针筒用橡胶活塞为较佳实施态样,其具有规格齐全、使用顺畅以及密封效果优异 等既有优点。
[0051] 而关于活塞的外径,其实质上是搭配采用的管体尺寸而定,尤其是管体的内径至 为相关。一般而言,活塞外径较佳地介于1至1. 6公分。
[0052] 关于前述的「推杆」,其是与活塞对应设置,在使用上,推杆是由第二开口处置入第 二管体部的管腔内,此时,推杆与第二管体部呈现以套接方式组装,而不加以锁固,使推杆 可于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沿轴向方向前后滑动:当推杆往前滑动时,推杆会与活塞接触并 相互抵靠,因此,继续推动推杆则可驱动活塞沿轴向方向滑动,往管颈部推移;当推杆往前 滑动往后滑动时,则可再度由第二开口脱出,以脱离第二管体部。
[0053]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推杆,可与其他组件分开设置及制造,除了有利于简化制造程 序外;此种设计对于实际使用上的优点在于:由于推杆与管体、活塞等组件分开设置,采检 者可先行使用盖体、管体、活塞组成的装置容置液体,并直接加以离心而不需置换容器;其 后待采检者完成血液离心后,再将推杆加以组装以执行其推动活塞与液体的功能,可避免 与血液采检阶段与离心阶段,因设置多余的推杆组件,干扰采检与离心作业。
[0054] 以下由列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对应的附图以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血浆采集装置的特征与操作方法,并对应叙明其分别达成的有利效果。
[0055] 首先,参考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所据以改良的先前装置100'的立体 示意图。此先前装置包含了管体123、硬质盖体2、活塞4,其亦采用一管体中段狭窄化的设 计达成血液分离的目的,其中,硬质盖体2所导致的缺点与问题已于前文叙明不再赘述。
[0056]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图1的公知技术进行改良,关于其作用方式与改良特征,详述 如后。请参考图2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血浆采集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血浆采集装 置100具有管体135、盖体20、活塞40、推杆(省略未示出),管体135沿此轴向方向Z具有一 假想的中心轴C。为利于说明结构,根据前述定义的轴向方向Z与径向方向X、Y作为说明 本实用新型结构配置的依据。
[0057] 其中,管体135,沿轴向方向Z,依序形成第一管体部10、管颈部30、第二管体部50。 其中,第一管体10部沿轴向方向Z的端缘处形成第一开口 101及外凸缘103 ;第二管体50 部沿轴向方向z的端缘处形成第二开口 501 ;管颈部30连接第一管体部10与第二管体部 50。其中,盖体20,是用以遮盖第一开口 101,其包含了内塞部203与环设于内塞部203的 外缘的外环部201,内塞部203经由第一开口 101容置于第一管体部10的管腔,且外环部 201与外凸缘103相抵,使盖体20遮盖第一开口 101。活塞40',设置于第二管体部50的管 腔内,用以封闭第二开口 501。
[0058] 其中,管颈部30沿轴向方向Z与该第一管体部10及该第二管体部50连结处分别 形成一斜面303、305,继而构成窄管301,且窄管301的具有均一的内径,使管体135的且该 管颈部30的平均内径小于该管体135的平均内径。
[0059] 其中,斜面303与斜面305实质上以相互对称的态样为较佳,按此设计,不仅便于 采检者估量容置液体与液体移动时的体积变化,亦有利于制造。此外,前述斜面303、305与 中心轴C之间具有夹角,并以此夹角定义一「夹角角度」,是指斜面303、305环绕中心轴C所 构成的夹角,用以叙明斜面303、305的构型。亦即,管颈部的斜面303、305为管体135中段 的管壁沿轴向方向Z同时以此夹角角度朝向管体135中心轴C逐渐倾斜所构成的斜面,因 此,斜面303、305实质上是位于管颈部30与该第一管体部10及该第二管体部50连结处, 使管体135的中段的外观类似漏斗型态。其中,前述的斜面303、305的夹角角度较佳为30 至80度,一方面避免过于斜面倾斜过度,于推动液体时产生扰动,影响操作效果;同时避免 倾斜度不足,难以在有限的管体135长度内达成充分的窄化,以形成内径理想的窄管301。 承上述,管颈部30的较佳平均内径为0. 2至1公分。
[0060] 请参考图2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血浆采集装置200立体示意图。然而,本 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型设计实质上同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其差异仅在于活塞40 的设计。故对于血浆采集装置200,仅针对其活塞设计说明,其余特征不再加以重复叙述。 血浆采集装置200的活塞40上设有一管颈塞401,此管颈塞401的功能在于:当活塞沿轴向 方向Z滑动至管颈部30与第二管体50部连结处时,活塞40的主体403的外径实质大于窄 管301的内径,因此,如主体403受限于窄管301的狭长化的管腔构型,可由管颈塞401伸 入窄管301而推动液体,此举可扩充本实用新型血浆采集装置200可调整液体的幅度。因 此,以下说明将采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为血浆采集装置200,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特征。
[0061] 请参见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血浆采集装置200组装后的状态,由图3可清楚得知, 盖体20的外环部201与第一管体部10的外凸缘103相互抵靠,使盖体20遮盖并封闭第一 开口 101的效果。参见图4,是盖体20的使用示意图,针头1自弹性材料构成的盖体20穿 刺,针头1当刺穿盖体20进入管体135的管腔中,便可执行「移液」功能,且伴有可重复穿 刺的特性,此盖体20的设计,使血浆采集装置200达成前述本实用新型主张的优异效果。
[0062] 关于血液离心分层后,实际使用血浆采集装置200以调整血液分层位置的操作方 法,请参见图5、图6、图7,并举采集血液分层中的血沉棕黄层为例,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血 浆采集装置的使用方法。
[0063] 就取得血液后的实际操作,采检者可手动将盖体20打开或以直接以粗针头(以不 造成血球破裂为原则)直接刺穿盖体20,将6至10毫升的血液注入管体135的管腔,随即 加入约0. 5至2毫升的抗凝血剂,使得管腔内的液体总体积约为7至11ml,盖上盖体20或 拔出针头,将血液进行离心作业(离心转速1000-2000g)。
[006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血浆采集装置200,前述血液离心作业,仅需执行一次(全程约 10分钟),即可达成血液分层的效果。如图5所示,已完成离心后的血液分层中,血沉棕黄层 202呈现薄层状,位处于第二管体部50中,在血沉棕黄层202的上为血浆层204,其下则为 红血球层206。
[0065] 另一方面,图5呈现了血浆采集装置200的推杆60用于调整血液分层位置的组装 方式:推杆60是与活塞40对应设置,推杆60由第二开口 501置入第二管体部50的管腔 内,此时血沉棕黄层202是以「薄层状」存于血液分层中;图6呈现了推杆60以套接方式 置入第二管体部50的管腔之后的状态,且推杆60于第二管体部50的管腔内沿轴向方向Z 滑动,且当推杆60滑动至与活塞40相抵时,推杆60可驱动活塞40沿轴向方向Z向管颈部 30滑动,以推动整体的血液,使血液的分层移动至预期位置,须说明的是管颈部30具有斜 面303、305的设计,因此与操作时,可将血沉棕黄层202更顺利地集中至管颈部30,并使血 沉棕黄层202抵达窄管301,如区域A所示。
[0066] 继续参照图7,是根据前述图6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呈现了血沉棕黄层 202移动至窄管301后,产生集中且增厚的现象,使血沉棕黄层202更为明显而更易于采集, 如此一来,采检者便可更轻易地从血浆层与红血球层中间分辨出血沉棕黄层202,同时更易 于采检者取得PRP或干细胞供后续使用。
[0067]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概念,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基于第二实施例的血浆采集装 置,提出以下第三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以说明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盖体」设计的相关实施态 样,且不再赘述其余特征。参见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血浆采集装置300的盖体立 体示意图,其表明盖体20'除可分为内塞部203'与外环部20Γ之外,可于外环部20Γ周 缘处进一步增设一固定件205',用以固定连接该盖体20'与该第一管体部10 ;继续参见图 9,是呈现血浆采集装置300完成组装之后的状态,说明了固定件205'可进一步强化盖体 20'与第一管体部10的连接效果,可提供更安全且污染风险更低的装置。其中,关于固定件 205'的材质,以错质金属片为较佳态样。
[0068] 参见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血浆采集装置400的盖体立体示意图,其盖 体实质上同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盖体20,血浆采集装置400与血浆采集装置200两者差异 在于,血浆采集装置400是额外设有一封装件80,用以封装该盖体20与第一管体部10,此 封装件80同样可达成强化盖体20与第一管体部10的连接的效果,亦可提供更安全且污染 风险更低的装置,其中,关于封装件8的材质,以铝质金属片为较佳态样。
[〇〇69]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 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包含: 一管体,该管体沿一轴向方向依序形成一第一管体部、一管颈部、一第二管体部,且该 第一管体部沿该轴向方向的端缘处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外凸缘,该第二管体部沿该轴向方 向的端缘处形成一第二开口,该管颈部连接该第一管体部与该第二管体部,且该管颈部的 平均内径小于该管体的平均内径; 一用以遮盖该第一开口的盖体,该盖体具有一内塞部与一环设于该内塞部的外缘的外 环部,该内塞部经由该第一开口容置于该第一管体部的管腔,且该外环部与该外凸缘相抵, 使该盖体遮盖该第一开口; 一活塞,设置于该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用以封闭该第二开口;以及 一推杆,与该活塞对应设置,该推杆由该第二开口置入该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使该推 杆于该第二管体部的管腔内沿该轴向方向滑动; 其中,该推杆滑动至与该活塞相抵时,该推杆可驱动该活塞沿该轴向方向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该管颈部沿该轴向方向与该第一 管体部及该第二管体部连接结处,分别形成一斜面,且该斜面与该轴向方向之间具有一夹 角角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该夹角角度为30至80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该管颈部的平均内径为0. 2至1公 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该活塞具有一外径介于1至1. 6公 分。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该活塞上设有一管颈塞,该管颈塞 于该活塞沿该轴向方向滑动至管颈部与第二管体部连接处时可伸入管颈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该盖体的该外环部设有一固定件, 用以固定连接该盖体与该第一管体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浆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一封装件,用以封装该盖体与 该第一管体部。
【文档编号】A61M1/02GK203842083SQ201320851972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杨书睿, 黄美月 申请人:玛旺干细胞医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