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826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营实、鱼腥草、石榴皮、槐花、盘龙参、玉米须、紫杉、西瓜皮、榕须、篇蓄、苏黄耆、蘘荷、肉苁蓉、熟地、仙人草和泽泻;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生津清热、滋阴降火、润肺补血、降低血糖之功效,对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纯中药制成,药材配伍相宜,制作简单,安全性能高,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糖尿病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0003]糖尿病病因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I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匍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另一种是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I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0004]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糖尿病诊断分型为I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0005]目前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胰岛素治疗和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而药物治疗大多使用口服药物治疗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很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大量应用,会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等症状,而且治疗范围窄,治疗效果不彻底,治愈后很容易复发,相对成本费用高,服药时间长,不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生津清热、滋阴降火、润肺补血、降低血糖之功效,对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纯中药制成,药材配伍相宜,制作简单,安全性能高,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糖尿病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0008]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
为:
[0009]
营实42~77份鱼腥草37~66份石榴皮35~64份槐花36~57份 盘龙参31~61份玉米须31~56份紫杉27~56份西瓜皮26~51份 榕须25~50份篇蓄21~50份苏黄耆20~50份囊荷16~51份
肉苁蓉15~46份熟地13~45份仙人草13~40份泽泻11~36份。
[0010]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1]
营实48~71份鱼腥草42~61份石榴皮40~59份槐花40~53份 盘龙参36~56份玉米须35~52份紫杉32~51份西瓜皮31~46份 榕须29~46份篇蓄26~45份苏黄耆25~45份囊荷21~46份
肉苁蓉20~40份熟地18~40份仙人草17~36份泽泻15~32份。
[0012] 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3]
营实54~65份鱼腥草47~56份石榴皮45~54份槐花43~50份
[0014]
盘龙参41~51份玉米须39~48份紫杉37~46份西瓜皮34~43份 榕须33~42份篇蓄31~40份苏黄耆30~40份囊荷28~39份
肉苁蓉25~35份熟地24~34份仙人草21~32份泽泻19~28份。
[0015]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6]
营实60份鱼腥草52份石榴皮50份槐花46份
盘龙参46份玉米须44份紫杉41份西瓜皮39份
格须38份篇蓄36份苏黄耆35份蕙荷33份
肉苁蓉30份熟地29份仙人草26份泽泻23份。
[0017]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18](I)将营实、鱼腥草、石榴皮、盘龙参、玉米须、紫杉、榕须、熟地和泽泻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6的稠膏,备用;
[0019](2)将槐花洗净,晾干后放入锅内,武火炒制至微黄,取出,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0020](3)将苏黄耆、肉苁蓉、西瓜皮、篇蓄和囊荷洗净,阴凉处晾干,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21](4)将仙人草洗净,浸入6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3~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2~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将滤液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备用;
[0022](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药丸,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
[0023]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24]营实:味酸,性凉;归肺、脾、肝、膀胱经。利水除热,活血解毒。主治水肿,脚气,疮毒痈肿,小便不利,经期腹痛。《现代实用中药》载:“除风湿。对于浮肿、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脚气肿满、霉疮结痂、癣疮等皮肤病而致肿满喘咳、二便不通,心腹胀闷者用此有效。”
[0025]鱼腥草:味苦,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鱼腥草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0026]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归大肠经。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药理实验表明,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力,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癣真菌等10种皮癣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
[0027]槐花:味苦,性微寒;入肝、肺、心、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肠风便血,痔疮下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草正》载:“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槐花所含的芸香甙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壁脆性,降低血压、抗水肿,对高血压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此外还有抗炎作用。
[0028]盘龙参:味甘、苦,性平;归心、肺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治病后虚弱,阴虚内热,咳嗽吐血,头晕,腰痛酸软,糖尿病,遗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烫火伤,疮疡痈肿。《南宁市药物志》载:“清热,润肺。治热咳。”
[0029]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归膀胱、肝、胆经。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载:“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0030]紫杉:味淡,性平;归肾经。利尿消肿。主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糖尿病。《本草推陈》载:“利尿,通经。治肾脏病,糖尿病。”
[0031]西瓜皮:味甘、淡,性寒;入心、胃经。清热解暑,泻热除烦,利尿。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咽喉肿痛,或口舌生疮,浮肿等症。《现代实用中药》载:“为利尿剂。治肾脏炎浮肿,糖尿病,黄疸。并能解酒毒。”
[0032]榕须:味苦、性平;归肺、脾、肾经。散风热,祛风湿,活血止痛。主治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结膜炎,风湿骨痛,痧气腹痛,久痢,胃痛,白带,湿疫,阴痒,跌打损伤。《广西中药志》载:“祛风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治风湿骨痛。”
[0033]篇蓄:味苦,性寒;入脾、肾二经。利尿,清热,杀虫。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滇南本草》载:“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0034]苏黄耆:味甘,性温。《陕西中草药》载:“补中益气,托疮毒,利尿,通乳。治虚劳,贫血,肺结核,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水肿,糖尿病,疮肿不易外透,乳汁不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苏黄耆根的提取物在体外可抑制结核杆菌。
[0035]囊荷:味辛,性温。温中理气,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风寒牙痛,脘腹冷痛,跌打损伤,腰腿痛,遗尿,月经错后,经闭,白带;外用治皮肤风疹,淋巴结结核。《贵州民间方药集》载:“通经活血,又可镇咳祛痰。外用可拔毒,消疮肿。”
[0036]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归肾、大肠经。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主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浙,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别录》载:“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0037]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常用于调理肝肾阴虚(亏),腰膝酸软,盗汗遗精;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心悸怔忡,耳聋耳鸣,须发早白;内热消渴、便秘等。《本经逢原》载:“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熟地黄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抑瘤活性,还有显著的强心、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生、抗渗出、抗炎、抗真菌、抗放射等作用。
[0038]仙人草:清暑,解热,利水。主治中暑、热毒、消渴、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关节肌肉疼痛、淋病等。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在仙人草所含成分中,黄酮类物质具有抑制癌症细胞生长、降低血压的作用;多糖具有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作用;香精素有镇静、清凉、解毒、利水的功效;微量元素具有抑制自由基形成、抗衰老、抗癌的作用;维生素能调节和增强生理机能等。
[0039]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别录》载:“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浙,逐膀胱、三焦停水。”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月旨肪肝及糖尿病等。
[004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1]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生津清热、滋阴降火、润肺补血、降低血糖之功效,对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纯中药制成,药材配伍相宜,制作简单,安全性能高,无任何毒副作用,对糖尿病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43]实施例1
[0044]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45]营实71g鱼腥草61 g石榴皮59g槐花53g
盘龙参56g玉米须52g紫杉51g西瓜皮46g
榕须46g篇蓄45g苏黄耆45g囊荷46g
肉苁蓉40g熟地40g仙人草36g泽泻32g。
[0046]—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47](I)将营实、鱼腥草、石榴皮、盘龙参、玉米须、紫杉、榕须、熟地和泽泻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6的稠膏,备用;
[0048](2)将槐花洗净,晾干后放入锅内,武火炒制至微黄,取出,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0049](3)将苏黄耆、肉苁蓉、西瓜皮、篇蓄和囊荷洗净,阴凉处晾干,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0050](4)将仙人草洗净,浸入6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3~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
2~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将滤液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备用; [0051](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药丸,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
[0052]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I粒,饭后温开水送服;8天为I个疗程,2~4个疗程可痊愈,病情严重遵医嘱酌增用量。
[0053]实施例2
[0054]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5]
营实65g鱼腥草56g石榴皮54g槐花50g
盘龙参51g玉米须48g紫杉46g西瓜皮43g
榕须42g篇蓄40g苏黄耆40g囊荷39g
肉苁蓉35g熟地34g仙人草32g泽泻28g。
[0056]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57]实施例3
[0058]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9]
营实60g鱼腥草52g石榴皮50g槐花46g
盘龙参46g玉米须44g紫杉41g西瓜皮39g
[0060]榕须38g篇蓄36g苏黄耆35g囊荷33g
肉苁蓉30g熟地29g仙人草26g泽泻23g。
[0061]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2]实施例4
[0063]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4]
营实54g鱼腥草47g石榴皮45g槐花43g
盘龙参41g玉米须39g紫杉37g西瓜皮34g
榕须33g篇蓄31g苏黄耆30g囊荷28g
肉苁蓉25g熟地24g仙人草21g泽泻19g。
[0065]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66]实施例5
[0067]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68]
营实48g鱼腥草42g石榴皮40g槐花40g
盘龙参36g玉米须35g紫杉32g西瓜皮31g
榕须29g篇蓄26g苏黄耆25g蕙荷21g
肉苁蓉20g熟地ISg仙人草17g泽泻15g。
[0069]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70]临床资料:
[0071]1、病例选择:
[0072]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7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8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5岁,病程I~15年;对照组85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41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5.5岁,病程I~13年。
[0073]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074]2、药物选择:
[0075]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I次,每次I粒,饭后温开水送服;8天为I个疗程,连续服用2~4个疗程,病情严重遵医嘱酌增用量。
[0076]对照组服用甲苯磺丁脲片,口服常用量一次0.5g,一日l_2g。开始在早餐前或早餐及午餐前各服0.5g,也可0.25g,一日三次,于餐前半小时服,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量,一般用量为每日1.5g,最大用量每日3g。
[0077]3、疗效判定:
[0078]( I)治愈:糖尿病症状全部消失,经检查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0079](2)好转:糖尿病症状明显消失,经检查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0080](3)无效:通过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
[0081]4、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营实42~77份鱼腥草37~66份石榴皮35~64份槐花36~57份 盘龙参31~61份玉米须31~56份紫杉27~56份西瓜皮26~51份 榕须25~50份篇蓄21~50份苏黄耆20~50份囊荷16~51份 肉灰蓉15~46份熟地13~45份仙人草13~40份泽湾11~3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营实48~71份鱼腥草42~61份石榴皮40~59份槐花40~53份 盘龙参36~56份玉米须35~52份紫杉32~51份西瓜皮31~46份 格须29~46份篇蓄26~45份苏黄耆25~45份囊荷21~46份 肉苁蓉20~40份熟地18~40份仙人草17~36份泽泻15~3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营实54~65份鱼腥草47~56份石榴皮45~54份槐花43~50份 盘龙参41~51份玉米须39~48份紫杉37~46份西瓜皮34~43份 榕须33~42份篇蓄31~40份苏黄耆30~40份囊荷28~39份 肉苁蓉25~35份熟地24~34份仙人草21~32份泽泻19~2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 重量份数为: 营实60份鱼腥草52份石榴皮50份槐花46份 盘龙参46份玉米须44份紫杉41份西瓜皮39份 榕须38份篇蓄36份苏黄耆35份囊荷33份 肉苁蓉30份熟地29份仙人草26份泽泻23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营实、鱼腥草、石榴皮、盘龙参、玉米须、紫杉、榕须、熟地和泽泻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为1.10~1.16的稠膏,备用; (2)将槐花洗净,晾干后放入锅内,武火炒制至微黄,取出,研末,过180目细粉,备用; (3)将苏黄耆、肉苁蓉、西瓜皮、篇蓄和囊荷洗净,阴凉处晾干,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4)将仙人草洗净,浸入6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3~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2~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将滤液浓缩为60°C环境下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制成药丸,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P3/10GK103751761SQ20141005628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9日
【发明者】李仁珍, 赵海梅, 王永雪, 李洪颜, 邱华 申请人:李仁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