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保肝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235阅读:7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防治肝功能损害的药物,更具体地涉及中药保肝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肝脏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脏器,对生物合成、生物转化、解毒、分泌、免疫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习惯不注意调节,或受病毒感染或用药不慎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往往会导致肝功能受损。

从中医理论上说,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具有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分泌胆汁、促进脾胃运化、促进气血津液代谢等的作用。肝属木,其性升发,主疏泄;同时肝为阴柔之脏,主藏血,所以有“体阴用阳”的特点。

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草药有很多,如姜黄、灵芝、甘草、桃仁、大黄、三七、黄芪、丹参、白芍、当归、川芎、五味子、枸杞子、猪苓、防己、紫草、珍珠草、垂盆草、水飞蓟等。

历来用于保肝护肝的中药方剂各有所长。本发明人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取长补短,总结出由若干种中草药配伍而形成的中药保肝组合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保肝组合物。

本发明的中药保肝组合物包含:五味子6-20(单位:克。下同),茵陈15-30,柴胡6-15,白芍10-30,郁金6-20,麦芽15-30。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保肝组合物中还可包含北沙参10-30和/或三七2-6。

本发明的中药保肝组合物采用常规煎服,其中三七采用打粉后吞服。

方解

1.五味子

性温,五味俱全、味酸为主,兼入各经。有收敛、固涩、宁静的作用,其保肝、降转氨酶的疗效已为公认。

《本草纲目》: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五味子五味俱备,唯酸更胜,善于收敛,性温而不燥热。由于肝病往往导致全身病症,所以该药的使用可兼顾五脏,尤为合宜。其量稍重,为君,使用时宜打碎,效果更佳。

2.茵陈:味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有清利湿热,退黄疸之功效。

《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二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该药苦泄下降,为清利湿热之专品,无论阳黄、阴黄,均可使用,助五味子祛除毒邪,为臣。

3.柴胡

味苦、辛,微寒,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利胆止痛,升举阳气之功效。

《本草正义》: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热。

其善于疏泄,为疏肝解郁之要药。

4.白芍

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有补血,和血敛阴,柔肝缓急,平降肝阳之功效。

《本草正义》:补血,益肝脾真阴,而收摄脾气之散乱,肝气之恣横,则白芍也。《滇南本草》:泄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药品化义》:白芍药微苦能补阴,略酸能收敛,因酸走肝,暂用之生肝,肝性欲散恶敛,又取酸以抑肝,故白芍药能补复能泻。

白芍与柴胡配伍,则养血疏肝,和营敛阴。

5.北沙参

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有清热生津、滋补肝阴、润肺养胃之功效。

《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

6.郁金

味辛、苦,性寒,入心、肺、肝经。有活血止痛,疏肝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化痰开窍之功效。

《本草汇言》: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瘀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

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入血分活血调血,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衄。

7.三七

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补虚消癥之功效。

《本草新编》:止血兼补虚。《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女子癥瘕,月事不调,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之妙品。

以上五味,协助君药祛邪补虚,保肝护胆,共为佐药。

8.麦芽

味甘,性平,入脾、胃经。有消食化积、补脾益肝之功效。

《本草汇言》:和中消食之药也。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或饮食之不纳,中气之不利,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

大麦初芽,物之始生,其性生发,故能疏肝养肝。该药性味平和,消食化积,调和诸药,方中为使药。

本发明的保肝中药组合物还可采用临证加减:

肝火偏盛,加板蓝根、黄菊花。湿热较重,加龙胆、黄芩、垂盆草、车前子。脾虚湿盛,加茯苓、白术、藿香、鸡内金、黄芪。有痰湿,加半夏、厚朴、陈皮、茯苓。肝肾阴虚,加醋龟板、醋鳖甲、麦冬、生地。清肝明目,加白蒺藜、桑叶、蝉衣、车前子。养肝明目,加潼蒺藜、枸杞子。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患者肝火偏盛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板蓝根和黄菊花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患者湿热较重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龙胆、黄芩、垂盆草和车前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患者脾虚湿盛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茯苓、白术、藿香、鸡内金和黄芪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患者有痰湿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半夏、厚朴、陈皮和茯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症见肝肾阴虚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醋龟板、醋鳖甲、麦冬和生地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症见肝火伤目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白蒺藜、桑叶、蝉衣和车前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是:当症见肝虚损目时,组合物中还包含选自潼蒺藜和枸杞子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本发明的保肝中药组合物中,以上加减药的用量为:板蓝根10-30,黄菊花10-15,龙胆3-10,黄芩10-15,垂盆草10-30,车前子10-30,茯苓10-30,白术10-30,藿香6-15,鸡内金6-15,黄芪10-30,半夏6-15、厚朴10-15,陈皮6-15,醋龟板10-30,醋鳖甲10-30,麦冬10-20,生地10-30,白蒺藜10-20,桑叶10-15,蝉衣3-10,车前子10-30,潼蒺藜10-20,枸杞子10-20。

本发明的保肝中药组合物采用诸药配伍,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能升能降,体用合治。具有保肝利胆,疏肝解郁,除湿退黄之效用。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而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发明的应用应包括总体上遵循本发明的原理所做的所有变更,应用或调整。

案例1

杨某,男,50岁。肝损害。初诊日期:2012年6月17日。

主诉:发现gpt增高半月。

患者半月前因轻微脑出血在某医院住院治疗,住院生化检查发现gpt85.0u/l,总胆红素40.0umol/l,乙肝2对半及甲肝抗体阴性,有脂肪肝、血压偏高史一年余,未服药治疗。患者平素嗜烟酒,性格急躁易怒。刻下症见:精神疲惫,时有头晕,夜眠多梦,大便干结,白睛黄染。舌红苔薄腻脉弦。

西医诊断:肝损害。中医诊断:虚劳(肝肾不足,湿邪内蕴)。

治则:滋补肝肾,利湿退黄。

药用:五味子12,茵陈30,柴胡6,白芍30,郁金20,麦芽30。14剂。每日一剂,水煎,日二服。另嘱:忌烟酒、戒怒。

二诊(2012年6月30):电话问诊(附带照片):白睛黄消失,精神较佳,夜眠明显好转,大便通畅,夜晚口干。舌红苔薄。症情好转,湿邪渐退,阴液不足,治法从前。上方改五味子20,柴胡10,郁金15,加北沙参20。14剂。

三诊(2012年7月14日):电话问诊(附带照片):患者症情稳定,偶有胃脘不适,白睛无黄染,夜眠尚安,口干减轻,大便可。舌淡红苔薄腻。证治同前。上方改五味子12,北沙参10,加茯苓30,陈皮10。14剂。

药后患者症情稳定,断续服用上方近5个月,复查gtp及总胆红素均已正常。

按语

该例患者因家事情志不畅,长期大量饮酒,助热生湿,损伤脾胃,耗损肝阴,可能是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原因。由于是外地患者,就诊不便,所以治疗抓住主要矛盾,药少力专,仍有显效。初诊时,大量使用茵陈、郁金,以利胆退黄。三诊时,患者湿邪又起,乃脾运不健,所以加用茯苓、陈皮,以健脾祛湿。《素问·玉机真脏论》言: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金贵要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又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

药少力专是该案例的特点,初诊君药五味子即用12克,半月立效,二诊时加大君药用量,以乘胜追击。后君药减量,渐调,以进一步促进疗效,并可避免木旺克土。

案例2

赵某,男,31岁。肝损害。初诊日期:2013年10月9日。

主诉:乏力3年,加重2月。

病史:患者平素工作繁忙,3年来经常感觉乏力不适,平素易外感,曾在上级医院查:小三阳,gpt偏高。未经进一步治疗。2月来患者尤感疲惫,四肢乏力甚,劳则加重,稍受凉则鼻塞流涕,大便正常,眠浅欠安。10月8日查:乙肝小三阳,gpt118.6u/l。刻下症见:乏力,神疲,体瘦,舌红偏胖苔薄腻,脉细弦。

西医诊断: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损害。中医诊断:虚劳(肝阴不足,湿邪内蕴)。

治则:滋补肝肾,保肝利胆。

药用:五味子8,茵陈20,柴胡10,白芍12,北沙参15,郁金10,三七3(打粉吞服),麦芽30。7剂。每日一剂,水煎,日二服。

二诊(2013年11月25日):患者自行在外院续方28剂。药后自觉精神明显好转,肢体乏力肝减轻,近白睛红,夜眠欠安,易汗出,舌红苔薄腻,脉来细数。11月13日查:乙肝小三阳,gpt92.7u/l。肝火偏盛,克制脾土,生湿化热。上方为主,加板蓝根20、龙胆5、黄芩10,以清肝祛湿热。7剂。

三诊(2013年12月5日):乏力明显减轻,唯晨起稍作,白睛红偶有发作,夜眠转安,劳则汗出、口苦,吸烟后喉中有痰,舌红胖苔薄腻脉细小弦。症情改善,湿热已减,前法续进。上方去黄芩,改五味子12,加制半夏8,陈皮10,茯苓12。14剂。

四诊(2013年12月18日):晨起仍乏力,夜晚时有白睛发红,喉中仍有少许痰,纳佳,多汗止,舌暗红稍有齿痕苔薄腻,脉细弦。脾土不足,痰湿内生。上方改半夏10,茯苓30,加白术10,以健脾化痰湿。14剂。

五诊(2014年1月3日):患者乏力轻,时有疲劳感,稍有白痰,偶有盗汗,余症可。舌红苔薄脉细弦。问及患者喜晚睡。乃肝肾阴伤。上方去龙胆,加醋龟板10,醋龟甲10。14剂。嘱:注意夜晚休息。

六诊(2014年1月21日):前有外感,目前已癒。晨起乏力,喉中稍痰,时有胃胀,舌淡红齿痕苔薄腻脉细弦。2天前查肝功能gpt67.4u/l。病情继续改善,前法续进,自拟保肝饮加减。药用:五味子12,茵陈20,龙胆5,板蓝根20,柴胡10,白芍12,郁金10,炙鳖甲10,炙龟板10,麦芽30,生黄芪30,茯苓12,藿香10,半夏8,厚朴15。14剂。

后继以本方为主断续调治半年余。患者精神较好,外感明显减少。2014年9月复查:乙肝表面抗原阴性,gpt恢复正常。

按语

该例患者虽然年轻,但由于工作繁忙,夜晚休息不佳,病情仍呈现出虚实夹杂特征,治疗过程中,曾因劳累出现gpt再次升高(六诊之后),但仍坚持该方为主加减治疗,终获满意疗效,更能体现出该方的确切临床效果。

该案例初诊邪实较重,故君药由小剂量开始使用,取得一定疗效,后逐渐加大药量,适当配伍,治疗过程中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色。

案例3

沈某,女,65岁。肝损害。初诊日期:2013年5月16日。

主诉:肝损害史8年,加重二月。

病史:体检查出肝损害8年,此后每年复查gpt均偏高。二月前乏力、纳差甚,4月份查肝功:gpt97.7u/l,got76.1u/l。刻下症见:乏力,纳 差,眼屎多而粘,流泪无时,睁眼无力,耳鸣左甚日夜均作、声响沉闷,眠差、多梦,二便可。面黄稍胖,白睛黄,舌暗红苔少根稍黄腻,脉沉。另有高血压10年、泪道阻塞史。

西医诊断:肝功能损害。中医诊断:虚劳(肝肾不足,湿热留恋)。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除湿。

药用:五味子8,茵陈15,龙胆5,板蓝根15,柴胡10,白芍12,郁金10,三七粉4(吞服),醋龟板20,醋鳖甲20,北沙参15,麦冬10,生地12,鸡内金10,潼蒺藜15,白蒺藜15,黄菊花10,麦芽30。7剂。每日一剂,水煎,日二服。

二诊(2013年5月22日):眼屎减少,乏力、耳鸣减轻,流泪依旧,夜眠时好时差,眼皮紧牢感,纳可、便正常。舌红苔少根稍白腻,脉沉细数。原方14剂。

三诊(2013年6月7日):乏力、耳鸣均减,白天基本无耳鸣,流泪消失,眼屎粘,夜眠可、梦少。舌红苔薄黄稍腻,脉沉细数。上方改五味子10、麦冬15,加车前子20(包煎)。14剂。

四诊(2013年6月25日):眼屎粘又增,纳少,昨胃胀,夜耳鸣,大便可。舌红苔薄黄腻,脉沉数。昨天复查肝功能:gpt57.4u/l,got45.1u/l。证治同前,调整祛湿药。药用:五味子10,柴胡10,白芍12,郁金10,醋龟板20,醋鳖甲20,北沙参15,麦冬15,生地12,鸡内金10,麦芽30,枸杞15,茵陈15,垂盆草30,藿香10,陈皮10,桑叶10,蝉衣5。14剂。

后以此方为主加减续调3周,复查gpt43.5u/l,got39.5u/l。再调治5周复查gpt26.0u/l,got43.1u/l。同时诸症减轻。半年后随访,复查肝功能正常。

按语

肝为厥阴,与少阳相表里。体阴用阳是肝的重要生理特征。肝主藏血,肝赖血养,故云体柔。然肝气主疏泄,气为阳,故云用阳。

肝损害病因较多,发病率高、有些具有传染性、慢性发展,常易引起肝硬化甚至癌变,危害十分严重。

上方具有滋阴益肝,清火解毒,化湿祛浊,疏调气机等作用。通过临床验证具有降低转氨酶等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该案例为老年患者,病情复杂,邪气壅滞,肝肾亏虚已久,故治疗时用药较为复杂,且加大滋补肝肾之佐药,以协助君药保肝护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