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1247发布日期:2018-06-17 15:2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中医认为乳腺癌的病机在于:正气不足,经虚血结,七情内伤,肝脾郁结,冲任失调,导致脏腑、乳腺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湿壅盛,痰瘀互阻,瘀毒蕴结于乳房而成岩症。(1)肝脾郁结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如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郁则血凝;肝病及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肝脾两虚,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病,郁结日久,而成乳岩。(2)冲任失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发育成熟后,血海充盈,下注胞宫而为月经;任脉有滋养胞胎之功。冲脉属肝,肝藏血,肝血充足则能濡养脏腑及下注冲脉;任脉属肾,肾藏精,肾精充沛,天癸至,则任脉通而能怀孕、分泌乳汁等。女子到49岁时,肝肾亏虚,冲任两脉始衰退,则月经渐止。故肝气郁结,或肝肾两亏,则冲任失调,乳腺、胞宫失养,气机逆乱,气滞血淤,瘀毒阻结于乳腺而发本病。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特别适用于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癌,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冲任失调型乳腺癌:多见经事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大龄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或多次流产,或产后未哺乳,乳房肿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冲任失调型乳腺癌患者往往会发生肝转移问题,表现为肝大、腹胀、目黄、尿黄,以往的中医疗法很难具有针对性,因此,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20~30份、白芍15~20份、墨旱莲10~15份、当归10~15份、女贞子5~10份、艾叶15~20份、陈皮10~15份、豆豉姜5~10份、青皮10~15份、桉树果3~5份、金铃子3~5份、茵陈15~20份、败酱草10~15份、水红花子5~10份、八月札5~10份。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可以为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20份、白芍15份、墨旱莲10份、当归10份、女贞子5份、艾叶15份、陈皮10份、豆豉姜5份、青皮10份、桉树果3份、金铃子3份、茵陈15份、败酱草10份、水红花子5份、八月札5份。

也可以为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30份、白芍20份、墨旱莲15份、当归15份、女贞子10份、艾叶20份、陈皮15份、豆豉姜10份、青皮15份、桉树果5份、金铃子5份、茵陈20份、败酱草15份、水红花子10份、八月札10份。

也可以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25份、白芍18份、墨旱莲12份、当归12份、女贞子8份、艾叶18份、陈皮12份、豆豉姜8份、青皮12份、桉树果4份、金铃子4份、茵陈18份、败酱草12份、水红花子8份、八月札8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

药理分析: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墨旱莲:甘、酸,寒。归肾、肝经。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女贞子: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艾叶:味苦,微温,无毒。入脾、肝、肾经。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豆豉姜:辛、温、苦。归肝、脾、胃经。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脚气,孕妇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脑血栓形成。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桉树果: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果实。味辛;苦;性微温;小毒。理气,健胃,栽疟,止痒。主食积、腹胀、疟疾、皮炎、癣疮。

金铃子: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败酱草:辛、苦,凉。入胃、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水红花子:咸,微寒。归肝、胃经。散血消症,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

八月札:昧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主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

本发明中,知母、白芍、墨旱莲、当归、女贞子温润补阳,调和冲任;艾叶、陈皮、豆豉姜、青皮、桉树果、金铃子理气解郁,疏肝止痛;茵陈、败酱草、水红花子、八月札用于肝转移肝大、腹胀、目黄、尿黄等变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调和冲任、理气解郁等功效,特别适用于治疗冲任失调型乳腺癌,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

疗效判断: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并选择确诊为冲任失调型乳腺癌患者为治疗组女性50例,年龄28~41岁,平均32岁。

2、疗效评价标准:

(1)全消(CR):肿瘤完全消失,溶骨性病变在X线上全部钙化。

(2)部分消失(PR):肿瘤可测量病变缩小50%(2个最大垂直轴径的乘积),同时无新病灶出现,但不要求所有病灶都属PR。

(3)稳定无变(S):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

(4)恶化(PD):有些病灶缩小<50%,同时有些病灶增加>25%,或所有病灶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

3、用药:采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每次300ml,一天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4、结果:全消17例,部分消失27例,稳定不变6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100%。

以下列举1个典型病例:

(1)蒋某,女,36岁,发现左乳腺包块,询问病情患者经期紊乱,乳房包块坚硬,患者舌苔薄,脉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癌瘤长径超过3厘米。未行手术,以化学抗癌药物、放射、激素、免疫等措施的综合治疗,治疗一个多月,效果不明显,并发现肝转移肝大,还伴随有腹胀,尿黄。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月后包块明显缩小,肿胀基本消失,继续用药3个月,症状完全消退,随访至今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20份、白芍15份、墨旱莲10份、当归10份、女贞子5份、艾叶15份、陈皮10份、豆豉姜5份、青皮10份、桉树果3份、金铃子3份、茵陈15份、败酱草10份、水红花子5份、八月札5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30份、白芍20份、墨旱莲15份、当归15份、女贞子10份、艾叶20份、陈皮15份、豆豉姜10份、青皮15份、桉树果5份、金铃子5份、茵陈20份、败酱草15份、水红花子10份、八月札1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知母25份、白芍18份、墨旱莲12份、当归12份、女贞子8份、艾叶18份、陈皮12份、豆豉姜8份、青皮12份、桉树果4份、金铃子4份、茵陈18份、败酱草12份、水红花子8份、八月札8份。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3的配方,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