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1704阅读:23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咽喉肿痛是临床常见病症,起病急骤,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扁桃体急性充血、肿胀及化脓,严重者伴吞咽困难及恶寒高热。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咽喉疼痛多因风火痰盛壅闭咽喉,以及肺胃虚寒或肺胃热盛等引起,其病势急转变快。经气血运行不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气候环境的变化,环境污染等外部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增加,身体素质的下降,不能抵抗因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病毒。还有脏空气、烟、过敏原或冬季使用的暖气也有可能引起喉咙肿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配置简便,成本低廉,通过中药透皮吸收,达到治疗咽喉肿痛,咽喉炎症目的的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0g~15g,生麻黄10g~15g,青黛10g~15g,冰片1g~3g,杏仁12g~15g,干姜10g~20g,鱼腥草20g~30g,连翘10g~15g,甘草6g~10g,苏子10g~20g,荆芥10g~20g。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1g~15g,生麻黄11g~15g,青黛11g~15g,冰片2g~3g,杏仁13g~15g,干姜11g~18g,鱼腥草22g~28g,连翘11g~15g,甘草7g~10g,苏子12g~18g,荆芥12g~18g。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0g~12g,生麻黄10g~13g,青黛10g~12g,冰片1g~2g,杏仁12g~14g,干姜10g~16g,鱼腥草20g~26g,连翘10g~13g,甘草6g~9g,苏子10g~17g,荆芥10g~16g。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2g,生麻黄13g,青黛11g,冰片1.5g,杏仁12.5g,干姜14g,鱼腥草23g,连翘12g,甘草7g,苏子11g,荆芥13g。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3g,生麻黄13g,青黛12.5g,冰片2g,杏仁12.8g,干姜15g,鱼腥草23g,连翘11g,甘草7g,苏子13g,荆芥14g。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3.5g,生麻黄13.5g,青黛14g,冰片2.5g,杏仁13g,干姜16g,鱼腥草25g,连翘12g,甘草9g,苏子19g,荆芥17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

细辛:味辛;性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生麻黄:味辛、苦;归肺、膀胱,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

青黛:性寒味咸,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肿瘤作用,止痛凉血。

冰片:性偏寒凉,醒脑开窍、清热止痛、防腐生肌。

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

连翘:微寒;苦;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甘草:味甘,平。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炙甘草能补脾益气。主治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

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本发明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配方,针对咽喉肿痛、咽喉炎症等均有良好的疗效,可以通过中药透皮吸收,达到止痛的目的,具有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和外敷使用操作简单有效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0g,生麻黄10g,青黛10g,冰片1g,杏仁12g,干姜10g,鱼腥草20g,连翘10g,甘草6g,苏子10g,荆芥10g。

实施例2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5g,生麻黄15g,青黛15g,冰片3g,杏仁15g,干姜20g,鱼腥草30g,连翘15g,甘草10g,苏子20g,荆芥20g。

实施例3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2.5g,生麻黄12.5g,青黛12.5g,冰片2g,杏仁13.5g,干姜15g,鱼腥草25g,连翘12.5g,甘草8g,苏子15g,荆芥15g。

实施例4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1g,生麻黄11g,青黛11g,冰片2g,杏仁13g,干姜11g,鱼腥草22g,连翘11g,甘草7g,苏子12g,荆芥12g。

实施例5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5g,生麻黄15g,青黛15g,冰片3g,杏仁15g,干姜18g,鱼腥草28g,连翘15g,甘草10g,苏子18g,荆芥18g。

实施例6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3g,生麻黄13g,青黛13g,冰片2.5g,杏仁14g,干姜14.5g,鱼腥草25g,连翘13g,甘草8.5g,苏子15g,荆芥15g。

实施例7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0g,生麻黄10g,青黛10g,冰片1g,杏仁12g,干姜10g,鱼腥草20g,连翘10g,甘草6g,苏子10g,荆芥10g。

实施例8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2g,生麻黄13g,青黛12g,冰片2g,杏仁14g,干姜16g,鱼腥草26g,连翘13g,甘草9g,苏子17g,荆芥16g。

实施例9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1g,生麻黄11.5g,青黛11g,冰片1.5g,杏仁13g,干姜13g,鱼腥草23g,连翘11.5g,甘草7.5g,苏子13.5g,荆芥13g。

实施例10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2g,生麻黄13g,青黛11g,冰片1.5g,杏仁12.5g,干姜14g,鱼腥草23g,连翘12g,甘草7g,苏子11g,荆芥13g。

实施例11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3g,生麻黄13g,青黛12.5g,冰片2g,杏仁12.8g,干姜15g,鱼腥草23g,连翘11g,甘草7g,苏子13g,荆芥14g。

实施例12

一种外敷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细辛13.5g,生麻黄13.5g,青黛14g,冰片2.5g,杏仁13g,干姜16g,鱼腥草25g,连翘12g,甘草9g,苏子19g,荆芥17g。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遍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上述细辛、生麻黄、青黛、冰片、杏仁、干姜、鱼腥草、连翘、甘草、苏子、荆芥分别洗干净,阴干,然后打碎,并均匀搅拌,搅拌均匀成糊状。最后把做好的混合物均匀涂在咽喉部位以及调理咽喉部位的反射区20~30分钟,洗掉,擦拭干净即可。

本发明中药配方使用于2012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咽喉肿痛83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83例患者中,女性42例,男性41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5岁,病程多在7天到2年。

2、诊断标准

咽喉肿痛多由外感风寒、风热或病毒性感冒引起,常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干裂、糜烂、吞咽困难等症状,重症患者常伴有头痛、发热等症状。

3、治疗方法

取本发明配方细辛、生麻黄、青黛、冰片、杏仁、干姜、鱼腥草、连翘、甘草、苏子、荆芥分别洗干净,阴干,然后打碎,并均匀搅拌,搅拌均匀成糊状。最后把做好的混合物均匀涂在咽喉部位以及调理咽喉部位的反射区20~30分钟,洗掉,擦拭干净即可。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红肿、糜烂、咳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红肿、糜烂、咳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

未愈:症状及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变。

结果:83例患者中,治愈65例,有效18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为100%。

5、典型案例

案例1:李女士,女,47,经常咳嗽嗓子有异物。去医院拿的西药吃了半个月也没有什么效果,外敷本发明的中药,每天一次,拔罐敷粉,调理一次后明显减轻,一共调理了三次现在已经完全好了。

案例2:刘女士,女,30感冒发烧,嗓子非常疼,外敷本发明的中药,每天一次,拔罐敷粉,第2天下午嗓子就明显的减轻了也好多了,到第三天的时候已经完全好了。

案例3:谢女士,女,34,咽喉部不舒服,咳嗽,有痰,吃药打针反反复复很长时间,不能根除,拔罐敷粉,外敷本发明的中药,调理1次之后,顾客感到咳嗽减轻,坚持按疗程调理,半月之后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