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外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5396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外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好发于颜面、颈部及胸背部位,临床以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为主要损害,严重者可形成瘢痕。本病发病率高,10余岁青少年中有90%发生过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而且常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痤疮的发生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精神情绪、饮食、睡眠、环境和护肤品等均可以影响和加重痤疮的病情,女性患者还与月经周期相关。

传统中医称痤疮为“肺风粉刺”。中医对痤疮的认识,主要责之于肺胃,引起痤疮的原因是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

目前医学上对痤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四环素、甲硝唑、维A酸等西药治疗,存在疗效不确切、疗程长、副作用大、容易复发等缺陷。

中药外治多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行气活血之品,通过搽、敷、洗、熏等方法直接作用于患处,安全性更高。颠倒散来源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由等量硫磺、大黄组成,具有破瘀活血、清除油垢之功效,是中医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症、酒渣鼻的经典外用名方,但是其剂型较为原始,使用不便,不利于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外用凝胶,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不仅在治疗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症及脂溢性皮炎时疗效更好,且具有吸收好、使用方便、安全无刺激等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方便溶解各种成分,适合批量生产和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外用凝胶,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外用凝胶包括以下组份:

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大黄醇提物、硫磺0.2~0.8份、冰片0.2~0.8份以及水性凝胶基质800~1000份;

以原料组份的重量份计,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由黄连6~14份制得,所述大黄醇提物由大黄1~5份制得。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按重量份计,所述中药外用凝胶包括以下组份:

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大黄醇提物、硫磺0.3~0.7份、冰片0.3~0.7份以及水性凝胶基质820~990份;

以原料组份的重量份计,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由黄连8~12份制得,所述大黄醇提物由大黄2~4份制得。

黄连(Coptidis Rhizoma)性寒味苦,归心,肝,脾,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性寒味苦,归肝,脾,胃,大肠,心包经。外用有清热解毒、祛淤、凉血等功效。

硫磺(Sulfur)味酸,性温,归肾、大肠经。外用解毒杀虫疗疮,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与皮肤分泌物接触后,有软化表皮及杀灭皮肤寄生虫的作用。

冰片(Borneolum Syntheticum)味辛、苦,性凉,入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等症状,有清凉效果,可散火解毒、清热开窍。

本发明将各味中药合理配伍,对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按重量份计,所述水性凝胶基质包括聚乙烯醇05-88 40~60份、卡波姆940 4~6份、丙二醇80~120份、甘油80~120份、三乙醇胺6.4~9.6份、聚山梨酯-80 8~12份以及蒸馏水600~660份。

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基质既是药物的载体,同时也对药物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基质的选择对凝胶剂的制备尤为重要。凝胶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剂和油性凝胶剂。水性凝胶剂具有美观、使用舒适、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不良反应少、不污染衣着等优点,因此更适合于中药外用凝胶。

本发明以黏度、成膜性能和有效成分释放速率等作为选择的指标,优选卡波姆940和聚乙烯醇05-88作为凝胶主要基质;卡波姆对酸、碱、醇都有一定的耐受性;能耐受低温贮存和高压湿热灭菌,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眼和皮肤没有刺激;聚乙烯醇具有无毒、无害、无色的优点,且其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亲水性非常适合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凝胶剂。

丙二醇不仅是凝胶基质的成分之一,还具有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功能;

在上述基质的基础上,本发明又根据总生物碱的累积释放量和释放速率的优选,确定配方中pH调节剂三乙醇胺、保湿剂甘油和乳化剂聚山梨酯-80的用量。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所述中药外用凝胶还包括68%~72%的乙醇15~25份以及杀菌防腐剂0.9~1.3份。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所述杀菌防腐剂为羟苯乙酯。

卡波姆基质制成的凝胶通常需加入防腐剂,本发明所选用的羟苯乙酯对真菌的抑菌效果较强。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和大黄醇提物为将黄连和大黄通过乙醇浸提、浓缩、纯化后得到。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的提取过程具体包括:

黄连饮片用68%~72%的乙醇浸泡50min~70min后,用68%~72%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80min~100min、第二次50min~70min,每次68%~72%的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10mL~14mL 68%~72%的乙醇的比例添加;

将乙醇浸提得到的溶液浓缩至每毫升药液包含生药0.3g~0.5g,得到黄连醇提液。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在所述醇提液浓缩至每毫升药液相当于生药0.3g~0.5g之后,还包括:

趁热加入占药液体积13%~17%的氯化钠,搅拌使溶解,放至室温后冷藏20h~28h后取出并过滤,得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所述大黄醇提物的提取过程具体包括:

大黄饮片用68%~72%的乙醇浸泡100min~140min,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50min~7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8mL~12mL 70%乙醇的比例添加;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卡波姆940分散于少量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后加入三乙醇胺并搅匀,得到空白凝胶;

将硫磺研细并加入所述空白凝胶中搅匀得到第一凝胶混合物;

2)、将冰片及所述大黄醇提物用70%乙醇溶解后加入所述第一凝胶混合物并搅匀得到第二凝胶混合物;

3)、将聚乙烯醇05-88加入少量蒸馏水中并加热溶解,将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得到的溶液中搅匀得到混合液;再将所述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凝胶混合物中并搅匀得到第三凝胶混合物;

4)、向所述第三凝胶混合物中加入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及羟苯乙酯,搅匀;再加入蒸馏水并搅匀即得。

如上所述的中药外用凝胶可以用于治疗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症及脂溢性皮炎等疾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采用凝胶剂型,将各味中药合理配伍,对痤疮丙酸杆菌等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药凝胶剂不仅使用比传统剂型使用更加方便,生物相容性更好,使用更舒适,还可以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于更广泛的人群。

本发明通过优化凝胶基质的组份和配比,使得改制剂具有了良好的黏性,透皮性以及稳定性;其次,建立了先进合理的提取工艺,最大限度地获取了黄连和大黄的有效成分,除去杂质,减少了药物的体积和用量,有利于与相关辅料配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外用凝胶的处方为:

1)、将卡波姆940分散于少量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后加入三乙醇胺并搅匀,得到空白凝胶;

将硫磺研细并加入所述空白凝胶中搅匀得到第一凝胶混合物;

2)、黄连饮片用70%乙醇浸泡50min后,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100min、第二次5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10mL 70%乙醇;

将乙醇浸提得到的溶液浓缩至每毫升药液包含生药0.3g,趁热加入占药液体积13%的氯化钠,搅拌使溶解,放至室温后冷藏28h后取出并过滤,得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

大黄饮片用70%乙醇浸泡140min,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5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8mL 70%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将冰片及所述大黄醇提物用70%乙醇溶解后加入所述第一凝胶混合物并搅匀得到第二凝胶混合物;

3)、将聚乙烯醇05-88加入少量蒸馏水中并加热溶解,将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得到的溶液中搅匀得到混合液;再将所述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凝胶混合物中并搅匀得到第三凝胶混合物;

4)、向所述第三凝胶混合物中加入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及羟苯乙酯,搅匀;再加入蒸馏水并搅匀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外用凝胶的处方为:

1)、将卡波姆940分散于少量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后加入三乙醇胺并搅匀,得到空白凝胶;

将硫磺研细并加入所述空白凝胶中搅匀得到第一凝胶混合物;

2)、黄连饮片用70%乙醇浸泡70min后,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80min、第二次7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14mL 70%乙醇;

将乙醇浸提得到的溶液浓缩至每毫升药液包含生药0.5g,趁热加入占药液体积17%的氯化钠,搅拌使溶解,放至室温后冷藏20h后取出并过滤,得到黄连总生物碱。

大黄饮片用70%乙醇浸泡100min,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7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12mL 70%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将冰片及所述大黄醇提物用70%乙醇溶解后加入所述第一凝胶混合物并搅匀得到第二凝胶混合物;

3)、将聚乙烯醇05-88加入少量蒸馏水中并加热溶解,将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得到的溶液中搅匀得到混合液;再将所述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凝胶混合物中并搅匀得到第三凝胶混合物;

4)、向所述第三凝胶混合物中加入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及羟苯乙酯,搅匀;再加入蒸馏水并搅匀即得。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外用凝胶的处方为:

1)、将卡波姆940分散于少量蒸馏水中,充分溶胀后加入三乙醇胺并搅匀,得到空白凝胶;

将硫磺研细并加入所述空白凝胶中搅匀得到第一凝胶混合物;

2)、黄连饮片用70%乙醇浸泡60min后,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90min、第二次6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12mL 70%乙醇的比例添加;

将乙醇浸提得到的溶液浓缩至每毫升药液包含生药0.3g~0.5g,趁热加入占药液体积15%的氯化钠,搅拌使溶解,放至室温后冷藏24h后取出并过滤,得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

大黄饮片用70%乙醇浸泡120min,7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60min,每次70%乙醇的使用量按固液比为1g生药:10mL 70%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将冰片及所述大黄醇提物用70%乙醇溶解后加入所述第一凝胶混合物并搅匀得到第二凝胶混合物;

3)、将聚乙烯醇05-88加入少量蒸馏水中并加热溶解,将所述黄连总生物碱提取物加入得到的溶液中搅匀得到混合液;再将所述混合液加入到所述第二凝胶混合物中并搅匀得到第三凝胶混合物;

4)、向所述第三凝胶混合物中加入甘油、丙二醇、聚山梨酯-80及羟苯乙酯,搅匀;再加入蒸馏水并搅匀即得。

实验例1痤疮凝胶药学研究

1.1药物提取与纯化

1.1.1黄连、大黄提取溶媒选择:分别以水和70%乙醇作为溶媒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黄醇提液和黄连醇提液抑菌效果均优于水提液,故选乙醇为大黄、黄连的提取溶媒。

1.1.2大黄的提取条件优化:选择乙醇用量(A)、提取次数和时间(B)、浸泡时间(C)、乙醇浓度(D)四因素的二水平,设计L8(27)正交试验,评价指标为大黄素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优选出的条件为A2B1C2D1,即大黄饮片用70%乙醇浸泡两小时后,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每次溶剂量为生药量的十倍;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1.1.3黄连的提取与纯化:通过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确定采用黄连饮片浸泡一小时后提取。选择乙醇浓度(A)、溶剂用量(B)、提取次数和时间(C)三因素各三水平,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出的条件为A1B3C2,即黄连饮片用70%乙醇浸泡1小时后,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每次溶剂量为生药量的十二倍。

采用氯化钠盐析的方法纯化黄连提取物。设计L9(34)正交试验,考察影响纯化的主要因素药液浓度和氯化钠浓度各三个水平,以盐酸小檗碱含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出纯化条件为醇提掖浓缩至每ml药液相当于生药0.4g,趁热加入药液体积15%的氯化钠,搅拌使溶解,放至室温后冷藏24小时。取出,滤过,得到沉淀物,即得。

1.2凝胶成型工艺研究

1.2.1凝胶中主要粘性基质筛选:设计六种粘性基质分别制成凝胶,以黏度、成膜性能和有效成分释放速率作为考核指标。黏度测定采用动力黏度法;取样品0.1g涂于健康人前臂内侧约4cm2,观察成膜时间;采用改良的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同前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接收液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计算释药速率。综合考察结果,选定卡波姆940 0.5%加聚乙烯醇05-88 5%作为凝胶主要基质。

1.2.2凝胶中透皮吸收促进剂筛选:参考文献和预试验结果,设计7种含不同透皮剂的凝胶配方,采用垂直式改良Franz扩散池,以小鼠腹部皮肤构成扩散室,将一定量的以上7种凝胶涂于角质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接收液中总生物碱含量,计算累积透皮量和透皮速率。结果显示,透皮吸收促进剂能增加凝胶中总生物碱的透皮速率和累积透皮量,其中含丙二醇10%的凝胶配方与不含透皮剂的凝胶配方有显著差异,故以10%丙二醇作为痤疮凝胶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1.2.3正交实验优选配方中其它基质成分:设计L9(34)正交实验,制备9种凝胶,以总生物碱的累积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作为考核指标,确定配方中pH调节剂三乙醇胺、保湿剂甘油和乳化剂聚山梨酯-80的用量。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其它基质用量为甘油10%、聚山梨酯-80 1%、三乙醇胺0.8%。

1.3痤疮凝胶质量标准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黄棕色粘稠半固体。具有特殊气味。

【鉴别】(1)取本品10g,加硅藻土10g分散,转移至三角瓶中,加甲醇100ml超声处理2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3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取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一硅胶G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水-三乙胺(3:3.5:1:1.5:0.5:1)为展开剂,置用浓氨试液预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中,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药材、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黄色荧光斑点。

(2)取本品10g,加硅藻土10g分散,转移至三角瓶中,加甲醇10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5ml水溶解,另加盐酸1ml,60℃超声30分钟,立即冷却,三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10ml/次,分取三氯甲烷层,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掌叶大黄药材0.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5分钟,其余操作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得对照药材溶液。取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大黄素对照品,各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甲酸(30:1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药材、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橙黄色荧光斑点、黄色日光斑点;经氨蒸气熏后,斑点变为红色。

(3)取冰片对照药材2mg,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冰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1)中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检查】pH值:取痤疮凝胶1g,加蒸馏水10ml,混匀,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1pH值测定法试验,pH值6.0左右。

黏度: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33黏度测定法中第三法试验,动力黏度为9000Pa·s左右。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4.6×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50:50)(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室温。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36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痤疮凝胶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0.1%磷酸(1:1)溶液50ml,超声处理15分钟,放冷,再次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μl、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克含黄连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0.25mg。

实验例2痤疮凝胶药效学研究

2.1需氧菌抑菌试验

标准菌种:埃希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假单胞绿脓杆菌均为标准菌株,由北京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提供。

药物制备:痤疮凝胶Ⅰ、Ⅱ、Ⅲ、Ⅳ(含药量依次为1.65%、3.3%、3%、2.7%)用生理盐水按1:2比例稀释凝胶制剂作为原液。将上述原液高压灭菌,用无菌培养液2倍倍比稀释。

操作流程:以无菌操作,分别将培养后的菌悬液分区平涂于血平皿上,37℃培养箱中培养24h,分离出单个菌落。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2ml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h。用一固定接种环取一环上述培养的菌悬液再次接种于2ml无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6h~8h制成新鲜的菌液,用时稀释10-3

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中的试管法测定抗菌活性:以上述制备的药物原液作为第一管,用营养肉汤培养基依次作2倍稀释;营养肉汤培养液为阴性对照。向每管1ml药液中分别加入10-3稀释的新鲜菌液0.1ml,于37℃培养24h。鉴于中药溶液无法以肉眼观察其混浊程度,所以将药液菌液混合液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以细菌不生长的最高稀释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实验结果:痤疮凝胶对金葡的Mic为0.168%,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413%,对绿脓杆菌的Mic为0.825%。

2.2厌氧菌抑菌试验

菌株:痤疮丙酸杆菌,标准菌株,由西南生物产业基地提供。

药物制备:经过需氧菌抑菌试验的初步筛选确定痤疮凝胶药物浓度为1.4%。将凝胶与硫乙醇酸盐厌氧培养基按1:2比例稀释,此浓度作为第一管,以下按2倍倍比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梯度。设不含药物的硫乙醇酸盐培养液为阴性对照,10U青霉素为阳性对照。

操作流程:以无菌操作,将菌液按1:10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手套式厌氧培养箱中培养2周。向每2ml不同浓度的药液中加入培养后的菌悬液0.1ml,厌氧培养1周,肉眼观察培养液中是否有菌生长,以细菌不生长的最高稀释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

实验结果:阴性对照组的痤疮杆菌正常生长,10U青霉素可明显抑制厌氧菌的生长,痤疮凝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0.3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