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撑被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608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撑被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撑被架。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一些全身皮肤大面积剥脱、破损的患者,如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重症药症等,治疗时需要进行全身大面积湿敷,如果直接盖被子很容易出现皮肤粘连,造成皮肤的再次损害;同时床单被子也经常被敷药用的药水、药膏污染。如果直接不盖被子,虽然不会产生皮肤粘连,不会污染被子。但是不够人性化,即不能保护隐私,也不能保暖。如果用防水床单包裹后再盖被子,虽然能减轻皮肤粘连,不容易污染被子,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但是还是会出现皮肤粘连和污染被子的现象,而且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透气性和舒适性不够,患者感觉不舒适,整个治疗过程很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性好且能保护好隐私的医用撑被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用撑被架,包括一根C型悬梁,悬梁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卡在床边护栏上的卡槽,卡槽与床边护栏相匹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卡槽为C型。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卡槽为C型圆弧,C型圆弧的弧度θ为220度~260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卡槽与悬梁的正交设置,医用撑被架整体俯视图呈H型。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悬梁的长度与卡槽的长度之比为3︰1~8︰1。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悬梁上设有防止被子滑脱的纹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悬梁上设有与被子相对应的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医用撑被架,在悬梁的两端均设有卡槽,用于卡在床边护栏上。使用时,多根配合使用,用于支撑被子。患者起床时,可以取出撑被架,也可以将其推至床尾,使用方便简单。不仅能防止皮肤和被子粘连,同时能保护患者隐私保暖;而且透气性和舒适性好,还不影响患者翻身等床上正常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用撑被架,包括一根C型悬梁2,悬梁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卡在床边护栏1上的卡槽21,卡槽21与床边护栏1相匹配。

此医用撑被架,在悬梁2的两端均设有卡槽21,用于卡在床边护栏1上。使用时,多根配合使用,用于支撑被子。患者起床时,可以取出撑被架,也可以将其推至床尾,使用方便简单。不仅能防止皮肤和被子粘连,同时能保护患者隐私保暖;而且透气性和舒适性好,还不影响患者翻身等床上正常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槽21为C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槽21为C型圆弧,C型圆弧的弧度θ为220度~260度。本实用新型优选弧度为24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卡槽21与悬梁2的正交设置,医用撑被架整体俯视图呈H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悬梁2的长度与卡槽21的长度之比为3︰1~8︰1。本实用新型优选比例为6︰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悬梁2上设有防止被子滑脱的纹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悬梁2上设有与被子相对应的魔术贴。

此医用撑被架考虑到要防止患者皮肤和被子粘连造成二重损害,同时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以及不污染被子并且使用方便等因素,在材质的选取上考虑使用强化塑料,既牢固又有一定韧性,该撑被架设计为卡槽形式固定在病床两边的护栏上,卡槽长度达到15厘米,能保证有效固定,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意选择撑被架的数量和安装位置。撑被架带有一定弧度,保证没有棱角不会给患者带来磕碰的隐患。但弧度不大,因为要考虑被子的固有尺寸,还要防止被子不易滑脱。

该医用撑被架轻巧美观,使用方便简单,患者通过该撑被架来盖被子能够解决以下问题:a、防止皮肤和被子粘连;b、保护患者隐私;c、保暖;d、透气性和舒适性好;e、不影响患者翻身等床上正常活动;F、患者如需起床,可以很方便地取出撑被架,也可以不取出将其推至床尾。

每个科室因为各种原因都有可能出现不合适在患者身上直接盖被子的情况,都最少需要三、四根备用;特别是皮肤科,大面积湿敷的多,因重症药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等引起的全身大面积皮肤剥脱、破损的多,建议每张床位配三根医用撑被架。该床用撑被架成本低廉,占地空间小,容易收纳,应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