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1186阅读:1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芨蒸煮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芨加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白芨蒸煮锅。



背景技术: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不去须根,先选留具老杆的块茎作种栽。然后,剪去茎杆,放入箩筐内,置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足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投入沸水中煮5-10分钟,至块茎内无白心时,捞出晒干,在现有技术中,采用普通的锅进行蒸煮,时间较长,且蒸煮后的白芨在取出时无法沥干的水,且不易取出,造成加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煮方便的白芨蒸煮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白芨蒸煮锅,包括设置在支架上的蒸锅,所述蒸锅的上部开口端安装封盖,所述封盖与蒸锅可拆卸连接,所述蒸锅内设置上部开口的内套,所述内套侧壁为网格状,所述内套设置在蒸锅的下部,所述蒸锅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位于内套的上方,且挤压板的形状与内套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所述挤压板设置在内套开口端的正上方,所述封盖上插装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一端延伸到封盖外侧,与封盖外侧的气泵的吸气端相连通,所述内套上连接提拉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拉线,所述拉线一端固定连接到内套上,所述蒸锅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绕过设置在内套上方的转轮插装到通孔中,且拉线的另一端延伸到通孔外侧并固定连接拉动手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螺纹杆,所述封盖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穿过螺纹孔延伸到封盖外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板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铁丝网,两层铁丝网之间铺设吸水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白芨蒸煮锅在蒸煮完毕后方便白芨取出,且在取出前可沥干水分,拿取方便,缩短蒸煮的时间,蒸煮效果更佳,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挤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白芨蒸煮锅,包括设置在支架1上的蒸锅2,所述蒸锅2的上部开口端安装封盖3,所述封盖3与蒸锅2可拆卸连接,放料时,将封盖3取下,进行蒸煮时,蒸锅2的内腔为密封状态,通过卡夹将封盖3密封在蒸锅2的开口端。

所述蒸锅2内设置上部开口的内套4,所述内套4的形状与蒸锅2内腔的内轮廓相匹配,内套4的外侧壁贴合到蒸锅2的内侧壁上,所述内套4侧壁为网格状,所述内套4设置在蒸锅2的下部,所述蒸锅2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挤压板5,所述挤压板5位于内套4的上方,且挤压板5的形状与内套4的开口形状相匹配,所述挤压板5设置在内套4开口端的正上方,挤压板5可沿内套4上端的开口进入内套4中,对内套4内的白芨挤压,将多余的水分挤出,挤压动作可通过人工或机器操作,挤压的力不能过大,避免破坏白芨组织。

所述封盖3上插装吸气管6,吸气管6与蒸锅2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吸气管6一端延伸到封盖3外侧,与封盖3外侧的气泵7的吸气端相连通,在蒸煮的过程中,通过气泵7抽气,可使蒸锅2内腔的气压增大,缩短蒸煮的时间,增加蒸煮效率。

所述内套4上连接提拉装置,所述提拉装置包括拉线8,所述拉线8一端固定连接到内套4上,所述蒸锅2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拉线8的另一端绕过设置在内套4上方的转轮12插装到通孔中,所述拉线8、转轮12及通孔在内套4的两相对侧设置两套,且拉线8的另一端延伸到通孔外侧并固定连接拉动手柄,外拉拉动手柄,使两拉线8的另一端上提,从而将内套4升起,内套4内的白芨沥水。

所述挤压板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螺纹杆9,所述封盖3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9穿过螺纹孔延伸到封盖3外侧,转动螺纹杆9,可使挤压板5上升或下降。

所述挤压板5包括多层层叠设置的铁丝网11,两层铁丝网11之间铺设吸水层10,挤压板5下压时,通过吸水层吸取白芨上的水分,加快沥干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