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151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器材,具体涉及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一项最基本、最常用、起效最快的给药途径。特别在儿科,为保证患儿输液顺利进行,除掌握娴熟穿刺技术,做到一针穿刺成功外,对输液部位的固定也极为重要。

婴幼儿静脉输液,往往是穿刺成功,而失败在固定方面,所以科学的固定更为重要,可减少非正常拔针、减少穿刺次数,有效地保护血管,保证输液顺利进行,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穿刺与固定是静脉输液成功与否的两大重要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成功后由于固定不当造成穿刺失败,影响穿刺成功率,既增加护士工作量又会增加患儿痛苦,同时,也会增加医患纠纷;特别在儿科病房,患儿因恐惧、害怕、哭闹及危重、昏迷、躁动失去自主控制能力,经常造成针头脱落、移位、漏液、皮下水肿、感染,甚至组织坏死。给静脉输液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婴幼儿静脉输液时,传统上由家长自行把持护理输液肢体,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患儿也感觉不舒服,或者采用小纸板、小手板、足型石膏模等作为托板,然后将医用长胶布缠绕在距穿刺部位上下各4cm~6cm处起到固定作用,硬纸板固定松紧度不易掌握,太紧使患儿肢体血流不畅,太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而且由于硬纸板过硬,多条胶布长时间缠绕患儿肢体,造成大片胶布痕迹,且易引起皮肤过敏而且硬纸板无法消毒,容易交叉感染;足型石膏模操作繁琐,不舒适,小手板固定弥补纸板缺点固定效果比较好,但只用于手部,不能用于足踝静脉穿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包 括:

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足部固定装置包括:足底板、小腿固定板、固定带和卡通棉布外套,所述足底板设置有足踝部,足踝部根据婴幼儿足踝部生理曲线仿形设计,足底板内侧设置有弹性硅胶制成的足模;所述小腿固定板垂直设置于所述足踝部的一侧末端,小腿固定板制作成凹形槽,其上部比下部宽;固定带的数量至少为2条,并分别固定于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的两侧,并环绕于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外侧;卡通棉布外套呈筒状,套于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外;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阻力合页。

进一步地,所述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为PVC塑板,厚度为0.2~0.4c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共2个,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足尖部和小腿处,每条固定带上设置有调节长短的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2~3cm无纺布自粘弹力绷带。根据婴幼儿足大小,所述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分为大、中、小号。

穿刺成功,确定输液通畅后,取适当型号的固定装置,将其置于婴幼儿足踝部,在距离婴幼儿足踝上约2~5cm处和足指指关节处,各用1条2~3cm宽的无纺布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婴幼儿足指可小范围活动,不影响末梢血液循环,根据穿刺位置和胖瘦可调节弹力绷带上下位置和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根据患儿足踝部解剖学特点,将材料加温后仿形设计,可大大提高患儿舒适度,强化固定效果,减少液体渗漏、多次穿刺,减少患儿痛苦,降低风险,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肢体放置在卡通棉布外套,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在寒冷的季节对肢体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同时符合小儿心理特点,在注射和固定过程中给婴幼儿带来新鲜好奇的感觉,并可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对注射的恐惧感,可消除患儿紧张的心理;易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卡通棉布外套一人一用一更换,易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带,松紧适宜,可调,既可避免婴幼儿的皮肤对胶布过敏,又可以增加舒适感,保持输液通畅。

足底板内部设置有弹性硅胶足模,相比于仅采用足底板,其与足部结合更紧密,能够更好地固定脚部,防止因为足部微小晃动,此外,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阻力合页,使患儿在使用过程中踝部能够旋转,能够缓解使用时间过长腿部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楔形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卡通棉布外套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足底板;2、足踝部;3、小腿固定板;4、固定带;5、卡通棉布外套;阻力合页6;硅胶足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包括足底板1、小腿固定板3、固定带4、卡通棉布外套5、阻力合页6、硅胶足模7。

所述足底板1和小腿固定板3为PVC塑板,厚度为0.2~0.4cm。

所述足底板1设置有足踝部2,足踝部2根据婴幼儿的足踝生理曲线仿形设计。

所述小腿固定板3,垂直设置在所述足踝部2的一侧末端,为了提高舒适度,小腿固定板3制成凹形槽,其上部宽,下部较窄。

所述固定带4共两个,其位置分别对应于足尖部和小腿处,根据穿刺位置和胖瘦程度,调节固定带的位置和松紧度。

所述固定带4为2~3cm无纺布自粘弹力绷带。

所述卡通棉布外套5呈筒状,套于足底板1和小腿固定板3外,提高柔软舒适程度。

卡通棉布外套5一人一用一更换,易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带,松紧适宜,可调,既可避免婴幼儿的皮肤对胶布过敏,又可以增加舒适感,保持输液通畅。

足底板1内部设置有弹性硅胶足模7,相比于仅采用足底板,其与足部结合更紧密,能够更好地固定脚部,防止因为足部微小晃动,此外,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阻力合页,使患儿在使用过程中踝部能够旋转,能够缓解使用时间过长腿部的不适感。

阻力合页6是置于足底板1和小腿固定板3之间的,阻力合页中的阻力能够对婴幼儿小腿起到一部分支持作用,同时由于输液时间过程,腿部和脚部长时间保持一定角度容易造成血液流通不畅,从而产生不适感,而将足底板和和小腿固定板分开设置,给与使用者一定程度的活动角度,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地缓解不适的感觉。

根据婴幼儿足大小,所述婴幼儿静脉输液用仿形足部固定装置分为大、中、小号。

穿刺成功,确定输液通畅后,取适当型号的固定装置,将其置于婴幼儿足踝部,在距离婴幼儿足踝上约2~5cm处和足指指关节处,各用1条2~3cm宽的无纺布自粘弹力绷带4固定,婴幼儿足指可小范围活动,不影响末梢血液循环,根据穿刺位置和胖瘦可调节弹力绷带上下位置和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根据患儿足踝部解剖学特点,将材料加温后仿形设计,可大大提高患儿舒适度,强化固定效果,减少液体渗漏、多次穿刺,减少患 儿痛苦,降低风险,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肢体放置在卡通棉布外套,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在寒冷的季节对肢体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同时符合小儿心理特点,在注射和固定过程中给婴幼儿带来新鲜好奇的感觉,并可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对注射的恐惧感,可消除患儿紧张的心理;易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卡通外包装布套一人一用一更换,易于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带,松紧适宜,可调,既可避免婴幼儿的皮肤对胶布过敏,又可以增加舒适感,保持输液通畅;足底板内部设置有弹性硅胶足模,相比于仅采用足底板,其与足部结合更紧密,能够更好地固定脚部,防止因为足部微小晃动,此外,足底板和小腿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阻力合页,使患儿在使用过程中踝部能够适度调整角度,缓解使用时间过长腿部的不适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