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858阅读:3353来源:国知局
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屏蔽间在日常的维护管理过程中,由于要照顾到部分特殊病人(如传染病)需求,存在结核、艾滋、乙肝等病毒感染风险,因此其空气及扫描床常常需要快速高效的消毒,以防止工作人员和后续检查者的交叉感染。

目前,紫外线消毒技术是核磁共振屏蔽间中常规的杀菌技术之一。但使用现有的紫外线消毒装置给病人消毒时,需将紫外线消毒装置放置在距离扫描床1米以上的位置,不然会由于磁场过强,导致UV灯不能正常启动,同时很容易烧毁启动器或UV灯。然而,如果把UV灯放置得太远,杀菌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放置在扫描床附近又能正常工作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包括:

支架;

UV灯管,所述UV灯管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及

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UV灯管的驱动电路和为所述驱动电路供电的电源电路;

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支架相互独立,所述控制盒与所述UV灯管经屏蔽导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导线的长度为1~5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第一UV灯管和第二UV灯管,所述第一UV灯 管和所述第二UV灯管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并排布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

底座;

立柱,所述立柱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及

下灯座和上灯座,所述下灯座和所述上灯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下端和上端,所述第一UV灯管和所述第二UV灯管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的两侧,且所述第一UV灯管和所述第二UV灯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灯座和所述上灯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立柱采用铝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灯座和所述上灯座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水平地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上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底部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还包括红外遥控器,所述控制盒内还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红外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电路,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电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内还设置有定时电路,所述定时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电源电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控制盒与UV灯管相互分离,两者之间经屏蔽导线连接,这样,UV灯管可根据需要放置在扫描床附近,杀菌效果好,而控制盒放置在磁场强度比较弱的地方,防止因磁场过强导致UV灯不能正常启动或者烧毁启动器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控制盒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支架;12、底座;14、立柱;16、下灯座;17、上灯座;18、顶盖;22、第一UV灯管;24、第二UV灯管;30、控制盒;32、电源电路;34、驱动电路;36、红外接收电路;38、定时电路;40、屏蔽导线;50、红外遥控器;60、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主要由支架10、第一UV灯管22、第二UV灯管24、控制盒30、屏蔽导线40及电源线60组成。

所述支架10主要用于安装UV灯管。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0主要由底座12、立柱14、下灯座16和上灯座17组成,其中,底座12为圆形。为了使底座1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底座的厚度设定为6mm,可选择性的,也可以设定为其他厚度。为了进一步增加紫外线消毒装置的稳定性和可调性,在上述底座12的底部还可设置多个塑胶的底部支撑部,甚至将多个底部支撑部设置为高度可调节的结构,例如在底座和底部支撑部上设置配合的螺旋,底部支撑部利用上述螺旋调节高度。所述立柱14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立柱14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12上。优选地,底座12和立柱14采用铝材料制成,这使得紫外线消毒装置可以有效清洁而不易老化,不会产出因框架老化而出现颗粒掉落进而降低核磁共振屏蔽间清洁度的问题。所述下灯座16和所述上灯座17分别固定在所述立柱14的下端和上端,优选地,所述下灯座16和所述上灯座17采用塑料材料制成。较优地,所述支架10还包括顶盖18,所述顶盖18水平地固定在所述立柱14的上端。顶盖18一方面使得紫外线消毒装置造型美观,另一方面顶盖18可以作为放置物体的平台。

第一UV灯管22和第二UV灯管24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分别位于立柱14的两侧,所述第一UV灯管22和所述第二UV灯管2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下灯座16和所述上灯座17上。第一UV灯管22和第二UV灯管24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与采用水平布置方式相比,紫外线强度更大,杀菌效果更好。通过试验测试,UV灯开启3分钟后,灯管等中心法线方向1米处紫外线强度>480uw/cm2。当然,UV灯管也采用一根或多根,且UV灯管也可以采用其他布置方式。

第一UV灯管22和第二UV灯管24经屏蔽导线40与所述控制盒30连接,控制盒30与电源线60连接。由于控制盒30与UV灯管22、24相互分离,两者之间经屏蔽导线40连接,这样,UV灯管22、24可根据需要放置在扫描床附近,确保杀菌效果,而控制盒30放置在磁场强度比较弱的地方,防止因磁场过强导致UV灯不能正常启动或者烧毁启动器的问题发生。如果屏蔽导线的长度太长,则信号衰减太大,所以所述屏蔽导线的长度优选为1~5米。

图2为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的控制盒的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盒30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UV灯管22、24的驱动电路34和为所述驱动电路34供电的电源电路32。较优地,紫外线消毒装置还包括红外遥控器50,所述控制盒30内还设置有用于接收所述红外遥控器50发出的红外光的红外接收电路36,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6与所述驱动电路34和所述电源电路32连接。红外线可穿过核磁共振屏蔽间的墙,这样可以在核磁共振屏蔽间外控制UV灯管的开启,以最大限度保护操作人员。

较优地,所述控制盒30内还设置有定时电路38,所述定时电路38与所述驱动电路34和所述电源电路32连接。这样,用户设定需要的定时时间,当到达设定的定时时间,紫外线消毒装置自动关闭,以最大限度保护操作人员。

在使用上述紫外线消毒装置时,将上述紫外线消毒装置放入核磁共振屏蔽间并放于核磁共振扫描设备旁,例如放于西门子MAGNETOM Verio3.0T磁共振仪旁,将电源线60插入专用插座以接通电源,用户可在核磁共振屏蔽间外用在遥控器50上设定需要的定时时间和遥控上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开启,当到达设定的定时时间,紫外线消毒装置自动关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核磁共振屏蔽间专用紫外线消毒装置,具有以下 有益效果:

1控制盒30与UV灯管22、24相互分离,两者之间经屏蔽导线40连接,解决了现有磁性材料紫外线消毒装置不适合高磁场环境下使用的难题;

2底座12和立柱14采用铝材料制成,维护简单,易清洁而不易老化,不会带来降低核磁共振屏蔽间洁净度的问题;

3采用遥控器和/或定时器控制,实现了远距离控制,以最大限度保护操作人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