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套管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434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套管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全套管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套管针包括套管和针芯,如图1和图2的套管1和针芯2,套管1是套在针芯2上形成一个套管针的,护士在给病人注射血管时,将套管针的针芯2的针尖以15度角插入血管,当针芯2的针尾内见回血以后再将针芯2从血管中退出,并将套管1全部送入血管内,然后在套管1的尾端接上输液管,在这个过程中,当针芯2退出时,由于套管1不是封闭的,套管1与连接套筒12是连通的,所以使得连接套筒12、套管1和血管之间形成了一个通道,该通道没有封闭,所以血液会经过通道从连接套筒12开口处流出病人体外,容易造成病人的血液流失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特别是当穿刺到动脉血管时,动脉的压力比最大,动脉喷涌得更容易,喷涌流出病人身体,造成病人的更多血液流失;另一方面,当一个病人一天输液量输完时,第二天继续输液时,此时需要保留套管1在血管内,需要将输液管卸下,那么护士必须在套管1的尾端封管装上肝素帽,防止血液往外流,在给病人拆除输液管时,有可能导致血液往外流,还有可能污染套管1的连接套筒12端部,这样可能导致血管感染引起静脉炎,而护士新增肝素帽也增加了其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当针芯退出时,能使得套管和血管之间的通道自动封闭,但又不影响输液器的连接,护士也不需要再增加肝素帽的安全套管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套管针,包括相连接的套管和针芯,套管包括管体和连接套筒,针芯包括针、与针连接的握持端,连接套筒一端与管体连通,针从所述连接套筒插入并置于管体内,所述握持端扣接在所述连接套筒端部,所述针的针尖露出所述管体端部;在所述连接套筒的开口端内固设有橡胶塞,橡胶塞具有:针从橡胶塞中贯穿并当针拔出橡胶塞时,橡胶塞内被针贯穿的通孔能自我复原的弹性结构。

所述握持端朝向针的端面上设有弹性卡片,对应的在所述连接套筒开口端部向外沿扩伸有卡台,弹性卡片与卡台卡接,所述针芯通过弹性卡片、卡台卡设在套管。

沿所述连接套筒表面的切线与管体垂直的方向还对称的设有翼片,在所述翼片上开设有通孔。翼片的设置方便在将套管针插入血管时,医护人员能通过翼片将套管针按压在手臂上,从而方便进行输液操作,而该翼片是设在连接套筒的表面的切线上,使得输液时,与手臂贴合的是水平面的翼片而不是圆柱面的连接套筒,这样能使得按压更加均匀,使输液更好的进行;而通孔的设置是通过医疗缝线的穿过将套管针固定在皮肤上,具体的是医疗缝线穿过通孔缝在皮肤上,防止套管针脱落,这对于有躁动症的病人来说,用通孔能更好的固定住。

所述橡胶塞包括固定塞满于连接套筒的开口端中的塞体,所述塞体露出连接套筒的开口端的部分向四周沿伸有塞沿,所述塞沿粘结在连接套筒的开口端端口。通过这种结构,能更加保证橡胶塞在外力的作用下固定在连接套筒开口端处且不会产生位移,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套管上设置橡胶塞,一方面针芯穿过橡胶塞后置于套管内,并不影响一并插入到血管中,另一方面,当针芯从套管内、橡胶塞中依次拔出使套管留在血管时,由于橡胶塞具有弹性的复原功能使得在套管内、橡胶塞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效果,血液无法从连接套筒开口处流出,避免了血液污染医护人员的风险,而该橡胶塞也能供输液管的输液端插入,因此保证了穿刺、换液、输液的连续性,不需要医护人员再进行更换相关部件,避免了频繁更换容易引起感染风险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套管和针芯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芯插入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针芯、橡胶塞和套管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针芯、橡胶塞和套管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针芯、橡胶塞和套管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到图5所示,一种安全套管针,包括相连接的套管1和针芯2,套管1包括管体11和连接套筒12,针芯2包括针21、与针21连接的握持端22,连接套筒12一端与管体11连通,针21从连接套筒12插入并置于管体11内,握持端22扣接在连接套筒12端部,针21的针尖露出管体11端部;在连接套筒12的开口端内还固设有橡胶塞3,橡胶塞3具有:针21从橡胶塞3中贯穿并当针21拔出橡胶塞3时,橡胶塞3内被针21贯穿的通孔能自我复原的弹性结构。本实施例的橡胶塞3外表面与连接套筒12的内壁紧密粘结连接,以保证橡胶塞3受到外力作用也不会在连接套筒12内产生位移。

握持端22朝向针21的端面上设有弹性卡片221,对应的在连接套筒12开口端部向外沿扩伸有卡台121,弹性卡片221与卡台121卡接,针芯2通过弹性卡片221、卡台121与套管1卡接。

进一步的,沿连接套筒12表面的切线与管体11垂直的方向还对称的设有翼片13,在翼片13上开设有通孔131。在将套管针插入血管时,医护人员能通过翼片将套管针按压在手臂上,从而方便进行输液操作,而该翼片是设在连接套筒的表面的切线上,使得输液时,与手臂贴合的是水平面的翼片而不是圆柱面的连接套筒,这样能使得按压更加均匀,使输液更好的进行;而通孔的设置是通过医疗缝线的穿过将套管针固定在皮肤上,具体的是医疗缝线穿过通孔缝在皮肤上,防止套管针脱落,这对于有躁动症的病人来说,用通孔能更好的固定住。

实施例二:

请结合图6所示,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在于,橡胶塞3的结构,橡胶塞3包括固定塞满于连接套筒12的开口端中的塞体31,塞体31露出连接套筒12的开口端的部分向四周沿伸有塞沿32,塞沿32紧密粘结在连接套筒12的开口端端口。通过这种结构,能更加保证橡胶塞3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会产生位移。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能。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