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组件及与留置针配套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5940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留置针组件及与留置针配套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留置针组件、与留置针配套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几十年前,医学领域发现癌症的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位癌将癌细胞播散到血液里,再由血液携带至其他器官,从而形成新的肿瘤。目前,对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捕获与检测已经被用作一种新的液体诊断方法,用于追踪癌症的扩散或者预测治疗的预后效果。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关于CTCs捕获与检测都是基于从血液中取若干毫升样品,进而捕获检测此样品中的CTCs。上述捕获途径具有一些缺陷。其一,频繁扎针抽血会造成患者痛苦。其二,检测结果不准确。这是因为:分析化学中取样的基本规律是样品要具有代表性,而CTCs的播散是无规律的,间或会有一团细胞播散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CTCs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势必会导致随机从血液中取到的样品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从而会造成此类基于取样的检测方法极有可能出现假阴性。即便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检测到1毫升血液里的1个细胞,相对于全身血液中CTCs的不均匀分布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准确的结果。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研发一种更加准确有效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痛苦小、检测结果准确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留置针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两者组成留置针组件。该留置针组件包括:

留置针,包括导管及连接于导管末端的接口,所述接口适于与肝素帽旋接;

与所述留置针配套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所述捕获装置包括细长状捕获体及连接于细长状捕获体末端的接头,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适于插入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内;所述捕获装置与所述留置针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接口固定,且固定时,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前端伸出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前端;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具有特异性抗体,适于与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可选地,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实心杆状。

可选地,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管体,连接于管体末端的接头为注射接头。

可选地,所述接头包括锥状锁紧接口与胶塞。

可选地,所述接头为肝素帽。

可选地,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包括特异性抗体层,所述特异性抗体层的成分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

可选地,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管体,所述特异性抗体层位于管体本体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特异性抗体层与所述捕获体的本体之间具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可选地,所述捕获装置还包括导丝,用于引导所述捕获装置的管体插入所述留置针的导管直至前端伸出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前端;所述注射接头包括相互贯通的胶塞端头与中间管,所述胶塞端头与所述中间管的一端旋接,所述中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留置针导管末端的接口旋接,所述捕获装置的管体连接于所述中间管。

可选地,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呈Y形,Y形的两个末端分别具有接口,所述接口适于与肝素帽旋接。

可选地,固定时,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前端伸出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前端长度范围为3mm~4mm。

此外,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单独提供一种与留置针配套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包括细长状捕获体及连接于细长状捕获体末端的注射接头,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适于插入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内;所述捕获装置与所述留置针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接口固定,且固定时,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前端伸出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前端;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具有特异性抗体,适于与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可选地,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实心杆状。

可选地,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管体,连接于管体末端的接头为注射接头。

可选地,所述接头包括锥状锁紧接口与胶塞。

可选地,所述接头为肝素帽。

可选地,所述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包括特异性抗体层,所述特异性抗体层的成分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

可选地,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管体,所述特异性抗体层位于管体本体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特异性抗体层与所述捕获体的本体之间具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可选地,所述捕获装置还包括导丝,用于引导所述捕获装置的管体插入所述留置针的导管直至前端伸出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前端;所述注射接头包括相互贯通的胶塞端头与中间管,所述胶塞端头与所述中间管的一端旋接,所述中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留置针导管末端的接口旋接,所述捕获装置的管体连接于所述中间管。

1)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额外扎针抽血取样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留置针的基础上,配套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形成留置针组件。该留置针组件在使用时,先将留置针的导管前端置入人体血管,再将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的细长状捕获体插入留置针的导管内;利用留置针上现有的、原本预定与肝素帽旋接的接口,与捕获装置上的接头旋接,将捕获装置与留置针固定。且捕获装置的管体长度满足:固定时,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前端伸出留置针的导管前端;捕获装置的捕获体具有特异性抗体,该抗体适于与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对于产品而言,可以整体提供该留置针组件,也可以仅提供捕获装置。对于后者,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将该捕获装置与现有的留置针一起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捕获装置的好处在于:需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时,旋开现有留置针上的肝素帽,将捕获装置的细长状捕获体置入现有留置针导管建立的通道内,使细长状捕获体与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接触,利用其上的特异性抗体,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捕获;一方面,检测结果精准,另一方面,可避免额外扎针抽血取样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人体带来的痛苦小。

1)可选方案中,所述细长状捕获体为管体,连接于管体末端的接头为注射接头。上述方案的好处除了避免额外扎针抽血取样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人体带来的痛苦小之外,还在于:兼具向人体血管注入药品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功能。需对人体注入药品时,通过捕获装置的注射接头注入,药品流经捕获装置的管体进入人体,不影响留置针的功能;留置针留置时,特异性抗体可与血液中的肿瘤细胞结合,同时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功能。其它可选方案中,该细长状捕获体也可以为实心杆状,仅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功能。

2)可选方案中,对于1)可选方案中的兼具向人体血管注入药品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功能的留置针组件,注射接头a)可以包括锥状锁紧接口与胶塞。锥状锁紧接口开口处尺寸大于开口底部尺寸,在旋接于留置针导管末端的接口时,随两者重叠长度变大而越来越紧。胶塞固定于开口底部,便于实现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导管内的密封以及捕获装置管体内的密封。上述注射接头具体可以为肝素帽,该肝素帽内还具有一中空硬质管,捕获装置的管体与中空硬质管连接,相对于直接连接于胶塞,可以提高连接处的刚度,防止管体脱落。注射接头b)也可以仅包括胶塞,胶塞直接与留置针导管末端的接口连接,以实现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导管内的密封。

3)可选方案中,a)该特异性抗体可以嵌入捕获体本体材质,即在制作管体本体时,加入特异性抗体;b)也可以在捕获体本体制作完毕后,在捕获体本体外表面形成一层特异性抗体层。对于捕获体为中空的管体,特异性抗体层也可以位于管体本体的内表面。相对于内表面,该特异性抗体层优选位于外表面,一方面避免药品液体流冲刷,另一方面,外表面相对于内表面,表面积大,包含的特异性抗体较多。该特异性抗体层的成分可以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即特异性抗体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CTC分为两类,一类为上皮CTC,一类为间质CTC。相对于间质CTC,上皮CTC容易被捕获。

4)可选方案中,对于3)可选方案中的b)方案,为提高特异性抗体层的固定效果,该层与捕获装置的捕获体本体之间还可以具有一粘结层,该粘结层的材质可以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5)可选方案中,留置针的导管可以呈Y形,Y形的两个末端分别具有接口,所述接口均适于与肝素帽旋接,或一个接口与肝素帽旋接,另一个接口与保护盖帽旋接,以备用。

6)可选方案中,对于捕获体为中空的管体的方案,捕获装置还可以包括导丝,用于引导所述捕获装置的管体插入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并向前送入,直至前端伸出所述留置针的导管前端。捕获装置的管体材质可以为硅橡胶、聚氨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多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质。通过材质选择,可以a)使其硬度较大,具有一定支撑力,不需导丝即可在留置针的导管内向前送入;也可以b)硬度较小,支撑力较差,需导丝加以支撑送入。

对于b)此种需导丝支撑送入管体的方案,为方便插入和/或拔出导丝,注射接头包括可活动连接的两部分:胶塞端头与中间管。两者可以通过螺纹旋接。胶塞端头用于注射药品时的针头插入。不与胶塞端头连接的中间管另一端连接于留置针导管末端的接口。胶塞端头与中间管贯通,需插入和/或拔出导丝时,旋下胶塞端头,通过中间管将导丝插入捕获装置的管体,或将探出中间管的导丝拔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管体沿AA直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留置针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杆状捕获体沿BB直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留置针1 接口12、15

置入管11a 留置管11b

针座13 针头14

针头前端14a 止液夹16

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2 管体21

肝素帽22 锥状锁紧接口221

胶塞222 中空硬质管221a

管体本体21a 粘结层21b

特异性抗体层21c 注射接头22’

胶塞端头223 中间管224

杆状捕获体21’ 杆状捕获体本体21a’

接头22”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需多次额外地扎针抽血、痛苦大、检测结果不精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留置针的基础上,配套一种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使得:需进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时,旋开现有留置针上的肝素帽,将捕获装置的细长状捕获体置入现有留置针导管建立的通道内,使细长状捕获体与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接触,利用其上的特异性抗体,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捕获;避免额外扎针抽血取样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人体带来的痛苦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管体沿AA直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留置针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至图3,详细介绍。

参照图1与图3所示,该留置针组件,包括:

留置针1,包括导管及连接于导管末端的接口12,该接口12适于与肝素帽旋接;

与留置针1配套的循环肿瘤细胞在体捕获装置2,所述捕获装置2包括管体21及连接于管体21末端的肝素帽22,捕获装置2的管体21适于插入留置针1的导管内;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通过肝素帽22与接口12固定,且固定时,捕获装置2的管体21前端伸出留置针1的导管前端;捕获装置2的管体21具有特异性抗体,适于与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具体地,留置针1的导管包括适于置入在人体血管内的置入管11a与适于留置在人体血管外的留置管11b,置入管11a与留置管11b通过针座13连接。

留置针1的留置管11b末端呈Y形,Y形的两个末端分别具有接口12、15,该接口12、15均适于与现有的肝素帽旋接。两接口12、15需同时对人体注入药品时,两接口12、15均与肝素帽旋接;单一接口12需对人体注入药品时,该接口12与肝素帽旋接,另一个接口15与保护盖帽(未标示)旋接,以备用。

捕获装置2管体末端连接的肝素帽22,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肝素帽相同。如图1、3所示,接口12、15外为光滑表面,该光滑表面可以具有导引凸起(未图示),该导引凸起可以为螺纹或螺纹部分段。肝素帽22可以包括:锥状锁紧接口221与胶塞222。锥状锁紧接口221内表面具有螺纹(未图示),且开口处尺寸大于开口底部尺寸。留置针导管末端的接口12、15在导引凸起的引导下,沿锥状锁紧接口221内表面的螺纹向内旋入,两者之间越来越紧。导引凸起与螺纹卡和,还可以对两者接触面起到密封作用。本实用新型下述描述内容中出现的锥状锁紧接口内表面螺纹与导引凸起的配合与作用与此处两者配合、作用相同,后续内容中不再赘述。

为实现循环肿瘤细胞的精准检测,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固定后,前者管体21前端伸后者导管前端,具体为置入管11a前端的长度范围可以为3mm~4mm。

锥状锁紧接口221内可以具有一中空硬质管221a,管体21可以与中空硬质管221a连接。为实现牢固的连接效果,管体21可以包括一近似漏斗形膨大部(未标示)与连接于膨大部汇聚端的细长部(未标示)。

胶塞222固定于锥状锁紧接口221的开口底部,便于实现留置针1使用过程中导管内的密封。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留置管11b上还可以具有止液夹16。

捕获装置2的管体21形成一细长状捕获体。管体21具有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可以嵌入管体本体材质,即在制作管体本体时,加入特异性抗体。也可以参照图1与图2所示,在管体本体21a制作完毕后,在管体本体21a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一层特异性抗体层21c,图2中形成在外表面。为提高特异性抗体层21c的固定效果,该层21c与捕获装置的管体本体21a之间还可以具有一粘结层21b。

管体本体21a的材质例如为硅橡胶、聚氨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等多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质。通过材质选择,管体本体21a的硬度较大,本身具有一定支撑力,不需额外导丝支撑即可在留置针1的导管内向前送入。特异性抗体层21c的成分例如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Anti-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Anti-EpCAM),即特异性抗体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粘结层21b的材质例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一个实施例中,特异性抗体层21c、粘结层21b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1.按照10:1的比例称取10g预聚物和1g固化剂,将预聚物和固化剂倒入一次性纸杯中,用玻璃棒连续搅拌10min,制成PDMS胶状物;

2.将混匀的混合物放入玻璃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真空,可观察到混合物中混杂的气泡彻底放出,保持真空状态40min;

3.将管体本体21a蘸取PDMS胶状物,外表面形成薄层后,放入烘箱中干燥,85℃,干燥40min;

4.将干燥好并冷却的具有PDMS的管体本体21a浸泡在200μg·mL-1的抗EpCAM抗体溶液中,4℃孵育过夜。

参照图1所示,上述该留置针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留置针1置入过程、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以及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

具体地,留置针1置入过程:探出置入管11a的针头前端14a先刺破皮肤进入血管,之后针头14与置入管11a一道被送入血管。

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留置针1置入后,先不拔出针头14;将管体21自由端从接口12插入,进入留置管11b至针座13处;拔出针头14,继续送入管体21,直至管体21前端伸出置入管11a前端;接口12外表面在导引凸起的引导下旋入肝素帽22内表面的螺纹,以实现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两者的固定。

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捕获装置2可单独拔出,拔出时先缓慢将捕获装置2的肝素帽22旋下,后缓慢将管体21后撤至针座13处,此时应快速抽出捕获装置2,并将新的肝素帽旋紧在接口12上,可恢复留置针1的功能。

捕获装置2也可以在拔出留置针1时,顺带拔出。之后从组件上取下捕获装置2。

捕获装置2拔出后,即可根据特异性抗体层22c的捕获情况,获得循环肿瘤细胞的标定。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已留置在人体的留置针1,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在使用时,仅包括: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以及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与组件使用方法中的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以及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

具体地,留置针1在留置人体时,针头14已被拔出,针座13上供针头14插入的胶塞已密封。此时,旋下留置针1使用过程中接口12上的肝素帽,将管体21自由端从接口12插入,进入留置管11b,通过针座13进入置入管11a,直至管体21前端伸出置入管11a前端。之后接口12外表面在导引凸起的引导下旋入肝素帽22内表面的螺纹,以实现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两者的固定。

其它实施例中,该捕获装置2的肝素帽22也可以为其它能实现药品注入的注射接头。例如a)仅为图1所示的胶塞222或b)包含图1所示的胶塞222的胶塞端头(未图示)。对于a),胶塞222与接口12连接,管体21可以直接连接于胶塞222。对于b)胶塞端头内表面可以设置螺纹,以与接口12旋接,此时管体21可以直接连接于胶塞222或连接于胶塞端头内的管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留置针组件与图1至3的留置针组件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管体本体21a在硅橡胶、聚氨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等多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质选择硬度较小材质,即需要导丝23加以支撑送入留置针1的导管。

参照图4所示,导丝23也为捕获装置2的一部分,其材质可以为聚氯乙烯(PVC)。导丝23可以为中空结构,也可以为实心结构。为提高支撑效果,该导丝23优选为实心结构。

为配合导丝23使用,注射接头22’不再是肝素帽22,而是包括可活动连接的两部分:胶塞端头223与中间管224。

对于分体式连接结构胶塞端头223与中间管224,一种方案中,如图4所示,胶塞端头223适于与中间管224旋接的一端可以为锥状锁紧接口,开口处尺寸大于开口底部尺寸,其内表面可以具有螺纹。满足上述条件的胶塞端头223例如可以为肝素帽。相应地,适于与胶塞端头223旋接的中间管224该端外表面可以为光滑表面,光滑表面可以具有导引凸起,该导引凸起可以为螺纹或螺纹部分段。

另一种方案中,胶塞端头223适于与中间管224旋接的一端外表面可以为光滑表面,光滑表面可以具有导引凸起。相应地,适于与胶塞端头223旋接的中间管224该端可以为锥状锁紧接口,开口处尺寸大于开口底部尺寸,其内表面也可以具有螺纹。

此外,胶塞端头223仍包括一胶塞222,用于注射药品时的针头插入。

不与胶塞端头223旋接的中间管224该端可以为锥状锁紧接口,内表面具有螺纹,适于与接口12在后者外表面的导引凸起引导下旋接。

捕获装置2的管体21连接于该中间管224,具体地,位于中间管224的中心。为实现牢固的连接效果,管体21也可以包括一近似漏斗形膨大部(未标示)与连接于膨大部汇聚端的细长部(未标示)。

参照图4所示,上述该留置针组件的使用方法与图1至图3的留置针组件的使用方法大致相同,也包括留置针1置入过程、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以及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区别在于: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以及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

具体地,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

1)留置针1置入后,先不拔出针头14;

2)旋下捕获装置2的胶塞端头223,从中间管224内将导丝23插入管体21,旋上胶塞端头223,胶塞端头223的中空部分与中间管224贯通,导丝23优选抵持在胶塞端头223的胶塞222内表面;

3)将管体21自由端与导丝23一道从接口12插入,进入留置管11b至针座13处;

4)拔出针头14,继续送入管体21与导丝23,直至管体21前端伸出置入管11a前端;接口12外表面在导引凸起的引导下旋入中间管224内表面的螺纹,以实现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两者的固定。

其它实施例中,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也可以包括:

1)留置针1置入后,扔先不拔出针头14;

2)先将导丝23从接口12送入留置管11b至针座13处;

3)导丝23后端自管体21自由端处插入,向前送入管体21直至导丝23末端抵持于胶塞端头223的胶塞222内表面;

4)拔出针头14,继续送入管体21与导丝23,直至管体21前端伸出置入管11a前端;接口12外表面在导引凸起的引导下旋入中间管224内表面的螺纹,以实现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两者的固定。

与图1至图3的捕获装置2不同的是,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固定后,还包括导丝23拔出过程。

导丝23拔出过程:旋开胶塞端头223,将探出中间管224的导丝23抽出,之后再旋入一肝素帽或胶塞端头223。

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捕获装置2可单独拔出,拔出时先缓慢将捕获装置2的中间管224从接口12上旋下,后缓慢将管体21后撤至针座13处,此时快速抽出捕获装置2,并将新的肝素帽旋紧在接口12上,可恢复留置针1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捕获装置2也可以在拔出留置针1时,顺带拔出。之后从组件上取下捕获装置2。

本实施例中,对于已留置在人体的留置针1,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至图3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的使用方法。与组件中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的置入过程区别主要在于:管体21在送入留置针1的导管内时,依次进入留置管11b、针座13、之后进入置入管11a。

图1至图4中实施例的捕获装置2的好处在于:需对人体注入药品时,通过捕获装置2的肝素帽22或胶塞端头223注入,药品流经捕获装置2的管体21进入人体,不影响留置针1的功能;留置针1留置时,特异性抗体可与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同时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功能。此外,包括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的留置针组件兼具向人体血管注入药品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功能,避免额外扎针抽血取样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人体带来的痛苦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杆状捕获体沿BB直线的剖视图。

参照图5与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留置针组件与图1至3的留置针组件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插入留置针1的导管内的并非中空的管体21,而是实心的杆状捕获体21’。

杆状捕获体21’可以在硅橡胶、聚氨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FEP)等多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材质选择硬度较大材质,不需要导丝23支撑即可送入留置针1的导管。

可以理解的是,杆状捕获体21’仅利用现有留置针导管建立的通道实现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的功能,在实现该功能时,并无法实现药品注入的功能。即对于留置针组件,留置针现有功能与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功能择一使用。

此外,与杆状捕获体21’末端连接的接头22”一则无须是注射接头,二则无须是活动连接接头,可实现与留置针1的接口12旋接,使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过程中留置针1导管内密封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特异性抗体层21c仅可位于杆状捕获体本体21a’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中的留置针组件的使用方法也依次包括:留置针1置入过程、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与图1至图4中的PICC组件的使用方法区别主要在于: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以及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

具体地,捕获装置2置入过程:

1)留置针1置入后,扔先不拔出针头14;

2)杆状捕获体21’前端从接口12送入留置管11b至针座13处;

3)拔出针头14,继续送入杆状捕获体21’,直至杆状捕获体21’前端伸出置入管11a前端;接口12外表面在导引凸起的引导下旋入接头22”内表面的螺纹,以实现捕获装置2与留置针1两者的固定。

捕获装置2拔出过程:

捕获装置2可单独拔出,拔出时将捕获装置2接头22”从接口12上旋下,后抽出捕获装置2;再将新的肝素帽旋紧在接口12上,可恢复留置针1的功能。

捕获装置2也可以在拔出留置针1时,顺带拔出。之后从组件上取下捕获装置2。

本实施例中,对于已留置在人体的留置针1,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至图4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的使用方法。与组件中循环肿瘤细胞捕获装置2的置入过程区别主要在于:杆状捕获体21’在送入留置针1的导管内时,依次进入留置管11b、针座13、之后进入置入管11a。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捕获装置2的杆状捕获体21’置入时,利用了现有留置针导管建立的通道,可以避免额外扎针抽血取样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对人体带来的痛苦小。

该捕获装置2可以单独出厂,与现有留置针配套使用;也可以两者组成留置针组件,一起出厂。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