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574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器和配药器的过滤器,特别是涉及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注射器通常没有过滤装置,因此当医生在进行配药时,一些玻璃瓶上用砂轮割过后留下的玻璃粉末或是针头扎橡胶塞时的料屑就可能会通过针头被吸入注射液内,再将带有玻璃粉末或料屑的注射液注入病人体内,则会影响病人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发明了带了过滤装置的注射器,而已有注射器通常仅在注射器内设置滤网,药液被吸入注射器时,虽然能被滤网过滤,但粉末和料屑却仍然留在滤网上,当药液再次被输出时,同样会带着滤网上的粉末和料屑一起输出,因此过滤效果差。也有人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ZL201410036207.4,专利名称为“一种自动过滤注射器”,该结构包括注射器和过滤注射针,所述注射针由针管和针座组成,针管安装在上针座的前端,下针座的后端连接到注射器的锥头上,下针座的前端与上针座结合形成吸液入口和注射出口,下针座上安装有止回阀,止回阀在吸液入口的吸液方向及注射出口的注射方向打开,吸液入口上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和注射过程自动进行,不需要更换针头,可有效降低药物杂质和交叉感染风险,但该结构存在的缺点是:仅在液体通道上设置止回阀,注射时,只有当出液通道的液体达到一定压力,止回阀的皮瓣结构才会张开将进液的通道封死,液体从出液通道输出,而未达到一定液压前,皮瓣结构没有完全张开封死进液通道,此时液体仍然可以从进液通道输出,因此仍存在未过滤的液体被输出,另外该结构为了使皮瓣结构张开时能封死进液通道,进液通道的内径相对较小,因此仅能适用于5ml以下的小容量注射,而对于大容量的配药器,通常需要注射大量药液,该结构过滤器注射效率低,则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注射效率高,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活塞筒,活塞筒的一头制有注射头,活塞筒中设置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筒中位于活塞上部设置双通道过滤装置,所述的双通道过滤装置包括上安装座、双通道单向膜片、滤网片、下卡座和底座,所述上安装座的上端面中部开有进水孔,上安装座的上端面四周开有出水孔,上安装座的下端面制有插柱,在上安装座下设置橡胶材料制成的双通道单向膜片,双通道单向膜片的中部制有进水柱,进水柱中制有V型的进水膜片,进水膜片的底部有进水缝,在进水膜片四周的双通道单向膜片上制有倒V型的出水膜片,出水膜片的顶部制有出水缝,出水膜片之间的双通道单向膜片上制有膜片插孔,膜片插孔与插柱相对应,在双通道单向膜片下制有下包围环,下包围环与双通道单向膜片之间设置滤网片和下卡座,滤网片中开有滤网插孔,滤网片与出水膜片相对应,在下卡座中制有卡柱、卡座插孔和卡座出水口,卡柱与进水柱内壁插接配合,卡座出水口与出水膜片相对应,在双通道单向膜片下设置底座,底座与活塞筒的注射头相连接,在底座中开有底座插孔和进出水口,上安装座的插柱穿过膜片插孔、滤网插孔和卡座插孔插入底座插孔,底座的进出水口与活塞筒的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当要将药液吸入活塞筒内腔中时,药液从针管或者注射头中吸入,并经上安装座的进水孔输送至双通道单向膜片,由于双通道单向膜片上制有V型的进水膜片和倒V型的出水膜片,药液压力在向内时,V型的进水膜片的进水缝则很容易被冲开,倒V型的出水膜片则其上端为尖头,药液则无法进入,因此药液仅能从V型的进水膜片进入,再通过底座的进出水口进入活塞筒内腔中;而当要将药液输出时,由活塞推动药液经进出水口到达双通道单向膜片的背面,由于双通道单向膜片背面V型的进水膜片其头部为尖头,药液无法进入,因此药液只能从下包围环的间隙位置进入下卡座的卡座出水口,再经滤网片过滤后输送至倒V型的出水膜片位置,此时倒V型的出水膜片则很容易被冲开,过滤后的药液经出水缝和上安装座的出水孔从活塞筒的注射头以及针管输出。本方案注射器的分体式双通道过滤器,通过在活塞筒中设置上安装座、双通道单向膜片、滤网片、下卡座和底座,其中上安装座的插柱穿过双通道单向膜片、滤网片、下卡座和底座配合,对双通道单向膜片、滤网片、下卡座起到固定和卡紧作用,整个双通道过滤装置装配可靠,而双通道单向膜片的V型进水膜片只能让药液进入,倒V型的出水膜片只能让药液输出,药液的进入和输出实现明确的分流,并在药液的输出位置设置滤网片,过滤效果好,注射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所述活塞筒的头部位于注射头外侧制有连接环,连接环内壁制有内螺纹,连接环的内螺纹与针管相连接。针管底部可与连接环旋转配合,装配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的分解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的吸液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的出液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双通道单向膜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配药器的整体式双通道过滤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活塞筒1,活塞筒的一头制有注射头11,活塞筒中设置活塞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筒1中位于活塞上部设置双通道过滤装置,所述的双通道过滤装置包括上安装座3、双通道单向膜片4、滤网片5、下卡座6和底座7,所述上安装座的上端面中部开有进水孔31,上安装座的上端面四周开有出水孔32,上安装座的下端面制有插柱33,在上安装座下设置橡胶材料制成的双通道单向膜片4,双通道单向膜片的中部制有进水柱41,进水柱中制有V型的进水膜片42,进水膜片的底部有进水缝43,在进水膜片四周的双通道单向膜片上制有倒V型的出水膜片45,出水膜片的顶部制有出水缝46,出水膜片之间的双通道单向膜片上制有膜片插孔47,膜片插孔与插柱33相对应,在双通道单向膜片4下制有下包围环48,下包围环与双通道单向膜片之间设置滤网片5和下卡座6,滤网片中开有滤网插孔51,滤网片与出水膜片45相对应,在下卡座中制有卡柱61、卡座插孔62和卡座出水口63,卡柱与进水柱41内壁插接配合,卡座出水口与出水膜片45相对应,在双通道单向膜片4下设置底座7,底座与活塞筒1的注射头11相连接,在底座中开有底座插孔71和进出水口72,上安装座的插柱33穿过膜片插孔47、滤网插孔51和卡座插孔62插入底座插孔71,底座的进出水口72与活塞筒1的内腔相通。当要将药液吸入活塞筒1内腔中时,药液从针管或者注射头11中吸入,并经上安装座3的进水孔31输送至双通道单向膜片4,由于双通道单向膜片上制有V型的进水膜片42和倒V型的出水膜片45,药液压力在向内时,V型的进水膜片的进水缝43则很容易被冲开,倒V型的出水膜片则其上端为尖头,药液则无法进入,因此药液仅能从V型的进水膜片进入,再通过底座7的进出水口72进入活塞筒1内腔中;而当要将药液输出时,由活塞12推动药液经进出水口72到达双通道单向膜片4的背面,由于双通道单向膜片背面V型的进水膜片其头部为尖头,药液无法进入,因此药液只能从下包围环48的间隙位置进入下卡座6的卡座出水口63,再经滤网片5过滤后输送至倒V型的出水膜片45位置,此时倒V型的出水膜片则很容易被冲开,过滤后的药液经出水缝46和上安装座3的出水孔32从活塞筒1的注射头11以及针管输出。本方案注射器的分体式双通道过滤器,通过在活塞筒1中设置上安装座3、双通道单向膜片4、滤网片5、下卡座6和底座7,其中上安装座3的插柱33穿过双通道单向膜片4、滤网片5、下卡座6和底座7配合,对双通道单向膜片、滤网片、下卡座起到固定和卡紧作用,整个双通道过滤装置装配可靠,而双通道单向膜片的V型进水膜片42只能让药液进入,倒V型的出水膜片45只能让药液输出,药液的进入和输出实现明确的分流,并在药液的输出位置设置滤网片,过滤效果好,注射效率高。所述活塞筒1的头部位于注射头11外侧制有连接环13,连接环内壁制有内螺纹,连接环的内螺纹与针管相连接。针管底部可与连接环13旋转配合,装配方便、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