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种功能的血管内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5382发布日期:2018-06-12 23:28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种功能的血管内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案主张序列号为62/186,441的美国专利申请案(2015年6月30日提出申请)的优先权且是非临时的,所述申请案的全部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背景技术:

本文中所揭示的标的物涉及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血管内导管的一般领域,且具体来说涉及具有多种功能的可用作对血管结构进行外科手术的辅助的血管内导管。

中风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中风作为病理实体,其突然性及毁灭性影响首先由通常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2,400年前认识到。因为中风而走到了生命尽头的历史人物中,柏拉图(Plato)、圣里奥教皇(Pope St.Leo)、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亨利八世(Henry VIII)、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弗拉基米尔·列宁(Vladimir Lenin)、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及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只是一小部分。辛勤的尸检研究证明了已梗塞的大脑区域,其很可能是由于血液循环中断所致,但又花费了七十年才最终认识到颈动脉(其向大脑供应大部分血流)病变在大部分情形中会引发这种痼疾。具体而言,现在已经知道,沿着颈内动脉的壁(通常超过颈总动脉的分支)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动脉管腔窄化。此可以两种方式导致中风:第一,斑块可使管腔窄化到危险点;及第二,斑块片可能脱落,形成被称为栓塞的小球。

在第一情境中,管腔可被窄化到临界点,这会将血流量减小到不再满足大脑新陈代谢需求的点,而导致大脑机能暂时减弱。动脉肌张力的反射作用的增加可在几分钟之后恢复血流,这有时会防止进一步损伤。临床上,此一系列事件最初可导致短暂但完全可逆的神经机能损伤,这是被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现象,且更通常被称为“TIA”或“微中风”。需知,此现象通常预示着严重中风或是严重中风的前兆。如果此严重血流量减少继续下去,那么大量血凝块可形成于颈动脉内,这可导致严重的永久性血流不足及巨大的大脑损伤,在临床上导致中风。

在第二情境中,栓塞脱落且接着被载运到上游,在上游动脉变得越来越小直到达到动脉小到这些栓塞无法通过的点。如果栓塞很小,那么这可能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如果栓塞巨大,那么其会卡在一点处,在此点处其阻止大脑血液循环中大部分的血流量,这会导致大面积的大脑出现血流量不足。显然,如果在病患出现TIA症状的第一时间便可得到治疗,那么或许可以避免由中风带来的永久损伤。

在此基础上,在1953年伟大的心血管外科医生迈克尔·德贝基(Michael De Bakey)实行了第一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这是外科手术,其中外科医生暂时地夹住颈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且接着割开受影响动脉并移除干扰斑块,随后缝合动脉。到20世纪80年代,这已成为中风治疗的基础。然而,尽管实施CEA是为了防止病患在将来出现中风,但中风也是CEA的主要并发症,因此是“双刃剑”。具体而言,作为此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中风率介于2%到7%之间。认为,此与大脑半球的暂时血流不足或由动脉手术操纵引起的栓塞有关。

为了减小围手术期中风率,20世纪70年代见证了在手术进行时放置“管”或“血管内分流器”的引入,所述“管”或“脉管内分流器”将血液在动脉被夹住处前方的点处从颈总动脉载运到颈内动脉的超过此动脉被夹住处的点处,且因此维持到大脑的流动。然而,手术进行时/脉管内分流的使用仍存在争议。虽然分流使用的理论基础是大家公认的,但此技术的批评者指出大型对照研究从未无争议地证明分流减小围手术期中风率。此外,多位作者已提及与分流器使用相关联的若干个技术困难。这些缺点包含:定位分流器的技术困难、放置所需的时间可变性、外科手术期间血流的不连续性及夹住颈动脉以引入及移除分流器的需要。由于持续地报道甚至与脉管内分流器的使用有关的中风率,CEA是否真正优于单独的药物疗法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文的论述仅提供一般背景信息,并不打算用作确定所主张标的物的范围的辅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提供本发明以解决上文所揭示的需要及目标以及其它。为了所述目标,本发明揭示一种血管内导管系统,其以独特、有用、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方式达成这多个目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血管内导管,所述血管内导管经设计以使用经股动脉穿刺术(Seldinger technique)来将其插入穿过任何动脉或静脉(例如肱动脉或桡动脉且尤其是股骨动脉)以了解颈动脉,且以前端已被引导通过斑块/狭窄的目标外科手术区域的方式依靠射线摄影来将其引导到目标颈动脉中。

特定来说,预期将通过首先放置导丝来达成导管的放置,所述导丝具有重要特性,所述重要特性包含直径有限,使得导丝可以越过狭窄最严重的区域而不会对斑块造成损害;其它重要特性将包含软的柔性性质,其将再次限制对斑块狭窄造成损害的可能性。此外,在理想实施例中,将存在可展开/可扩张的过滤网罩,一旦导丝处于最终位置中过滤网罩便展开。网罩将在导管通过之前展开,这预料到了定位导管可导致斑块受损害且随后形成栓塞及远端栓塞化的可能性(虽然小);网罩将经定位以捕获且最终提取出任何此类栓塞。当然,此网罩也将捕获由外科手术所导致的任何栓塞。已假设在移除斑块/狭窄之后,可能存在成为栓塞源的碎片。因此,如田淳(Tsugita)在美国专利8,444,665中以及蒋(Jang)等人在美国专利8,152,782中以及其它专利中所讲述,使用此类网可有益地防止与手术后栓塞现象相关联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另一实施例中,导管经设计使得其经由导丝被安置,所述导丝配备有网–与抗栓塞特征相似且经配置以使此网展开。

此导管配备有一系列球囊阻闭件,如艾缔思(Addis)在美国专利6,656,154及其它专利中所讲述。本发明配备有第一弹性体阻闭器,例如在导管的前端处环绕导管的外表面的可膨胀/可收缩球囊,其应被称为颈内动脉球囊。当导管处于其最终位置中且静静展开时,此球囊将被定位于颈内动脉内、超过目标外科手术区域或在目标外科手术区域“上游”的点处。还提供第二球囊,既颈总动脉球囊,其在所要位置中将位于颈总动脉内且因此处于目标外科手术区域的前方或“下游”。当所述两个球囊均膨胀到最佳压力/体积且与颈外动脉的外部阻闭配合时,穿过目标区域的血流将被排除,因此为外科医生提供“无血”手术区以便移除所述斑块/狭窄。可构想所述球囊布置的替代实施例,其中所有这些实施例均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不同方面中,这两个球囊之间的导管配备有在颈总动脉球囊前方与导管的管腔相连的管腔。在美国专利4,581,017中,霍塔(Sahota)讲述导管在血管成形术球囊的近端处及远端处具有侧孔口,使得血流在血管成形术期间得以维持。然而,此技术不力图在实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期间形成“无血”手术区,这是本发明与此技术的区别。本发明中的此导管区段可由弹性/弹性体/可扩张的材料组成,所述材料在暴露于处于压力下的持续血流之后,可立即扩张以适应更大血流量。此可扩张的组件继续穿过颈内动脉球囊。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所述导管配备有一系列孔口,所述孔口沿着轴件而位于颈总动脉球囊前方/下游的点处。这些孔口促进被颈总动脉球囊的膨胀中断的血流转向到导管管腔中,且继续穿过可扩张部分并最终在导管前端处流出孔口且超过内部球囊而进入到颈内动脉管腔中,因此形成功能性分流器,其将在整个外科手术期间向大脑提供持续血流。所述孔口的定位及配置是可变的,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构想及设想替代实施例;所有这些实施例均将被并入于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在管腔的前端设置流量监测器,其使用光纤、多普勒(Doppler)、纳米技术或者已知或可接受的任何其它技术来测量血液流出导管前端并进入灌流大脑的颈内动脉的流量及/或压力。预期,在理想实施例中,此监测器将以遥测方式与外部接收器/打印机通信,外部接收器/打印机将向外科医生提供在外科手术介入期间去往颈内动脉的血流量的持续记录。可构想此传感器的替代实施例,且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设想;所有这些实施例均被并入于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内。

对本发明的此简要描述仅打算根据一或多个所图解说明的实施例提供对本文中所揭示的标的物的简要概述,且并不用作用以解释权利要求书或者界定或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的引导,本发明的范围仅由随附权利要求书界定。提供此简要描述来以简化形式引入在下文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此简要描述并不打算识别所主张标的物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也不打算被用作确定所主张标的物的范围的辅助。所主张标的物并不限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任何或所有缺点的实施方案。

附图说明

因此,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获取可理解本发明的特征的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一些实施例在附图中得以图解说明。然而,应注意图式仅图解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且因此并不被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这是因为本发明的范围涵盖其它等效实施例。图式未必成比例,重点通常放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特征上。在图式中,相似数字贯穿各个视图用于指示相似零件。因此,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可参考以下详细描述,结合图式进行阅读,在图式中:

图1是导管的实施例的图示;

图2A描绘颈部结构的解剖的前外侧面,其演示右颈动脉系统及相关联结构;

图2B描绘右动脉树,其包含颈外动脉的八个常见分支以及在进入头骨的底部之前颅外颈内动脉的路线;

图3是单独的右颈动脉系统的前位视图,其演示典型斑块–狭窄;

图4A是展示动脉切开部位的右颈动脉系统的图示,在图4B中展示斑块病变移除技术;

图5A是使用经股动脉穿刺术将导管插入到右颈动脉系统中的图示;

图5B是使用经股动脉穿刺术将导管定位到右颈动脉系统中的图示;

图6A到图6H描绘通过斑块–狭窄的具有使抗栓塞网篮展开的机构的导丝前端的通路;

图7图解说明在展开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球囊之前经由导丝的导管的通路;

图8描绘颈总动脉球囊的展开及分流器的打开;

图9图解说明在分流器处于适当位置且固位过滤网的情况下斑块–狭窄的移除;

图10描绘过滤网塌缩及导管移除;

图11是导管的替代实施例的图解说明,其展示用于例如腹主动脉瘤等病变的治疗的分流器的逆转;且

图12描绘在颅内动脉瘤的线圈治疗期间使用的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其是导管1的大体表示,导管1配备有前端2、中心部分3及尾端4。导管可由聚合物质制造而成。中心部分3可具有不同长度,且因此以中断部分5展示。前端2配备有若干个独特特征,首先是过滤网罩状的网篮58,其通常实际上是用于放置导管1的导丝的尖端57。网篮58的网状结构经设计以捕获可能脱落或由外科手术所致的栓塞碎块。导管1的前端2还配备有纳米传感器10,纳米传感器10经设计以确定并记录所递送的血流量。颈内动脉球囊7及颈总动脉球囊11是由弹性体物质制作而成。下文在图6A到图6E中更完整地描述网状结构63的展开。导管1的位于两个球囊之间的间隔部分9表示实际功能性分流器,且在一个实施例中是由可扩张或弹性体物质构成,使得分流器一经安设,便通过分流器维持基本血流量。与此配合,分流器管腔的前端2处是纳米传感器10,纳米传感器10用于测量血流以及驱动所述血流的压力。间隔部分9的另一侧上是颈总动脉球囊11。球囊7及11的配置可呈球形或有些细长。在图1的实施例中,颈内动脉球囊7是球形的,而颈总动脉球囊11则略微细长。位于尾端4处是注射器13、14,其用于控制球囊7及/或11的膨胀。注射器13与管腔18相连,管腔18是在导管1的主体内的单独小管腔,且穿过会合点19与颈总动脉球囊11的内部相连,因此使注射器13能够通过将介质注入到球囊中来使所述颈总动脉球囊11膨胀或收缩。类似地,注射器14与管腔20相连,管腔20继而穿过会合点21与颈内动脉球囊7相连;因此,注射器14可通过注入介质或从球囊收回介质来使此球囊膨胀及收缩。介质可以是空气、流体、基于硅的介质或者此项技术已知或可接受的任何其它物质。

孔口22与中心管腔15相连,在导管1的插入期间,可通过中心管腔15注入对比物。此外,可经由穿过中心管腔15的导丝插入导管1。此中心管腔15的位于两个球囊7、11之间的内部部分9中的那部分用作导管1的功能性分流器16。导管1配备有多个孔口17,在颈总动脉球囊11的扩张下将血液载运穿过所述多个孔口17。为了确保血液顺行地流动穿过孔口17且流动到分流器16中,可在中心管腔15中在孔口17的尾侧上定位单向阀23。

图2A描绘相关的正常及病理解剖的特定方面,其中通过移除皮肤及被称为颈阔肌的肌肉的表皮层切开颈部右侧的前外侧面。此外,透明图案中演示多个肌肉,更特定来说是凸出的胸锁乳突肌105,在大多数人中均可看到所述胸锁乳突肌105,这是因为其在颅侧从乳突106延伸,分叉成两头,所述两头在中间附接到胸骨107的胸骨柄且在较外侧附接到锁骨108。此肌肉的内侧缘上覆于神经血管束,所述神经血管束包含右颈内静脉91、右迷走神经92及右颈总动脉90;这些结构的关系相当恒定且是最可靠的解剖标志之一。透明图案中还演示肩胛舌骨肌122以及前斜角肌111、中斜角肌112及后斜角肌113,所述斜角肌位于颈椎110的外侧面的表皮,脊椎动脉95穿其而过,其中左脊椎动脉及右脊椎动脉最终会合在一起以形成基底动脉,所述基底动脉为脑干中的关键结构供血且继续分叉到后部大脑动脉中,并供养韦利斯氏环(circle of Willis,未演示)。包含气管123、甲状腺96及食管97的重要中线结构位于颈动脉/颈静脉神经血管束内侧。头臂动脉98从主动脉弓(未展示)发出,分叉成右锁骨下动脉99及颈总动脉90。此动脉沿着胸锁乳突肌的内侧面上升,且在大约C3到C4处分叉成颈内动脉100及颈外动脉101。前者在颈部内无分支且被引导穿过头骨(未展示)底部以继续其颅内线路;后者具有总共八个颅外分支,所述八个颅外分支在图2B中加以演示。此图演示颈总动脉90的动脉树,其分叉成颈内动脉100及颈外动脉101。此图进一步图解说明颈外动脉101的八个典型分支,所述八个典型分支包含甲状腺上动脉114、咽升动脉115、舌动脉116、面动脉117、枕骨动脉118、耳后动脉119、上颌动脉120及颞浅动脉121。正是此巨大的动脉树提供众所周知的头皮血管分布丰富性。

在图3中,单独的右颈动脉系统的图示演示颈总动脉90分叉成颈内动脉100及颈外动脉101。显著斑块-狭窄102据演示位于颈内动脉100的叉开处,其中斑块病变偶尔延伸到分支103本身(实心区域)以及颈外动脉101的源头(交叉阴影线)。本文中的图解说明演示大约70%的窄化,这70%被公认为是(特定来说)对有症状病患进行外壳手术介入的阈值。

图4A及图4B中图解说明用于治疗此颈动脉病变的当前外科手术。在图4A中,展示动脉切口104的部位以及其中颈总动脉90、颈内动脉100及颈外动脉101阻闭的部位,通常是通过利用血管带(分别为42、40及41)进行结扎,如此图中所展示。在图4B中,打开动脉切口104,并使用经典动脉内膜切除术技术利用剥离器130来移除斑块-狭窄102。可看到,颈内动脉100是利用血管带40结扎,颈外动脉101是利用血管带41结扎,且颈主动脉90是利用血管带42结扎。

如图5A中所展示,可使用经股动脉穿刺术来插入本文中揭示的导管1。此经股动脉穿刺术已被确立为将诊断/治疗导管放置到包含颈动脉的动脉树中的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在图5A中以图表方式图解说明此技术,图5A展示在右腹股沟中的进入点45的实例(任一侧腹股沟均可使用)。在首先穿刺(通常右侧)股骨动脉51之后放置护套50。如图5B中所展示,接着以逆行方式(与血流相反)将导丝52推进到主动脉55中。在导丝52的尖端57穿过主动脉的弓状物53之后,将其顺行地(与血流方向相同)推进到头臂动脉54中且接着推进到右颈总动脉90中(如在所图解说明的实例中)或者推进到左颈总动脉56中,具体情形取决于最终目标。在尖端57被推进到右颈总动脉90中之后,其最终被推进到右颈内动脉100中。

图6A展示在将导丝52推进到所要位置中时颈部内的颈动脉系统。如先前在图3中所图解说明,在颈总动脉90的分叉远端的颈内动脉100的源头是斑块-狭窄102的典型易发位置,这再次证明斑块可延伸到分支103层级,或甚至延伸到颈外动脉101的源头,其中斑块展示为交叉阴影线区域。隔离动脉系统的此区段是达成对病变的彻底治疗所必需的。再次以标准方式利用血管带41来结扎外部颈动脉101,但可设想利用第三管腔来定位在此动脉内的替代实施例。导丝52的前端穿过病变区域直到前端2的位置基本上超过病变区域为止而轻轻地安置,前端2配备有用以捕获栓塞碎块的可展开网篮58。

在图6B、图6C、图6D及图6E中,更加完整地图解说明用于使抗栓塞网篮58展开的机构。在图6B中,导丝52的独立尖端57的经放大侧面图像展示与可展开网篮58的设计相结合的导丝52的独特组成允许以独特、有用且非显而易见的方法达成网篮58的展开。导丝52由被投入在外部管状丝60内的中心内部丝59构成。在此视图中,网篮58尚未展开,通过从外部管状丝60的前端延伸到可展开网篮58的外围61的一系列系链62维持在其最初位置。内部管状丝59及外部管状丝60经配置使得其可相对于彼此以可滑动方式重新定位。可展开网篮58由具有细小孔口的网状结构63构成,其在中心处附接到导丝52的内部丝59(举例来说,参见图6C)。网状结构63可由与丝的组成相同类型的金属(铜、镍、铝)制作而成,或其可由聚酯制作而成。然而,重要的是,不论网状结构63由何种材料制作而成,均包含维持位置“记忆”的元件/骨架,使得当允许网状结构63通过放松系链62而进行自我定位时,其恢复到面向血流将通常呈凹形的功能位置。因此,随之携载于血流中的栓塞将被网状结构63拦截。

图6C是导丝52的尾端的经放大立视图。内部丝59的尾端25与外部丝60的尾端26的独特布置及关系最终提供抗栓塞网篮58的展开(此图片中未展示)。在此关系中,内部丝59的尾端25突出超过外部丝60的尾端26。提供平台27。在一个实施例中,平台27与内部丝59的尾端25是一个整体且具有方向朝向外部丝60的延伸部28,平台27被定位成邻近且紧贴外部丝60的外直径。还看到,平台29从外部丝60的外部直径凸起,平台29配备有孔口30。平台29经定位使得内部丝59的平台27的延伸部28穿过孔口30而被安置。将紧固机构31设置到从外部丝60凸起的平台29。紧固机构31调节延伸部28的位置,延伸部28仍超过从外部丝60凸起的平台29的孔口30。延伸部28的前端32被放大,前端32用作在网篮58的展开期间的停止件。这些动作将在下文加以阐明。

图6D在此侧视图中进一步描绘导丝52的尾端的结构。再次可看到,内部丝59的尾端25延伸超过外部丝60的尾端26。从此角度可容易理解从内部丝59凸起的平台27,也容易理解方向朝向导丝52的中心部分的延伸部28,其中延伸部28是穿过从外部丝60的外表面凸起的平台29的孔口30(直立突出)而安置。延伸部28的位置由插入到从外部丝60凸起的平台29中的紧固机构31控制。也可在此描绘中看到对延伸部28的前端32的放大部分。此外,可看到如果朝向内部丝59的前端推进外部丝60,那么平台29将被沿着延伸部28推进直到其到达用作停止件的放大部分为止。平台29的前侧与放大部分的开头之间的距离与将外部丝60的前端推进到足以完全地放松系链62(此图像中未展示)的距离相关,因此允许网篮58(也未展示)展开。

图6E及图6F演示内部丝59的尾端25与外部丝60的尾端26的相互作用,这致使网篮58展开,从而产生抗栓塞作用。图6E演示在颈内动脉100内的导丝52的尖端57。可看到,外部丝60的前端朝向内部丝59的前端推进;线60a描绘推进外部丝60,且外部丝60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移动。出于图解说明目的,平移的外部丝60的虚化图像被描绘为略微大于非展开外部丝60的描绘。可看到,非展开网篮58位于内部丝59的前端。在图6F中,在内部丝59的尾端25及外部丝60的尾端26处同时发生的动作致使导丝52的尖端57处发生动作。具体而言,在此侧视图中,可通过松释固定延伸部28的平台29中的紧固机构31来使外部丝60的尾端26平移。通过松释紧固机构31,外部丝60可沿着内部丝59朝向前端平移,如图6E中所展示。在图6F中,此变换也在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外部丝的变换由平台29与延伸部28的经放大前端32的介接来限制。可按照描绘外部丝60的尾端26及平台29的虚线所展示地来进一步理解所述变换。从数字到图像方向的虚线进一步指示结构在平移之前的原始位置。在前端处,如图6E中所展示,按照箭头所指示地将外部丝60朝向内部丝59的前端推进。当经变换外部丝60a靠近内部丝59的前端时,使系链62放松。此允许网状结构63的记忆组件恢复到其最初配置,且以此方式可以使网篮58a展开并使其扩张到其完全展开配置中。预期,网篮可以且在优选实施例中将涂覆有抗凝剂以进一步帮助减少/打碎由血凝块构成的栓塞。

图6G展示在颈内动脉100内的导丝52的尖端57处的完全展开网篮58的最终位置。已朝向内部丝59的前端推进外部丝60直到使系链62径向地散开为止,从而允许网篮58完全扩张,其中网状结构63完全地抵靠动脉的内表面。内部丝59继续到网篮58的中心部分。图6H展示内部丝59的尾端25的最终位置相对于外部丝60的尾端26的最终位置。平台27引伸出穿过平台29中的孔口30(无法看到)而安置的延伸部28。此配置已允许外部丝60朝向内部丝59的前端推进,其中放大部分32用于阻止外部丝的推进。注意,在此位置中,紧固机构31处于“锁定”位置中,使得前端上的网篮58不会过早地或不注意地被重新配置或恢复到其最初位置。

参考图7,在网篮58的扩张下最终定位尖端57之后,经由导丝52安置导管1。看到,尖端57延伸超过导管1的前端2。图7演示已被定位的导管1的前端2。颈总动脉球囊11及颈内动脉球囊7在其目标动脉内尚未扩张,且看到其位于导管1的两侧上。看到,导管1的中心分流器部分延伸超过斑块-狭窄102。在由球囊7、11阻闭动脉的情况下,产生“无血”区,其允许进行外科手术介入,如下文所概述。如下文所演示,在颈总动脉球囊11膨胀的情况下,孔口17将起作用,从而将血液从颈总动脉90分流穿过内部部分9并将血液导送到颈内动脉100。如先前所论述,单向阀(此图像中未演示)防止血液回流到导管1中。将纳米传感器10设置到导管1的前端2。此传感器使用微技术及/或纳米技术来提供对血流量以及血液在其下流动的压力的测量。在第一分支(即甲状腺上动脉动脉114)的源头的前方处利用血管带41来结扎颈外动脉101。

在图8中,颈总动脉球囊11的扩张致使血液优先被转向到孔口17中且随后穿过通过斑块-狭窄102区域的内部部分9(如箭头所指示),在穿过导管1的前端2处的孔口24而退出之后,最终维持持续的大脑血流。在图8的实施例中,展示单个孔口24。在其它实施例中,存在一个以上孔口。此流量由纳米传感器10测量且被发射到在整个手术期间记录持续血流的外部记录器(未展示)。网篮58保持完好无损以捕获因导管的存在而可能出现的任何栓塞碎片。为了确保顺行流动且防止血液穿过导管的尾端(未展示)而回流,已将单向阀23设置到导管1的中心管腔15。颈内动脉球囊7也已展开。仍在第一分支(即甲状腺上动脉114)的叉开处前方通过血管带41阻闭颈外动脉101。

图9展示穿过动脉切口(动脉的刀口)104实施实际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剥离器130将斑块-狭窄102从动脉移除。看到,导管的分流器部分位于手术区的中心;然而,外科医生可容易地在此装置周围作业。血流从未中断且由传感器10记录。颈内动脉球囊7及颈总动脉球囊11膨胀且与血管带41一起维持无血区。

图10是颈内动脉100内的导丝52的尖端57的图像,其图解说明在完成手术之后,立即通过朝向内部丝59的尾端重新定位外部丝60而使网篮58塌缩,如开放箭头的方向所指示。此由表示外部丝60a的展开位置的虚线进一步图解说明。实线60展示外部丝的最终位置。此重新定位将系链62收回到中心处,系链62在网状结构63的圆周上均匀地拉动,从而致使网状结构63围绕内部丝59的前端塌缩。此重新定位继而用作致动器而致使网篮58环绕内部丝59的前端塌缩,如弯曲实线箭头所演示。网篮58在移除之前的最终位置呈虚线58a的虚化图像指示。可能已被拦截在网篮58内的任何栓塞135现在被固定到最终位置中以在病例结束时在从腹股沟中的插入部位移除导丝52及导管1之后被立即提取(未展示)。

图11展示经由导丝141插入的导管140的替代实施例。导管140的定位使得穿过分流器的流动的方向不朝向前端,如上文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相反,在此实施例中,孔口142被定位在位于导管140的前部分143上的阻闭球囊的另一边。血液进入孔口142(如箭头所指示)且穿过中心通道147流动,从而超过尾端球囊144从导管140的尾端部分146退出。当血液流出导管140的中心部分的尾端部分146时,流动传感器151测量血流量及/或流动在其下继续的压力。将使用导管尾端150处的注射器148、149来使球囊再次膨胀。注射器148、149连接到导管(此图像中未展示)壁内的小腔,其最终连接到球囊,且其将介质转移到球囊以便使所述球囊膨胀。如先前所述,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基于硅的介质或者此项技术已知或可接受的任何其它物质。此实施例可对例如破裂的腹主动脉145等疾病有用,因此使血流穿过导管以流向远端主动脉。

图12是反映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可能性的重述。此动脉瘤的治疗通常涉及将丝线圈152放置到动脉瘤154中。在此重述的此图像中,导管155在大脑动脉内,其中单独管腔153允许将此线圈递送到动脉瘤154中。此导管155中的球囊经设计以具有可扩缩配置,使得球囊156及157能够保形于局部解剖(特定来说是与局部血管的关系(例如在此实例中)),借此尾端球囊157阻闭供养远端大脑结构的另一局部血管。本文中所揭示的系统允许盘绕动脉瘤同时从血液循环排出动脉瘤且维持持续流动,如流量传感器158所测量。此类动脉瘤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与随后发生的严重出血。使用导管控制此出血直到可达成规范的外科手术介入为止。

此书面描述使用实例来揭示包含最优模式的本发明,且也使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包含形成并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且实施任何所并入方法。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来界定,且可包含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实例。如果这些其它实例具有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无差异的结构元件,或如果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语言无实质差异的等效结构元件,那么所述其它实例打算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