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金属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导丝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中心静脉插管在医学领域是常用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下列情况:
1、测量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循环生理参数,以及估计体液多寡;
2、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常出现在失血量可能较大的手术中,或者是急救时维持血压;
3、长期肠外营养,长期抗生素注射,长期止痛药注射的给予途径;
4、对于周边静脉(小静脉)较具刺激性的药物,改从中心静脉导管注入,例如:胺碘酮等;
5、血液透析的管道,如血浆置换或洗肾;
6、肿瘤的化疗,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防止药液外渗;
7、为反复输液的患者建立良好的输液通道,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
8、重症患者建立输液通路。
中心静脉插管操作的最终目的是将“中心静脉导管”顺利的插入中心静脉,而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到血管的前提是将引导导丝先插入到血管中,然后将中心静脉导管通过导丝的引导精准地插入到血管中。
目前的中心静脉插管技术,即将引导导丝输送到血管内的基本步骤是:1、使用带有特殊针头的注射器,穿刺入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2、将装有引导导丝的“导丝推送装置”连接到注射器上;3、将导丝经注射器针头内腔推送到血管内。此方法沿用多年,在临床上已形成常规;但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的第二步骤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将“导丝推送装置”连接到注射器上的过程中,为了操作方便,操作者往往需要将右手握持的注射器换到左手握持,然后用右手将“导丝推送装置”连接到注射器上,这一左右手换持注射器的过程极易造成已经进入到血管内的针头移位,穿破血管壁造成操作失败;
(2)将“导丝推送装置”连接到注射器上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污染产生并发症;
(3)整个操作过程复杂,费时。
上述缺陷的存在主要是受限于目前不具有可供使用的简单、可靠、高效的“导丝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丝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导丝输送装置操作复杂费时,易产生移位、污染和并发症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导丝输送装置,包括注射器连接部,所述注射器连接部的上方设置有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所述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之间留有距离形成助推空间;所述前输送部的内部设置有前输送通道,所述后输送部的内部设置有后输送通道;
所述前输送部的前端与三通鲁尔接头的第一接头连接,所述三通鲁尔接头与所述前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前输送通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设有十字形或一字形的切口;所述三通鲁尔接头的第二接头用于连接针头,所述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前输送通道和后输送通道在一条直线上;所述三通鲁尔接头的第三接头连接有一连接管;
所述后输送部的后端连接有导丝鞘,所述导丝鞘与所述后输送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助推空间处的注射器连接部上设置有助推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助推空间和后输送部两侧的注射器连接部上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上滑设有保护盖。
进一步地,所述助推空间处的注射器连接部上设置有齿轮盒,所述齿轮盒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供导丝穿过的穿通口,所述齿轮盒具有可开启的盒盖;
所述齿轮盒内设置有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助推凸起的后方,用于将导丝压紧在所述注射器连接部上并将导丝向前输送;
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前方,用于带动第二齿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输送部的前端设置有外连接槽,所述外连接槽的内壁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外连接槽内部的前输送部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前输送通道穿通所述连接凸起;
所述第一接头的端部设置有内连接槽,所述内连接槽的外壁设置有卡接凹槽;
所述内连接槽插入所述外连接槽内,所述卡接凸起容置于所述卡接凹槽内,所述连接凸起容置于所述内连接槽内;
所述密封垫的边缘压合在所述内连接槽与外连接槽之间;
所述切口与所述连接凸起对准。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器连接部的下端为横截面为弧形的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弯管,向所述注射器连接部的方向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的横截面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前输送部和后输送部的表面为横截面为弧形的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导丝输送装置与注射器是分离的两个部件,导丝输送装置可装配到标准的注射器上使用;
2、导丝预先装配到本发明的导丝输送装置内,并处于随时被推送到血管内的精准位置;当注射器针头刺入血管后,导丝可被立即推送到血管内,操作一次完成;避免了注射器针头刺入血管后,操作者再换手安装导丝输送装置到注射器上的额外步骤;操作连贯简单、准确性高、效果可靠、用时短、安全;可避免操作过程中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及操作造成的导丝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保护盖滑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注射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保护盖滑开)与注射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与注射器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导丝安装到实施例一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导丝穿过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导丝伸出针头进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与注射器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盒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盒盖打开)与注射器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导丝安装到实施例二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二中导丝穿过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二中导丝伸出针头进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一向血管中输送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二向血管中输送完导丝后将实施例二取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注射器连接部;2、前输送部;3、后输送部;4、助推空间;5、前输送通道;6、后输送通道;7、三通鲁尔接头;8、第一接头;9、密封垫;10、第二接头;11、导丝;12、第三接头;13、连接管;14、导丝鞘;15、助推凸起;16、滑道;17、保护盖;18、针头;19、外连接槽;20、卡接凸起;21、连接凸起;22、内连接槽;23、卡接凹槽;24、注射器;25、齿轮盒;26、穿通口;27、盒盖;28、第一齿轮;29、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8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丝输送装置,包括注射器连接部1,所述注射器连接部1的上方设置有前输送部2和后输送部3,所述前输送部2和后输送部3之间留有距离形成助推空间4;所述前输送部2的内部设置有前输送通道5,所述后输送部3的内部设置有后输送通道6。
所述前输送部2的前端与三通鲁尔接头7的第一接头8连接,所述三通鲁尔接头7与所述前输送通道5连通;所述第一接头8与所述前输送通道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9,所述密封垫9上设有十字形的切口(图中未示出),切口也可以为一字形;所述三通鲁尔接头7的第二接头10用于连接针头18,所述第二接头10、第一接头8、前输送通道5和后输送通道6在一条直线上,方便输送导丝11;所述三通鲁尔接头7的第三接头12连接有一连接管13。
所述后输送部3的后端连接有导丝鞘14,所述导丝鞘14与所述后输送通道6连通。导丝鞘14内部用于穿设导丝11,对导丝11起引导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助推空间4处的注射器连接部1上设置有助推凸起15,这里的助推凸起15为条状凸起,当使用者用拇指推送导丝11时,助推凸起15可以提高拇指对导丝11的易操作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助推空间4和后输送部3两侧的注射器连接部1上设置有滑道16,所述滑道16上滑设有保护盖17。当将针头18刺入血管的时候,保护盖17将助推空间4罩设住,既可以保护导丝11,又方便使用者握持,便于施力;当针头18刺入血管后,将保护盖17向后滑开,既可以对助推空间4处的导丝11进行推送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输送部2的前端设置有外连接槽19,所述外连接槽19的内壁设置有卡接凸起20;所述外连接槽19内部的前输送部2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凸起21,所述前输送通道5穿通所述连接凸起21;所述第一接头8的端部设置有内连接槽22,所述内连接槽22的外壁设置有卡接凹槽23;所述内连接槽22插入所述外连接槽19内,所述卡接凸起20容置于所述卡接凹槽23内,所述连接凸起21容置于所述内连接槽22内;所述密封垫9的边缘压合在所述内连接槽22与外连接槽19之间;所述切口与所述连接凸起21对准。密封垫9可以将三通鲁尔接头7与前输送通道5隔离,避免在注射器24抽血时漏气;而当输送导丝11时,导丝11又可以将切口处的密封垫9顶开,进而穿过密封垫9,进入到三通鲁尔接头7内,不影响导丝11的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射器连接部1的下端为横截面为弧形的面,可以与注射器24的外表面实现贴合,使得注射器24与导丝输送装置结合紧密,方便操作。所述连接管13为弯管,向所述注射器连接部1的方向弯折,方便连接管13与注射器24连接。所述保护盖17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前输送部2和后输送部3的表面为横截面为弧形的面,使得导丝输送装置与注射器24连接后整体呈类似圆柱形的结构,便于使用者操作。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注射器24安装到注射器连接部1的下方,并将注射器24与连接管13连接,则注射器24、连接管13与第三接头12连通;将针头18安装在第二接头10上;参见图6,将导丝11经导丝鞘14、后输送通道6、助推空间4、前输送通道5安装至导丝输送装置内;将保护盖17滑动至助推空间4上方,将导丝11覆盖。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24和导丝输送装置,将针头18精准的穿刺入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回抽注射器24针筒活塞,见到顺畅的回血即证明针头18位于静脉内,紧接着右手拇指向后滑开保护盖17,将助推空间4处的导丝11暴露,参见图7、图8、图16,用拇指推送导丝11向前通过密封垫9,经三通鲁尔接头7进入针头18腔内,再进入血管内,当导丝11进入血管约10厘米以上时,抽出整个注射器24连同针头18及导丝输送装置,留导丝11在血管内,导丝11输送成功。整个导丝11输送过程连续完成没有停顿,简单,可靠,安全,成功率高,用时短;避免操作过程中针头18移位刺破血管及操作造成的污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去掉了滑道16和保护盖17的设计,在所述助推空间4处的注射器连接部1上设置有齿轮盒25,所述齿轮盒25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供导丝11穿过的穿通口26,所述齿轮盒25具有可开启的盒盖27;所述齿轮盒25内设置有互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8和第二齿轮29;所述第二齿轮29位于所述助推凸起15的后方,用于将导丝11压紧在所述注射器连接部1上并将导丝11向前输送;所述第一齿轮28位于所述第二齿轮29的前方,用于带动第二齿轮29转动。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注射器24安装到注射器连接部1的下方,并将注射器24与连接管13连接,则注射器24、连接管13与第三接头12连通;将针头18安装在第二接头10上;参见图10、图12、图13,将导丝11经导丝鞘14、后输送通道6、助推空间4、穿通口26、齿轮盒25、穿通口26、助推空间4、前输送通道5安装至导丝输送装置内;此时盒盖27处于扣合状态。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24和导丝输送装置,将针头18精准的穿刺入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回抽注射器24针筒活塞,见到顺畅的回血即证明针头18位于静脉内,紧接着将盒盖27打开,露出齿轮盒25内的第一齿轮28,参见图14、图15,用拇指向前转动第一齿轮28,则第一齿轮28带动第二齿轮29反向转动,进而第二齿轮29推送导丝11向前通过密封垫9,经三通鲁尔接头7进入针头18腔内,再进入血管内,当导丝11进入血管约10厘米以上时,参见图17,抽出整个注射器24连同针头18及导丝输送装置,留导丝11在血管内,导丝11输送成功。整个导丝11输送过程连续完成没有停顿,简单,可靠,安全,成功率高,用时短;避免操作过程中针头18移位刺破血管及操作造成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