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59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结构的老化,首先表现为细胞的衰老和细胞数量的减少。当细胞减少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使器官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21世纪的人体保健目标,就是要保护细胞,改善细胞代谢,增强细胞的抗病能力。由于空气中氧气不足(高原缺氧)或人体自身的生理、病理原因而不能摄入足够的氧,或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气(亚健康缺氧),均可引起人体代谢、生理功能或形态上的改变,这种状态就是缺氧(anoxia)。急性或严重缺氧常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精神异常,甚至意识丧失或昏迷:慢性缺氧常表现乏力、头痛、眩晕、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症状;当人体细胞含氧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细胞甚至易癌变,导致癌症。

目前临床对于人体亚健康性缺氧多采用各种中药复方保健品用于抗缺氧。通常有红景天、冬虫夏草、银杏、沙棘、党参、黄芪、茯苓、人参、唐古特青兰、刺五加、灵芝、枸杞等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复方制剂。对于高原缺氧常用的抗缺氧药物包括以红景天提取物为主的复方制剂;复方丹参片或复方丹参滴丸;21金维他;由地塞米松、氨茶碱和安定制成的化学药复方制剂高原康等。乙酰唑胺是FDA批准的单一成分的抗高原缺氧药物。上述药物中中药复方通常起效慢,服用时间长,适用于亚健康的保健调理,但对于高原缺氧尤其是急性高原缺氧作用不理想。而化学合成药的使用往往会在抗缺氧的同时带来其他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制备得到的抗缺氧药物能够实现缺氧类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是,所述抗缺氧疾病包括心肌缺氧导致的胸闷、气短、心绞痛;脑缺氧所致的头晕、头痛;高原缺氧性脑水肿、高原缺氧性肺水肿。

优选的是,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糖浆剂和颗粒剂。

优选的是,所述药物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包括淀粉、乳糖、蔗糖、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微粉硅胶、乙醇、柠檬酸、苯甲酸钠、香精和色素。。

优选的是,所述药物的剂量为0.8~2.4mg/kg。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备的药物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细胞呼吸功能,其抗缺氧起效剂量小,且在细胞及整体动物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作用,可用于缓解和治疗缺氧导致的机体不适和病变,尤其适用于高原缺氧导致的高原反应和脏器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制备得到的抗缺氧药物能够实现缺氧类疾病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药物能够显著减轻急性低压缺氧大鼠脑水肿,对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亦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对所述蔷薇酸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蔷薇酸的市售产品即可,如购自安徽芜湖甙尔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蔷薇酸。在本发明中,所述蔷薇酸的纯度优选>98%。

在本发明中,所述抗缺氧疾病包括心肌缺氧导致的胸闷、气短、心绞痛;脑缺氧所致的头晕、头痛;高原缺氧性脑水肿、高原缺氧性肺水肿。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糖浆剂和颗粒剂。本发明对所述剂型药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相应剂型的常规制备方法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还包括辅料,所述辅料包括淀粉、乳糖、蔗糖、甲基纤维素、硬脂酸镁、微粉硅胶、乙醇、柠檬酸、苯甲酸钠、香精和色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对所述辅料的添加量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各辅料的常规添加量进行添加即可。本发明对所述辅料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上述辅料的市售产品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的剂量为0.8~2.4mg/kg。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蔷薇酸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以蔷薇酸为原料制成的片剂

将上述配方采用压片机进行直接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2

以蔷薇酸为原料制成的胶囊

蔷薇酸20mg

淀粉70mg

将上述组分混合,装入2号胶囊。

实施例3

以蔷薇酸为原料制成的口服糖浆剂:

将上述组分加入水中调至所需量,混匀后装瓶即可。

实施例4

以蔷薇酸为原料制成的颗粒剂:

将上述组分混合后加入颗粒机中,制成颗粒后进行包装。

实施例5

蔷薇酸抗高原缺氧所致心肌损伤

1、方法

(1)实验分组:将5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高原缺氧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蔷薇酸高剂量组和蔷薇酸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在20±2℃饲养,自由饮水。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每次分别灌胃给予蔷薇酸15mg/kg和5mg/kg,每次间隔12h,共给药3次;阳性药组大鼠则每次灌胃给予地塞米松6mg/kg,给药次数及间隔时间同蔷薇酸组;常氧对照组和急性高原缺氧模型组大鼠以同样间隔时间和次数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

(2)高原缺氧模型建立:除常氧对照组外,各组大鼠于末次灌胃后立即置于低压氧舱中进行缺氧实验,在15min内使氧舱达到海拔7000m高度的大气压,温度15±2℃,湿度30%±5%,缺氧18h。缺氧结束后在15min内使低压氧舱内压力降至海拔高度150m大气压(实验地区海拔高度)。常氧对照组大鼠则于相同温、湿度在舱外正常饲养。

(3)指标检测:

①生化指标检测:各组大鼠出舱后迅速腹腔注射25%乌拉坦麻醉,打开胸腔,摘取心脏,按照试剂盒说明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并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中LDH、SOD活性和MDA、GSH含量。

②H.E染色:将制备好的心肌组织切片用二甲苯脱蜡,并经逐级乙醇溶液入水。随后用苏木素浸染5min,自来水冲洗,盐酸乙醇分化30s,自来水浸泡15min,随后置入伊红液中2min,常规脱水、透明、封片。正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③Nagar-Olsen染色:将制备好的心肌组织切片用二甲苯脱蜡,并经逐级乙醇溶液入水。随后用苏木素浸染30s,蒸馏水冲洗,盐酸乙醇分化15s,自来水冲洗5min,浸染置0.1%碱性复红液3min,蒸馏水冲洗10s,随后浸入纯丙酮8min,0.1%苦味酸纯丙酮溶液进行迅速分化,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2结果

与常氧对照组相比,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心肌组织LDH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蔷薇酸高低浓度组和地塞米松组LDH活性及MDA含量与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和GSH含量与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与常氧对照组相比,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蔷薇酸高低浓度组和地塞米松组MDA含量与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表1)。

表1蔷薇酸对急性低压缺氧大鼠心肌组织SOD,MDA,GSH的影响(x±s,n=10)

注:**P<0.01vs常氧对照组;#P<0.05,##P<0.01vs缺氧模型组

实施例6

蔷薇酸对EA.hy926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方法

(1)EA.hy926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建立EA.hy926内皮细胞用含10%FBS的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液含有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将生长成单层的EA.hy926细胞换无血清无糖的DMEM培养基连续培养12小时后,用预先以95%N2-5%CO2混合气饱和30min的D-hanks液替代正常培养基,而后将培养板移入混合气体培养箱(95%N2、5%CO2、O2浓度<1%),于37℃缺氧培养2h。实验设空白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蔷薇酸高浓度组(1×10-11mol/L)、蔷薇酸中浓度组(1×10-12mol/L)和蔷薇酸低浓度组(1×10-13mol/L)、维拉帕米对照组(1×10-11mol/L),共6组,每组8孔。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缺氧处理2h,正常对照组则于37℃、5%CO2培养箱中同步孵育2h。

(2)MTT法检测缺氧损伤内皮细胞代谢活力取出各组样本,每孔加入20μlMTT(5g/L),于37℃、5%CO2孵箱中继续孵育4h,终止培养,倒板。加入150μl DMSO振摇15min,使结晶充分溶解,于测定波长570nm、参考波长630nm处,测定各孔吸光度(OD)值。

(3)生化指标检测接种于24孔板的EA.hy926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组及蔷薇酸干预组缺氧处理2h,正常对照组二氧化碳培养箱同步孵育,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200μl,按试剂盒说明用比色法测定培养基中LDH活性,细胞内MDA含量,SOD、CAT活性和GSH含量。

2、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损伤模型组内皮细胞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高,GSH含量和SOD、CAT活性明显下降,LDH外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浓度蔷薇酸内皮细胞代谢活力、SOD、CAT活性及GSH含量均提高,MDA产生及LDH外漏均减少。(表2-4)(P<0.01)。

表3蔷薇酸对缺氧损伤EA.hy926细胞代谢活力及细胞外LDH活性的影响(x±s,n=8)

**P<0.01vs对照组;#P<0.05,##P<0.01vs模型组

表4蔷薇酸对缺氧损伤EA.hy926细胞内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x±s,n=8)

Note:**P<0.01vs对照组;#P<0.05,##P<0.01vs模型组

表5蔷薇酸对缺氧损伤EA.hy926细胞内CAT活性及GSH含量的影响(x±s,n=8)

Note:**P<0.01vs对照组;#P<0.05,##P<0.01vs模型组

经一年动物实验观察,应用本发明药物对动物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以上可看出,蔷薇酸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损伤作用,此外动物实验证实该药物毒性较低,可以用于制备防治缺氧损伤的药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