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祛黏疫的蒙药组合物及其提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075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热祛黏疫的蒙药组合物及其提取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清热祛黏疫疗效的蒙药组合物及其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蒙医认为温病热症是由齐苏、希拉失常而引起的急性热病的总称,可由黏疫传染和气候反常、饮食不节而引起。基于病机可以把温病热症分为八个主要病期,每个病期均为一特定的证型,即未熟热、增盛热、热病山滩界、空虚热、隐伏热、燥浊热、散播热、陈旧热等,一般来讲温病热症初期为未熟热,中期为增盛热,末期为热病山滩界。未熟热发展至单纯的希日齐苏热且热力增盛达顶点而伤及脏腑体素,希日齐苏热的症状充分显现,病情严重,称增盛热证。增盛热期病情好转则转变为热病山滩界,病情加重则危及生命,此期不再转变为其它证型。增盛热时期临床表现为高热惊厥,烦渴气粗,脸红目赤,疲乏,汗多而臭,头痛加重、脉弦洪数,舌苔黄而厚腻,尿色黄红、沉渣多、气味臭。治疗上述病症宜采取强镇强泻的原则,可应用放血、强泻及服用寒性制剂等。目前治疗热病的中西医药物种类繁多,此类药物存在疗效短的缺点,需要反复给药才能维持正常体温,但由此导致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整体治疗效果不佳。

蒙医方剂是由药物配合组成的成药,也是单味药治疗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综合医疗作用,疗效范围广,并能以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是治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剂型是根据药物的临床不同需要,制成的一定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制剂。蒙医常用的传统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膏剂、药酒等十余种。汤剂是指把一种或多种药物,按照指定处方研为粗末,混匀用水或相应的液体煎或浸的液体剂型。具有制备简单、吸收快、发挥疗效快、刺激小、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常规蒙药提取工艺一般以乙醇为媒介,并进行加热回流和渗滤处理,回流提取是在原药材上加入不同比例的乙醇,进行加热回流,再对乙醇进行回收,浓缩。再此过程中存在消耗大量能源、乙醇的同时,乙醇为易燃易爆溶剂,在提取回收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渗滤法同样存在以上问题的同时,提取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清热、祛"黏疫"等温热病增盛热症的蒙药组合物,以及制备该蒙药组合物的节能、安全、高效的提取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蒙药组合物在制备清热祛"黏疫"等温热病增盛热症药物中的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热祛黏疫的蒙药组合物,该蒙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栀子10~30份,苦参10~30份,川木通10~30份,胡黄连5~20份。

优选地,上述蒙药组合物的最佳重量份是:栀子25份,苦参25份,川木通25份,胡黄连15份。

进一步地,所述蒙药组合物中按重量份加入茵陈1~30份。

上述蒙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上述原料药,混均;

s2:加双蒸水作为煎煮水,合煎煮整个组分药材,得煎煮液;

s3:煎煮完后,将s2所得煎煮液经200目滤网过滤,取滤液,备用;

s4:将s3中过滤所得滤渣,返回至s2,加煎煮水,继续煎煮;

s5:将上述s3中若干次煎煮所得滤液合并,得总滤液;

s6:将总滤液经500r/min离心处理,置70℃恒温箱内烘干,得浸膏剂。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步骤的具体操作为:s1中先取栀子一味原料药,并进入s2进行煎煮;再将苦参、川木通、胡黄连等其他原料药混均,加入到s2栀子的煎煮液中,合煎煮整个组分药材。

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步骤的具体操作为:上述s1煎煮栀子一味原料药过程中,调节煎煮水的ph值为碱性。优选地,上述栀子的煎煮水的ph值为7.5~9.0。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经s2至s4的煎煮步骤重复三次,加煎煮水三次,煎煮三次,即原料药煎煮一次,所得滤渣依次煎煮两次。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经s2至s4重复煎煮三次所加的煎煮水的加液量按重量份分别为四味原料药混合后总量的16倍、14倍、14倍。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三次煎煮的煎煮水ph值分别为:

第一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2.00~6.50;

第二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6.50~7.50;

第三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7.50~9.00。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三次煎煮共计用时为2~4小时。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三次煎煮的用时时间比为2:1:1。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

第一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5.00;

第二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6.50;

第三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9.00。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三次煎煮共计用时为4小时。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经s2至s4的煎煮步骤重复一次,即原料药煎煮一次,所加煎煮水的加液量按重量份为四味原料药混合后总量的16倍。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5.00。

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一次煎煮用时为4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蒙药,其具有清热、祛“粘疫”、调理体素之功效,广泛应用于“肺热”、“粘疫”等温病热病的治疗;药效学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降酶保肝作用的疗效;

2、采用半仿生提取法进行所述蒙药有效成份的提取,不同于常规醇提、水提方法,半仿生提取法的提取过程符合蒙药配伍和蒙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以及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特点,其有效成分损失少,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取出药材中的环烯醚萜苷类、生物碱等有效成份,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稀酸的水溶液而成盐类,生物碱的盐类大多溶于水,易于被人体吸收,以增强药效;

3、本发明的半仿生提取法,依次采用酸性水、中性水和弱碱性水进行提取,其环境接近人体消化系统的酸碱度,并经过3次提取,最大限度地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份;

4、通过进一步优化所述蒙药组合物的提取工艺,将栀子先行煎煮一定时间,以充分释放其中的有效物质、活性物质,抑制毒性物质转化生成,再将全部原料药投入酸性环境合煎煮,使栀子中的成份与煎煮液充分接触、反应,以去除毒性成份,提高药效。

附图说明

以下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附图:

图1是动物实验中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平均升温曲线;

图2是含量测定中栀子苷的标准曲线图;

图3是含量测定中胡黄连苷ⅰ的标准曲线图;

图4是含量测定中胡黄连苷ⅱ的标准曲线图;

图5是含量测定中苦参碱的标准曲线图;

图6是含量测定中氧化苦参碱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蒙医温病的发生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可归纳为自身的内在条件和外来致病因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粘虫(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的各种“粘疫”温热病症。蒙医“粘疫”温热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身体沉重、呼吸短促、嗜睡、口渴、口干、食欲不振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为了使实验蒙医学与临床有机结合,更加方便、有效地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措施,根据蒙医理论复制疾病原型某些特征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对探讨症候本质,药理作用有着积极作用。蒙药复方是活性物质群,以蒙医理论为指导配伍组合,作用于机体多个靶点,经多途径的整合而发挥作用,呈现多效性。治疗“粘疫”温热病症蒙药往往是通过解热、镇痛、抗炎、抗菌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治疗作用的。

为验证本发明所述蒙药组合物的疗效,进行了以下实验。以下实验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但不限制本发明。

一、疗效实验。

实验1、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解热作用。

根据蒙医理论,治疗增盛热证药物必须在增盛热病症充分显现方可用药,本实验模拟临床用药过程,采取多次给药的方法,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观察所述蒙药疗效特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在注射干酵母6h,体温升到峰值开始给药,并在体温峰值平台期间隔2h连续给药2次,连续观察体温变化至24h。

实验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于实验室环境适应3~4日(室温21±0.5度,相对湿度55%~56%),每日用水银体温计测肛温2次,体温计深度为2~3cm,实验前6h禁食不禁水,测定肛温前让动物排空粪便。实验当日每15min测体温1次,连续2次,取2次体温的平均值算为基础体温,选取体温变化不超过0.5℃的大鼠供实验用,剔除体温超过37℃的大鼠。将体温符合要求大鼠按基础体温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1(给药0.3g/kg所述蒙药)、实验组2(给药0.5g/kg所述蒙药)、对照组(给药0.02g/kg布洛芬片混悬液),共5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为24只,其它组分别为16只。空白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它组背部皮下注射10%干酵母悬液10ml/kg致热。致热后6h,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实验组1、2分别灌胃所述蒙药混悬液0.3g/kg、0.5g/kg,对照组灌胃布洛芬片混悬液0.02g/kg,灌胃体积为20ml/kg,分别在致热后6、8、10h连续灌胃给药3次。致热后每小时测体温1次,连续观察24h,绘制平均升温曲线图、计算体温反应指数(tri6-13,tri13-24)(thermalresponseindex,tri:体温变化曲线与基线之间的面积)。于致热后6h,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随机抽取8只,致热后13、24h各组分别随机抽取8只,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0.3ml/100g,腹主动脉采血,以2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nf-a含量;处死大鼠,冰盘上操作分离下丘脑和隔区,迅速用生理盐水1:9比例制备成10%的下丘脑和10%隔区组织匀浆液,4℃,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下丘脑pge2、camp、crh,隔区avp和血清tnf-a含量。

实验结果。

所述蒙药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体温的影响如下:

表1、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各组各时间点升温值的比较(±s,△t℃,n=8)

表1续、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各组各时间点升温值的比较(±s,△t℃,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模型组致热6~24h体温显著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致热10~17h,22~24h体温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7~17h、23~24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16~17h、19~24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2致热11~24h体温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7~17h、19~21h、23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11~12h体温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6~24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致热8~15h体温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16~24h体温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7~14h体温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热后15~24h体温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所述蒙药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体温tri的影响(±s,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模型组tri6-13和tri13-24升高。实验组1tri6-13和tri13-24显著降低;实验组2tri6-13和tri13-24显著降低;对照组tri6-13低于模型组,但tri13-24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所述蒙药对干酵母引发的剧烈炎症反应致大鼠发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该蒙药解热作用强而持久。

实验2、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实验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50只于实验室环境适应3~4日(室温22℃,相对湿度55%~56%),将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其它组大鼠右后足足趾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ml/只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蒸馏水,阿司匹林组灌胃阿司匹林片混悬液0.1g/kg,低、高剂量组灌胃上述蒙药组合物混悬液0.3g/kg、0.5g/kg,灌胃体积为20ml/kg,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1、2、3、4、5、6、7、8h用足趾容积测量仪测定致炎足爪的容积1次。计算足趾肿胀率。造模后8h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立即剪取致炎足爪,生理盐水4℃浸泡24h后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分装-6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ge2,tnf-a。计算肿胀率:

实验结果。

表3、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率的影响(±s,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

从表3可见,与空白组比较其他组1-8h足趾肿胀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1-8h,低剂量组1-7h足趾肿胀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低剂量组2、3、5、6、7h足趾肿胀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1、4、8h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3、对冰乙酸所致小鼠镇痛实验。

实验方法。

取icr小鼠50只,体重18~22g,雄性,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布洛芬片组,阿司匹林片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组均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布洛芬组灌胃给布洛芬片0.03g/kg,阿司匹林组灌胃给阿司匹林片0.2g/kg,低剂量组灌胃上述蒙药组合物0.5g/kg,高剂量组灌胃上述蒙药组合物0.83g/kg,灌胃体积为0.2ml/10g,每天(早8:00、中午11:30、下午17:00)灌胃3次,连续3天。第四天早8:00给药1次,于末次给药后1h,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ip)1.0%醋酸溶液,按0.1ml/10g致痛,记录自注射醋酸致出现扭体的时间和20min内出现的扭体反应次数(腹部收缩内凹、身体扭曲、伸展后肢、臀部抬高),结果作组间比较。扭体试验后以40%光照强度进行光照甩尾试验。

实验结果。

表4、对冰醋酸镇痛实验(±s,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布洛芬组比较p<0.05。

从表4可见,与空白组比较,布洛芬片组甩尾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低、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片组潜伏期、甩尾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扭体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布洛芬片组比较,阿司匹林片组潜伏期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扭体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低、高剂量组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片镇痛作用好于布洛芬片。

二、药性分析。

栀子(拉丁名称gardeniaefructus,蒙药名为珠如拉),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9〜11月果实成熟、果皮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柄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蒙医认为,栀子味苦,性凉,效钝、糙,具清血热、明目,祛巴达干协日、血病、赫依、尿频等症,能滋养强壮,调节体质。栀子宜与诃子、川楝子、紫草、牛黄、瞿麦等配伍制成煮散剂或胶囊剂,用于治血热头痛、明目,祛巴达干协日,清讧血热等。按《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苦参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8%。

苦参(拉丁名称sophoraeflavescentisradix,蒙药名为道古勒-乌布斯),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尤以秋季采者为佳,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泥沙,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蒙医认为,其味苦、涩、辛,消化后味为甘、酸。苦参具有腻、凉、温等性效,能够促使热成熟、发汗、燥协(希)日乌素(苏),调元。其主治未成熟热、疫热、赫依热、陶赖、赫如虎,协(希)日乌素(苏)病,疹毒不透。苦参宜与土木香、诃子、川楝子、栀子、地格达、胡黄连等制成煮散剂,用于治疫热、感冒、麻疹陶赖、赫如虎,协(希)日乌素(苏)等病。按《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苦参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c15h24n2〇)和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的总量不得少于1.2%。

胡黄连(拉丁名称picrorhizaerhizoma,蒙药名宝茹-洪连、洪连、宝茹-温都苏、布泽希勒等),是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胡黄连(一般指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蒙医认为,药性味苦,性寒,效糙、轻。清热解毒,祛瘀血,清骚热,愈伤。主治讧热,流感,伤风感冒,久咳不愈,热邪入血,治赫依必下肢麻木。胡黄连与北沙参、拳参、瞿麦等配伍可治热邪入血、疫症、讧热、黏热等病。按《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苦参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胡黄连苷i(c24h28o11)与胡黄连苷ⅱ(c23h28o13)的总量不得少于9.0%。

川木通(拉丁名称clematidisarmandiicaulis,蒙药名为四川巴勒嘎),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后入药。蒙医认为,川木通味苦,性寒。具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之功效,主治淋症,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茵陈(拉丁名称artemisiaescopariaeherba,蒙药名为阿荣),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蒙医认为,茵陈味苦、辛,性凉。具清肺,止咳,排脓,祛黄疸。治肺热,气喘,肺刺痛,肺脓肿,感冒,咳嗽,痰积,喉感冒,黄疸。

三、半仿生酸提工艺。

半仿生提取法结合了整体药物研究法和分子药物研究法,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将药材依次用选定ph的酸水和碱水连续提取。蒙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复杂,对于复方新药的开发研制是一种挑战,半仿生提取法不拘泥于某种化学成分,考虑了综合成分的作用,重视蒙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若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体”,应选取多种有效成分、总浸出物和(或)主要药理作用为指标综合评判,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蒙药复方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半仿生提取方法符合蒙医汤剂用药方法,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不经乙醇沉淀,可避免有效成分损失,显著提高药效成分提取率,保持原蒙药或复方蒙药原有的功效,符合中医治病综合成分相互作用的特点,符合人体对药物的吸收特性,作用强度大,可制成高效制剂,可将某些没有生理活性或活性不强的化合物转化为活性化合物或活性增强。

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

所用实验仪器如下:

kq-100型超声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lds5-2离心机(北京静立离心机有限公司)

bx-0.5恒温箱(上海顺实业有限公司)

bs210s(max210gd=0.1mg)型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

auw-220-d(max220gd=0.01mg)型电子天平(日本岛津公司)

phsj-3f实验用ph计(广州新颖电器有限公司)

ap-01p脱气机(天津市奥特彩色器械有限公司)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a紫外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

实验药材及试剂。

所用实验药材及试剂如下:

栀子(批号:2012042),苦参(批号:201203),川木通(批号:120873),胡黄连(批号:120810),以上药材均购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药制剂室;

栀子苷对照品:批号为100749-201115,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胡黄连苷-ⅰ对照品:批号为111727-200501,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胡黄连苷-ⅱ对照品:批号为110749-200511,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苦参碱对照品:批号为111596-200402,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批号为110780-20100,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磷酸:分析纯,批号20090228,天津市德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甲醇:色谱纯,批号20121130736,美国欧姆尼omni公司;

乙腈:色谱纯,批号2012100902,美国欧姆尼omni公司;

蒸馏水为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蒙药制剂室自制双蒸水;

0.1mol/l盐酸滴定液的配置:精密量取9ml盐酸至1000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即可;

0.1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的配置:精密量取28ml氢氧化钠至1000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即可。

实验设计。

采用均匀设计半仿生回流提取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中栀子苷、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等成分的含量为检测指标,综合评分,统计筛选最佳工艺条件。

表5、因素水平表

表6、u9(91×33)混合均匀设计拟水平表

实验步骤。

采用均匀设计回流提取的方法,合煎煮整个组分药材,具体步骤如下:

s1:取上述栀子、苦参、川木通、胡黄连四味原料药饮片,混均;

s2:加双蒸水作为煎煮水,合煎煮整个组分药材,得煎煮液;

s3:煎煮完后,将s2所得煎煮液经200目滤网过滤,取滤液,备用;

s4:将s3中过滤所得滤渣,返回至s2,加煎煮水,继续煎煮;煎煮三次,煎煮水的加液量为16倍、14倍、14倍;所述加液量的倍数,是指三次煎煮水的重量份分别为s1中所用四味原料药总重量的16倍、14倍、14倍;

s5:将上述s3中若干次煎煮所得滤液合并,得总滤液;

s6:将总滤液经500r/min离心处理,置70℃恒温箱内烘干,得浸膏剂。

含量测定。

栀子苷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maonsil-c18柱(4.6mm×250mm,5μl),

柱温:室温,

流动相:乙腈-水(15:85)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238nm。

试剂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0.3mg栀子苷标准品,放入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量瓶刻度即可;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混合均匀设计实验中每个实验的浸膏剂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25ml甲醇,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即可。

系统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5次,以峰面积计算rsd%为1.22,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结果见表7。

表7、栀子苷精密度试验

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0、4.0、6.0、8.0、10、12μl进样,按测定峰面积,计算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1229787.14286-1239.133(r=0.9995),结果表明栀子苷在0.06~0.36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表8。

表8、栀子苷线性关系

胡黄连苷(ⅰ和ⅱ)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柱(4.6mm×250mm,5μl),

柱温:室温,

流动相:甲醇-水-磷酸(35:65:0.1),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275nm;

理论板数按黄连苷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试剂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0.5µg标准品放入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量瓶刻度即可。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混合均匀设计实验中每个实验的浸膏剂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50ml甲醇,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即可。

系统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5次,以峰面积计算rsd%为0.478、0.795,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结果见表9。

表9、胡黄连苷-ⅰ、ⅱ精密度试验

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0、4.0、6.0、8、10、12μl进样,按测定峰面积,计算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426229.71429x-4234.5y=944043.42857x-7043.4(r=0.9997r=0.9992),结果表明胡黄连苷-ⅰ、ⅱ在0.2~1.2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表10。

表10、胡黄连苷-ⅰ、ⅱ线性关系

苦参碱(含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

色谱柱:inertsii-nh2柱(4.6mm×250mm,5μl),

柱温:室温,

流动相:乙腈-无水乙醇-0.3%磷酸溶液(80:10:10),

流速:0.8ml/min,

检测波长:220nm。

试剂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定苦参碱对照品1.25mg、氧化苦参碱对照品3.75mg,放入50ml量瓶中,加乙腈-无水乙醇(20:80)混合溶液至量瓶刻度即可。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混合均匀设计实验中每个实验的浸膏剂0.3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浓氨试液0.5ml,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重量,摇匀,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60℃水浴蒸干,加10ml甲醇溶解,取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即可。

系统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连续进样5次,以峰面积计算rsd%为1.148、0.542,本方法精密度良好。结果见表11。

表11、苦参碱精密度试验

线性关系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5、0.5、1.0、2.0、4.0、6.0、8.0、10.0、12.0、14.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计算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541742x-751.81,y=614521x-2254.8(r=0.9991,r=0.9999),结果表明苦参碱在0.0125~0.7μg范围内、氧化苦参碱在0.0375~2.1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见表12。

表12、苦参碱线性关系

结果数据分析。

提取率的计算。

通过9组实验中得到的药液放入恒温箱充分烘干,成定重量。按下列公式计算提取率:

提取率=浸膏重量/药材重量×100%。

数据处理。

将栀子苷、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5个指标的数据综合成表13,按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求和。

将表13中y值用dps统计软件经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统计处理,的回归方程:

y=-28.61905766+4.135185641b+8.771471464d-0.17425917333a*a+0.15662921927a*b+0.18426079731a*d-1.5023363624b*d+0.16048905592c*d;

ss=0.0524,r=0.9976,f=239.8299,f0.05(7,1)<f。

优化条件为:a=5.00,b=6.50,c=9.00,d=4.00,即三次煎煮水的ph值分别为5.00、6.50、9.00,三次煎煮时间总共为4小时。

表13、综合各指标含量及标准化结果

中试优化研究。

按上述统计结果进行三批验证试验。煎煮液ph分别为5.00、6.50、9.00,煎煮4小时结果显示,rsd%分别是0.80、0.47、1.94、2.11、1.44,本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重现性较好。结果如表14。

表14、验证试验

根据工业实际生产条件和统计结果,以主要解热抗炎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栀子苷等成分为筛选指标进一步对本方进行了中试优化研究。结果如表15。

表15、中试优化试验

通过表14和表15的对比观察得出:煎煮水ph=5.00煎煮一次、煎煮4小时,完全符合工业化生产条件。

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所述清热祛黏疫的蒙药组合物,其最佳重量份组分是:栀子25份,苦参25份,川木通25份,胡黄连15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上述栀子、苦参、川木通、胡黄连四味原料药饮片,混均;

s2:加双蒸水作为煎煮水,合煎煮整个组分药材,得煎煮液;

s3:煎煮完后,将s2所得煎煮液经200目滤网过滤,取滤液,备用;

s4:将s3中过滤所得滤渣,返回至s2,加煎煮水,继续煎煮;

s5:将上述s3中若干次煎煮所得滤液合并,得总滤液;

s6:将总滤液经500r/min离心处理,置70℃恒温箱内烘干,得浸膏剂。

经s2至s4的煎煮步骤重复三次,即原料药煎煮一次,所得滤渣依次煎煮两次;按蒙医蒙药的炮制、用药理论,生药经三次煎煮,即可将其中的绝大部分有效成份提取出来;虽然从技术上说,上述煎煮次数可以无限增加,但从制药成本等方面考虑,一般认为三次以上已无具体成份可提。煎煮三次所加的煎煮水的加液量按重量份分别为四味原料药混合后总量的16倍、14倍、14倍;通过加大第一次煎煮水的加入量,使原料药能够得到充分浸渍、溶解,使其有效成份得以析出。

以上所述蒙药组合物我制备方法中,煎煮水呈中性,即符合水煎工艺,其提取环境及最终提取物脱离蒙药人实际使用情况,所得提取物与实际用药经验不符。因此,在上述步骤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将以上所加煎煮水的酸碱度加以调节,并设计一定的煎煮时间,以使整个煎煮步骤符合人体消化系统的变化过程,使原料药在仿生环境中加以提取,从面获得特定的提取物,以及由此特定提取物所表现出的更佳的治疗效果。

具体地,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

第一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2.00~6.00;

第二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6.50~7.50;

第三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8.00~9.00;

进一步地,所述蒙药组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中:三次煎煮共计用时为2~4小时,用时时间比为2:1:1。

通过采用均匀设计半仿生回流提取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中栀子苷、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等成分的含量为检测指标,综合评分,统计筛选最佳工艺条件为:

第一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5.00;

第二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6.50;

第三次煎煮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9.00;

三次煎煮共计用时为4小时,用时时间比为2:1:1。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改进提取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将步骤s1中先取栀子一味原料药,并进入s2进行煎煮;再将苦参、川木通、胡黄连三味原料药混均,加入到s2栀子的煎煮液中,合煎煮整个组分药材。相比较于其他三味药材,栀子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肾损伤。为更好地发挥栀子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清热、泻火、凉血、明目,祛巴达干协日、血病、赫依、尿频等症的功效,本实施例通过先将栀子进行一定时间的煎煮,以使其有效成份独立、提早浸出,促进吸收,减弱有效成份向毒性成份转化。

进一步地,在上述s1煎煮栀子一味原料药过程中,还可以调节煎煮水的ph值为碱性,优选地,ph值为7.5~9.0。栀子肝肾毒性物质的可能来源包括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以及该代谢产物与氨基酸的结合产物,碱性环境能够抑制上述代谢、反应过程中相关酶及反应物的反应活性,减少毒性物质的转化生成。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本实施例在所述蒙药组合物中按重量份加入茵陈1~30份。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的作用。茵陈对肝酶有诱导作用,肝酶除参与药物代谢外,还参与胆汁酸、胆红素、类酯和某些毒物的代谢,诱导肝酶与茵陈利胆、退黄等功能有关。茵陈中某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可显著降低急性黄疸所致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谷草转氨酶(sgot)含量,对血清胆红素(sb)的作用则较轻微,对肝细胞损害呈强抑制作用。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根据工业实际生产条件,本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方进行了中试优化研究得出,所述蒙药组合物的最佳工业化生产条件为:经s2至s4的煎煮步骤重复一次,即原料药煎煮一次,加16倍煎煮水,所用煎煮水的ph值为5.00,煎煮用时为4小时。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