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翻身牵引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450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危重病人的翻身牵引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危重病人的翻身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危重病人病情比较严重,通常因为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病情易发等因素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会使病人身体活动受限,血液循环受到阻滞,导致代谢能力降低,从而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会使病人患上压疮。在重症监护病房,为预防长期卧床的危重病人发生压疮,护士至少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变换体位一次。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出一种翻身牵引固定装置,它是专门帮助这些病人翻身的固定装置,分为手动翻身牵引固定装置和电动翻身牵引固定装置。在结构上由有一个支架与一个床身组成,床身可以向两方一方发生倾斜。这样可以达到使卧床者翻身的目的,并且睡床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变睡觉姿势。另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制出翻身枕等器具,但是,他们的缺点是由于病人翻身后床板或枕身依然是作为病人身体的直接支撑,病人肌肉与皮肤依然受压,由于不透气或透气度较低的缘故,压疮、皮疹、湿疹皮炎等情况依然会发生。另如果病人背部、骶臀部原有创面,则会因不透气或透气度较低及依然受压的缘故,会导致创面难愈合。而且,如果病人背部、骶臀部有手术伤口及引流管时,引流管固定困难,术口及引流管容易受压,影响手术伤口愈合及引流管引流,造成二次伤害。另以上所述翻身器具均没有牵引固定装置,协助病人翻身后,难以维持理想的侧卧位,会因病人躁动、自行移动、下滑等原因,侧卧位角度降低或演变成平卧位,导致病人背部及骶臀部皮肤受压。为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能够为危重病人提供良好的翻身支撑固定,而且又能彻底解决病人因长期受压而引起的压疮、皮疹、湿疹皮炎、背部/骶臀部伤口难愈合、背部/骶臀部手术引流管固定难等问题的翻身牵引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调节控制方便,稳定性好的危重病人的翻身牵引固定装置。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危重病人的翻身牵引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床体上的翻身牵引固定罩和设置在床体底部的翻身顶推装置,翻身牵引固定罩上设置有手臂固定套和脚固定套,通过翻身顶推装置将人体顶推至一定的倾斜角度,再通过翻身牵引固定罩对人体及其手脚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翻身顶推装置包括顶推架、顶推缸和顶推座,顶推座设置在床体上,顶推缸连接于顶推架与顶推座之间,顶推缸的活塞杆与顶推架铰接,使得顶推架在初始状态是处于与床板持平的位置上,通过顶推缸驱动顶推架绕铰轴倾斜转动,驱动人体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设置有与顶推座对应的二轴平移台,顶推座活动安装在二轴平移台上,使得翻身顶推装置可根据需要改变与床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翻身牵引固定罩采用手动固定的方式,翻身牵引固定罩的一侧连接于床体上,另一侧向横向向床体的另一侧延伸,经弯曲转向后延伸至床体底部;床体设置有与翻身牵引固定罩对应的扣钩。

进一步地,所述床体铰接有翻身牵引板,翻身牵引板与床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翻身牵引固定罩的一侧与翻身牵引板连接,另一侧绕设于一翻身牵引收放辊上,翻身牵引收放辊连接有翻身牵引电机,通过翻身牵引电机带动翻身牵引收放辊收卷翻身牵引固定罩,驱动病人翻转身体,改变体位。

进一步地,翻身牵引固定罩和翻身牵引板分别有两组,其牵引方向相反,翻身牵引固定罩一连接有翻身牵引收放辊一,翻身牵引固定罩一与翻身牵引收放辊一或翻身牵引板一活动连接;翻身牵引固定罩连接有翻身牵引收放辊二,翻身牵引固定罩二与翻身牵引收放辊二或翻身牵引板二活动连接;翻身牵引收放辊一和翻身牵引收放辊二分别活动设置在床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牵引固定罩包括两端横条和连接于两端横条之间的多条相互平行的纵条,相邻两纵条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为2-5cm;翻身牵引收放辊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块隔板,通过隔板将翻身牵引收放辊分为多个与多条纵条对应的收卷单元。

进一步地,翻身牵引收放辊沿轴向设置有夹缝,翻身牵引固定罩的端部横条夹紧于夹缝中。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翻身牵引固定罩和翻身顶推装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翻身顶推装置将人体顶推至一定的倾斜角度,再通过翻身牵引固定罩对人体及其手脚固定,从而将大面积的集中压迫病人背部的支撑方式转换为分散支撑的方式,通风透气,使得压疮、皮疹、湿疹皮炎等问题能够得以彻底的解决;而且,也能满足背部、骶臀部有手术的引流管妥善固定的需求,术口不会受到压迫,这对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术后生理状况得以很大的改善,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因危重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感染,应用该翻身固定装置,病人侧卧时不再有枕头或床板障碍,医护人员可以为病人进行拍背或应用治疗仪为病人进行扣背,促进病人痰液排出。另如果病人背部、骶臀部有伤口或外伤瘀肿,可以为病人应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照射治疗,促进消肿及伤口愈合,以上功能均是现有的其他翻身器具所不能替代的。

2、本发明的翻身顶推装置设置为可调的形式,作为辅助支撑,避免长时间对病人的同一位置进行支撑,使得病人的人体能够保持血液流通,预防局部皮肤受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翻身顶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翻身牵引固定罩安装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翻身牵引固定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翻身牵引收放辊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翻身牵引固定罩1-1、手臂固定套1-2、脚固定套1-3、横条1-4、纵条2、翻身顶推装置2-1、顶推架2-2、顶推缸2-3、顶推座3、二轴平移台4、翻身牵引板5、翻身牵引收放辊5-1、隔板5-2、夹缝6、翻身牵引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危重病人的翻身牵引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床体上的翻身牵引固定罩1和设置在床体底部的翻身顶推装置2,翻身牵引固定罩上设置有手臂固定套1-1和脚固定套1-2,通过翻身顶推装置将人体顶推至一定的倾斜角度,再通过翻身牵引固定罩对人体及其手脚固定。所述翻身顶推装置2包括顶推架2-1、顶推缸2-2和顶推座2-3,顶推座2-3设置在床体上,顶推缸连接于顶推架与顶推座之间,顶推缸的活塞杆与顶推架铰接,使得顶推架在初始状态是处于与床板持平的位置上,通过顶推缸驱动顶推架绕铰轴倾斜转动,驱动人体翻转。床体设置有与顶推座对应的二轴平移台3,顶推座活动安装在二轴平移台3上,使得翻身顶推装置可根据需要改变与床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中,翻身牵引固定罩采用手动固定的方式,翻身牵引固定罩的一侧连接于床体上,另一侧向横向向床体的另一侧延伸,经弯曲转向后延伸至床体底部;床体设置有与翻身牵引固定罩对应的扣钩。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床体铰接有翻身牵引板4,翻身牵引板与床体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翻身牵引固定罩的一侧与翻身牵引板连接,另一侧绕设于一翻身牵引收放辊5上,翻身牵引收放辊连接有翻身牵引电机6,通过翻身牵引电机带动翻身牵引收放辊收卷翻身牵引固定罩,驱动病人翻转身体,改变体位。翻身牵引固定罩和翻身牵引板分别有两组,其牵引方向相反,翻身牵引固定罩一连接有翻身牵引收放辊一,翻身牵引固定罩一与翻身牵引收放辊一或翻身牵引板一活动连接;翻身牵引固定罩连接有翻身牵引收放辊二,翻身牵引固定罩二与翻身牵引收放辊二或翻身牵引板二活动连接;翻身牵引收放辊一和翻身牵引收放辊二分别活动设置在床体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翻身牵引固定罩1包括两端横条1-3和连接于两端横条之间的多条相互平行的纵条1-4,相邻两纵条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为2-5cm;翻身牵引收放辊上沿轴向设置有多块隔板5-1,通过隔板将翻身牵引收放辊分为多个与多条纵条对应的收卷单元。翻身牵引收放辊沿轴向设置有夹缝5-2,翻身牵引固定罩的端部横条夹紧于夹缝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翻身牵引固定罩和翻身顶推装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翻身顶推装置将人体顶推至一定的倾斜角度,再通过翻身牵引固定罩对人体及其手脚固定,从而将大面积的集中压迫病人背部的支撑方式转换为分散支撑的方式,通风透气,使得压疮、皮疹、湿疹等问题能够得以彻底的解决;而且,也能满足背部有手术的引流管往外引出的需求,术口不会受到压迫,这对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的术后生理状况得以很大的改善,产生料想不到的效果,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