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084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尿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



背景技术:

纸尿裤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芯体”。从技术层面来说,纸尿裤芯体至今共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半世纪以前,一次性纸尿片的诞生;第二次是八十年代高分子吸水材料在纸尿裤上的应用,使产品的吸液性能得到充分保障。

传统的纸尿裤吸收芯体为绒毛浆和高吸收性吸水树脂,容易起陀,断层,导致侧漏,影响吸水性,不够干爽,容易导致婴儿皮肤起红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纸尿裤吸收芯体为绒毛浆和高吸收性吸水树脂,容易起陀,断层,导致侧漏,影响吸水性,不够干爽,容易导致婴儿皮肤起红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包括纸尿裤吸收芯体,所述纸尿裤吸收芯体的一侧设置有纸尿裤后环腰,所述纸尿裤后环腰的两侧设置有耳贴,所述耳贴的外侧设置有S 切侧贴,所述纸尿裤吸收芯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纸尿裤前环腰,所述纸尿裤吸收芯体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瞬吸区,所述瞬吸区的两侧设置有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外侧设置有锁止区,所述锁止区的外侧设置有弹性筋,所述纸尿裤吸收芯体的内部设置有复合吸收芯体和绒毛浆混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层,所述复合吸收芯体的内部设置有无尘纸层,所述无尘纸层的下方设置有蓬松无纺布层。

优选的,所述瞬吸区的外圈设置有抗菌层

优选的,所述弹性筋为波纹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纸尿裤前环腰的底部设置有粘胶,所述撕拉贴与纸尿裤前环腰通过粘胶连接

优选的,所述蓬松无纺布层的下方设置有高吸水性吸收树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设计了一种吸收量大,吸收速度快,干爽度高,不会断层起陀的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本实用新型上的S切侧贴呈S型切断工艺,能够与纸尿裤前环腰直接粘合,粘贴更牢固,穿着舒适感更强,纸尿裤吸收芯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复合吸收芯体,采用无尘纸层,蓬松无纺布层和高吸水性吸收树脂层复合而成,下层为绒毛浆混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层,不会出现断层和起陀现象,实现低成本下婴儿纸尿裤产品薄,吸收量大,吸收速度快,干爽度高,减少漏尿和红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纸尿裤吸收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纸尿裤后环腰,2、S切侧贴,3、纸尿裤吸收芯体,4、纸尿裤前环腰,5、撕拉贴,6、瞬吸区,7、锁止区,8、弹性筋,9、耳贴,10、抗菌层,11、导流条,12、无尘纸层,13、蓬松无纺布层,14、高吸水性吸收树脂层,15、绒毛浆混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6、复合吸收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包括纸尿裤吸收芯体3,纸尿裤吸收芯体3的一侧设置有纸尿裤后环腰1,纸尿裤后环腰1的两侧设置有耳贴9,耳贴9的外侧设置有S切侧贴2,纸尿裤吸收芯体3的另一侧设置有纸尿裤前环腰4,纸尿裤吸收芯体3 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瞬吸区6,瞬吸区6的两侧设置有导流条11,导流条11的外侧设置有锁止区7,锁止区7的外侧设置有弹性筋8,纸尿裤吸收芯体3的内部设置有复合吸收芯体16和绒毛浆混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5,复合吸收芯体16的内部设置有无尘纸层12,无尘纸层12的下方设置有蓬松无纺布层13。

瞬吸区6的外圈设置有抗菌层10,弹性筋8为波纹型结构,纸尿裤前环腰4的底部设置有粘胶,撕拉贴5与纸尿裤前环腰4通过粘胶连接,蓬松无纺布层13的下方设置有高吸水性吸收树脂层14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半复合吸收芯体婴儿纸尿裤按正常程序生产好过后,在使用时,将撕拉贴5撕掉打开纸尿裤,将带有S切侧贴2的一侧放置于婴儿屁股的后面,然后将S切侧贴2与纸尿裤前环腰4的两侧直接粘贴,粘贴更牢固,穿着舒适感更强,将弹性筋8轻轻向外拉扯,以提高包覆面,锁止区7能够防止发生侧漏,锁住水分外流,导流条11能够将尿液快速导流至纸尿裤吸收芯体3内部,抗菌层10可以有效的抗菌抑菌,呵护宝宝健康,复合吸收芯体16和绒毛浆混合高分子吸水树脂层15实现低成本下婴儿纸尿裤产品薄,吸收量大,吸收速度快,干爽度高,减少漏尿和红疹。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