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降温型中药煎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2245发布日期:2018-12-28 19:2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降温型中药煎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冷降温型中药煎煮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内经常需要煎煮大量的中药,在煎煮完成后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将中药冷却至常温,最后进行封装、运输等;该种方式冷却的时间较长,且在冷却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大量的细菌,影响药用价值。或采用强制冷却的方式,虽然能够使中药液快速冷却,但会影响中药的药效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风冷降温型中药煎煮装置,能够缩短中药液的冷却时间,避免在冷却过程中细菌滋生;且能够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无顶盖的箱体,所述箱体内横向的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两端分别与箱体内壁固接,分隔板将箱体内部分为煎煮空腔和降温空腔,所述煎煮空腔位于降温空腔的上方,煎煮空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盛药箱和能够促使第一盛药箱发热的传热组件,第一盛药箱上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延伸至靠近第一盛药箱的内部底部,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压泵,第一导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与第一导管连通,第二导管的另一端穿过分隔板并延伸至降温空腔内,第二导管与降温空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无顶盖的第二盛药箱,位于第二盛药箱正上方的分隔板横向的设置有回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中嵌设有散热风机,多个所述出风口与第二盛药箱相对。

进一步,所述降温空腔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通风板,两个所述通风板之间形成降温空腔的通风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二盛药箱的底部与降温空腔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液体管,所述液体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液体管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降温空腔的底部固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横向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与第二盛药箱的底部抵靠。

进一步,所述第二盛药箱上具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二盛药箱连通。

进一步,所述导流管与第二盛药箱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第二盛药箱流量的控制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将中药和清水放入第一盛药箱内通过传热组件进行加热,当中药煎煮完成后挤压加压泵,通过第一导管使第一盛药箱和第二盛药箱之间存在压强差,从而使第一盛药箱内的药液通过第二导管流入到第二盛药箱内;最后散热风机将冷风通过各个出风口吹向第二盛药箱上表面,从而使第二盛药箱内的药液快速冷却;避免了传统的自然冷却时间较长的问题,且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冷却减少了细菌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箱体的左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液体管的俯视放大图;

图中:1.箱体;2.分隔板;3.煎煮空腔;4.降温空腔;5.第一盛药箱;6.传热组件;7.第一导管;8.加压泵;9.第二导管;10.第二盛药箱;11.回风管道;12.散热风机;13.通风板;14.液体管;15.缓冲弹簧;16.支撑板;17.导流管;18.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下图1至图3所示,一种风冷降温型中药煎煮装置包括有无顶盖的箱体1,箱体1内横向的设置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内壁固接,分隔板2将箱体1内部分为煎煮空腔3和降温空腔4,煎煮空腔3位于降温空腔4的上方,煎煮空腔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盛药箱5和能够促使第一盛药箱5发热的传热组件6,第一盛药箱5上设置有第一导管7,第一导管7的一端延伸至靠近第一盛药箱5的内部底部,第一导管7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压泵8,第一导管7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导管9,第二导管9的一端与第一导管7连通,第二导管9的另一端穿过分隔板2并延伸至降温空腔4内,第二导管9与降温空腔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无顶盖的第二盛药箱10,位于第二盛药箱10正上方的分隔板2横向的设置有回风管道11,回风管道11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中嵌设有散热风机12,多个出风口与第二盛药箱10相对。

将中药和清水放入第一盛药箱5内通过传热组件6进行加热,当中药煎煮完成后挤压加压泵8,通过第一导管7使第一盛药箱5和第二盛药箱10之间存在压强差,从而使第一盛药箱5内的药液通过第二导管9流入到第二盛药箱10内;最后散热风机12将冷风通过各个出风口吹向第二盛药箱10上表面,散热风机12能够加速降温空腔4内空气的流动,从而使第二盛药箱10内的药液快速冷却;避免了传统的自然冷却时间较长的问题,且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冷却减少了细菌的滋生。

降温空腔4的一个表面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通风板13,两个通风板13之间形成降温空腔4的通风通道。增大第二盛药箱10内药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风通道能够将外部的冷风吹向第二盛药箱10内,从而加快冷却第二盛药箱10内的药液。

第二盛药箱10的底部与降温空腔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液体管14,液体管14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在液体管14内填充冷水或油液,通过冷热交换使第二盛药箱10底部的热量传递给液体管14内,并且液体管14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第二盛药箱10达到降温的目的。

液体管14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的一端与降温空腔4的底部固接,缓冲弹簧15的另一端横向的设置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顶部与第二盛药箱10的底部抵靠。在药液注入第二盛药箱10内的过程中,第二盛药箱10的重量会增加,为了避免第二盛药箱10压坏液体管14,致使液体管14内的液体流出来,在液体管14和第二盛药箱10之间增加缓冲弹簧15,从而避免了第二盛药箱10直接与液体管14接触,为了保证第二盛药箱10在缓冲弹簧15上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在缓冲弹簧15上设置支撑板16。

第二盛药箱10上具有导流管17,导流管17的一端与第二盛药箱10连通。导流管17与第二盛药箱10连接处设置有控制第二盛药箱10流量的控制阀18。冷却后的药液通过导流管17流出,控制阀18控制第二盛药箱10的流量。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将中药煎煮和降温融为一体,并且替换掉传统的自然冷却的方式,从而缩短了药液冷却时间,且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内冷却,减少了细菌的滋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