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按摩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7302发布日期:2019-04-30 18:4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按摩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装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按摩机械手,尤其是利用双头螺杆驱动机械手产生揉捏动作。



背景技术:

现有带叩击功能的按摩机械手,在按摩机芯中非常普及,其富有弹性的揉捏动作,配合行走方式,可对整个背部进行有效的按摩。但其也存在不足,过于厚重。如何解决单电机驱动按摩机械手的方案,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借助双向螺纹的输出轴驱动一对机械手宽窄变化实现揉捏,并配合波浪槽约束产生起伏的超薄按摩机械手。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薄按摩机械手,包括底板、电机、蜗轮箱和一对机械手;电机和蜗轮箱锁固在底板上,电机输出经蜗轮箱变速,由蜗轮箱上的输出轴驱动一对机械手动作;其特征在于:输出轴为双头螺杆,两端加工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并对称设置有螺母,螺母外沿凸设有限位柄,该限位柄插入底板的限位槽中,约束螺母旋转;所述机械手活动定位在螺母上,机械手上插设有一球头轴,球头轴的球头部滑动设置在底板的波浪槽中,迫使机械手起伏摆动。

所述波浪槽由底板上成型的波浪半槽和波浪槽盖组成,该波浪槽盖锁固在底板上,将球头轴的球头部限制在波浪槽中。

所述螺母和限位柄为分体结构,螺母外沿为方形结构,限位柄上部成型有能容纳螺母的嵌套,嵌套两侧成型有供输出轴通过的通槽。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主动轮和被动轮,一对被动轮直接定位在输出轴两端上。

所述机械手包括一钣金梁、摆臂、按摩滚轮和球头轴;所述钣金梁两端各活动定位一按摩滚轮、中部锁固在摆臂上,该摆臂活动定位在螺母上。

所述底板背面成型有电机腔、正面成型有蜗轮腔,并对应配置有蜗轮盖和电机盖,电机放置在电机腔中,并借助电机盖锁固;蜗轮盖锁固在蜗轮腔上,形成蜗轮箱体。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厚度薄的特点;巧妙利用输出轴两端加工成双向螺纹,借助正反转驱动机械手,相向或相背运动,形成一对机械手宽窄变化的揉捏动作;在移动过程又被底板上波浪槽约束,产生起伏摆动,模拟出指压轻重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超薄按摩机械手示意图

图2超薄按摩机械手分解示意图一

图3超薄按摩机械手分解示意图二

其中

1—底板 11—限位槽 12—波浪槽 121—波浪半槽

122—波浪槽盖 13—蜗轮腔 131—蜗轮盖 132—电机盖

2—电机 3—蜗轮箱 31—输出轴 32—螺纹

4—机械手 41—钣金梁 42—摆臂 43—按摩滚轮

44—球头轴 441—球头部 5—螺母 51—限位柄

511—嵌套 6—主动轮 7—被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超薄按摩机械手,包括底板1、电机2、蜗轮箱3和一对机械手4;电机2和蜗轮箱3锁固在底板1上,电机2输出经蜗轮箱3变速,由蜗轮箱3上的输出轴31驱动一对机械手4动作;该输出轴31为双头螺杆,两端加工有方向相反的螺纹32,如一端为正旋,另一端即为反旋;并对称设置有螺母5,螺母5外沿凸设有限位柄51,该限位柄51插入底板1的限位槽11中,约束螺母5旋转,输出轴31旋转迫使其沿轴向运动;进一步,螺母5和限位柄51为分体结构,螺母5外沿为方形结构,限位柄51上部成型有能容纳螺母的嵌套511,嵌套511两侧成型有供输出轴31通过的通槽,螺母5嵌设在嵌套511中,在两侧可通过螺丝锁固,形成一整体。

机械手4,包括一钣金梁41、摆臂42、按摩滚轮43和球头轴44;钣金梁41两端各活动定位一按摩滚轮43、中部锁固在摆臂42上,该摆臂42活动定位在螺母5上,球头轴44活动插设在摆臂42上,允许旋转和轴向的移动,球头轴44的球头部441滑动设置在底板1的波浪槽12中,输出轴31驱动螺母5运动的同时,由波浪槽12迫使球头轴44成波浪轨迹运动,进而使机械手4产生起伏摆动,附加指压动作。

更具体地说,波浪槽12由底板上成型的波浪半槽121和波浪槽盖122组成,该波浪槽盖122锁固在底板1上,将球头轴的球头部42限制在波浪槽12中。

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主动轮6和被动轮7,一对被动轮7直接定位在输出轴31两端上,节省零件及零件占用的空间,而主动轮6由另一台电机驱动,可使按摩机械手实现行走功能。

另外,为了节省空间,将蜗轮箱3的壳体与底板1联合设计,也即在底板1的背面成型有电机腔、正面成型有蜗轮腔13,并对应配置有蜗轮盖131和电机盖132,以底板1为载体,将电机2和蜗轮箱3有机包容成一体,既节省厚度空间,也使传动配合更为紧凑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