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俯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701发布日期:2019-11-29 17:0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背板俯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玻璃体切除术后俯卧位的医疗辅助用具,尤其是一种背板俯卧架的医疗辅助用具。



背景技术:

眼视网膜脱离和黄斑膜行玻璃体切除术,需用硅油或气体填充,利用其上浮力顶压视网膜复位,因此,要求患者术后俯卧位。现在的方法是用气枕、气垫圈、俯卧枕等物品置于患者面前及胸前,在术后一个月的视网膜复位期,每天至少俯卧位16个小时以上。但是,由于这些方法,使胸部、颜面受压,颈部、腰部酸痛,患者无法坚持,以至有时发生漏油、漏气的护理事故,需要重做手术,增加了医护工作量,加重了病人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俯卧枕等俯卧位技术压迫人体,造成患者不适,以致不能坚持俯卧位,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俯卧位医疗辅助用具背板俯卧架,能将人体水平悬吊,使人脸朝下俯卧,满足手术对俯卧位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人体上身用二横二纵四根宽帆布带捆绑在一块长方人形板上,使患者背负上身长的人形背板,利用背板反面的二根不锈钢管,将背板反转搁放在有四根支柱的俯卧架上,使人脸朝下,水平悬吊,同时将托脸袋挂在背板上部的人头板上,托起患者的头脸。这样患者的胸部、额头不再受压,腰颈也不直接受力,能够安心俯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帮助患者实现了俯卧位的要求,还免除了病人由于使用俯卧枕等方法带来的痛苦,保障了眼玻璃体切除术的一次成功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明,拆卸组装方便,在医院和家庭都可以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板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托脸袋形状示意图;

图4是俯卧架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背板,2.左肩带带卡,3.右肩带带卡,4.胸带左带卡,5.胸带右带卡,6.肚带左带卡,7.肚带右带卡,8.左腰带卡,9.右腰带卡,10.左肩带,11.右肩带,12.胸带,13.肚带,14.-17.左肩带、右肩带、胸带、肚带目字扣。

图2中,18.不锈钢管(上),19.不锈钢管(下),20.-23.不锈钢管管卡,24.加强横挡(上),25.加强横挡(下),26.左肩带支杆螺栓,含将支杆固定在背板反面上的2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27.右肩带支杆螺栓,含将支杆固定在背板反面上的2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

图3中,28.帆布托脸袋,29.-32.托脸袋吊带,33.-34.双眼孔洞,35.-36.双鼻孔洞,37.口嘴孔洞。

图4中,38.俯卧架左前支柱,39.左后支柱,40.俯卧架右前支柱,41.右后支柱,42.左前支柱顶端凹槽,43.左后支柱顶端凹槽,44.右前支柱顶端凹槽,45.右后支柱顶端凹槽,46.左前后支柱连接牙条丝杆(上),含丝杆两端夹住左前后支柱的4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47.左前后支柱连接丝杆(下),含丝杆两端夹住左前后支柱的4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48.右前后支柱连接丝杆(上),含丝杆两端夹住右前后支柱的4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49.右前后支柱连接丝杆(下),含丝杆两端夹住右前后支柱的4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50.-51.左右前支柱横向连接近地端上、下两根丝杆,含丝杆两端8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52.-53.左右后支柱横向连接近地端上、下两根丝杆,含丝杆两端8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背板(1)是一块长方人形木板,有肩宽,成人上身长,上端为人头方板,采用生态板或其它轻便结实、环保的板材。在背板上相当于人体肩部、胸部、腹部、腰部的两侧,各用螺丝对称固定四对宽帆布带带卡,即左肩带带卡(2)、右肩带带卡(3)、胸带左带卡(4)、胸带右带卡(5)、肚带左带卡(6)、肚带右带卡(7)、腰左带卡(8)及腰右带卡(9)。其中,左肩带带卡(2)、右肩带带卡(3)及腰左带卡(8)、腰右带卡(9)与双肩平行,胸带左带卡(4)、胸带右带卡(5)及肚带左带卡(6)、肚带右带卡(7)垂直于人体对称安装。带卡为横长方形,采用坚固防锈的薄金属板制作,两侧边是将金属片向下折返成双层厚板,在其中间各开有安装小孔,用以将带卡固定在背板(1)上。由于带卡的两侧是两层金属板,因此带卡的中间部分是空心的,可供帆布带进出。胸带左带卡(4),胸带右带卡(5)可以拆卸,平行上移一段距离,在背板上预打的孔中重新安装。肚带左带卡(6)、肚带右带卡(7)也可以拆卸,平行向上或向下垂直移动,在预打孔中重新安装,以满足胖瘦、高矮不同体型患者的需要。肩、胸、肚带采用坚实的宽帆布箱包带,头端与目字扣缝实。长方形的目字扣将帆布带的头、尾端连接成一根封闭的捆扎带,能防强拉力和防止帆布带滑动松脱。将胸带(12)的下端依次横穿过胸左带卡(4)、胸右带卡(5);将肚带(13)的下端依次横穿过肚带左带卡(6)、肚带右带卡(7);将左肩带(10)下端向下穿过左肩带带卡(2)、腰左带卡(8),同样将右肩带带卡(11)依次向下穿过右肩带带卡(3)、腰右带卡(9),就作好了用背板(1)进行俯卧的前期准备工作。

人坐在椅子上背靠背板(1),将胸带(12)包围前胸,与目字扣(16)扣合,将肚带(13)包围肚子,与目字扣(17)扣合,就将人体横绑在背板(1)上,然后,人站立起来,将左肩带(10)的下端压住左大腿,向胯下钩住背板(1)反面下端的左支杆(26),返回左大腿外侧绕左大腿一圈,向上绕肚带(13)一圈,绕胸带(12)一圈再向上与左肩带目字扣(14)扣合。同样将右肩带(11)的下端压住右大腿,向胯下钩住背板(1)反面的下端右支杆(27),返回右大腿外侧,绕右大腿一圈,向上绕肚带(13)一圈,绕胸带(12)一圈,再向上与右肩带目字扣(15)扣合,就将人体纵向绑在背板(1)上。

图2中,将管卡(20)、(21)用螺丝将不锈钢管(18)固定在背板(1)反面的上端。同样,将管卡(22)、(23)用螺丝将不锈钢管(19)固定在背板(1)反面的下端。不锈钢管应坚固轻便,能承受大于一个人体的重量,并能方便手握,长度与俯卧架的宽度相同。背板(1)反面的最下端固定有左、右肩带的支杆螺栓(26)、(27),含将支杆固定在背板反面上的4套紧固螺母、弹簧垫圈、垫圈组件。横档(24)、(25)用以加强背板(1)的强度。

图3实施例中,托脸袋(28)为长方形,比人脸宽大,用细帆布缝制。托脸袋中间开有双眼孔洞(33)、(34),以及两鼻孔洞(35)、36)和口嘴孔洞(37)。托脸袋(28)的四个角用带子(29)-(32)缝接,用以挂在背板(1)的人头板上,托起患者的头脸。

在图4实施例中,俯卧架用方形支柱(38)-(41)构成四个角。支柱采用轻便坚实的木方,或用工程塑料压铸成型。四根支柱的顶端开有放置背板(1)上两根不锈钢管(18)、(19)的凹槽。凹槽为圆筒形,直径略大于不锈钢管的直径。俯卧架呈横长方形,其高度即支柱高,一般分别使用2-3档高度的支柱即可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需要。其左墙前后支柱(38)、(39)的上下端用两根牙条丝杆(46)、(47)连接,丝杆两端用8套螺母组件紧固,右墙前后支柱(40)、(41)的上、下端用牙条丝杆(48)、(49)连接,丝杆的两端用8套螺母组件紧固。左、右墙前、后支柱的四根牙条丝杆外包软塑料水管保护套。

俯卧架前后支柱的间距为不锈钢管(18)、(19)在背板(1)上的距离,俯卧架左右墙的间距比背板(1)的宽度大一些,以使肩宽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俯卧架左、右前支柱(38)、(40)用近地端的上、下两根丝杆(50)、(51)连接,其丝杆两端用8套螺母组件紧固。俯卧架左、右后支柱(39)、(41)用近地端上、下两根丝杆(52)、(53)连接,其丝杆两端用8套螺母组件紧固。横向近地端丝杆均用硬塑料水管护套保护。这样,俯卧架用四根支柱、四根纵向丝杆和靠近地面的四根横向丝杆组成了一个纵向、中间无阻挡的框架,当人体背负背板(1)进入其中,并把背板上的两根不锈钢管搁置于四根支柱的顶部凹槽中,就构成了一个封闭的框架。只要四根支柱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坚实底板上,在人体重力作用下,两根不锈钢管紧压四根支柱,俯卧架就可以稳妥摆放使用。

将已捆绑在背板(1)上的患者用软垫跪伏在俯卧架左右墙支柱(39)、(41)前,由陪护人员协助弯腰,将背板(1)反面的两根不锈钢管(18)、(19)搁放在俯卧架四根支柱顶端的凹槽(42)-(45)中,再将托脸袋(38)托起患者头脸,用其吊带(29)-(32)悬挂在背板(1)上端的人头板上。这样患者身体就被水平悬吊。脚挨地,双手可屈伸,处于人脸朝下的俯卧位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